最近看見一些朋友陸續把她們少女時代最美的相片放上面子書,緬懷人生最亮麗的時段,隨之感嘆的是時間在不經意間飛逝,更大的感觸是每個人都曾年輕過。
當中,有些人曾是風華絕代,有些人曾瀟洒英俊,有些人更曾經叛逆任性,然而歲月把這些人都變成今日的中年人。已成為父母的,此時每天面對的可能就是如舊相片中他們年齡的青春期孩子。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可能都會忽略原來他們的父母也曾年輕過。而每個變成父母的人,在一寸一寸地被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以狂妄傲慢的語言刺傷心,宛如毛毛虫蝕葉般被“吃心肝”時,可能也忘記了自己曾在青春期時如何刺傷父母的心。
龍應台曾在《親愛的安德烈》與18歲兒子的對話文章中感慨: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
“不喜歡”,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
如果直接問如我家酷酷虎般青春期的孩子:“你喜不喜歡媽媽?”,為了不讓你傷心或失面子,孩子可能不會有直接的答案。然而留意一下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需要列出心目中喜歡的人是誰時,少之又少的人會說是媽媽、爸爸。
看到這里,撫心自問:你是不是曾經也這樣?
就像看回年輕時相片中的自己時存有美好的感覺,人們往往“想當年”時都會為年輕時的狂傲不羈感到無悔,甚至有時會“沾沾自喜”。
可是,轉換立場和角度後,站在不再年輕的位子上,看著青春期的孩子,被孩子們的狂傲不羈、任性叛逆氣上心頭時,是否就有這種“賞識”的同理心?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
而這種心情,就是當年父母看見青春期的你,所受的折騰。
中年期是人生中承受責任和負擔最重的階段,有時被孩子氣到不得了,或被年邁的父母氣煞時,會很想回到那個只是十五二十的年輕時代,那才是人生最沒有愛的責任、精神負擔的黃金階段,因為一般人在那時的父母還不夠老,是父母擔心你比你牽掛他們多。
可是,沒有人可回到從前,人更不能如香港歌星泰迪羅賓唱的歌《人要永遠活在青春期》……。
有時一些公公婆婆輩的人,看見青春期的孫子叛逆任性的把父母氣到半死時,反而幸災樂禍的對自己的中年孩子說“你也有今日”。
你只得跟你的青春期孩子說:以後你當了人家的父母,才知道這個滋味!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綠巨人”
“那些穿綠色衣服的人到底在做甚麼?”
嗯,穿“綠色衣服”的人不是電影角色“綠巨人”。
當我家酷酷虎的帥表哥和同學,最近先後對“綠色行動”提出疑問時,我想起14年前把酷酷虎剖腹產下後,從昏迷中睜眼看見虎爸爸時,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嬰兒的身體和器官都完整嗎?”
當時,錯愕的虎爸爸說:“當然完整啦!”
然而,這就是許多父母關注的焦點,每個父母迎接新生命到來,都希望孩子健康正常地成長,而不是生出來後卻發現孩子是缺少某個器官、頭部不正常的偏大或智力出現障礙等問題。
所以,當身邊的青少年孩子們提出疑問時,其實也不要驚訝於其實到今天,全馬各地還是有很多大人同樣不知道為甚麼要反對稀土廠和其他潛伏破壞環保的課題。
那些自動站出來的各族人民、大人、甚至越來越多從職場或廚房走出來的媽媽,為甚麼要在風吹雨打或烈日下,展現力量反對公害,因為資訊發達已讓更多人了解,幅射傷害潛伏長遠的危機威脅人體、孕婦的健康和安全,沒有人希望看見未來的下一代,活在不安全的環境中。
我們不知道一個國家的當權者,是否會擔心自己的下一代,不要說他們已經節育,所以未來可以高枕無憂。
很多時候,在政治利益上,或者在各領域職場中,謊言往往會被編造的故事情節,粉飾成看似擺上台面的証據,結果隱蔽的卻是真正造成禍害者的惡行,繼而達到轉移焦點歪曲公理打壓弱勢的目的。看準強權可以操縱高壓,公害卻不比私利之間官官相護的考量,這是悲哀。
人民反對萊納斯稀土廠建立時,當權者保証有幅射危機的廢料將運出國;當稀土廠在人民反對聲浪中操作後,當權者說早已知道廢料因受國際條約的約束無法運出國,轉而保証會把高輻射水平的制成副產品運出國,迄今卻無法指出稀土廢料副產品的“產家”和“買家”,而專家也曾表示WLP廢料不適合製成工業產品。
沒有“綠巨人”協助除公害,所以“穿綠色衣服”的人民就走出來了,每一個腳步為下一代而踏出去,凝集起來形成如“綠巨人”的力量。
嗯,穿“綠色衣服”的人不是電影角色“綠巨人”。
當我家酷酷虎的帥表哥和同學,最近先後對“綠色行動”提出疑問時,我想起14年前把酷酷虎剖腹產下後,從昏迷中睜眼看見虎爸爸時,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嬰兒的身體和器官都完整嗎?”
當時,錯愕的虎爸爸說:“當然完整啦!”
然而,這就是許多父母關注的焦點,每個父母迎接新生命到來,都希望孩子健康正常地成長,而不是生出來後卻發現孩子是缺少某個器官、頭部不正常的偏大或智力出現障礙等問題。
所以,當身邊的青少年孩子們提出疑問時,其實也不要驚訝於其實到今天,全馬各地還是有很多大人同樣不知道為甚麼要反對稀土廠和其他潛伏破壞環保的課題。
那些自動站出來的各族人民、大人、甚至越來越多從職場或廚房走出來的媽媽,為甚麼要在風吹雨打或烈日下,展現力量反對公害,因為資訊發達已讓更多人了解,幅射傷害潛伏長遠的危機威脅人體、孕婦的健康和安全,沒有人希望看見未來的下一代,活在不安全的環境中。
我們不知道一個國家的當權者,是否會擔心自己的下一代,不要說他們已經節育,所以未來可以高枕無憂。
很多時候,在政治利益上,或者在各領域職場中,謊言往往會被編造的故事情節,粉飾成看似擺上台面的証據,結果隱蔽的卻是真正造成禍害者的惡行,繼而達到轉移焦點歪曲公理打壓弱勢的目的。看準強權可以操縱高壓,公害卻不比私利之間官官相護的考量,這是悲哀。
人民反對萊納斯稀土廠建立時,當權者保証有幅射危機的廢料將運出國;當稀土廠在人民反對聲浪中操作後,當權者說早已知道廢料因受國際條約的約束無法運出國,轉而保証會把高輻射水平的制成副產品運出國,迄今卻無法指出稀土廢料副產品的“產家”和“買家”,而專家也曾表示WLP廢料不適合製成工業產品。
沒有“綠巨人”協助除公害,所以“穿綠色衣服”的人民就走出來了,每一個腳步為下一代而踏出去,凝集起來形成如“綠巨人”的力量。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探索外勞佔據的遺跡
離開吉隆坡10多年,沒有再踏足過外國人口中的“唐人街”,之前民間發起“保蘇丹街運動”時,我家酷酷虎還吵著要在蘇丹街的文化遺跡消失之前,走一趟歷史之旅,以免留下遺憾。
正巧假期中酷酷虎的學校派學生記者參加一項采訪生活營,主題正是“探索蘇丹街的文化遺跡”,因此她入營後,我和一位朋友趁機以遊客身份入住蘇丹街,展開本土化的探索之旅。
走在蘇丹街、茨廠街一帶,沉澱已久的回憶浮現,想起在吉隆坡求學及初入社會當菜烏記者時,不管日夜都曾那麼頻密的穿越交替的巷子,那時很清楚轉個彎就會到甚麼地方。然而如今卻完全沒有辦法從記憶中找到可探索的方向,哪裏是哪裏,一時沒有辦法搞清楚。
那時候,走過茨廠街,會聽見扯著大嗓門用廣東話推銷各種膺制貨品的商家,有些還很凶且沒有禮貌;可是現在幾乎每一個攤格、每一間店卻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勞,展開笑容客氣的用英語招呼說:“Hello,Miss!”
眼前出現很多叫“唐人街xxx”、“中國街xxx”的店,這些都是以前沒有見過的,反而在這里都用很老土的名字叫“x記”的老店,都不見了。
終於看見當年每來到這個地方必喝的羅漢果冰水攤格,還是擺在轉角顯眼的路口時,彷彿終於找到一個熟悉的記憶,興高采烈開始要點一杯時,開口招待的卻是外勞,就很洩氣又掃興的說“我不要了”。
兩天後當孩子們結束采訪營和我們會合後,酷酷虎展示在蘇丹街老店進行的采訪成果,兵分幾路采訪的老相館、傳統裁縫店、“李霖泰菜市場”等,都有老店主和老顧客述說的記憶,感嘆的是卻是歲月已把蘇丹街的文化精神原貌改頭換面,未來甚至會繼續面對因發展洪流而被迫要歷史遺跡讓路的悵然。
問起酷酷虎穿越蘇丹街的印象,初次踏足的她直言到處都是外勞。而我這個重新踏在似曾熟悉的蘇丹街的媽媽,找不回記憶中的景象,心里悵然和介意的,何嘗不是處處探索到外勞佔據的遺跡,記憶中的蘇丹街文化精神面貌,曾幾何時不知悄悄流逝到何處。
感覺,還真失落。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政治初心外,孩子的疑問
年假中和一名教師,帶我家酷酷虎學校的學生記者到中馬參加生活營,最後兩天碰上“1125和平請願大會”,以及“百里苦行反公害”邁向獨立廣場靜坐最後一站。
協助帶領8名孩子出城時,在雙軌火車站碰見分成不同組別,穿上綠色衣服的殘障朋友們,孩子們開始提出關於“綠色集會”的問題。
其實我們這兩個大人,在如此靠近的情況下很想參與走一段路或靜坐,但一開始卻非常明白此行有職責在身帶著其他人的孩子,從北馬到中馬是參與生活營,不能擅自把孩子帶到哪裏,所以壓抑想跟隨的腳步。
我有幾個朋友都加入“淨選盟媽媽”的步伐,因為下一代而勇敢的走出來了,其中一個朋友曾希望我參與這次的活動,但基於我帶的不是酷酷虎一人,考量對其他7名孩子的責任後,最後在如此近距離下沒能印下足印,愧疚而沉重。
一天下來,從網絡資訊中看見上萬的男女老少,甚至帶著孩子的媽媽們都響應支持反公害,捍衛下一代的未來健康環境的決心。當我們準備通關進入火車站時,看見雙軌火車站通行道,只剩下一個通道可進去,而人潮是那麼多。
酷酷虎和其他7個孩子緊密跟隨,孩子們沒看過這種情況,一個兩個都問:“今天這里發生甚麼事?”
火車開往回家的途中,向孩子們展示面子書頁中,靜坐在被封鎖的獨立廣場路障前的滿滿人潮。不能擅自帶孩子們參與反公害活動,就向孩子們講述這群勇敢站出來的人群,為反公害和下一代爭取的訴求,順便上公民社會教育,孩子們提出很多問題。
當聽說“綠色盛會”主席黃德將徹夜等待首相前來聆聽人民的訊息時,其中一個孩子滿臉期盼地問:“那麼首相會去見他們嗎?”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汶川地震後到現場說:“溫爺爺來了”……。但是,我很快的回答了孩子的問題:“首相不會來的。”
剎那有個念頭,如果國家領導層當晚去見了這些為下一代而站出來的大馬子民,告訴大家肯聆聽來自人民的聲音,那麼未來的路又會是怎樣?
剛好讀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Barbara Arneil在《政治學與女性主義》書中,提到政治應注意3個方面的邊界限,其一政治只能產生於人群之中,其二政治定義涉及理性和語言的作用,政治是通過理性,而不是野蠻的暴力來解決沖突,因此政治和政治決策總是與語言和理性的能力聯繫在一起。而最後一點政治核心是行政權力,而權力的最初定義是:將個人、群體和國家的意志加於某些人或對象的實踐。
綠色力量遍佈城中這一夜,人民的聲音和訴求被拋棄在政治初心外。孩子們在未來,仍不斷萌生對這個國家的更多不解和疑問。
協助帶領8名孩子出城時,在雙軌火車站碰見分成不同組別,穿上綠色衣服的殘障朋友們,孩子們開始提出關於“綠色集會”的問題。
其實我們這兩個大人,在如此靠近的情況下很想參與走一段路或靜坐,但一開始卻非常明白此行有職責在身帶著其他人的孩子,從北馬到中馬是參與生活營,不能擅自把孩子帶到哪裏,所以壓抑想跟隨的腳步。
我有幾個朋友都加入“淨選盟媽媽”的步伐,因為下一代而勇敢的走出來了,其中一個朋友曾希望我參與這次的活動,但基於我帶的不是酷酷虎一人,考量對其他7名孩子的責任後,最後在如此近距離下沒能印下足印,愧疚而沉重。
一天下來,從網絡資訊中看見上萬的男女老少,甚至帶著孩子的媽媽們都響應支持反公害,捍衛下一代的未來健康環境的決心。當我們準備通關進入火車站時,看見雙軌火車站通行道,只剩下一個通道可進去,而人潮是那麼多。
酷酷虎和其他7個孩子緊密跟隨,孩子們沒看過這種情況,一個兩個都問:“今天這里發生甚麼事?”
火車開往回家的途中,向孩子們展示面子書頁中,靜坐在被封鎖的獨立廣場路障前的滿滿人潮。不能擅自帶孩子們參與反公害活動,就向孩子們講述這群勇敢站出來的人群,為反公害和下一代爭取的訴求,順便上公民社會教育,孩子們提出很多問題。
當聽說“綠色盛會”主席黃德將徹夜等待首相前來聆聽人民的訊息時,其中一個孩子滿臉期盼地問:“那麼首相會去見他們嗎?”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汶川地震後到現場說:“溫爺爺來了”……。但是,我很快的回答了孩子的問題:“首相不會來的。”
剎那有個念頭,如果國家領導層當晚去見了這些為下一代而站出來的大馬子民,告訴大家肯聆聽來自人民的聲音,那麼未來的路又會是怎樣?
剛好讀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Barbara Arneil在《政治學與女性主義》書中,提到政治應注意3個方面的邊界限,其一政治只能產生於人群之中,其二政治定義涉及理性和語言的作用,政治是通過理性,而不是野蠻的暴力來解決沖突,因此政治和政治決策總是與語言和理性的能力聯繫在一起。而最後一點政治核心是行政權力,而權力的最初定義是:將個人、群體和國家的意志加於某些人或對象的實踐。
綠色力量遍佈城中這一夜,人民的聲音和訴求被拋棄在政治初心外。孩子們在未來,仍不斷萌生對這個國家的更多不解和疑問。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媽媽”這份工作很快樂
數天前閱讀到英國心理學家凱文.達頓進行的研究發現,10種工作最多心理變態者包括記者、律師、醫生、神職人員、行政總栽……的報導,我和記者同行們都訕笑自嘲起來。
是啊,檢視自己情緒衝擊大,每天面對林林總總的人,有非常好的人,有超級難頂到讓人感覺到身處瘋人院的人,有悲苦的人,有奸詐的人,有真誠的人,有虛偽和滿嘴謊言的人,看來被列為“心理變態行業”的人,其實他們都和記者一樣有共同點,每天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如果心不夠堅強,真的是會越來越變態哦!
有時侯,我會感覺到情緒低落,有時候,我會覺得懷才不遇,有時候,我會懷疑工作的意義,但是我非常慶幸自己現在不是只做一份工作,因為我還有一份工作叫作“媽媽”。
當然,“媽媽”可以只是很個人的事,我可以就只是我家酷酷虎的媽媽這麼簡單,但是很高興的是有這個專欄可以讓我有分享的窗口,讓我和更多媽媽一起交流、學習,在“媽媽”的育兒工作上,變成不再是個人的事情。
最近有個忙碌的媽媽跟我說:“我有時回到家已經很累了,青少年時期的女兒來跟我說起學校的事情,雖然很累,但我還是聽孩子說話,因為你說過父母很累也要好好聆聽孩子說的話。”
偶爾我會懷疑自己在文字和工作上是否孤單,可是這位媽媽說她從我的文章分享中,學習調適和青少年孩子的互動,讓我覺得原來作為一個“媽媽”,可以是不孤單而有意義的。
另有一位讀者媽媽在面子書私訊分享感受,說她身為國中生原本對獨中教育有很大的誤解,但是在我的文字分享中她卻逐漸改觀,並且對孩子未來教育方向的選擇有了多一層思考。
這些來自媽媽們的互動,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鼓勵,讓我可以一次又一次感受到文字小小的力量,或者可以影響到一些父母和青少年孩子能有更正面的諒解。
也許,我在被視為“變態”的行業中,沒有讓我充分覺得可以找到受肯定的噱點。但是,我非常慶幸我是一個快樂的媽媽,在“媽媽”這份職務上,我很有成就感,覺得這是天下最快樂的工作。你呢?
是啊,檢視自己情緒衝擊大,每天面對林林總總的人,有非常好的人,有超級難頂到讓人感覺到身處瘋人院的人,有悲苦的人,有奸詐的人,有真誠的人,有虛偽和滿嘴謊言的人,看來被列為“心理變態行業”的人,其實他們都和記者一樣有共同點,每天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如果心不夠堅強,真的是會越來越變態哦!
有時侯,我會感覺到情緒低落,有時候,我會覺得懷才不遇,有時候,我會懷疑工作的意義,但是我非常慶幸自己現在不是只做一份工作,因為我還有一份工作叫作“媽媽”。
當然,“媽媽”可以只是很個人的事,我可以就只是我家酷酷虎的媽媽這麼簡單,但是很高興的是有這個專欄可以讓我有分享的窗口,讓我和更多媽媽一起交流、學習,在“媽媽”的育兒工作上,變成不再是個人的事情。
最近有個忙碌的媽媽跟我說:“我有時回到家已經很累了,青少年時期的女兒來跟我說起學校的事情,雖然很累,但我還是聽孩子說話,因為你說過父母很累也要好好聆聽孩子說的話。”
偶爾我會懷疑自己在文字和工作上是否孤單,可是這位媽媽說她從我的文章分享中,學習調適和青少年孩子的互動,讓我覺得原來作為一個“媽媽”,可以是不孤單而有意義的。
另有一位讀者媽媽在面子書私訊分享感受,說她身為國中生原本對獨中教育有很大的誤解,但是在我的文字分享中她卻逐漸改觀,並且對孩子未來教育方向的選擇有了多一層思考。
這些來自媽媽們的互動,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鼓勵,讓我可以一次又一次感受到文字小小的力量,或者可以影響到一些父母和青少年孩子能有更正面的諒解。
也許,我在被視為“變態”的行業中,沒有讓我充分覺得可以找到受肯定的噱點。但是,我非常慶幸我是一個快樂的媽媽,在“媽媽”這份職務上,我很有成就感,覺得這是天下最快樂的工作。你呢?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第一
我家酷酷虎和去年一樣考了第二名,家里的長輩一邊稱贊她,一邊叫她以後考個第一名回來。
雖然過去不止一次阻止長輩以此標準來要求酷酷虎,但顯然沒有辦法改變長輩如許多家長般,事事求孩子第一的心態。我自己的成長時段因這要求已成為“受害者”,所以不想酷酷虎承受這種心理負擔。
那天我罕有的在酷酷虎面子書上留言:“你是最好的。”,她莫明其妙的反問我為何傳這樣的訊息給她,我說:“從你出生到現在,這都是我同樣的感覺啊!”
酷酷虎又問:“你是不是發燒?”,我說:“是啊,還瀉肚子、嘔血、發神經……”。
其實,我只想讓我的酷酷虎知道,不管孩子怎麼樣,永遠在媽媽的心目中是最好的,不需要甚麼事情拿第一,即使第二、即使甚麼都沒有得到,孩子在媽媽心目中還是無條件的是最好的。
我沒有辦法改變我家長輩的觀念,但是成長時候被要求第一的陰影,讓我很反感。從我小學一年級不小心考到第一名開始,我的噩夢就開始,過後長輩要我甚麼都第一,做不到時就會面對言語上的貶意。所幸我自小就隨興而行,不太在意長輩的要求,所以沒有受到精神上很大的壓迫。後來生命中沒有很多第一,參加作文比賽沒有拿第一,卻和第一名得主惺惺相惜到數十年後的今天。
回頭看,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後來工作的場合,都是“排名第一”的學校和公司,可是總歸發現在“第一”的環境中,自己並不是最好的第一,所以“第一”到底是甚麼,對我來說終究是虛名。
所以,酷酷虎唸的幼兒園只是住宅區里的小學校,小學選的是取其地理形勢近住家方便的普通學校,升中學也不追求名校光環,而是考量適合孩子的教育環境。酷酷虎在成長過程中,參與的競賽活動和學業成績中既有第一、有第二、也有第三,甚至有時甚麼都得不到,但是我從來不會要求她“第一”,讓一切順其自然,欣然接受所有的結果。
每個競賽中只有一個“第一”,如果我們這些家長從成長過程到今天為止,都不可能樣樣都第一,為甚麼還要強硬把“第一的負擔”加諸在孩子身上?
“第一”的要求,如果落在心不夠堅強的孩子身上,一旦失敗淪為第二或更低的結果,就可能會因家長不合理的期望帶來的壓力,對孩子造成傷害,輕則精神受到打擊,或像我這樣對第一充滿陰影。嚴重的則是家長永遠沒有辦法再告訴孩子“第一不會比你的生命和靈魂重要”,因為一個好好的生命可能被第一的負擔逼死了!
雖然過去不止一次阻止長輩以此標準來要求酷酷虎,但顯然沒有辦法改變長輩如許多家長般,事事求孩子第一的心態。我自己的成長時段因這要求已成為“受害者”,所以不想酷酷虎承受這種心理負擔。
那天我罕有的在酷酷虎面子書上留言:“你是最好的。”,她莫明其妙的反問我為何傳這樣的訊息給她,我說:“從你出生到現在,這都是我同樣的感覺啊!”
酷酷虎又問:“你是不是發燒?”,我說:“是啊,還瀉肚子、嘔血、發神經……”。
其實,我只想讓我的酷酷虎知道,不管孩子怎麼樣,永遠在媽媽的心目中是最好的,不需要甚麼事情拿第一,即使第二、即使甚麼都沒有得到,孩子在媽媽心目中還是無條件的是最好的。
我沒有辦法改變我家長輩的觀念,但是成長時候被要求第一的陰影,讓我很反感。從我小學一年級不小心考到第一名開始,我的噩夢就開始,過後長輩要我甚麼都第一,做不到時就會面對言語上的貶意。所幸我自小就隨興而行,不太在意長輩的要求,所以沒有受到精神上很大的壓迫。後來生命中沒有很多第一,參加作文比賽沒有拿第一,卻和第一名得主惺惺相惜到數十年後的今天。
回頭看,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後來工作的場合,都是“排名第一”的學校和公司,可是總歸發現在“第一”的環境中,自己並不是最好的第一,所以“第一”到底是甚麼,對我來說終究是虛名。
所以,酷酷虎唸的幼兒園只是住宅區里的小學校,小學選的是取其地理形勢近住家方便的普通學校,升中學也不追求名校光環,而是考量適合孩子的教育環境。酷酷虎在成長過程中,參與的競賽活動和學業成績中既有第一、有第二、也有第三,甚至有時甚麼都得不到,但是我從來不會要求她“第一”,讓一切順其自然,欣然接受所有的結果。
每個競賽中只有一個“第一”,如果我們這些家長從成長過程到今天為止,都不可能樣樣都第一,為甚麼還要強硬把“第一的負擔”加諸在孩子身上?
“第一”的要求,如果落在心不夠堅強的孩子身上,一旦失敗淪為第二或更低的結果,就可能會因家長不合理的期望帶來的壓力,對孩子造成傷害,輕則精神受到打擊,或像我這樣對第一充滿陰影。嚴重的則是家長永遠沒有辦法再告訴孩子“第一不會比你的生命和靈魂重要”,因為一個好好的生命可能被第一的負擔逼死了!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吃書”像“吃飯”一樣
曾有一位媽媽,要我家酷酷虎小時讀過的故事書,我轉送幾本給她,可是這媽媽過了不久就埋怨孩子老是不肯讀,一直問要怎麼做,孩子才會變成像酷酷虎這樣愛看書。
問她:“你叫孩子看書時,自己有看書嗎?或者你有陪他看嗎?”
原來,她吵著要孩子看書,自己忙藉看電視,卻一心認為只要孩子讀過酷酷虎看過的書,就會變成酷酷虎那樣,這還真讓人難解。
另一位媽媽則買了故事書給一歲多的孩子,媽媽在一邊閱讀自己的書,然後讓孩子自己拿著>童書“研究”,一會兒孩子就失去興趣地把書丟到一邊。
一歲多的小孩,沒有大人解說引導,不可能會那麼神奇的去“研究”讀懂一本書,媽媽的“伴讀”是啟發孩子最初接觸閱讀的“鑰匙”,而這把“鑰匙”是未來啟開書寫能力的關鍵之一。
上周在這里提到,教師朋友批改數百份小六生參加中學入學試的作文,其中兩個被考生選寫的熱門題目,寫出來的文章幾乎是同一工廠制作出來的作品,不只基本情節和形容詞大同小異,更可怕的是連文中角色的名字也一樣,使到我們不禁要感嘆教育制度僵化的悲哀外,也省思“寫作”創意,到底是如何激發。
“創意”是很虛渺又難以解釋的,把範圍縮小到寫作方面,當我們強調以創意化為文字時,其實也考驗文字應用的功力。創意可以天馬行空,用於文字時卻仍要有層次結構、情節,才能展現出藉文章所要表達的訊息。
要激發人的創意寫作能力,教師、父母並沒有所謂“方程式”可“教導”,然而有“能力”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看書。
本身有閱讀習慣的父母,通常孩子自小就很自然接觸書,然後看書的習慣就好像吃飯一樣,不必刻意就很自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就好像很多家庭,孩子會天天看電視也並非大人“刻意培養”出來,只是把這像吃飯一樣的習慣,把“電視”換成“書”的分別而已。
當孩子培養了閱讀習慣,自然就掌握更豐富詞彙,開拓更多角度的思考面,進而成為寫作的資源。加上生活的感受和自由的創意,有閱讀作根基的孩子,寫作其實並不是難題。
大馬親子共讀的讀物非常有限,之前馬華文學電子圖書館收集本地一些作者的創作以制作成電子書上載到網站,某次和其負責人交流,發現電子圖書館現時沒有、也似乎沒有意思要開闢“親子文學”部份,即使他們手上有不只一份親子著作,他們只是把這些親子著作籠統的歸納到“兒童文學”或散文類就算,讓我深感不解。
“親子共讀”在我們身邊仍存有難度,看過很多父母會熱心的買“親子書”,但付錢後卻交給孩子,叫孩子讀。其實好想對很多不閱讀的父母、甚至教師說:當你催促孩子做功課、讀書時,孩子可不可以跟你交換一個條件,你這個大人也去讀一讀一些甚麼。
如果大人和小孩,都一起“吃書”像“吃飯”一樣,形成自然的寫作氛圍,就不會再被現時的寫作範本困擾了這一代孩子的寫作模式。
問她:“你叫孩子看書時,自己有看書嗎?或者你有陪他看嗎?”
原來,她吵著要孩子看書,自己忙藉看電視,卻一心認為只要孩子讀過酷酷虎看過的書,就會變成酷酷虎那樣,這還真讓人難解。
另一位媽媽則買了故事書給一歲多的孩子,媽媽在一邊閱讀自己的書,然後讓孩子自己拿著>童書“研究”,一會兒孩子就失去興趣地把書丟到一邊。
一歲多的小孩,沒有大人解說引導,不可能會那麼神奇的去“研究”讀懂一本書,媽媽的“伴讀”是啟發孩子最初接觸閱讀的“鑰匙”,而這把“鑰匙”是未來啟開書寫能力的關鍵之一。
上周在這里提到,教師朋友批改數百份小六生參加中學入學試的作文,其中兩個被考生選寫的熱門題目,寫出來的文章幾乎是同一工廠制作出來的作品,不只基本情節和形容詞大同小異,更可怕的是連文中角色的名字也一樣,使到我們不禁要感嘆教育制度僵化的悲哀外,也省思“寫作”創意,到底是如何激發。
“創意”是很虛渺又難以解釋的,把範圍縮小到寫作方面,當我們強調以創意化為文字時,其實也考驗文字應用的功力。創意可以天馬行空,用於文字時卻仍要有層次結構、情節,才能展現出藉文章所要表達的訊息。
要激發人的創意寫作能力,教師、父母並沒有所謂“方程式”可“教導”,然而有“能力”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看書。
本身有閱讀習慣的父母,通常孩子自小就很自然接觸書,然後看書的習慣就好像吃飯一樣,不必刻意就很自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就好像很多家庭,孩子會天天看電視也並非大人“刻意培養”出來,只是把這像吃飯一樣的習慣,把“電視”換成“書”的分別而已。
當孩子培養了閱讀習慣,自然就掌握更豐富詞彙,開拓更多角度的思考面,進而成為寫作的資源。加上生活的感受和自由的創意,有閱讀作根基的孩子,寫作其實並不是難題。
大馬親子共讀的讀物非常有限,之前馬華文學電子圖書館收集本地一些作者的創作以制作成電子書上載到網站,某次和其負責人交流,發現電子圖書館現時沒有、也似乎沒有意思要開闢“親子文學”部份,即使他們手上有不只一份親子著作,他們只是把這些親子著作籠統的歸納到“兒童文學”或散文類就算,讓我深感不解。
“親子共讀”在我們身邊仍存有難度,看過很多父母會熱心的買“親子書”,但付錢後卻交給孩子,叫孩子讀。其實好想對很多不閱讀的父母、甚至教師說:當你催促孩子做功課、讀書時,孩子可不可以跟你交換一個條件,你這個大人也去讀一讀一些甚麼。
如果大人和小孩,都一起“吃書”像“吃飯”一樣,形成自然的寫作氛圍,就不會再被現時的寫作範本困擾了這一代孩子的寫作模式。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天啊!每隻狗都是“小白”!
教師朋友談起剛批改數百份小六生參加中學入學試的作文,搞到心情很複雜,因為其中兩個被考生選寫的熱門題目,寫出來的文章幾乎是同一工廠制作出來的作品,不只基本情節和形容詞大同小異,更可怕的是連文中角色的名字也一樣。
朋友說,選“我的寵物”題目的學生,幾乎全部都養狗,而且狗的名字不是叫“小白”就是“白白”,結局高潮都是狗兒被蛇咬死。另一些人選寫“我最喜歡的人”,如果寫到最喜歡的教師,幾乎大多數人筆下的那個女教師都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烏黑的長髮,而且都是放學後免費義務幫學生補習的好老師……。
我和我家酷酷虎當時一邊吃晚餐,一邊聽朋友敘述,對“小白”帶來的震撼感覺不可思議之際,朋友又提起在“完成句子”的敘文中,大多數學生“心有靈犀”的書寫雨中發現人群圍觀車禍,竟然是母親在接他放學途中遇難,結局幾乎又都“不約而同”以“媽媽,我愛你”收場……。
聽到這里,我和酷酷虎都脫口而出:“到底這些內容都出自哪一本作文範本?!”
我笑對酷酷虎說:“幸虧你都不根據範本寫東西,不然我可能無端端會在哪篇文章中被詛咒車禍死了。”
朋友說,當天另一作文題目《我是個快樂的孩子》,只有兩個人選寫。
只有兩個人選《我是個快樂的孩子》,會不會是寫作部份也在極力追求高分標準的扭曲限制下,許多孩子不自覺地失去了看不見的快樂。就像他們寫的文章,不是源自對生活的感受和心情來自由創作,而是根據“範本工廠”制作的“寫作產品”。
後來,酷酷虎把她初中一和初中二的校內作文課、作文考試題目攤開,盡是有趣的題目,包括《一隻穿越時空的蒼蠅》、《為別人喝釆》、《照鏡子的啟示》、《我贏了自己》、《給心情塗上……》、《黑板上的記憶》、《與小學的自己對話》……。這些,都是作文範本里找不到的內容。
酷酷虎打趣說,如果這些題目讓那些應試的學生來寫,他們到底會怎麼寫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從小就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只要教師和家長以開放的視野,欣賞孩子的創意和思維,不以所謂傳統格式標準來局限孩子的創作,讓孩子根據本身的感覺抒發心中所想,就會從中發掘到更多驚喜。這樣就不會出現一大堆尋求統一標準成果,卻麻木不仁的“寫作工廠產品”,也不會因為每隻狗都叫“小白”而讓人納悶。
朋友說,選“我的寵物”題目的學生,幾乎全部都養狗,而且狗的名字不是叫“小白”就是“白白”,結局高潮都是狗兒被蛇咬死。另一些人選寫“我最喜歡的人”,如果寫到最喜歡的教師,幾乎大多數人筆下的那個女教師都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烏黑的長髮,而且都是放學後免費義務幫學生補習的好老師……。
我和我家酷酷虎當時一邊吃晚餐,一邊聽朋友敘述,對“小白”帶來的震撼感覺不可思議之際,朋友又提起在“完成句子”的敘文中,大多數學生“心有靈犀”的書寫雨中發現人群圍觀車禍,竟然是母親在接他放學途中遇難,結局幾乎又都“不約而同”以“媽媽,我愛你”收場……。
聽到這里,我和酷酷虎都脫口而出:“到底這些內容都出自哪一本作文範本?!”
我笑對酷酷虎說:“幸虧你都不根據範本寫東西,不然我可能無端端會在哪篇文章中被詛咒車禍死了。”
朋友說,當天另一作文題目《我是個快樂的孩子》,只有兩個人選寫。
只有兩個人選《我是個快樂的孩子》,會不會是寫作部份也在極力追求高分標準的扭曲限制下,許多孩子不自覺地失去了看不見的快樂。就像他們寫的文章,不是源自對生活的感受和心情來自由創作,而是根據“範本工廠”制作的“寫作產品”。
後來,酷酷虎把她初中一和初中二的校內作文課、作文考試題目攤開,盡是有趣的題目,包括《一隻穿越時空的蒼蠅》、《為別人喝釆》、《照鏡子的啟示》、《我贏了自己》、《給心情塗上……》、《黑板上的記憶》、《與小學的自己對話》……。這些,都是作文範本里找不到的內容。
酷酷虎打趣說,如果這些題目讓那些應試的學生來寫,他們到底會怎麼寫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從小就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只要教師和家長以開放的視野,欣賞孩子的創意和思維,不以所謂傳統格式標準來局限孩子的創作,讓孩子根據本身的感覺抒發心中所想,就會從中發掘到更多驚喜。這樣就不會出現一大堆尋求統一標準成果,卻麻木不仁的“寫作工廠產品”,也不會因為每隻狗都叫“小白”而讓人納悶。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非主流教育選擇的期許
瀏覽我家酷酷虎的班導上載到面子書的系列相片,看見酷酷虎和同學們穿插在魚場的知識之旅之間,陽光般的笑容徜徉在青春的臉上,心里流過暖意。
我喜歡看見孩子發自內心的笑臉,看見孩子們在大自然中一邊遊玩一邊做記錄,學習不局限在教室中,讓我想起過去到外國旅行時,常常看見上課時間外國教師帶領學生們到博物院、藝術館或戶外觀光,寓玩樂於學習的美好體驗。
上周在《鏡子說話》專欄提到教育的選擇,然後就有一些媽媽聯絡我,分享在所謂強調學術前景的主流教育選擇之外,像我們這些作出“非主流”選擇的家長,出發點和對教育的期許又是甚麼的心得。
上期我提到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人作同樣的決定──大馬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不想被支配,就不要跟隨。獨中是華裔在國民教育制度中尋求交替的另一選擇外,有人選擇國際學校,有人選擇“居家自學”(Home schooling)。
一位在南馬的媽媽在我的面子書分享說,環境趨勢下,市面上還有一種由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也屬於Home schooling的其中一種),在南馬很多,而且已存在十多年。這種學校的學費介于獨中和國際學校之間,采用英國或美國的教育制度,但多上一課聖經班。此學校開放給公眾,學生不一定是基督教徒,也給家長提供多一個教育選擇。
這位媽媽說,她的大女兒上了兩年國中,在免費的國民制度下求學卻面對一蘿蘿問題,去年就轉去這種學校,在這個選擇中唯一的考量是要不要讓孩子考政府會考,但她覺得這個決定因人而定。
不過這位媽媽說,她的二女兒卻在國中唸得非常好,顯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效果。
另一位來自中馬的媽媽則分享說,孩子10歲前在華校唸精英班,雖然成績優異,但在學校卻長期面對教師以羞辱的言詞打擊孩子和媽媽的自尊,導致孩子對上學充滿恐懼。經過一番掙扎和思量後,這位媽媽決定把孩子轉到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上學。
這位媽媽面對的選擇,需要取捨的是在新學校沒有報考政府會考,教育側重於品格發展,和主流派的政府學校相比,顯然就不那麼以學術為重,但這位媽媽堅決認為,品格塑造比學術更重要。
她分享說,在中馬有兩種形式的“居家自學”制度,一種是父母自己教,包括根據英國或美國教育制度,另有分類為適用於特殊孩子或學習緩慢的孩子。另一種是教會屬下的居家自學制度,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基督教徒,采取英國或美國課程教材,我想這和南馬媽媽所說的學校辦學方針類似。
教育路上的非主流選擇,原本走起來就不容易,但我和這些家長都相信,只要你和孩子都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並瞭解學習目的之期許和重點,別人怎麼說,怎麼看,都無所謂。
從過去到現在,所謂非主流教育路上闖出青天的人才比比皆是,而主流教育孕育出來的也未必個個是人才。更多時候我們不想看到的是,只教沒育的孩子只懂讀書和在競爭中追逐個人私利,卻完全沒有人在意其品格的發展。
我喜歡看見孩子發自內心的笑臉,看見孩子們在大自然中一邊遊玩一邊做記錄,學習不局限在教室中,讓我想起過去到外國旅行時,常常看見上課時間外國教師帶領學生們到博物院、藝術館或戶外觀光,寓玩樂於學習的美好體驗。
上周在《鏡子說話》專欄提到教育的選擇,然後就有一些媽媽聯絡我,分享在所謂強調學術前景的主流教育選擇之外,像我們這些作出“非主流”選擇的家長,出發點和對教育的期許又是甚麼的心得。
上期我提到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人作同樣的決定──大馬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不想被支配,就不要跟隨。獨中是華裔在國民教育制度中尋求交替的另一選擇外,有人選擇國際學校,有人選擇“居家自學”(Home schooling)。
一位在南馬的媽媽在我的面子書分享說,環境趨勢下,市面上還有一種由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也屬於Home schooling的其中一種),在南馬很多,而且已存在十多年。這種學校的學費介于獨中和國際學校之間,采用英國或美國的教育制度,但多上一課聖經班。此學校開放給公眾,學生不一定是基督教徒,也給家長提供多一個教育選擇。
這位媽媽說,她的大女兒上了兩年國中,在免費的國民制度下求學卻面對一蘿蘿問題,去年就轉去這種學校,在這個選擇中唯一的考量是要不要讓孩子考政府會考,但她覺得這個決定因人而定。
不過這位媽媽說,她的二女兒卻在國中唸得非常好,顯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效果。
另一位來自中馬的媽媽則分享說,孩子10歲前在華校唸精英班,雖然成績優異,但在學校卻長期面對教師以羞辱的言詞打擊孩子和媽媽的自尊,導致孩子對上學充滿恐懼。經過一番掙扎和思量後,這位媽媽決定把孩子轉到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上學。
這位媽媽面對的選擇,需要取捨的是在新學校沒有報考政府會考,教育側重於品格發展,和主流派的政府學校相比,顯然就不那麼以學術為重,但這位媽媽堅決認為,品格塑造比學術更重要。
她分享說,在中馬有兩種形式的“居家自學”制度,一種是父母自己教,包括根據英國或美國教育制度,另有分類為適用於特殊孩子或學習緩慢的孩子。另一種是教會屬下的居家自學制度,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基督教徒,采取英國或美國課程教材,我想這和南馬媽媽所說的學校辦學方針類似。
教育路上的非主流選擇,原本走起來就不容易,但我和這些家長都相信,只要你和孩子都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並瞭解學習目的之期許和重點,別人怎麼說,怎麼看,都無所謂。
從過去到現在,所謂非主流教育路上闖出青天的人才比比皆是,而主流教育孕育出來的也未必個個是人才。更多時候我們不想看到的是,只教沒育的孩子只懂讀書和在競爭中追逐個人私利,卻完全沒有人在意其品格的發展。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教育的答案在飄浮
“大馬的教育政策一直改來改去,以後你的孩子要怎麼辦?”
這是幾年前的某個下午,我和好友賴在她家沙發上,一起望著正在玩耍的我家酷酷虎時,好友語氣充滿憂慮提出的問題。
當時,我說:“就不要跟囉!”
好友疑惑地問:“怎樣不跟呢?”
然後,酷酷虎就因此捨棄政府學校,進入民辦的獨中。當時身邊很多人覺得這個選擇“風險高”,不斷提醒我三思,彷彿我隨時會把孩子的前途典當掉。
然而,兩年後的今天,又到了學校招生的季節,情況卻變成很多朋友不斷聯絡我,詢問要如何報名,獨中教育如何……,和兩年前的情況完全倒反。
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人作同樣的決定──大馬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不想被支配,就不要跟隨。
最近聽南馬的朋友說,數所著名獨中進行新生註冊,都出現數百名家長漏夜在學校排長龍,爭取有限學位和宿舍床位的情況,這或許和明年初中一新生是“龍子龍女”導致學位僧多粥少有關外,人們不能適應沒有規劃的國民教育制度,其實才是最大的原因。
剛逝世的寬柔中學前董事長丹斯里郭鶴堯,於1957年寬柔中學董事會毅然宣佈拒絕改制,成為全馬第一所華文獨立中學時,他也是該董事會一員。明年寬柔學校迎接百年校慶,在目前的教育政策前景堪虞中,想必讓人更慶幸於有先賢當年對獨中的堅持,所以55年後這一代的孩子,升中學時可有多一個選擇。
北馬的一些獨中,從年初至今每天接到很多詢問獨中教育的資訊,因此乾脆舉辦講座會解答家長提出的各種疑問。一些獨中則因新生錄取名額爆滿,實行入學考試制度,這和兩年前北馬獨中“門可羅雀”狀況差距很大。
獨中是華裔在國民教育制度中尋求交替的另一選擇,這些年來當一些孩子在成長中,飽受不斷適應切換數理媒介語的困擾時,更導致一些家長不願再跟隨飄浮不定的教育政策。
獨中以外,有人選擇國際學校,有人選擇“居家自學”(Home schooling)。
當然,這些交替的選擇,都需要錢。無可否認對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如果有一個、甚至更多孩子需要上學,免費的國民學校教育,仍是最無奈的選擇。
而如我這代的父母,解決了眼前兒女的升學選擇,可是未來的未來,孩子的孩子呢?
來自北馬的部長曹智雄前幾天說,大馬受高深教育者只30%,離先進國普遍上45%以上國民是受高深教育的目標尚遠,要成為先進國的首要根基,國民具備高深教育是重要條件,因此大馬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案中都撥款巨額在教育領域方面。
然而,教育撥款巨額,不是應一視同仁,不計源流?教育政策的目標,是放眼目標培育人才,還是因政治化需求而隨心所欲的變動?
在教育的十字路口,答案一直在飄浮。
這是幾年前的某個下午,我和好友賴在她家沙發上,一起望著正在玩耍的我家酷酷虎時,好友語氣充滿憂慮提出的問題。
當時,我說:“就不要跟囉!”
好友疑惑地問:“怎樣不跟呢?”
然後,酷酷虎就因此捨棄政府學校,進入民辦的獨中。當時身邊很多人覺得這個選擇“風險高”,不斷提醒我三思,彷彿我隨時會把孩子的前途典當掉。
然而,兩年後的今天,又到了學校招生的季節,情況卻變成很多朋友不斷聯絡我,詢問要如何報名,獨中教育如何……,和兩年前的情況完全倒反。
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人作同樣的決定──大馬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不想被支配,就不要跟隨。
最近聽南馬的朋友說,數所著名獨中進行新生註冊,都出現數百名家長漏夜在學校排長龍,爭取有限學位和宿舍床位的情況,這或許和明年初中一新生是“龍子龍女”導致學位僧多粥少有關外,人們不能適應沒有規劃的國民教育制度,其實才是最大的原因。
剛逝世的寬柔中學前董事長丹斯里郭鶴堯,於1957年寬柔中學董事會毅然宣佈拒絕改制,成為全馬第一所華文獨立中學時,他也是該董事會一員。明年寬柔學校迎接百年校慶,在目前的教育政策前景堪虞中,想必讓人更慶幸於有先賢當年對獨中的堅持,所以55年後這一代的孩子,升中學時可有多一個選擇。
北馬的一些獨中,從年初至今每天接到很多詢問獨中教育的資訊,因此乾脆舉辦講座會解答家長提出的各種疑問。一些獨中則因新生錄取名額爆滿,實行入學考試制度,這和兩年前北馬獨中“門可羅雀”狀況差距很大。
獨中是華裔在國民教育制度中尋求交替的另一選擇,這些年來當一些孩子在成長中,飽受不斷適應切換數理媒介語的困擾時,更導致一些家長不願再跟隨飄浮不定的教育政策。
獨中以外,有人選擇國際學校,有人選擇“居家自學”(Home schooling)。
當然,這些交替的選擇,都需要錢。無可否認對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如果有一個、甚至更多孩子需要上學,免費的國民學校教育,仍是最無奈的選擇。
而如我這代的父母,解決了眼前兒女的升學選擇,可是未來的未來,孩子的孩子呢?
來自北馬的部長曹智雄前幾天說,大馬受高深教育者只30%,離先進國普遍上45%以上國民是受高深教育的目標尚遠,要成為先進國的首要根基,國民具備高深教育是重要條件,因此大馬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案中都撥款巨額在教育領域方面。
然而,教育撥款巨額,不是應一視同仁,不計源流?教育政策的目標,是放眼目標培育人才,還是因政治化需求而隨心所欲的變動?
在教育的十字路口,答案一直在飄浮。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性教育課堂”到“性派對迷思”
前幾天,副采訪主任交待我寫一則新聞點評,說那是我“熟悉的課題”,一問下是關於一群富二代在面子書號召同好及數名大專生舉辦搖頭狂野“性派對”徹夜狂歡,結果遭警方突擊取締。
我說:“問題是,我都不曾開過性派對,怎麼說是我熟悉的課題啊?”
副采哈哈大笑補充說,要點評的是我所“熟悉”的青少年叛逆求創新的心理。
這個課題猶讓人“驚魂未定”,一名大專講師朋友剛剛又向我提起,他一打開面子書,結果發現很多學生都在討論起“A片”,原因是這些大專生在“性別與媒體”課堂上,女講師突然播放給他們看。有些人形容群體看10多部經過修剪的A片,覺得超級尷尬,情緒很複雜,複雜是還要以學術的角度去看這些影片,之後還要分析,這實在很考功夫。
不過,朋友表示他很熟悉該名講師,她這樣做是有一定的用意和教學用途,該名講師就是不認同有些人每談到性教育問題就迴避,乾脆以此方式教課,因為她認為男女的每一個身體部分都是一種傳播系統。反之,朋友則覺得本身還真的做不到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覺得尷尬。
朋友馬上叫我問問我家酷酷虎,若班上老師突然這樣教性教育,她會是怎樣的反應?
酷酷虎說學校有女教師負責教性教育,但沒有放映所謂的影片,她覺得還ok,但發現班上有同學上課時“怪怪的”。
她所唸的中學,校方對性教育持有正面的醒覺,今年初校方才主辦“全國性教育營”,正確的性教育是健康的知識,讓孩子們因此更珍惜和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
不過,講師朋友說中學和大專教導性教育級別不同,我也有同感。可想像中學如出現放映A片來教性教育,相信會被各方投訴,而且中學生的年紀比大專生小,心智還不夠成熟穩健,也不適合當眾面對這樣的課程。
畢竟,正確的性教育仍需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智發展教導,導師的心態和教導態度最重要,要光明正大且明確,不然可能帶來負面後果,甚至會引來投訴。
尤其是像大馬這樣對性教育設限禁忌的環境,即使想正面灌輸孩子正確的性教育,也不容易被廣泛認同。
從這起講師以學術角度力求正面引導大專生討論性教育,相對比較之前所說富二代通過面子書號召大專生開“性派對”的偏畸心態,顯示無邊疆的科技資訊時代,人們若繼續保守的拒絕以坦然態度正視對青少年與兒童的性教育,其實只是悄悄埋下更多因迷思而潛伏的問題,分分鐘反而會因不正確的性迷思,而使到年輕人甚至兒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情,甚至涉及性犯罪。
我說:“問題是,我都不曾開過性派對,怎麼說是我熟悉的課題啊?”
副采哈哈大笑補充說,要點評的是我所“熟悉”的青少年叛逆求創新的心理。
這個課題猶讓人“驚魂未定”,一名大專講師朋友剛剛又向我提起,他一打開面子書,結果發現很多學生都在討論起“A片”,原因是這些大專生在“性別與媒體”課堂上,女講師突然播放給他們看。有些人形容群體看10多部經過修剪的A片,覺得超級尷尬,情緒很複雜,複雜是還要以學術的角度去看這些影片,之後還要分析,這實在很考功夫。
不過,朋友表示他很熟悉該名講師,她這樣做是有一定的用意和教學用途,該名講師就是不認同有些人每談到性教育問題就迴避,乾脆以此方式教課,因為她認為男女的每一個身體部分都是一種傳播系統。反之,朋友則覺得本身還真的做不到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覺得尷尬。
朋友馬上叫我問問我家酷酷虎,若班上老師突然這樣教性教育,她會是怎樣的反應?
酷酷虎說學校有女教師負責教性教育,但沒有放映所謂的影片,她覺得還ok,但發現班上有同學上課時“怪怪的”。
她所唸的中學,校方對性教育持有正面的醒覺,今年初校方才主辦“全國性教育營”,正確的性教育是健康的知識,讓孩子們因此更珍惜和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
不過,講師朋友說中學和大專教導性教育級別不同,我也有同感。可想像中學如出現放映A片來教性教育,相信會被各方投訴,而且中學生的年紀比大專生小,心智還不夠成熟穩健,也不適合當眾面對這樣的課程。
畢竟,正確的性教育仍需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智發展教導,導師的心態和教導態度最重要,要光明正大且明確,不然可能帶來負面後果,甚至會引來投訴。
尤其是像大馬這樣對性教育設限禁忌的環境,即使想正面灌輸孩子正確的性教育,也不容易被廣泛認同。
從這起講師以學術角度力求正面引導大專生討論性教育,相對比較之前所說富二代通過面子書號召大專生開“性派對”的偏畸心態,顯示無邊疆的科技資訊時代,人們若繼續保守的拒絕以坦然態度正視對青少年與兒童的性教育,其實只是悄悄埋下更多因迷思而潛伏的問題,分分鐘反而會因不正確的性迷思,而使到年輕人甚至兒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情,甚至涉及性犯罪。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感恩”無心變“咸因”
有時,聽到人們口里不停像哼歌似地“感恩”前、“感恩”後,暗地會存疑感恩是用口說,還是發自內心?
眼見功利社會中,學術競爭逐漸淹沒品德教育,許多學校逐漸側重人文教育,對人和事事感恩,也是其中一個人文教育素養。
比較抽象的是,所謂“感恩”表面上看似是能“教育”的,但實質上感恩如果不是發自真心,或是負責教導孩子感恩的教師或家長,本身卻沒有身教借鏡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心存感恩,那麼一切就只流於表面而已。
我家酷酷虎的學校,最新一期校聞刊物是以“感恩”為主題,從中不禁想到一個教師每年教出那麼多學生,一生中有多少個學生是真正對昔日教師心存感恩,抑或是踏出校門後,教師的臉孔和名字都在歲月中模糊?
有些教師和學生可維繫恆久難得的師生情,桃李滿天下贏得敬重的教師也不少,教師本身的教學和品格是學生的借鏡,一名教師是否對學生有深重影響,這些日後自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評價。
教師這個行業,承受和面對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調教學生的任務比過去更複雜,很多家長和社會人士對教師的價值觀,已持有不同標準。家長本身是否感激教師對孩子的調教和引導,是最直接的身教。
而教師本身如何對待曾教誨他的昔日教師,以及今日教師本身的品格和為人如何,也是學生最直接的借鏡,如果一個教師很會教書,或者才華洋溢,可是對人對事卻都不是真誠以待,甚至彰顯品格缺陷,那麼能帶給學生的又會是甚麼影響呢?他日學生想起這樣的教師,即使“尊師重道”4字迎頭壓下,也難以接受這是正面的身教,勉強也只能當作是品格教育的“反面教材”。
不過,想到前陣子外州有報導指一名畢業後的學生,行使詐騙把昔日教師的老本都騙去,那實在很過份。
以此例藉機跟酷酷虎說,好的教師值得我們像感恩父母養育之情般,不忘昔日教誨之恩,但是對於沒有特別值得緬懷的昔日教師,師生一場,卻也不至於要在成年之後對老去的昔日教師“使壞”,更不能趕盡殺絕。
可想像面對被昔日學生傷害的教師,只能感慨當年只是教書、教學,卻沒有教學生做人。
教師也好,學生也好,家長也好,任何人若沒有真心做人,或者沒有“心”的感恩,掛在口頭上,或是表面做做給人看,都是沒有意義的。
“感恩”兩字,拆開來看,分別是兩個“心”作根基。拿掉“心”,“感恩”變“咸因”。
“咸因”是甚麼?沒有心的東西,誰知道那是甚麼啦?!
眼見功利社會中,學術競爭逐漸淹沒品德教育,許多學校逐漸側重人文教育,對人和事事感恩,也是其中一個人文教育素養。
比較抽象的是,所謂“感恩”表面上看似是能“教育”的,但實質上感恩如果不是發自真心,或是負責教導孩子感恩的教師或家長,本身卻沒有身教借鏡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心存感恩,那麼一切就只流於表面而已。
我家酷酷虎的學校,最新一期校聞刊物是以“感恩”為主題,從中不禁想到一個教師每年教出那麼多學生,一生中有多少個學生是真正對昔日教師心存感恩,抑或是踏出校門後,教師的臉孔和名字都在歲月中模糊?
有些教師和學生可維繫恆久難得的師生情,桃李滿天下贏得敬重的教師也不少,教師本身的教學和品格是學生的借鏡,一名教師是否對學生有深重影響,這些日後自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評價。
教師這個行業,承受和面對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調教學生的任務比過去更複雜,很多家長和社會人士對教師的價值觀,已持有不同標準。家長本身是否感激教師對孩子的調教和引導,是最直接的身教。
而教師本身如何對待曾教誨他的昔日教師,以及今日教師本身的品格和為人如何,也是學生最直接的借鏡,如果一個教師很會教書,或者才華洋溢,可是對人對事卻都不是真誠以待,甚至彰顯品格缺陷,那麼能帶給學生的又會是甚麼影響呢?他日學生想起這樣的教師,即使“尊師重道”4字迎頭壓下,也難以接受這是正面的身教,勉強也只能當作是品格教育的“反面教材”。
不過,想到前陣子外州有報導指一名畢業後的學生,行使詐騙把昔日教師的老本都騙去,那實在很過份。
以此例藉機跟酷酷虎說,好的教師值得我們像感恩父母養育之情般,不忘昔日教誨之恩,但是對於沒有特別值得緬懷的昔日教師,師生一場,卻也不至於要在成年之後對老去的昔日教師“使壞”,更不能趕盡殺絕。
可想像面對被昔日學生傷害的教師,只能感慨當年只是教書、教學,卻沒有教學生做人。
教師也好,學生也好,家長也好,任何人若沒有真心做人,或者沒有“心”的感恩,掛在口頭上,或是表面做做給人看,都是沒有意義的。
“感恩”兩字,拆開來看,分別是兩個“心”作根基。拿掉“心”,“感恩”變“咸因”。
“咸因”是甚麼?沒有心的東西,誰知道那是甚麼啦?!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F字頭”
青春期的孩子崇拜偶像,了解偶像多過“認識”父母,想也不想就能如數家珍列出偶像的身高體重嗜好生日……,反而父母今年幾歲卻搞不清楚。
不能吃偶像的醋,做父母的就乾脆也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偶像情況,至少知道一下其唱的是甚麼歌,講的是甚麼話。
這幾天,我家酷酷虎一臉憂愁且掩不住不岔心情,為的當然不是她老媽,而是她最喜歡的搖滾樂團偶像。
原來偶像發新唱片的數天前,卻在一個音樂節目中,因不滿演出時間臨場被其他歌星佔據而被縮短,結果生氣的在台上爆粗及怒摔吉他。問題是在爆粗過程中卻因提到另一名偶像級歌星的名字,結果這段視頻被放在在網絡上,就引起另一方的歌迷轟炸,外國傳媒也把焦點集中在爆粗點上。
酷酷擔心地說:“他們就要發片,卻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安慰她說:“可能因此獲宣傳,說不定是特地制造宣傳,反而使到唱片更熱賣呢?”
酷酷虎認為不可能另一名歌星和有關音樂節目制作單位也會配合她的偶像來宣傳,然後我們一起觀看有關視頻,她一邊搜尋更多相關資料以了解整個過程,一邊不停地解釋說,這位偶像原本應獲得45分鐘的表演時間,最後卻被臨場“吃”到只剩下25分鐘,在立場上自然會有不滿和憤怒。
她並沒有完全“神化”偶像,解釋說偶像來自破碎家庭,所以向來不是甚麼彬彬有禮之類的人,確實常把F字頭粗口掛在口上。
我表示理解她挺偶像的心情,但是提醒她必須厘清一點,就是在爆粗過程中,這偶像再生氣也不應把另一位歌星的名字牽涉進來,因為這麼一來,就引發了被對方的擁護者攻擊的焦點。
順便提醒她,當我們喜歡或崇拜某一個人時,不能對這個人的所有言行舉止照單全收。酷酷虎接受這個說法,一邊出手按鍵去取消對目前和其偶像處於對立的該名歌星粉絲頁的“贊”,然後與我相視而笑。
關於這個“F字頭”,我知道酷酷虎和青少年們,都把這個字眼當成“酷潮流”。其實從過去到現在,西洋流行歌曲中一直都有很多這個“F字頭”,只不過經大馬電檢局處理後變成其他詞、或略過,在電台中以語言轉述時則出現“畢”一聲響。
當然我不喜歡酷酷虎出口成“F”,有時在面子書或口頭上發現“F字頭”,都會提醒她所存在的不適當和不舒服。
雖然我也喜歡她這個搖滾樂團偶像,但這個“F字頭”背後,作為媽媽我還是希望我的孩子,取其偶像的音樂優點和友情正義感,但仍堅持不能對所崇拜者的所有言行舉止照單全收。
不說這些青少年,很多成年人其實也盲目的對某些政治人物或特定偶像過度崇拜,照單全收所有的粗口和謾罵。我在想這些成年人,如果家里都有孩子,面對家里的兒童或青少年,他們在粗口及謾罵文化方面,是如何去引導孩子們呢?
不能吃偶像的醋,做父母的就乾脆也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偶像情況,至少知道一下其唱的是甚麼歌,講的是甚麼話。
這幾天,我家酷酷虎一臉憂愁且掩不住不岔心情,為的當然不是她老媽,而是她最喜歡的搖滾樂團偶像。
原來偶像發新唱片的數天前,卻在一個音樂節目中,因不滿演出時間臨場被其他歌星佔據而被縮短,結果生氣的在台上爆粗及怒摔吉他。問題是在爆粗過程中卻因提到另一名偶像級歌星的名字,結果這段視頻被放在在網絡上,就引起另一方的歌迷轟炸,外國傳媒也把焦點集中在爆粗點上。
酷酷擔心地說:“他們就要發片,卻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安慰她說:“可能因此獲宣傳,說不定是特地制造宣傳,反而使到唱片更熱賣呢?”
酷酷虎認為不可能另一名歌星和有關音樂節目制作單位也會配合她的偶像來宣傳,然後我們一起觀看有關視頻,她一邊搜尋更多相關資料以了解整個過程,一邊不停地解釋說,這位偶像原本應獲得45分鐘的表演時間,最後卻被臨場“吃”到只剩下25分鐘,在立場上自然會有不滿和憤怒。
她並沒有完全“神化”偶像,解釋說偶像來自破碎家庭,所以向來不是甚麼彬彬有禮之類的人,確實常把F字頭粗口掛在口上。
我表示理解她挺偶像的心情,但是提醒她必須厘清一點,就是在爆粗過程中,這偶像再生氣也不應把另一位歌星的名字牽涉進來,因為這麼一來,就引發了被對方的擁護者攻擊的焦點。
順便提醒她,當我們喜歡或崇拜某一個人時,不能對這個人的所有言行舉止照單全收。酷酷虎接受這個說法,一邊出手按鍵去取消對目前和其偶像處於對立的該名歌星粉絲頁的“贊”,然後與我相視而笑。
關於這個“F字頭”,我知道酷酷虎和青少年們,都把這個字眼當成“酷潮流”。其實從過去到現在,西洋流行歌曲中一直都有很多這個“F字頭”,只不過經大馬電檢局處理後變成其他詞、或略過,在電台中以語言轉述時則出現“畢”一聲響。
當然我不喜歡酷酷虎出口成“F”,有時在面子書或口頭上發現“F字頭”,都會提醒她所存在的不適當和不舒服。
雖然我也喜歡她這個搖滾樂團偶像,但這個“F字頭”背後,作為媽媽我還是希望我的孩子,取其偶像的音樂優點和友情正義感,但仍堅持不能對所崇拜者的所有言行舉止照單全收。
不說這些青少年,很多成年人其實也盲目的對某些政治人物或特定偶像過度崇拜,照單全收所有的粗口和謾罵。我在想這些成年人,如果家里都有孩子,面對家里的兒童或青少年,他們在粗口及謾罵文化方面,是如何去引導孩子們呢?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未變種,沙先散
關丹獨中是否“變種獨中”,到今天還在爭議中,可是在互聯網社交網上,卻看見從這個問題迸出其他枝節,包括一些人對“獨中”和“國民型中學”之間,因不了解而產生主觀的負面看法。
一些人只因對董總領導人不滿,連帶也對獨中鞭笞,標籤為單一民族源流教育,卻轉移了焦點,抹煞全國各地對華教堅持而默默奉獻心力的一群無名華教勇士。獨中教育並不是董總的某一個人專有,怎能因一個人的作風讓人反感就抹煞了獨中教育存在的意義。
從一些人彷彿抒發積怨的說法中,發現在中南馬一帶,長期以來因很多獨中辦得很出色,口碑表現都有驕人成績,反而形成一些人對獨中存有偏見,認為這些收費的學校很“張揚”,而力辯國民型中學的教育才是最全民普及化。
看到這里,北馬人可能百般滋味說不出,因為過去長期以來國民型中學反而是北馬家長的首選,收費的獨中才不像中南馬般吃香,甚至一些獨中曾陷入學生人數短缺而面臨經濟和運作危機。只是近年來因教育趨勢和國際教育風向開始轉變,北馬獨中才漸抬頭。
我是國民型中學畢業生,我家酷酷虎在獨中求學,很多人和我一樣在兩代之間有不同的教育選擇,可是並不代表一定要否決哪一種教育的優勢。
所以,非常不認同任何人站在國民型中學的立場對獨中辦學持有偏見、或站在獨中的立場對國民型中學妄下評語,而隨興號召其他人不要支持這個那個。我相信,持有偏見狂妄評斷的人,其實並沒有親自去了解獨中或國民型中學的辦學特質。
看見那些對獨中持偏見的人,號召人們去讀政府辦的學校,不要再讓多一所獨中來浪費華社的錢時,其實很驚愕。然後看見一些人根本不曾在獨中求學,就主觀的把獨中和國民型中學的學生作不平的比較,矛頭對準獨中生不能和其他種族融洽相處,不禁在想這些標準指南在哪裏,誰告訴他們獨中生只能生活在唐人街?
獨中、國民型中學,甚至國中,不管唸哪一種性質的中學,為甚麼就要被套上奇怪而令人不解的指責,選擇哪一種學校,其實只是口味和對教育的要求不同而已,如果別人選了和我們不一樣的,當真有必要去攻擊和自己不一樣的選擇嗎?
關丹獨中“變不變種”之際,華人卻先形成一盤散沙的先給自家下馬威。
那一邊廂政府提出的“教育發展大藍圖”,獨中不在發展考量範圍內,定位為私立學校。而國內各族人民可選擇各源流小學就讀,但鼓勵中學時所有人都進入國民中學就讀,反而國民型中學的地位就沒有再多加解釋。那些在吵在鬧“變種”的人們,在比較獨中還是國民型中學誰比較強的人們,還看到了甚麼?有沒有看到甚麼?
一些人只因對董總領導人不滿,連帶也對獨中鞭笞,標籤為單一民族源流教育,卻轉移了焦點,抹煞全國各地對華教堅持而默默奉獻心力的一群無名華教勇士。獨中教育並不是董總的某一個人專有,怎能因一個人的作風讓人反感就抹煞了獨中教育存在的意義。
從一些人彷彿抒發積怨的說法中,發現在中南馬一帶,長期以來因很多獨中辦得很出色,口碑表現都有驕人成績,反而形成一些人對獨中存有偏見,認為這些收費的學校很“張揚”,而力辯國民型中學的教育才是最全民普及化。
看到這里,北馬人可能百般滋味說不出,因為過去長期以來國民型中學反而是北馬家長的首選,收費的獨中才不像中南馬般吃香,甚至一些獨中曾陷入學生人數短缺而面臨經濟和運作危機。只是近年來因教育趨勢和國際教育風向開始轉變,北馬獨中才漸抬頭。
我是國民型中學畢業生,我家酷酷虎在獨中求學,很多人和我一樣在兩代之間有不同的教育選擇,可是並不代表一定要否決哪一種教育的優勢。
所以,非常不認同任何人站在國民型中學的立場對獨中辦學持有偏見、或站在獨中的立場對國民型中學妄下評語,而隨興號召其他人不要支持這個那個。我相信,持有偏見狂妄評斷的人,其實並沒有親自去了解獨中或國民型中學的辦學特質。
看見那些對獨中持偏見的人,號召人們去讀政府辦的學校,不要再讓多一所獨中來浪費華社的錢時,其實很驚愕。然後看見一些人根本不曾在獨中求學,就主觀的把獨中和國民型中學的學生作不平的比較,矛頭對準獨中生不能和其他種族融洽相處,不禁在想這些標準指南在哪裏,誰告訴他們獨中生只能生活在唐人街?
獨中、國民型中學,甚至國中,不管唸哪一種性質的中學,為甚麼就要被套上奇怪而令人不解的指責,選擇哪一種學校,其實只是口味和對教育的要求不同而已,如果別人選了和我們不一樣的,當真有必要去攻擊和自己不一樣的選擇嗎?
關丹獨中“變不變種”之際,華人卻先形成一盤散沙的先給自家下馬威。
那一邊廂政府提出的“教育發展大藍圖”,獨中不在發展考量範圍內,定位為私立學校。而國內各族人民可選擇各源流小學就讀,但鼓勵中學時所有人都進入國民中學就讀,反而國民型中學的地位就沒有再多加解釋。那些在吵在鬧“變種”的人們,在比較獨中還是國民型中學誰比較強的人們,還看到了甚麼?有沒有看到甚麼?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原生家庭影響親子學
父親生日的早上,陪他觀賞一段藏族文化記錄片後才出門上班,一邊想到他感嘆自已這把年紀,才感悟到生日是“母難日”,其實生日時最應請自己的母親吃飯表達感激生育之苦難,而非個人享樂慶祝。
可是,有時當一個人想到自己的母親時,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在。不過,我記得童年時,祖母和我們一起住,父親是眾多孩子中負責供養她的孩子,或許過去父親沒有在自己生日時請祖母吃飯,但是否只在特定的一天請父母吃飯,其實並不是孝的重點。
這幾個月來,父親已回歸退休生活,青春期的我家酷酷虎,相映父親與我的三代之間的相處,讓我有諸多切身感觸。好像就必須夾在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透過生活的真實片段,才能讓人宛如前前後後“照鏡子”般,從對方的身上看見一些自己的影子,然後從中思索省悟。
“親子學”原來並非僅限於父母和成長中的孩子之間需要相互學習的人生習題,其實成年孩子和年邁父母之間,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親子相處方式。
從父親、自己、酷酷虎之間,最大的感悟是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的原生家庭,所刻鑄的價值觀,是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最大關鍵。在這段成長期間,有沒有感受到家人尤其父母的愛和關注,也是造成一個人成年之後,對親情是否信任及具安全感的重要條件。
有些人在青少年時期和父母關係不好,一直到成年後仍無法對強調威嚴的年邁父母釋懷,彼此之間的僵局沒有人主動打破,親子關係永遠都無法修復,而抱憾一生。
忘了曾在哪一本書里讀過類似句子:如果原生家庭造就今日缺憾的你,那麼就不要將過去困擾你的原生家庭價值觀,重覆加在你的孩子身上,因為你就是營造原生家庭的影響者。
成年孩子和年邁父母相處時,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無奈的感觸,有時會覺得最接近父母的那個孩子,反而是最常被罵和被宣洩情緒的對象,反而是那些偶爾才來探望及表示善意的其他孩子,卻最獲寵愛關注,這常讓人感到不是滋味。
可是,如果調整一下心情和角度,就想想你是有機會最常出現在年邁父母身邊的成年孩子,那你應感謝父母讓你有這個福氣,當你不能強求你的父母認為你在他們身邊對他們來說是他們的福氣時,你卻能感謝你有這個福氣,讓你給予你的孩子身教示範。
這幾個月父親回來之後,我自己感受到最深切的欣慰是酷酷虎比以前更加關愛我。
可是,有時當一個人想到自己的母親時,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在。不過,我記得童年時,祖母和我們一起住,父親是眾多孩子中負責供養她的孩子,或許過去父親沒有在自己生日時請祖母吃飯,但是否只在特定的一天請父母吃飯,其實並不是孝的重點。
這幾個月來,父親已回歸退休生活,青春期的我家酷酷虎,相映父親與我的三代之間的相處,讓我有諸多切身感觸。好像就必須夾在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透過生活的真實片段,才能讓人宛如前前後後“照鏡子”般,從對方的身上看見一些自己的影子,然後從中思索省悟。
“親子學”原來並非僅限於父母和成長中的孩子之間需要相互學習的人生習題,其實成年孩子和年邁父母之間,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親子相處方式。
從父親、自己、酷酷虎之間,最大的感悟是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的原生家庭,所刻鑄的價值觀,是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最大關鍵。在這段成長期間,有沒有感受到家人尤其父母的愛和關注,也是造成一個人成年之後,對親情是否信任及具安全感的重要條件。
有些人在青少年時期和父母關係不好,一直到成年後仍無法對強調威嚴的年邁父母釋懷,彼此之間的僵局沒有人主動打破,親子關係永遠都無法修復,而抱憾一生。
忘了曾在哪一本書里讀過類似句子:如果原生家庭造就今日缺憾的你,那麼就不要將過去困擾你的原生家庭價值觀,重覆加在你的孩子身上,因為你就是營造原生家庭的影響者。
成年孩子和年邁父母相處時,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無奈的感觸,有時會覺得最接近父母的那個孩子,反而是最常被罵和被宣洩情緒的對象,反而是那些偶爾才來探望及表示善意的其他孩子,卻最獲寵愛關注,這常讓人感到不是滋味。
可是,如果調整一下心情和角度,就想想你是有機會最常出現在年邁父母身邊的成年孩子,那你應感謝父母讓你有這個福氣,當你不能強求你的父母認為你在他們身邊對他們來說是他們的福氣時,你卻能感謝你有這個福氣,讓你給予你的孩子身教示範。
這幾個月父親回來之後,我自己感受到最深切的欣慰是酷酷虎比以前更加關愛我。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就這麼向前闖
現代的孩子花樣可真多,原本周末在音樂學院和“兄弟們”練樂團的我家酷酷虎,某個周末卻要跟隨他們的“音樂教父”到海邊拍MV外景。
在沒有影響學業下,讓孩子們藉各種機會“玩”,嘗試不同的新體驗,我向來都是舉手舉腳贊成。不過,為甚麼要去,卻必須搞清楚。
向酷酷虎那個號稱“丑男人樂團”的“音樂教父” 了解詳情,原來他們是扮演觀賞“音樂教父”露天演唱會的“粉絲”。
我不置可否地說:“他們這樣也開心,真是小孩子。”
“音樂教父”解釋說,那個MV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他本身和樂團搭檔們,從年少時一直堅持進行音樂創作的真實故事,一直努力不懈的奮斗了十多年,如今才獲賞識開始冒出頭。
他說:“我叫酷酷虎他們去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刺激他們玩音樂的熱忱,致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管是在學業或興趣方面,灌溉自我提升的態度。因為在拍攝現場,他們可以感受到當你真正成功時帶來的成果,而這些成果是需要經歷風波,上上下下,苦干一番才可能享有的。”
“音樂教父”感嘆說:“現代的孩子一般上都很好命,他們有很好的家長,要甚麼有甚麼,對他們而言,東西太容易到手了!”
這確實是許多現代家庭的寫照,不管是物質、機會、自由,孩子們太容易得手,卻反而不懂珍惜,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酷酷虎很幸運的遇上這位對音樂很有誠意的“音樂教父”,同時音樂學院院長也注重發掘孩子的音樂潛能,提供培訓課程,鼓勵孩子們通過組織樂團,展現音樂表現中需要的熱忱、自我定位配合團隊精神,讓孩子們體驗在樂團組合中,每個人玩的樂器都一樣重要,沒有人是最重要的,也沒有人是不重要的。
音樂本身因此就不僅僅是音樂,滲入這些實際體驗,孩子們從玩音樂的過程中,學習精神和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慢慢的琢磨出另一份精采亮度。
後來,酷酷虎和團友們如期去扮演了演唱會的“粉絲”,在海風中丑男人樂團演繹《向前闖》新曲,我遠遠看到酷酷虎和團友淘氣搞怪的舉起大標語,身體隨音樂擺動的溶入歡笑,我想這也許會是他們很多年後記憶中珍貴的一部份,也希望未來他們不管在音樂、學業方面“向前闖”之際,都永遠抱持熱忱勇敢追尋自己的理想。
在沒有影響學業下,讓孩子們藉各種機會“玩”,嘗試不同的新體驗,我向來都是舉手舉腳贊成。不過,為甚麼要去,卻必須搞清楚。
向酷酷虎那個號稱“丑男人樂團”的“音樂教父” 了解詳情,原來他們是扮演觀賞“音樂教父”露天演唱會的“粉絲”。
我不置可否地說:“他們這樣也開心,真是小孩子。”
“音樂教父”解釋說,那個MV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他本身和樂團搭檔們,從年少時一直堅持進行音樂創作的真實故事,一直努力不懈的奮斗了十多年,如今才獲賞識開始冒出頭。
他說:“我叫酷酷虎他們去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刺激他們玩音樂的熱忱,致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管是在學業或興趣方面,灌溉自我提升的態度。因為在拍攝現場,他們可以感受到當你真正成功時帶來的成果,而這些成果是需要經歷風波,上上下下,苦干一番才可能享有的。”
“音樂教父”感嘆說:“現代的孩子一般上都很好命,他們有很好的家長,要甚麼有甚麼,對他們而言,東西太容易到手了!”
這確實是許多現代家庭的寫照,不管是物質、機會、自由,孩子們太容易得手,卻反而不懂珍惜,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酷酷虎很幸運的遇上這位對音樂很有誠意的“音樂教父”,同時音樂學院院長也注重發掘孩子的音樂潛能,提供培訓課程,鼓勵孩子們通過組織樂團,展現音樂表現中需要的熱忱、自我定位配合團隊精神,讓孩子們體驗在樂團組合中,每個人玩的樂器都一樣重要,沒有人是最重要的,也沒有人是不重要的。
音樂本身因此就不僅僅是音樂,滲入這些實際體驗,孩子們從玩音樂的過程中,學習精神和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慢慢的琢磨出另一份精采亮度。
後來,酷酷虎和團友們如期去扮演了演唱會的“粉絲”,在海風中丑男人樂團演繹《向前闖》新曲,我遠遠看到酷酷虎和團友淘氣搞怪的舉起大標語,身體隨音樂擺動的溶入歡笑,我想這也許會是他們很多年後記憶中珍貴的一部份,也希望未來他們不管在音樂、學業方面“向前闖”之際,都永遠抱持熱忱勇敢追尋自己的理想。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13狂想曲》背後
記得去年我家酷酷虎的學校舉行家長日時,她的“企鵝班導”和家長交流時,說過要引導這批13歲的孩子創作,然後會出一本書,記載孩子們的13點滴。
當時,我在想那會是怎樣的一本書呢?是純粹的文章結集,還是甚麼?
然後,去年學校長假時,約略聽酷酷虎說,班導把孩子們分成幾個小組寫“接力賽小說”,有些組寫開頭,有些寫劇情高潮,有些人寫結局,聽得我一頭霧水,難以想像這項難度高的假期作業。
到了今年初,酷酷虎連續一個多月都很忙,每天晚上必須回去學校兩小時,連同另兩名同學一起“趕夜車”,每一晚班導和另一名教師都風雨不改的陪伴,還提供可口的夜宵。
當時,問起酷酷虎到底每晚在做甚麼,酷酷虎說是進入趕班刊的尾聲,他們負責組稿、改寫,加強一些情節的爆發力。
其中一名同學,原本完全不懂如何為一本刊物排版,在班導建議下,他特地去向另一名教師學習,然後一邊學一邊為這本刊物進行排版初體驗。
當時,酷酷虎都只說起“趕班刊”,我一直以為那就只是一本班刊。
但是,一個月後,當他們趕工結束後,一本叫作《13狂想曲》的書誕生了。
我第一次讀到《13狂想曲》時,非常驚訝於這群從13歲跨到14歲的孩子的文筆和創意。這本班刊是把去年他們唸初中一時,全年參與的校內外活動的真實情節,在過去一年校園青春歲月的13歲點滴,穿插創意和想像力,牽引入小說情節,結果這本書變成“小說中的真實故事,真實故事中的小說”,讓人非常驚嘆於他們的創意。
這本書在學校一些董事、家長資助下印刷了1千本,承接印刷的家長只收半價,書印出後全班同學一起負責銷售。
這項創作結晶另一重點目標,是用以參加一項全國中學生刊物比賽,終於孩子們付出的努力,以及班導的一番苦心受到肯定,贏得亞軍的榮譽,獲得的獎杯是全班同學的榮耀,獎金則將用來出版下一本班刊。
就像每部電影上映後,流行播出電影鏡頭外的制作過程,《13狂想曲》背後,團結、無私的凝集力,就在每個孩子最真誠愉快的笑容中看見。創意,就是現場評審給予他們最大的肯定評價。
酷酷虎轉述評審員在比賽現場論及《13狂想曲》時,有感於一個教師帶給學生的影響有多大,從孩子們這本書的展現就能看見成果。然後,“企鵝的孩子們”自己感同身受,心有靈犀地把目光集中向他們的“企鵝班導”。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你民我主
“民主”是時下掛在嘴邊很流行的期許,“民主”到底是甚麼,我家酷酷虎和同學們最常搞怪捉狹,說他們的班導履行的民主就是“你民我主”。
雖然很搞笑,但是笑完後看看四周,這其實是無所不在的“你民我主”,其實就沒有甚麼好笑了。
還記得李宗偉大戰林丹的奧運會羽球決賽日,我沒在電視機前湊熱鬧,但出現在鄉團和學校聯辦的電影分享會。影片一開始出現的鏡頭就是對焦小孩子,問他們:“你知道甚麼叫民主嗎?”,第二個問題是:“你知道甚麼是投票嗎?”
“民主”是甚麼東西呢?這部寫實記錄片因為探討在小學以民主方式競選班長,結果被列為禁片,過程中因為候選人的家長介入,以高職濫權進行金錢賄賂,最後孩子雖成功成為民選班長,但影片以外那個父親卻被當局調查而被扣捕。
當晚分享會的主持人,也問了現場一名觀看影片的13歲男生:知道甚麼是“民主”嗎?結果小孩子還是捉不著“民主”的定義是甚麼。
以字義來說,“民主”可詮釋為“人民做自己的主人”或“人民自主”。
難得在許多學生觀眾都心繫李宗偉的電影分享會上,一名19歲的男生卻滿臉憂慮和關注的提問,如果像影片中的現象發生在真實的社會,那會造成甚麼影響?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確實就無所不在的存有這種不健康的現象,在大人的世界中,無論是職場、政壇,以高職優勢試圖左右“民主”,以舞弊濫權影響公平競爭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這當然是阻撓了民主精神下應存有的公平和自主。
然而,對於一個中學生提出的疑問,大人不能只是給予負面的看法,在場的一名教師認為事情有負面,也有正面,所以人需要從錯誤的價值觀中學習正面的教訓。
走出電影分享會,相信孩子們都無法一夜之間明白到“民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人其實也一樣無法掌握民主的定義。
在職場或一個國家的政府立場上,很多時候當權者不是以召開會議聆聽意見為名,傳達欲實行的各種政策嗎?常常看見所謂以民主的方式讓大家反映意見,到頭來反而是持異議者就悄悄被列入“造反”的黑名單,而各種政策還是在“你民我主”的權威下,一意孤行的進行。
某次在台灣旅行時看見人群示威,當地朋友直言因為台灣太講究民主,言論太過自由,結果很多時候很多東西卻失控。目前很多國家包括大馬人民也在追求“民主”,民主到底是甚麼?
民主不是只容得下和自己一樣的聲音。多少人卻能容得下?
雖然很搞笑,但是笑完後看看四周,這其實是無所不在的“你民我主”,其實就沒有甚麼好笑了。
還記得李宗偉大戰林丹的奧運會羽球決賽日,我沒在電視機前湊熱鬧,但出現在鄉團和學校聯辦的電影分享會。影片一開始出現的鏡頭就是對焦小孩子,問他們:“你知道甚麼叫民主嗎?”,第二個問題是:“你知道甚麼是投票嗎?”
“民主”是甚麼東西呢?這部寫實記錄片因為探討在小學以民主方式競選班長,結果被列為禁片,過程中因為候選人的家長介入,以高職濫權進行金錢賄賂,最後孩子雖成功成為民選班長,但影片以外那個父親卻被當局調查而被扣捕。
當晚分享會的主持人,也問了現場一名觀看影片的13歲男生:知道甚麼是“民主”嗎?結果小孩子還是捉不著“民主”的定義是甚麼。
以字義來說,“民主”可詮釋為“人民做自己的主人”或“人民自主”。
難得在許多學生觀眾都心繫李宗偉的電影分享會上,一名19歲的男生卻滿臉憂慮和關注的提問,如果像影片中的現象發生在真實的社會,那會造成甚麼影響?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確實就無所不在的存有這種不健康的現象,在大人的世界中,無論是職場、政壇,以高職優勢試圖左右“民主”,以舞弊濫權影響公平競爭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這當然是阻撓了民主精神下應存有的公平和自主。
然而,對於一個中學生提出的疑問,大人不能只是給予負面的看法,在場的一名教師認為事情有負面,也有正面,所以人需要從錯誤的價值觀中學習正面的教訓。
走出電影分享會,相信孩子們都無法一夜之間明白到“民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人其實也一樣無法掌握民主的定義。
在職場或一個國家的政府立場上,很多時候當權者不是以召開會議聆聽意見為名,傳達欲實行的各種政策嗎?常常看見所謂以民主的方式讓大家反映意見,到頭來反而是持異議者就悄悄被列入“造反”的黑名單,而各種政策還是在“你民我主”的權威下,一意孤行的進行。
某次在台灣旅行時看見人群示威,當地朋友直言因為台灣太講究民主,言論太過自由,結果很多時候很多東西卻失控。目前很多國家包括大馬人民也在追求“民主”,民主到底是甚麼?
民主不是只容得下和自己一樣的聲音。多少人卻能容得下?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少年情事之同性戀疑惑
這年頭,都說做父母的不能當鴕鳥,尤其“少年情事”更不是假裝不知道,就不會發生。
難度更高的是,現在不再是一男一女兩小無猜,有時同性相吸,反而是青少年探索情為何物的疑惑,父母要解題更要多一分深思熟慮。
話說某晚明明身體不適,意識不清就要沉睡之際,我家酷酷虎突然問:“媽咪,假如我是同性戀,你要怎麼辦?”
印象中,去年初這個酷酷虎才出這個題目來考問我,而且一些朋友時不時要探討我這個采用開放式教育的媽媽的底線,也曾在酷酷虎面前問過同樣問題,因此我的EQ非常低的怒斥酷酷虎說:“這個問題我不是曾經回答得很清楚了嗎,好像也曾在專欄里寫過了,你去找舊稿來看啦!”
酷酷虎委屈的說:“我忘記了你是怎麼說的嘛!”
發完脾氣之後,睡意全消,想到在青春期中總有許多對情事疑惑的孩子,常常也會弄不清同性之間到底是好朋友,還是甚麼,因此想到青少年孩子還肯拿少年情事來請教我,那我應該理性地抓緊機會三思後回答,不能含糊帶過,不然孩子可能就會更無助困惑。
於是,我嚴肅地問她為何又提起這個問題,她說突然想到參加“全國性教育生活營”時,明明在手冊中有看見探討同性戀的課題,但後來在生活營里卻沒有解析,就想了解到底怎樣才算是同性戀。
一名當教師的朋友曾說,一些中學生確實會對本身是否同性戀捉摸不定,我回想年少時自己也曾試過和同性好朋友手牽手時,一起研究我們到底是不是同性戀。
然後,我起身從智能手機即刻上網找出曾出現在這專欄的舊稿“假如我是同性戀,你會怎樣?”給她閱讀,內容大致上說同性戀畢竟不是傳統社會所能接受的形式,所面對的社會壓力自然會很大,因為即使同性戀是屬於本身的性取向問題,但生活中還要面對其他人的眼光,不是活在兩人世界里。在人性平等的立場上,我不介意別人同性戀,卻也不鼓勵孩子同性戀。不管同性、異性戀,並不只是愛來愛去這麼簡單,要有足夠的心理建設,去面對來自周圍的現實眼光,甚至壓力,不然戀愛只會讓人受傷萎靡。
我對酷酷虎說:“我的立場還是和去年一樣,今天你來問我,我還是不會告訴你我鼓勵自己的孩子同性戀。”
我說:“如果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同性戀,反正心智還沒有成熟,又還在求學,就不要去想這些問題,不管是對異性還是同性,就都當作是好朋友交往就可以,不必去想到戀愛這麼長遠的問題啦!”
第二天清早醒來,酷酷虎來報告說:“媽媽,我跟你說,我不是同性戀。”
哈哈,還有更絕的是,幾天後她和數名女同學一起去看電影前,坐在餐廳吃午餐時,我在閑談中順勢問她的女同學:“學校里有女生喜歡酷酷虎啊?”。女生楞了一楞,說:“沒有吧?”
難度更高的是,現在不再是一男一女兩小無猜,有時同性相吸,反而是青少年探索情為何物的疑惑,父母要解題更要多一分深思熟慮。
話說某晚明明身體不適,意識不清就要沉睡之際,我家酷酷虎突然問:“媽咪,假如我是同性戀,你要怎麼辦?”
印象中,去年初這個酷酷虎才出這個題目來考問我,而且一些朋友時不時要探討我這個采用開放式教育的媽媽的底線,也曾在酷酷虎面前問過同樣問題,因此我的EQ非常低的怒斥酷酷虎說:“這個問題我不是曾經回答得很清楚了嗎,好像也曾在專欄里寫過了,你去找舊稿來看啦!”
酷酷虎委屈的說:“我忘記了你是怎麼說的嘛!”
發完脾氣之後,睡意全消,想到在青春期中總有許多對情事疑惑的孩子,常常也會弄不清同性之間到底是好朋友,還是甚麼,因此想到青少年孩子還肯拿少年情事來請教我,那我應該理性地抓緊機會三思後回答,不能含糊帶過,不然孩子可能就會更無助困惑。
於是,我嚴肅地問她為何又提起這個問題,她說突然想到參加“全國性教育生活營”時,明明在手冊中有看見探討同性戀的課題,但後來在生活營里卻沒有解析,就想了解到底怎樣才算是同性戀。
一名當教師的朋友曾說,一些中學生確實會對本身是否同性戀捉摸不定,我回想年少時自己也曾試過和同性好朋友手牽手時,一起研究我們到底是不是同性戀。
然後,我起身從智能手機即刻上網找出曾出現在這專欄的舊稿“假如我是同性戀,你會怎樣?”給她閱讀,內容大致上說同性戀畢竟不是傳統社會所能接受的形式,所面對的社會壓力自然會很大,因為即使同性戀是屬於本身的性取向問題,但生活中還要面對其他人的眼光,不是活在兩人世界里。在人性平等的立場上,我不介意別人同性戀,卻也不鼓勵孩子同性戀。不管同性、異性戀,並不只是愛來愛去這麼簡單,要有足夠的心理建設,去面對來自周圍的現實眼光,甚至壓力,不然戀愛只會讓人受傷萎靡。
我對酷酷虎說:“我的立場還是和去年一樣,今天你來問我,我還是不會告訴你我鼓勵自己的孩子同性戀。”
我說:“如果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同性戀,反正心智還沒有成熟,又還在求學,就不要去想這些問題,不管是對異性還是同性,就都當作是好朋友交往就可以,不必去想到戀愛這麼長遠的問題啦!”
第二天清早醒來,酷酷虎來報告說:“媽媽,我跟你說,我不是同性戀。”
哈哈,還有更絕的是,幾天後她和數名女同學一起去看電影前,坐在餐廳吃午餐時,我在閑談中順勢問她的女同學:“學校里有女生喜歡酷酷虎啊?”。女生楞了一楞,說:“沒有吧?”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逾越
某天,在“面子書”發現我家酷酷虎和同學共同參與的一項比賽,主辦當局公開讓人在網上投選心儀作品,就按鍵投下支持酷酷虎和其團隊的第一票。
酷酷虎放學後,把訊息轉告她,她很高興地和同學們在面子書“分享”了那個投票網,並號召朋友們來支持。
問她需不需要我幫忙,她說:“妳只要在面子書上按‘分享’就好,誰若看見了覺得要投選我們就投,但不要特地逐個去叫你的朋友來投,免得你的朋友本來覺得有其他的選擇,卻覺得為難。”
她顧慮到如果拚命靠網上投票加分,最後人家可能會訕笑說,只靠網上投票力量,並不是真正的實力取勝。
我答應了她,尊重她的意願,免得自作主張而弄到他們這些青少年覺得尷尬。
我是酷酷虎的“頭號粉絲”,愛屋及烏,所以也是她的班、她的樂團的“超級粉絲”,當然全力支持她的所有活動,用行動給予加油打氣,但常常都謹記不要用媽媽的身份,去逾越青少年的雷池。
後來,靜觀酷酷虎和同學不慍不火的進行拉票活動,偶爾有人“闖入”他們的拉票地盤“倒米”時,她就很嚴肅的留言強調“井水不犯河水”,表明不干擾別人拉票,卻也不要別人來干擾。
過程中,她的老師只適當地幫忙“分享”,沒有誇張的拉票行動,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進行競爭。
前幾天,數個華團單位聯合酷酷虎的學校方面,舉辦一場《競選班長》電影放映會,從影片中探討甚麼是“民主”和“投票”,反思成人所給予孩子的教育價值觀,對孩子及社會現象所帶來的隱伏影響。
這部在中國被列為禁片的真實記錄片,故事發生在中國武漢常青第一小學的班級,班導建議民主選舉的方式,讓全班同學從3名候選人中選出班長。結果家長滲入孩子競選班長的過程, 3個孩子之間的拉票手段,從原本孩子的純真無求,演變成成人世界中的扭曲價值觀,反映出當下現實社會中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過火”的一面之際,更暴露出競選中為達到目的,而出現的金錢收買、抹黑對手、挑撥離間等成人世界殘忍的一面,最後卻對孩子的成長價值觀帶來傷害。
然而,現今很多大型比賽,包括歌唱競藝、學術作品比賽都設有網上投票爭人氣的環節,這其實已無可避免的開放了讓家長、公眾及其他勢力介入競爭的平台,若介入者心態和處理方式不當,一不小心也可能會對教育價值觀帶來衝擊。
酷酷虎放學後,把訊息轉告她,她很高興地和同學們在面子書“分享”了那個投票網,並號召朋友們來支持。
問她需不需要我幫忙,她說:“妳只要在面子書上按‘分享’就好,誰若看見了覺得要投選我們就投,但不要特地逐個去叫你的朋友來投,免得你的朋友本來覺得有其他的選擇,卻覺得為難。”
她顧慮到如果拚命靠網上投票加分,最後人家可能會訕笑說,只靠網上投票力量,並不是真正的實力取勝。
我答應了她,尊重她的意願,免得自作主張而弄到他們這些青少年覺得尷尬。
我是酷酷虎的“頭號粉絲”,愛屋及烏,所以也是她的班、她的樂團的“超級粉絲”,當然全力支持她的所有活動,用行動給予加油打氣,但常常都謹記不要用媽媽的身份,去逾越青少年的雷池。
後來,靜觀酷酷虎和同學不慍不火的進行拉票活動,偶爾有人“闖入”他們的拉票地盤“倒米”時,她就很嚴肅的留言強調“井水不犯河水”,表明不干擾別人拉票,卻也不要別人來干擾。
過程中,她的老師只適當地幫忙“分享”,沒有誇張的拉票行動,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進行競爭。
前幾天,數個華團單位聯合酷酷虎的學校方面,舉辦一場《競選班長》電影放映會,從影片中探討甚麼是“民主”和“投票”,反思成人所給予孩子的教育價值觀,對孩子及社會現象所帶來的隱伏影響。
這部在中國被列為禁片的真實記錄片,故事發生在中國武漢常青第一小學的班級,班導建議民主選舉的方式,讓全班同學從3名候選人中選出班長。結果家長滲入孩子競選班長的過程, 3個孩子之間的拉票手段,從原本孩子的純真無求,演變成成人世界中的扭曲價值觀,反映出當下現實社會中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過火”的一面之際,更暴露出競選中為達到目的,而出現的金錢收買、抹黑對手、挑撥離間等成人世界殘忍的一面,最後卻對孩子的成長價值觀帶來傷害。
然而,現今很多大型比賽,包括歌唱競藝、學術作品比賽都設有網上投票爭人氣的環節,這其實已無可避免的開放了讓家長、公眾及其他勢力介入競爭的平台,若介入者心態和處理方式不當,一不小心也可能會對教育價值觀帶來衝擊。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少年情事
對著鏡子,一向自認超級自戀的酷酷虎突然嘆息說:“看見鏡中的自己,感覺到好像不是自己。”
我瞄了瞄鏡中人,會心一笑。
思緒飄到很多年前,回到像酷酷虎這樣只有14歲的某一天,被媽媽責罵之後,當時的我就如今日困惑的酷酷虎般,端詳鏡中人時,才發現曾幾何時一張屬於兒童的臉,已逐漸變成少女的臉,彷彿那是一張不是自己的陌生臉孔。
那麼多年後,我理解酷酷虎此時複雜的心情。
這兩年來,配合酷酷虎進入青春期,我盡量不再把她看成小孩子,反之願意信任她的能力,讓她可站在探索成為“大人”的位置。
外形蛻變的酷酷虎,常導致多時不見的親友,認不出這個從兒童變成的少女,一些人戲言媽媽以後會有很多“炒鴛鴦”吃(北馬人喜歡調侃人家女兒外出拍拖回家後,女兒男友會打包“炒鴛鴦”孝敬長輩)。
有時,連學校一些相熟的教師,也愛開玩笑的和我一起作弄酷酷虎,問起她在學校的“戀情緋聞”,氣得酷酷虎反擊說:“你們這些大人真奇怪,一邊又說不鼓勵中學生談戀愛,一邊又整天亂給我們配對,現在是怎樣啊?”
當然也有一些親友,面對家里的少年少女談戀愛為長輩帶來的煩惱之際,也忍不住來“恐嚇”我說:“你家酷酷虎現在還沒有遇上戀愛對象,才能把話說得那麼大聲,不然以後你也會像我們這樣煩惱。”
其實,很多人都來試探我:如果酷酷虎談戀愛,你怎樣?
凡走過青澀年代的父母,總該都明白,情竇初開的青少年一旦掉入戀愛漩渦,到時父母再多的勸告都聽不進耳里,說得更多就會帶來更多的衝突,父母越是反對,明明沒有這麼喜歡也偏要為挑戰父母的權威,而義無反顧的去愛了。
趁酷酷虎尚未為情所困,先坦誠讓她了解我的想法,雖以開放的心看待,但不會特地鼓勵青少年談戀愛,只想讓孩子明白,會“喜歡”是人類自然情感,但年少青澀時要懂得自愛自重,人生還很長遠,不需要這麼年輕就把對方認定為結婚對象,考量學業和前途為重之際,更要避免少年情懷鑄成錯事而耽誤自愛自強的成長過程。
當然,現在講甚麼都言之過早,沒有人有把握是否一旦掉入情網的老虎會昏了頭,但是我沒有保留的讓酷酷虎知道自己在年少時走過的路,作為孩子參考的借鏡,其他一切讓孩子自己想。
這年頭,處理孩子的“戀愛學”,是家長的“新功課”。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創作生命力
曾幾何時,我家酷酷虎貼在牆壁上的帥哥樂團“飛輪海”海報被拆下,精裝版的CD已被打入冷宮,取而代之的是實力派的“Green Day”樂團,從此生活中到處都是Green Day的歌聲。
酷酷虎有時一邊聽歌,一邊告訴我關於她的偶像從小到大的生活際遇,從原生家庭生活到現有的家庭狀況,團員之間如何建立起患難兄弟的經歷,以及樂團創作的主題,都瞭如指掌。
某天,載送酷酷虎到某單位主辦的作文比賽現場,途中聆聽Green Day的歌聲,酷酷虎說起這樂團的曲風和歌詞都有多變的風格,我們不由得討論起一個人往往對生活有體驗,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創意,溶入任何一種創作中。
因為對生活有感受,注入創作中的元素才會有感情,有生命力,而經歷過某種程度的痛苦後,創作內容往往比一直順利無憂的經驗中衍生的作品,更有令人感動的生命力。
酷酷虎同意這個說法,並以她的偶像為例,就“具有深刻生活感受和經歷”對創作的影響,作出比較。
在討論中我們抵達了作文比賽現場,突然看見數名學生抱著作文範本在背讀,我不禁感嘆:“參加作文比賽也要背讀?!”
酷酷虎說,她其實不想參加這些很傳統的作文比賽,賽會的題目大多數側重於議論題,而她不喜歡硬繃繃的限制,總是喜歡翻轉傳統,把文章寫成嘻笑怒罵的形式。過去她從賽會現場出來後,常常都會興緻勃勃且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她寫的內容,當然我喜歡這些刁鑽的文筆,跳脫作文範本的框框格式。
但是創作的賽果並沒有標準,都是依據評判的主觀而有不同的結果。幾次下來酷酷虎發現自己隨意的創作,溶入生活真正的體驗和感受,卻總比不上既定寫作格式,不禁意興闌珊的覺得沒有必要再參加比賽。
而我的看法是既然校方賞識她而讓她代表參加賽會,那麼也沒有必要放棄在不同的賽會中吸 取經驗的機會,只要忠於自己的感受創作,賽果不重要。
酷酷虎說,她所喜歡的其他樂團,也有一些是早期具有個人創作風格,但後期卻被評為迎合商業需求而變質,失去個人的風格特色。
寫作和音樂創作,有些人忠於自己的創意和感受,塑造出個人的風格特色,賦予創作結晶生命力。同樣的,有些人願意迎合市場需求的格式而作出妥協。
創作的鑑賞力原本就是主觀的,而創意的原動力卻是忠於自己的感受。
就是這樣而已。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光熱本無痕
某天,我家酷酷虎正享用早餐,聽見一名長輩聊天時,提到社會上為華教出錢出力的人,只是一時被人記得功勞,時間過去了就不會有人記得,在上一個年代為華教的付出,到了這一個年代都不會有人知道。
酷酷虎聽後,反應迅速且語氣堅定沉穩的說:“不是這麼說的,即使現在的人不知道,但那些人在那個年代的付出,卻已經讓那個年代的許多人受惠。”
長輩聞言,楞住了。說不出話來。
而我,被酷酷虎感動了,因為一直以來,並沒有想到只有14歲的孩子,酷酷的外表下卻有比更多大人更懂事的感悟,我很高興有一個懂得感恩及體恤為華教付出者的孩子。
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那些為華教出錢出力的人,做的一切是為“名”為“利”,可是只有真正在為學校、為華教投入心力和金錢的人,才會知道要發達、要出名,如果去學校、去辦華教,那麼答案只有一個:對不起,找錯地方了!
即使這樣,還是有人認為,既然為學校和華教付出都不會得到名利,那做的人就是“傻瓜”。
這些年來,非常慶幸自己的職業是記者,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學校里,看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學校的付出,常常看見各校面對不同的困境時,學校和董家教的領導層都同心協力的作出無私的貢獻,他們當中很多人就是有這股“傻勁”,付出的過程中不求回報,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默默付出的華教支持者的受惠者。
然後,在那一代的華教中受惠的孩子長大了,又源源不息的有一代又接一代,願意為華教付出的人,傳承延續的輔助華教的發展。
我很欣慰於酷酷虎體恤到這些為華教付出的人的用心,也從中了解這些無利可圖的人,在做的不只是局限在某一個時代,而這些甘心為付出的人,他們根本不會在意多少年後是否還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通常,只有不做的人,才會講很多無謂的話。正在做、一直在默默地做的人,他們既然選擇為學校和華教無私付出,我覺得他們才不會在乎現在有沒有人歌頌他們,更不在意未來有沒有人必須記得他們。
兩天後,我到區內一所學校采訪紀念館歷史走廊開幕儀式,學校的董事長表示紀念館里的歷史走廊,陳列的文史資料緬懷從過去到現在獻身華教的先賢、良師的豐功偉續以及學校的資料,以讓後來者了解華社先賢遠矚高瞻的辦學精神,同心協力的站穩崗位,為華教獻出力量。
我看見那所學校歷屆董事長、校長等的相片和名字都陳列成表,校史資料中提到的一些人, 今天都已經不在人世。
走出紀念館歷史走廊,想到酷酷虎堅定的語氣,想到許多曾經做、正在做、默默做、悄悄做的許多人,不管做多做少,光熱本無痕。然而,每一分曾經發出的光和熱,就是讓母語教育傳承不息的薪火延續的凝集力,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摧殘,更不是時代過去就失去意義。
酷酷虎聽後,反應迅速且語氣堅定沉穩的說:“不是這麼說的,即使現在的人不知道,但那些人在那個年代的付出,卻已經讓那個年代的許多人受惠。”
長輩聞言,楞住了。說不出話來。
而我,被酷酷虎感動了,因為一直以來,並沒有想到只有14歲的孩子,酷酷的外表下卻有比更多大人更懂事的感悟,我很高興有一個懂得感恩及體恤為華教付出者的孩子。
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那些為華教出錢出力的人,做的一切是為“名”為“利”,可是只有真正在為學校、為華教投入心力和金錢的人,才會知道要發達、要出名,如果去學校、去辦華教,那麼答案只有一個:對不起,找錯地方了!
即使這樣,還是有人認為,既然為學校和華教付出都不會得到名利,那做的人就是“傻瓜”。
這些年來,非常慶幸自己的職業是記者,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學校里,看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學校的付出,常常看見各校面對不同的困境時,學校和董家教的領導層都同心協力的作出無私的貢獻,他們當中很多人就是有這股“傻勁”,付出的過程中不求回報,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默默付出的華教支持者的受惠者。
然後,在那一代的華教中受惠的孩子長大了,又源源不息的有一代又接一代,願意為華教付出的人,傳承延續的輔助華教的發展。
我很欣慰於酷酷虎體恤到這些為華教付出的人的用心,也從中了解這些無利可圖的人,在做的不只是局限在某一個時代,而這些甘心為付出的人,他們根本不會在意多少年後是否還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通常,只有不做的人,才會講很多無謂的話。正在做、一直在默默地做的人,他們既然選擇為學校和華教無私付出,我覺得他們才不會在乎現在有沒有人歌頌他們,更不在意未來有沒有人必須記得他們。
兩天後,我到區內一所學校采訪紀念館歷史走廊開幕儀式,學校的董事長表示紀念館里的歷史走廊,陳列的文史資料緬懷從過去到現在獻身華教的先賢、良師的豐功偉續以及學校的資料,以讓後來者了解華社先賢遠矚高瞻的辦學精神,同心協力的站穩崗位,為華教獻出力量。
我看見那所學校歷屆董事長、校長等的相片和名字都陳列成表,校史資料中提到的一些人, 今天都已經不在人世。
走出紀念館歷史走廊,想到酷酷虎堅定的語氣,想到許多曾經做、正在做、默默做、悄悄做的許多人,不管做多做少,光熱本無痕。然而,每一分曾經發出的光和熱,就是讓母語教育傳承不息的薪火延續的凝集力,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摧殘,更不是時代過去就失去意義。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大家一起洗洗碗
我家酷酷虎的學校舉行義賣會那天,我走到學校食堂旁,看見數名教師和一群初中學生正一起忙著洗碗。這讓我想到張惠妹唱的:“我要為你做做飯,我要為你洗洗碗,然後滴一滴汗,滴在愛的湯……”。
“老師,我們為甚麼必須洗碗呢?”,有學生一邊洗碗,一邊問。
在義賣會的前一天,其中3節不用來教課,而是教師帶領學生們根據所分配的工作小組,一起進行準備工作。被分配到食物組的學生,有些挍蝦殼來制蝦麵湯頭,有些切蒜頭,酷酷虎則幫忙剝雞肉絲。
“老師,我們來學校不是讀書嗎?為甚麼要挍蝦殼、剝雞肉絲呢?”
確實是有學生這麼問教師,為何要洗碗,為何要做廚房事務。根據教師們聊起的情況,一些學生真的是在家里從沒洗過碗,在學校里獻出了“第一次洗碗”的記錄。
看到這里,也許有一些家長會心疼孩子要“幹這些粗活”,因為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寶貝,家里即使沒有女佣“KAKAK”服侍,媽媽也會一手包辦完這些事務。也許有些人會“打抱不平”,認為“華教悲歌唱不盡”甚麼的。
你又怎麼想呢?這是一個值得拋給現代家長思考的問題。
以積極的心態看待,這對那些過於被呵護的孩子是最好的磨練。誰說去到學校一定只是要讀書上課,如果一年里就有那麼一兩次和那幾節課,是用來進行課本以外的事務,讓孩子從中對日常瑣務有親身體驗,那麼以後再做家事就會得心應手,他日離開父母身邊獨立在外生活,就不會形成“生活白痴”。
在義賣會每個檔口,一些董家教成員和全體教師,一起配合學生們進行準備食物及出售各種物品的工作,從義賣會前徵求物資、準備熟食工作,到當天開設檔口,以及活動結束後的善後工作,都動用到許多人力物力。
最令人感動的是,學校以外的華團與公眾,也有許多人都無怨無悔的以行動支持。我看見一名朋友在面子書上載烹制500粒雞蛋和煮咖哩飯的相片,配上感言指“這幾天淋雨,身體感到不適,但後天就是學校義賣會,不可以病倒。”。義賣會結束後,她滿臉歡欣地說:“雖然很忙很累,但為華教堅持是值得的”。
酷酷虎的叔婆也為我們準備義賣的麵食,清早6點多去到叔婆家,接過分文都不收卻熱騰騰的一大鍋麵時,指尖泌透了一股暖暖的感覺,真的有這麼多人,都在默默的做,沒有人知道,也一直在做。
剛看見一則報導說外州某獨中學生在父母同意下,由師長帶領跨州出售義賣會固本為校籌款而受非議,更因此出現面子書專頁吸引網民熱烈討論獨中悲歌。
當然我絕對認同政府應平等資助獨中發展,但覺得只要不是太誇張過火的方式,讓孩子為參與義賣會而在安全考量範圍內出售固本、或者洗洗碗、做做廚房事,學習課本以外的另一種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是“悲歌”,太“嬌縱”的孩子才悲哀。
“老師,我們為甚麼必須洗碗呢?”,有學生一邊洗碗,一邊問。
在義賣會的前一天,其中3節不用來教課,而是教師帶領學生們根據所分配的工作小組,一起進行準備工作。被分配到食物組的學生,有些挍蝦殼來制蝦麵湯頭,有些切蒜頭,酷酷虎則幫忙剝雞肉絲。
“老師,我們來學校不是讀書嗎?為甚麼要挍蝦殼、剝雞肉絲呢?”
確實是有學生這麼問教師,為何要洗碗,為何要做廚房事務。根據教師們聊起的情況,一些學生真的是在家里從沒洗過碗,在學校里獻出了“第一次洗碗”的記錄。
看到這里,也許有一些家長會心疼孩子要“幹這些粗活”,因為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寶貝,家里即使沒有女佣“KAKAK”服侍,媽媽也會一手包辦完這些事務。也許有些人會“打抱不平”,認為“華教悲歌唱不盡”甚麼的。
你又怎麼想呢?這是一個值得拋給現代家長思考的問題。
以積極的心態看待,這對那些過於被呵護的孩子是最好的磨練。誰說去到學校一定只是要讀書上課,如果一年里就有那麼一兩次和那幾節課,是用來進行課本以外的事務,讓孩子從中對日常瑣務有親身體驗,那麼以後再做家事就會得心應手,他日離開父母身邊獨立在外生活,就不會形成“生活白痴”。
在義賣會每個檔口,一些董家教成員和全體教師,一起配合學生們進行準備食物及出售各種物品的工作,從義賣會前徵求物資、準備熟食工作,到當天開設檔口,以及活動結束後的善後工作,都動用到許多人力物力。
最令人感動的是,學校以外的華團與公眾,也有許多人都無怨無悔的以行動支持。我看見一名朋友在面子書上載烹制500粒雞蛋和煮咖哩飯的相片,配上感言指“這幾天淋雨,身體感到不適,但後天就是學校義賣會,不可以病倒。”。義賣會結束後,她滿臉歡欣地說:“雖然很忙很累,但為華教堅持是值得的”。
酷酷虎的叔婆也為我們準備義賣的麵食,清早6點多去到叔婆家,接過分文都不收卻熱騰騰的一大鍋麵時,指尖泌透了一股暖暖的感覺,真的有這麼多人,都在默默的做,沒有人知道,也一直在做。
剛看見一則報導說外州某獨中學生在父母同意下,由師長帶領跨州出售義賣會固本為校籌款而受非議,更因此出現面子書專頁吸引網民熱烈討論獨中悲歌。
當然我絕對認同政府應平等資助獨中發展,但覺得只要不是太誇張過火的方式,讓孩子為參與義賣會而在安全考量範圍內出售固本、或者洗洗碗、做做廚房事,學習課本以外的另一種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是“悲歌”,太“嬌縱”的孩子才悲哀。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雜燴心情看華教
我家酷酷虎有一名友族學姐,最近考進拉曼大學中文系,她用筷子進餐、參加二十四節令鼓,自小在華校唸書,中學時甚至因喜歡華文而要求家長讓她進入獨中求學。
讀到這名友族從小學到大學對中文求知熱忱和堅持的新聞之際,上周在加影舉行“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的報導內容,反映在泰國、印尼、緬甸等,長期都面對華文師資不足,大馬也有此問題,但相較之下華文教育的發展反而是比周邊其他國家較完整。
人們常掛在嘴邊說,華文教育是華人的母語教育,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看起來是以華人為主的國家,但早年卻因政府的政策側重英文教育、輕華文教育,以致等到中國在國際市場崛起,新加坡才快馬加鞭的發展華文教育,結果新生代普遍出現對華文沒興趣,覺得華文太難的情況。
友族熱愛中文,華人捨棄母語教育的交錯情況,間中是關乎“口味”選擇,或以“前途”作為指標?是執著於“民族教育”,還是教育大前堤下其實沒有邊界?其實也沒有答案,也沒有所謂對錯了。
和朋友談起在紐西蘭的大姐,將在年底偕她女兒回來探親,朋友感興趣的想知道我那個在紐西蘭出生長大的外甥女會不會講華語。其實從小至今,大姐母女在家的“家庭媒介語”都是華語,所以外甥女感興趣於聽中文歌曲,也喜歡港台偶像,小學時甚至有參與華僑開辦的華文班學習華文。在洋人環境中長大,卻沒有流失母語的傳承。
再想到哥哥有一對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的子女,恰如獅國新生代般兼學習英文和華語,哥哥一家的“家庭媒介語”是英文,孩子們的英文掌握能力強,但對華文似乎沒有熱忱。
回頭再看留在大馬的二姐,二姐一家的“家庭媒介語”是英文,女兒從來沒有唸華校,兒子中小學在華校唸書,但對華文缺乏興趣,反之英文的掌握能力得心應手。不過,這對子女都能在口頭上以華語和人們溝通。
然後再看看我自己,我們的“家庭媒介語”是華文,酷酷虎在獨中求學,華語掌握能力遠比英語強,成長過程側重的是華文教育。
只是把範圍縮小到到自己原生家庭的4個兄弟姐妹,就發現原來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分別引導下一代5種不同的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國度里對母語教育的心態出發點,或輕或重,對下一代也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從友族對中文的熱忱、“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的剪影,到周圍親友對母語教育的立場,其實並沒有具體的結論。只是單純地看見,如果有堅持和熱忱,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中仍會有人不言放棄母語教育的傳承,反之即使在優渥許可的環境中不覺得母語有值得傳承價值的人,母語教育和甚麼教育似乎是沒有分別的,這種大同教育立場通常也沒有甚麼民族負擔。
讀到這名友族從小學到大學對中文求知熱忱和堅持的新聞之際,上周在加影舉行“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的報導內容,反映在泰國、印尼、緬甸等,長期都面對華文師資不足,大馬也有此問題,但相較之下華文教育的發展反而是比周邊其他國家較完整。
人們常掛在嘴邊說,華文教育是華人的母語教育,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看起來是以華人為主的國家,但早年卻因政府的政策側重英文教育、輕華文教育,以致等到中國在國際市場崛起,新加坡才快馬加鞭的發展華文教育,結果新生代普遍出現對華文沒興趣,覺得華文太難的情況。
友族熱愛中文,華人捨棄母語教育的交錯情況,間中是關乎“口味”選擇,或以“前途”作為指標?是執著於“民族教育”,還是教育大前堤下其實沒有邊界?其實也沒有答案,也沒有所謂對錯了。
和朋友談起在紐西蘭的大姐,將在年底偕她女兒回來探親,朋友感興趣的想知道我那個在紐西蘭出生長大的外甥女會不會講華語。其實從小至今,大姐母女在家的“家庭媒介語”都是華語,所以外甥女感興趣於聽中文歌曲,也喜歡港台偶像,小學時甚至有參與華僑開辦的華文班學習華文。在洋人環境中長大,卻沒有流失母語的傳承。
再想到哥哥有一對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的子女,恰如獅國新生代般兼學習英文和華語,哥哥一家的“家庭媒介語”是英文,孩子們的英文掌握能力強,但對華文似乎沒有熱忱。
回頭再看留在大馬的二姐,二姐一家的“家庭媒介語”是英文,女兒從來沒有唸華校,兒子中小學在華校唸書,但對華文缺乏興趣,反之英文的掌握能力得心應手。不過,這對子女都能在口頭上以華語和人們溝通。
然後再看看我自己,我們的“家庭媒介語”是華文,酷酷虎在獨中求學,華語掌握能力遠比英語強,成長過程側重的是華文教育。
只是把範圍縮小到到自己原生家庭的4個兄弟姐妹,就發現原來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分別引導下一代5種不同的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國度里對母語教育的心態出發點,或輕或重,對下一代也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從友族對中文的熱忱、“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的剪影,到周圍親友對母語教育的立場,其實並沒有具體的結論。只是單純地看見,如果有堅持和熱忱,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中仍會有人不言放棄母語教育的傳承,反之即使在優渥許可的環境中不覺得母語有值得傳承價值的人,母語教育和甚麼教育似乎是沒有分別的,這種大同教育立場通常也沒有甚麼民族負擔。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承擔失誤
我家酷酷虎偕老師和同學外遊回來,分享旅途過程時,她說起老師挖苦她:“妳呀,妳媽說妳 不爭氣……。”,結果滿咀都是薯條的她脫口而出說:“我媽哪裏可能會講這種話?!”
我聽了哈哈大笑,說:“謝謝妳對我這麼信任。”
我也相信老師的戲謔是毫無惡意的,這只是他們師生感情甚篤才有的調侃,所以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酷酷虎對我的信任,我想是從小她就感受到我們作父母的,沒有要求她樣樣“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更多時候在她生活的各種經歷中,支持她“承擔失誤”是比較重要的經驗。
比如她的英文名叫“Tay Yi”,福建音聽起來是“第一”,偏偏她常常都拿第二而不是第一,我也因此作弄她是“二奶命”,對於事事有沒有爭到第一,並不強求。
還記得酷酷虎在小學時參加羽毛球縣區賽會,三兩下就被對手收拾,我丟給她一條大毛巾,說:“抹汗吧!”,就默默的跟在她後面,不看她抹的是汗還是淚。然後把她帶到一間可以上網的咖啡座,任由她獨自在電腦前自我冷靜後,回到座位吃東西。等她心情平復後,才鼓勵她不要因為比賽的輸贏而洩氣,能夠有機會參加已經是一個受肯定的表現,這一次的失誤可以帶動下一次的競爭力。
酷酷虎升上中學後,和一群同學愛上音樂而組織樂團,我們這些作父母的都很支持孩子實踐夢想,孩子們有時放學後要求家長幫忙載送一車孩子到音樂學院租音樂室練團,父母之間也很配合的輪流載送,用行動支持孩子。難得的是校方也很支持孩子們新崛起的樂團,在校際活動中常常提供表演的機會。
過去數度在校內的表演或比賽中,樂團苦練後,到了出場表演時,偶爾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失誤,有時是某一支電子吉他的音響發不出聲,有時是主唱歌手忘詞,求好心切的酷酷虎幾乎每次都會因此情緒大受影響,一到後台就悄悄流淚。
但是,慶幸的是師長和我們這些作父母的一樣,都會鼓勵他們不要氣餒,讓孩子們知道任何事情並不是單靠努力就會看見預期成果,然而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失誤,都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其中一種經驗,下回再嘗試時就會從失誤的經驗中有所改進。
前幾天,酷酷虎的樂團在一場音樂賽會中面對失誤,她的情緒沉澱兩天後,主動來跟我分享說,這一次她沒有像過往般不開心很久,而且也以同理心站在同伴的立場共同承擔失誤的感受,所以很快就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
我聽了很感動。很多人都說這一代的孩子不懂得承擔失敗,所以動不動就會自殘、自殺或把失敗的根由推卸給旁人。問題的重點是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其實需要父母、周圍的師長和朋友的支持,允許他們承擔失誤,不被失誤的情緒打倒,才能使心智更堅強。
我聽了哈哈大笑,說:“謝謝妳對我這麼信任。”
我也相信老師的戲謔是毫無惡意的,這只是他們師生感情甚篤才有的調侃,所以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酷酷虎對我的信任,我想是從小她就感受到我們作父母的,沒有要求她樣樣“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更多時候在她生活的各種經歷中,支持她“承擔失誤”是比較重要的經驗。
比如她的英文名叫“Tay Yi”,福建音聽起來是“第一”,偏偏她常常都拿第二而不是第一,我也因此作弄她是“二奶命”,對於事事有沒有爭到第一,並不強求。
還記得酷酷虎在小學時參加羽毛球縣區賽會,三兩下就被對手收拾,我丟給她一條大毛巾,說:“抹汗吧!”,就默默的跟在她後面,不看她抹的是汗還是淚。然後把她帶到一間可以上網的咖啡座,任由她獨自在電腦前自我冷靜後,回到座位吃東西。等她心情平復後,才鼓勵她不要因為比賽的輸贏而洩氣,能夠有機會參加已經是一個受肯定的表現,這一次的失誤可以帶動下一次的競爭力。
酷酷虎升上中學後,和一群同學愛上音樂而組織樂團,我們這些作父母的都很支持孩子實踐夢想,孩子們有時放學後要求家長幫忙載送一車孩子到音樂學院租音樂室練團,父母之間也很配合的輪流載送,用行動支持孩子。難得的是校方也很支持孩子們新崛起的樂團,在校際活動中常常提供表演的機會。
過去數度在校內的表演或比賽中,樂團苦練後,到了出場表演時,偶爾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失誤,有時是某一支電子吉他的音響發不出聲,有時是主唱歌手忘詞,求好心切的酷酷虎幾乎每次都會因此情緒大受影響,一到後台就悄悄流淚。
但是,慶幸的是師長和我們這些作父母的一樣,都會鼓勵他們不要氣餒,讓孩子們知道任何事情並不是單靠努力就會看見預期成果,然而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失誤,都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其中一種經驗,下回再嘗試時就會從失誤的經驗中有所改進。
前幾天,酷酷虎的樂團在一場音樂賽會中面對失誤,她的情緒沉澱兩天後,主動來跟我分享說,這一次她沒有像過往般不開心很久,而且也以同理心站在同伴的立場共同承擔失誤的感受,所以很快就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
我聽了很感動。很多人都說這一代的孩子不懂得承擔失敗,所以動不動就會自殘、自殺或把失敗的根由推卸給旁人。問題的重點是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其實需要父母、周圍的師長和朋友的支持,允許他們承擔失誤,不被失誤的情緒打倒,才能使心智更堅強。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不擁抱悲情
獨中辦學模式,局外人往往霧里看花,尤其對於一些采取“雙軌制”教學,即學生參加統考之外也兼參加政府考試的模式,很多人會存疑。
話說我家酷酷虎在獨中開心求學之際,一些有意把孩子送入獨中的家長,每次來向我“探路”時,必然會問起孩子參與統考之外,必須兼顧政考是否會很吃力,並難以想像孩子如何要同時兼顧十多個科目,一想到這個家長就先“頭大”。
以前我也很難想像這是怎麼一回事,但酷酷虎的上課時間表中,其實都是統考媒介的節數正常運行,一周只穿插數節應付政考的科目,所以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一天要上十多個忽而華文媒介、忽而馬來文媒介的科目。
而且,酷酷虎和其他孩子反映的情況都顯示統考媒介的數理科,因程度比較高,所以在初中一已在統考課程中學習的數理知識,到了初中二時才會出現在以馬來文媒介的政考課程中,因此意即前一年孩子們已用母語學習了這樣的課程,第二年出現的馬來文媒介課程就當作是複習了。
至於語文科即華語、馬來文和英文,統考教學中本來就存在這些科目,因此就沒有統考和政考教學的重疊必要,總不成獨中教的“馬來文”和“英文”會很“神奇”地以“華語課程”面貌出現吧?
這幾天關於“關丹批建獨中”的課題,雙軌制模式被提及,這點北馬獨中校方和家長都有另一番感觸。因為北馬獨中因家長觀念不同於中南馬一帶,過去數十年來北馬獨中一直周旋於統考、政考的辦學方向。
近年因北馬家長在大環境的趨勢下,對獨中辦學的信心增強,所以獨中在回歸“統考為主”的方向之際,“政考為輔”仍存在以讓一些家長和學生當作一條“後備路”。當然這種說法有些無奈,但現實有時是這樣,畢竟沒有人能否認獨中課題至到今天仍因政治因素而受到莫明其妙的限制。
然而,酷酷虎在雙軌制中求學,我采取的積極角度是畢竟孩子是生長在多元種族的大馬,身在獨中的她若能力所及,以多元語文媒介學習並不是壞事。而且既然說明“統考為主”,會考 時專注力仍在統考,這一直是獨中辦學和家長的共識。
我所認識的一些在獨中求學、畢業,然後如今在大馬獨中教學的朋友,從他們過去切身在獨中教育中被孕育,到今天盡心盡力在獨中進行教育下一代的任務,他們所顯現的都是對獨中教育存在的自信,是不足以讓任何外來政治因素輕易摧殘。
我這些朋友甚至認為,政府要在大馬承認統考文憑,幾乎是不可能變成事實的。但是,我們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即使完全不要提世界有多少個國家承認大馬獨中統考文憑,就只把範圍縮小到國內,私人界公司都承認和接受以統考文憑的人才啊!
範圍再縮小一點來說,在大馬就只有政府部門徵聘公務員不考慮統考文憑,可是再想多一層,持政考文憑能考入公務員行列的華裔又有多少個。
我相信我那些在獨中教育氛圍中成長,如今繼續在教育獨中人才的朋友們的看法,他們可以很平靜很積極很客觀的認為,在目前順應全球化需求的趨勢下,大馬的政府確實有作出了“一半一半”的開放,比如通過互認中國百多所大學學位的方式,甚至於目前師訓有條件的開放予獨中生申請,以及國內南方學院升格大學學院等,都已是一種進步。
其實,很多大馬獨中生畢業後到國外深造後,回到大馬時若通過“華盛頓公約”國際專業平台,促進公約的簽約國或地區互相承認專業領域如醫藥、工程系大學文憑,之前包括台灣8所大專院校醫學系是受大馬公共服務局承認,甚至於工程師協會領導層通過華盛頓公約也已使到有關文憑爭取到被承認模式。
所以,如果要說獨中“悲情”,我不同意,我們不能人云亦云,就對自己從來沒有親自去探討和了解的任何模式妄下定義,如果對獨中教育模式有足夠的信念,不擁抱悲情,孩子們還是可以自信開拓頭上一片天,教育制度被政治化的缺角並不能阻止獨中生的出路和未來。
話說我家酷酷虎在獨中開心求學之際,一些有意把孩子送入獨中的家長,每次來向我“探路”時,必然會問起孩子參與統考之外,必須兼顧政考是否會很吃力,並難以想像孩子如何要同時兼顧十多個科目,一想到這個家長就先“頭大”。
以前我也很難想像這是怎麼一回事,但酷酷虎的上課時間表中,其實都是統考媒介的節數正常運行,一周只穿插數節應付政考的科目,所以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一天要上十多個忽而華文媒介、忽而馬來文媒介的科目。
而且,酷酷虎和其他孩子反映的情況都顯示統考媒介的數理科,因程度比較高,所以在初中一已在統考課程中學習的數理知識,到了初中二時才會出現在以馬來文媒介的政考課程中,因此意即前一年孩子們已用母語學習了這樣的課程,第二年出現的馬來文媒介課程就當作是複習了。
至於語文科即華語、馬來文和英文,統考教學中本來就存在這些科目,因此就沒有統考和政考教學的重疊必要,總不成獨中教的“馬來文”和“英文”會很“神奇”地以“華語課程”面貌出現吧?
這幾天關於“關丹批建獨中”的課題,雙軌制模式被提及,這點北馬獨中校方和家長都有另一番感觸。因為北馬獨中因家長觀念不同於中南馬一帶,過去數十年來北馬獨中一直周旋於統考、政考的辦學方向。
近年因北馬家長在大環境的趨勢下,對獨中辦學的信心增強,所以獨中在回歸“統考為主”的方向之際,“政考為輔”仍存在以讓一些家長和學生當作一條“後備路”。當然這種說法有些無奈,但現實有時是這樣,畢竟沒有人能否認獨中課題至到今天仍因政治因素而受到莫明其妙的限制。
然而,酷酷虎在雙軌制中求學,我采取的積極角度是畢竟孩子是生長在多元種族的大馬,身在獨中的她若能力所及,以多元語文媒介學習並不是壞事。而且既然說明“統考為主”,會考 時專注力仍在統考,這一直是獨中辦學和家長的共識。
我所認識的一些在獨中求學、畢業,然後如今在大馬獨中教學的朋友,從他們過去切身在獨中教育中被孕育,到今天盡心盡力在獨中進行教育下一代的任務,他們所顯現的都是對獨中教育存在的自信,是不足以讓任何外來政治因素輕易摧殘。
我這些朋友甚至認為,政府要在大馬承認統考文憑,幾乎是不可能變成事實的。但是,我們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即使完全不要提世界有多少個國家承認大馬獨中統考文憑,就只把範圍縮小到國內,私人界公司都承認和接受以統考文憑的人才啊!
範圍再縮小一點來說,在大馬就只有政府部門徵聘公務員不考慮統考文憑,可是再想多一層,持政考文憑能考入公務員行列的華裔又有多少個。
我相信我那些在獨中教育氛圍中成長,如今繼續在教育獨中人才的朋友們的看法,他們可以很平靜很積極很客觀的認為,在目前順應全球化需求的趨勢下,大馬的政府確實有作出了“一半一半”的開放,比如通過互認中國百多所大學學位的方式,甚至於目前師訓有條件的開放予獨中生申請,以及國內南方學院升格大學學院等,都已是一種進步。
其實,很多大馬獨中生畢業後到國外深造後,回到大馬時若通過“華盛頓公約”國際專業平台,促進公約的簽約國或地區互相承認專業領域如醫藥、工程系大學文憑,之前包括台灣8所大專院校醫學系是受大馬公共服務局承認,甚至於工程師協會領導層通過華盛頓公約也已使到有關文憑爭取到被承認模式。
所以,如果要說獨中“悲情”,我不同意,我們不能人云亦云,就對自己從來沒有親自去探討和了解的任何模式妄下定義,如果對獨中教育模式有足夠的信念,不擁抱悲情,孩子們還是可以自信開拓頭上一片天,教育制度被政治化的缺角並不能阻止獨中生的出路和未來。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還是“混”
教育部和董總對於馬華領袖在大馬獨立前和巫統領袖是否達致“華教契約”的爭論不休,關丹獨中是否開辦的機率在馬華領袖“玩文字”下說甚麼“門還沒關上”,這個沒有把握讓人相信,只確信雖說大選隨時到,承認獨中統考文憑的課題看來似乎“門兒還沒有”。
還記得今年3月高教部指大馬和台灣學位互認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只差等待總檢察署審批法律細節嗎?如今3個月過去了,所謂的最後階段的定案在哪裏?
華教課題在這片國土上,總是很莫明其妙的被政治化,甚至於同一課題可用在數屆大選,被搞政治的人圖撈籌碼。
不說遠的,就說區內有一所國民型中學二校,早在我唸初中二時就應區內華社意願而獲政府批准成立,初成立時借用其他華校校舍上課,一邊也向政府申請興建新校舍。結果一拖就是19年,間中已經歷了5屆全國大選,才終於有自己的新校舍。而當年是中學生的我, 在19年後都變成人家媽媽,所養育的我家酷酷虎都已入學了,可見這是印証“華教漫漫長路”的實例。
上述中學所經歷的過程就叫“引頸長盼”,更讓人關注的是在這19年中,每每大選要來時,政府在華社重提校舍課題時,就先派個正副部長到學校,去移交一些有關批准動土啦、批准甚麼的公函,叫各語文傳媒去采訪拍照,就“混”過一屆大選。
幾十年來政府對華教需求所開的空頭支票不少,如果沒有政治因素,就像大家所理解的,既然能容許私立學院、國際學校一所又一所成立,為何唯獨獨中不能應需求增建,而華小或國民型中學要爭取增建時,總要耗上數倍的等待過程?
幸虧,這些悲情終究仍阻擋不了華小、國民型中學、獨中的正面發展,縱然教育政策朝令夕 改,不管統考文憑是否被承認,在全球化的無國界領域,不會有絕路。
可能也有一些人會樂觀的說,換政府吧,那麼華教問題就可解決,統考文憑就會受承認。不過,請諸位不要高興得太早,那個大家寄望的甚麼“橙皮書”里,其實也沒有直接提到華教和統考的考量。
講到完,華教課題落到搞政治的人手中,還是“混”。
只是啊,我在想,要不要真等到有一天,我家酷酷虎都當了外婆時,這些課題都還在政治化紛擾中。
還記得今年3月高教部指大馬和台灣學位互認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只差等待總檢察署審批法律細節嗎?如今3個月過去了,所謂的最後階段的定案在哪裏?
華教課題在這片國土上,總是很莫明其妙的被政治化,甚至於同一課題可用在數屆大選,被搞政治的人圖撈籌碼。
不說遠的,就說區內有一所國民型中學二校,早在我唸初中二時就應區內華社意願而獲政府批准成立,初成立時借用其他華校校舍上課,一邊也向政府申請興建新校舍。結果一拖就是19年,間中已經歷了5屆全國大選,才終於有自己的新校舍。而當年是中學生的我, 在19年後都變成人家媽媽,所養育的我家酷酷虎都已入學了,可見這是印証“華教漫漫長路”的實例。
上述中學所經歷的過程就叫“引頸長盼”,更讓人關注的是在這19年中,每每大選要來時,政府在華社重提校舍課題時,就先派個正副部長到學校,去移交一些有關批准動土啦、批准甚麼的公函,叫各語文傳媒去采訪拍照,就“混”過一屆大選。
幾十年來政府對華教需求所開的空頭支票不少,如果沒有政治因素,就像大家所理解的,既然能容許私立學院、國際學校一所又一所成立,為何唯獨獨中不能應需求增建,而華小或國民型中學要爭取增建時,總要耗上數倍的等待過程?
幸虧,這些悲情終究仍阻擋不了華小、國民型中學、獨中的正面發展,縱然教育政策朝令夕 改,不管統考文憑是否被承認,在全球化的無國界領域,不會有絕路。
可能也有一些人會樂觀的說,換政府吧,那麼華教問題就可解決,統考文憑就會受承認。不過,請諸位不要高興得太早,那個大家寄望的甚麼“橙皮書”里,其實也沒有直接提到華教和統考的考量。
講到完,華教課題落到搞政治的人手中,還是“混”。
只是啊,我在想,要不要真等到有一天,我家酷酷虎都當了外婆時,這些課題都還在政治化紛擾中。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怕輸玩得起嗎?
當你5歲時正在做甚麼?5歲小孩入學唸一年級,這是近日受關注的教育課題。
我家酷酷虎的反應是:“傻的!”。唸一年級對一個5歲小孩子來說,在馬來西亞是個“沉重的想法”。
馬來西亞的一年級小孩書包向來特別重,有些小孩甚至必須帶上兩個書包來平衡必須承擔的重量,7歲的小瓜已如此吃力,5歲的娃娃的負擔讓人想想都冒汗。
5歲開始上學和讀書,其實並不是真正需要擔心的問題,很多專家都說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海綿。但,問題是學習的過程,是不是允許孩子“快樂”的寓玩樂於學習。
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加上現今很多“怕輸”家長的競爭心態,關於5歲小孩入學唸一年級的事情,想來還是需要從長計議。尤其近來青少年和大學生承受種種壓力而自殺的個案一再發生,是誰造成了這些壓力,這和教育制度及家庭教育為孩子們的人生價值觀所帶來的影響,都有不同層面的鏈接。
我是一個媽媽,我絕不會反對5歲的孩子接受種種知識,甚至包括數學、華文、英文、馬來文、科學、歷史,甚至於大家馬上聞之噤聲的“性教育”(哈哈,一定有人臉紅了或生氣的怒斥不知所謂了)。
我絕對同意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海綿,越小給予任何知識,吸收力及存庫記憶的效果,比年紀稍大後更有效。
然而,我畢竟不是專家,我只是想稍微分享從酷酷虎身上,所看見的學習意義和效果。
因為我很喜歡看書,所以酷酷虎還躺在搖籃里時,我就已拿著書唸ABC甚麼的給她聽,她的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有書的陪伴,甚至在10個月大時最喜歡撕書,但沒有關係,撕破了媽媽再黏回去。
酷酷虎在5歲之前,看見別家小孩做功課,也吵著要做去上幼稚園做功課,但是我非常堅持不讓她去幼稚園,既然愛做功課就去書局買一些有趣的“功課”,我記得那是一本80頁分類為數學、華語的學前功課,有很多卡通貼紙,可貼到功課上,批改功課後又可貼上“資優”或“加油”的鼓勵貼紙,這讓酷酷虎做功課做到很開心。
不讓她在5歲前上學,就是因為不願意她去到學校就要面對條規,必須按時交功課甚至於小小年紀就要考試,反之就這樣快樂而自由的自小和書、功課“做朋友”,只“輸入”(Key in)知識而不“提汲”(recall)也不考問,學習就變成一種玩樂,既然是玩樂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反而帶來了沒有預期下的良好效果。
後來,酷酷虎像其他馬來西亞的小孩般上了小學、中學,學校的制度和壓力雖存在,但可能是她自小和書、功課所建立的“玩樂關係”,我覺得她一直懂得如何處理這種關係。
芬蘭教育近年是全世界推崇的教育範本,其不經意的秘訣就是寓創意和玩樂於學習,不以考試和分數來比較學習的意義。
如果甚麼都要強調“馬來西亞能”的大馬,推行5歲入學制度時也能做到寓創意和玩樂於學習,5歲唸一年級又有甚麼不能?不過,能不能,就要先問問怕輸的家長,還有政府有沒有這種“玩樂學習”的師資、設備和“幽默感”了!
我家酷酷虎的反應是:“傻的!”。唸一年級對一個5歲小孩子來說,在馬來西亞是個“沉重的想法”。
馬來西亞的一年級小孩書包向來特別重,有些小孩甚至必須帶上兩個書包來平衡必須承擔的重量,7歲的小瓜已如此吃力,5歲的娃娃的負擔讓人想想都冒汗。
5歲開始上學和讀書,其實並不是真正需要擔心的問題,很多專家都說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海綿。但,問題是學習的過程,是不是允許孩子“快樂”的寓玩樂於學習。
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加上現今很多“怕輸”家長的競爭心態,關於5歲小孩入學唸一年級的事情,想來還是需要從長計議。尤其近來青少年和大學生承受種種壓力而自殺的個案一再發生,是誰造成了這些壓力,這和教育制度及家庭教育為孩子們的人生價值觀所帶來的影響,都有不同層面的鏈接。
我是一個媽媽,我絕不會反對5歲的孩子接受種種知識,甚至包括數學、華文、英文、馬來文、科學、歷史,甚至於大家馬上聞之噤聲的“性教育”(哈哈,一定有人臉紅了或生氣的怒斥不知所謂了)。
我絕對同意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海綿,越小給予任何知識,吸收力及存庫記憶的效果,比年紀稍大後更有效。
然而,我畢竟不是專家,我只是想稍微分享從酷酷虎身上,所看見的學習意義和效果。
因為我很喜歡看書,所以酷酷虎還躺在搖籃里時,我就已拿著書唸ABC甚麼的給她聽,她的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有書的陪伴,甚至在10個月大時最喜歡撕書,但沒有關係,撕破了媽媽再黏回去。
酷酷虎在5歲之前,看見別家小孩做功課,也吵著要做去上幼稚園做功課,但是我非常堅持不讓她去幼稚園,既然愛做功課就去書局買一些有趣的“功課”,我記得那是一本80頁分類為數學、華語的學前功課,有很多卡通貼紙,可貼到功課上,批改功課後又可貼上“資優”或“加油”的鼓勵貼紙,這讓酷酷虎做功課做到很開心。
不讓她在5歲前上學,就是因為不願意她去到學校就要面對條規,必須按時交功課甚至於小小年紀就要考試,反之就這樣快樂而自由的自小和書、功課“做朋友”,只“輸入”(Key in)知識而不“提汲”(recall)也不考問,學習就變成一種玩樂,既然是玩樂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反而帶來了沒有預期下的良好效果。
後來,酷酷虎像其他馬來西亞的小孩般上了小學、中學,學校的制度和壓力雖存在,但可能是她自小和書、功課所建立的“玩樂關係”,我覺得她一直懂得如何處理這種關係。
芬蘭教育近年是全世界推崇的教育範本,其不經意的秘訣就是寓創意和玩樂於學習,不以考試和分數來比較學習的意義。
如果甚麼都要強調“馬來西亞能”的大馬,推行5歲入學制度時也能做到寓創意和玩樂於學習,5歲唸一年級又有甚麼不能?不過,能不能,就要先問問怕輸的家長,還有政府有沒有這種“玩樂學習”的師資、設備和“幽默感”了!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不在於形式
朋友把我家酷酷虎在學校舉行家長日時,在班上敬茶給我的相片傳來,看見相片中搞笑的酷酷虎和靦腆的我,想到那可是酷酷虎長到這麼大,第一次下跪敬茶給媽媽。
話說當時我把茶喝完後,她還來翻看我的茶杯,要分享杯中的茶,茶剩下一點點,她也心滿意足的分享清光。這種拘謹的敬茶禮落在我和酷酷虎手中變成這樣,朋友認為這是母女倆長期良好互動下,才會出現的情況。
其實,在敬茶禮之前,聽說原本是有替父母洗腳的儀式,無疑這是傳統孝道中身體力行的一種心意,但卻聽得我心慌意亂,我跟酷酷虎說:“如果媽媽穿短裙和絲襪,要怎麼在班上讓孩子洗腳啊?”
後來,她們班上的學生議決後,覺得洗腳很不方便,就敬茶給父母,也敬茶給當天生日的班導。小小的一個敬茶心意,當天很多父母卻悄悄流淚了,班導更是泣不成聲。
敬茶、洗腳,近年都是倡導人文教育的學校、社團組織配合雙親節所加入的環節,目的是以行動喚起這一代的人們尊師重道、孝敬父母。
可能向來都粗枝大葉,不太注重表面形式的禮節,所以我還是覺得所謂人文教育,始終是需要通過生活化的身教,潛移默化的長期性努力,才會看見一點一滴成果,反而並不需要太側重於表面形式。
表面形式需要有實質意義並存,否則有時只會傷透人心,尤其是親子活動,如果只是做給人看,而沒有真正的實質溝通互動,往往會讓人更感失落。
比如一些社團倡導親子活動,玩一些親子遊戲,要求父母或孩子用布蒙上雙眼,然後去從人群中觸摸手,從中辨認出那一雙手,才是自己的父母或子女的手,萬一辯認不出手時,可能當場出糗,也可能會讓一些原本感情出現矛盾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添加一種不被認同的受傷感覺。
然而,認不出對方的手,難道就表示不愛他了嗎?
我個人覺得類似親子遊戲是多餘的,比如粗枝大葉的我,要從人群中找出酷酷虎的手,我一定是做不到的。甚至於有時去到學校,看見穿同樣制服、髮型差不多一樣、身型差不多一樣的中學生,偶爾都會找不到我的酷酷虎。
我和酷酷虎還彼此開玩笑說,如果哪天我們被安排玩那種摸手認人的遊戲,那麼被摸的那個記得要捏一下矇眼那個的手,來打訊息說“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免得最後認不到人會出糗。
像我們這樣的母女,還可來個“事先勾結”,可是如果一些缺乏溝通的兩代,要如何在形式中忐忑不安可想而知。畢竟親子、尊師重道、孝親敬老,這些人文道德價值並非從形式表達就會看見成效,若沒有人心溝通的實質,一切最終只能淪為做給人看的空洞形式而已。
話說當時我把茶喝完後,她還來翻看我的茶杯,要分享杯中的茶,茶剩下一點點,她也心滿意足的分享清光。這種拘謹的敬茶禮落在我和酷酷虎手中變成這樣,朋友認為這是母女倆長期良好互動下,才會出現的情況。
其實,在敬茶禮之前,聽說原本是有替父母洗腳的儀式,無疑這是傳統孝道中身體力行的一種心意,但卻聽得我心慌意亂,我跟酷酷虎說:“如果媽媽穿短裙和絲襪,要怎麼在班上讓孩子洗腳啊?”
後來,她們班上的學生議決後,覺得洗腳很不方便,就敬茶給父母,也敬茶給當天生日的班導。小小的一個敬茶心意,當天很多父母卻悄悄流淚了,班導更是泣不成聲。
敬茶、洗腳,近年都是倡導人文教育的學校、社團組織配合雙親節所加入的環節,目的是以行動喚起這一代的人們尊師重道、孝敬父母。
可能向來都粗枝大葉,不太注重表面形式的禮節,所以我還是覺得所謂人文教育,始終是需要通過生活化的身教,潛移默化的長期性努力,才會看見一點一滴成果,反而並不需要太側重於表面形式。
表面形式需要有實質意義並存,否則有時只會傷透人心,尤其是親子活動,如果只是做給人看,而沒有真正的實質溝通互動,往往會讓人更感失落。
比如一些社團倡導親子活動,玩一些親子遊戲,要求父母或孩子用布蒙上雙眼,然後去從人群中觸摸手,從中辨認出那一雙手,才是自己的父母或子女的手,萬一辯認不出手時,可能當場出糗,也可能會讓一些原本感情出現矛盾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添加一種不被認同的受傷感覺。
然而,認不出對方的手,難道就表示不愛他了嗎?
我個人覺得類似親子遊戲是多餘的,比如粗枝大葉的我,要從人群中找出酷酷虎的手,我一定是做不到的。甚至於有時去到學校,看見穿同樣制服、髮型差不多一樣、身型差不多一樣的中學生,偶爾都會找不到我的酷酷虎。
我和酷酷虎還彼此開玩笑說,如果哪天我們被安排玩那種摸手認人的遊戲,那麼被摸的那個記得要捏一下矇眼那個的手,來打訊息說“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免得最後認不到人會出糗。
像我們這樣的母女,還可來個“事先勾結”,可是如果一些缺乏溝通的兩代,要如何在形式中忐忑不安可想而知。畢竟親子、尊師重道、孝親敬老,這些人文道德價值並非從形式表達就會看見成效,若沒有人心溝通的實質,一切最終只能淪為做給人看的空洞形式而已。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照耀生命的價值
上周有幸和老同學仲儀及其工作隊,一起到檳城3所學校參與他所辦的“護苗計劃閱讀分享會”,為小朋友們講親子故事之際,也因孩子們碰觸了不一樣的新體驗。
當我們走進一所學校的禮堂,只見五、六年級的學生都已坐在裏面等候,然後一名教師走過來,親切的請我們稍微等侯一名學生。當時禮堂右邊側門旁置放了一張小椅子,教師解釋說這是一名學生的專用椅子。
片刻,一名足部有點障礙的女生緩緩走到禮堂,滿臉笑容的坐上她的專用椅子,教師在台上故意逗她,問她的椅子可否給別人坐,她笑笑的不置可否。
當我在為孩子們講故事時,留意到那位小女生聚精會神的聆聽。後來學生們排隊,讓我在我的新書上簽名時,我一邊也想到等下要走過去簽小女生的那本書。
正在想著時,教師和仲儀就叫喚我,我回頭卻發現那位小女生已自己走過來我旁邊,雖然她所坐的椅子和我之間差距很近,但她要走過來其實也蠻吃力,但她就是不要別人代勞,一定要自己走來。
後來,聽工作隊中的秋霓轉述,不管校內辦甚麼活動,小女生都堅持要自己從教室走到活動現場,拒絕坐輪椅,也不要人扶。有一次,她在走路的過程中不小心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來,她卻流淚了。她流淚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別人展現的憐憫卻讓她感覺受傷了。
當小女生和我們談天時,我們鼓勵她要多看書,神情開朗的她綻放燦爛的笑容,非常健談地 敘述功課很多,不管是假期還是上課日都做不完,她的開朗有陽光般的力量,感染了每個人。
小女生以堅毅和勇氣,重視自己生命的價值,不因任何障礙而尋求憐憫。學校里的校長、教師和同學,在硬體設備及精神支持方面,都給予關懷和理解,讓小女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努力地踏出人生每一步。
走完3所微型小學後,獨自開車回到亞羅士打的路程中,車是空空的,縈繞的感動卻是滿滿的。不僅是那小女生展現的生命價值帶來的感動,還有每一所學校中,每個孩子快樂的笑容和熱情的眼神,都讓人感覺溫暖。
最難得的是在這幾場活動中,每個人都是以鼓勵孩子看書及從教育出發的心情參與,完全沒有人講起政治。這和過去看見很多政治人物走進校園,卻對小孩子們大談政治、抨擊敵對政黨的不協調氣氛,完全不同。
踏進家門,看見我家酷酷虎,想到她在我臨出門前潑來的一盆冷水,曾揶揄我說:“你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定沒有人要聽的……”,我就忍不住辟里巴啦的把一整天的愉快經驗,盡數與酷酷虎分享。
分享完後,順便“教訓”她說:“不管是孩子、父母要去參與任何活動前,都應該給對方鼓勵打氣,而不是先潑人家冷水。”
當我們走進一所學校的禮堂,只見五、六年級的學生都已坐在裏面等候,然後一名教師走過來,親切的請我們稍微等侯一名學生。當時禮堂右邊側門旁置放了一張小椅子,教師解釋說這是一名學生的專用椅子。
片刻,一名足部有點障礙的女生緩緩走到禮堂,滿臉笑容的坐上她的專用椅子,教師在台上故意逗她,問她的椅子可否給別人坐,她笑笑的不置可否。
當我在為孩子們講故事時,留意到那位小女生聚精會神的聆聽。後來學生們排隊,讓我在我的新書上簽名時,我一邊也想到等下要走過去簽小女生的那本書。
正在想著時,教師和仲儀就叫喚我,我回頭卻發現那位小女生已自己走過來我旁邊,雖然她所坐的椅子和我之間差距很近,但她要走過來其實也蠻吃力,但她就是不要別人代勞,一定要自己走來。
後來,聽工作隊中的秋霓轉述,不管校內辦甚麼活動,小女生都堅持要自己從教室走到活動現場,拒絕坐輪椅,也不要人扶。有一次,她在走路的過程中不小心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來,她卻流淚了。她流淚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別人展現的憐憫卻讓她感覺受傷了。
當小女生和我們談天時,我們鼓勵她要多看書,神情開朗的她綻放燦爛的笑容,非常健談地 敘述功課很多,不管是假期還是上課日都做不完,她的開朗有陽光般的力量,感染了每個人。
小女生以堅毅和勇氣,重視自己生命的價值,不因任何障礙而尋求憐憫。學校里的校長、教師和同學,在硬體設備及精神支持方面,都給予關懷和理解,讓小女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努力地踏出人生每一步。
走完3所微型小學後,獨自開車回到亞羅士打的路程中,車是空空的,縈繞的感動卻是滿滿的。不僅是那小女生展現的生命價值帶來的感動,還有每一所學校中,每個孩子快樂的笑容和熱情的眼神,都讓人感覺溫暖。
最難得的是在這幾場活動中,每個人都是以鼓勵孩子看書及從教育出發的心情參與,完全沒有人講起政治。這和過去看見很多政治人物走進校園,卻對小孩子們大談政治、抨擊敵對政黨的不協調氣氛,完全不同。
踏進家門,看見我家酷酷虎,想到她在我臨出門前潑來的一盆冷水,曾揶揄我說:“你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定沒有人要聽的……”,我就忍不住辟里巴啦的把一整天的愉快經驗,盡數與酷酷虎分享。
分享完後,順便“教訓”她說:“不管是孩子、父母要去參與任何活動前,都應該給對方鼓勵打氣,而不是先潑人家冷水。”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老虎變成貓
還記得《虎媽的戰歌》?去年初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著作的《虎媽的戰歌》引起東西方輿論,甚至一些人沒有看完整本書,就斷章取義的起哄,抨擊作者教養子女的方式。
最近,剛剛認真的讀完《虎媽的戰歌》,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虎媽,雖然她用嚴格的東方管教方式和向孩子施壓,但與此同時她也在後來面對青春期的女兒反抗時,產生挫敗感而認真誠實的作出反思,並且寫下《虎媽的戰歌》,以期望更多人一起來反省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都有需要審察的問題。
如果她是抨擊者所認為的那麼壞,就不會寫下這本書,乾脆自己悄悄繼續那麼“壞壞”地去做她虎媽去。
而且,後來有傳媒訪問她的兩個女兒,大女兒表明聽虎媽的話達到高期望目標,其實也是她的選擇之一。而小女兒則有自己的想法,她希望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到最好,但她也沒有抹煞媽媽對她的嚴格培育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這些,就和已去世的搖滾天王麥可杰遜的葬禮上,他的女兒帶淚向全世界宣揚“他是世界上最棒的父親”一樣,只有孩子才是評定父母功過的標準評判。
我家有酷酷虎,有人會戲稱我為“虎媽媽”,然後也有人對我采取“開放式教養”產生疑問,甚至有人會問,是否以太過開放式的教養來教孩子也有不對的地方。
教養方式沒有真正所謂“對錯”,同樣的方式用在兩個、3個不同的孩子身上,產生的效果也不同,有些可以行得通,有些可能只會出現反效果。
但是,確實會覺得有時太過開放式的教養,會引起一些疑慮。
比如要講究家庭民主,孩子有發言權和選擇,而父母習慣答應孩子的要求和決定時,那麼如果突然覺得不同意,而否決了孩子的要求時,孩子可能就會出現父母“欠”了他們的反應,甚至恫言想離家搬去外面住。
其實,我很討厭這樣的要脅,也沒有甚麼要求是理所當然的要被一百巴仙同意,青少年時期就來這種要脅,以後長大後誰還敢寄望這樣的孩子會考慮父母的感受。
《虎媽的戰歌》讓我想到,作為父母的權威仍是有必要,不要因為顧忌拒絕孩子的請求和意念,而覺得不同意他們的立場就等於是不開明,要不然甚麼老虎都可能會因教養不當,結果老虎變成貓!
最近,剛剛認真的讀完《虎媽的戰歌》,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虎媽,雖然她用嚴格的東方管教方式和向孩子施壓,但與此同時她也在後來面對青春期的女兒反抗時,產生挫敗感而認真誠實的作出反思,並且寫下《虎媽的戰歌》,以期望更多人一起來反省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都有需要審察的問題。
如果她是抨擊者所認為的那麼壞,就不會寫下這本書,乾脆自己悄悄繼續那麼“壞壞”地去做她虎媽去。
而且,後來有傳媒訪問她的兩個女兒,大女兒表明聽虎媽的話達到高期望目標,其實也是她的選擇之一。而小女兒則有自己的想法,她希望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到最好,但她也沒有抹煞媽媽對她的嚴格培育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這些,就和已去世的搖滾天王麥可杰遜的葬禮上,他的女兒帶淚向全世界宣揚“他是世界上最棒的父親”一樣,只有孩子才是評定父母功過的標準評判。
我家有酷酷虎,有人會戲稱我為“虎媽媽”,然後也有人對我采取“開放式教養”產生疑問,甚至有人會問,是否以太過開放式的教養來教孩子也有不對的地方。
教養方式沒有真正所謂“對錯”,同樣的方式用在兩個、3個不同的孩子身上,產生的效果也不同,有些可以行得通,有些可能只會出現反效果。
但是,確實會覺得有時太過開放式的教養,會引起一些疑慮。
比如要講究家庭民主,孩子有發言權和選擇,而父母習慣答應孩子的要求和決定時,那麼如果突然覺得不同意,而否決了孩子的要求時,孩子可能就會出現父母“欠”了他們的反應,甚至恫言想離家搬去外面住。
其實,我很討厭這樣的要脅,也沒有甚麼要求是理所當然的要被一百巴仙同意,青少年時期就來這種要脅,以後長大後誰還敢寄望這樣的孩子會考慮父母的感受。
《虎媽的戰歌》讓我想到,作為父母的權威仍是有必要,不要因為顧忌拒絕孩子的請求和意念,而覺得不同意他們的立場就等於是不開明,要不然甚麼老虎都可能會因教養不當,結果老虎變成貓!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抱歉你成長在動盪的年代
原本說好假期要帶我家酷酷虎去旅行,可是關於大選隨時舉行的消息忽然傳來,不敢面對旅費報銷的風險,因此又取消了原定計劃。
酷酷虎臉上沒有失望之情,充分表現出理解媽媽作為記者很多時候面對飄浮不定的計劃游移,一邊也閑聊起大選行情和最近國內種種局勢情況。在我們家,孩子和媽媽之間偶爾會有這種課題的探討。
最近發生那麼多事,包括“428事件”,我和酷酷虎一起在網絡上看見流傳警察打人的短片,以及一些人民情緒處於憤怒中,我隨口說:“這樣子怎樣大選哦?”
看起來還是很冷靜的酷酷虎好整以暇的說:“幾時大選,有差別嗎?”
說的也是。
酷酷虎進一步提出:“如果一個國家換了政府,警察也換嗎?警察不還是同樣的,換了政府的警察就不會打人了嗎?”
好問題。
酷酷虎一直是個理性而冷靜的孩子,這點遠超於媽媽。在她3歲多的時候,適逢我們所住州屬有舉行補選,我會選在某個早上還沒有開始采訪工作前,特地用車載小小的她到一些選區兜一兜,讓她認識各種黨旗,根據她的年齡講一些她可以明白的資訊。
一直到現在,從她提出的問題中,也一直讓我有不同角度的思考空間。然後,作為母親,我不會給予孩子煽動性的憎恨情緒,而會很謹慎的解答她的疑問。
我不會告訴我的孩子,大家推翻政府後,以後一切都是美好的。這是假象。但是,我也不會告訴我的孩子,現在我們過得很好,安居樂業,幸福美滿,未來的未來我們都不必擔心。這也不是真相。
我和我的孩子分享的想法,是以世界上許多國家如台灣、韓國、日本、泰國、印尼等的局勢為借鏡。當一個國家的執政黨在位太久後,人們常常忘了最初的理念,權力會讓人腐蝕。可能10年、20年時,人民還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和感受,但是其他國家的歷史讓我們看見,幾乎都是半個世紀以後,執政者的權力膨脹之後,私利造就濫權舞弊,就逐漸忘記以民為本的理念。
而人民心中的情緒,就是在這種集體心理的群體行動中凝集起來,成為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我相信原本人民的需求是純淨的,憤怒也是單純的,但是在每個國家的這個過渡時期,難免就會出現另一股以政治為名的力量來乘勢達到其目的,而人民的憤怒蓋過理性時,這股力量的滲入就很容易成為替代的選擇。
在很多國家,當一個腐敗的政權在群體力量中垮下,新的政權取代時,如果做得不好,那麼過去原本對新政權抱持過高期望的民眾,往往會承受更大的失望。但是可以想像失望的初期,還是會給予這些政權新貴較長的寬容期,以期作出真正利民的改革,否則最後這種政權終會再循環的在人民的力量中滑落。
我對酷酷虎說,可以想像,未來5年、8年,我們的國家不管是否有政權輪替,那肯定是要經歷“民主陣痛”,這種東西沒有對錯,而那時候公務員和警察是沒有更換的,如果人民和執政者都夠成熟,那麼可能我們的國家局勢會較快的穩定,否則就會有很多很多需要適應的變幻,以及在期望與失望中衍生難免的混亂。
然而,這一切都是我們必須經歷的“民主陣痛期”。
我笑說:“很抱歉你會成長在動盪的年代。”
樂觀的酷酷虎笑了,一點也不在意的說:“還好啦,至少我不必在類似中東一些鄙視女性的國家中成長。”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留給孩子一個歷史
“父母親可以留給孩子的價值不是錢,而是可以留給孩子一個歷史。”
那天,我家酷酷虎的校長走在校園中時,有感而發的對我說了這麼一段話。
這名校長對教育抱持堅定理念,溶合了許多對教育付出心力的人,學校持續趨向良好的發展。適巧我用文字記載酷酷虎在校園中成長的故事,我們結合學校內外許多對教育和文創付出心力和金錢支持的人,成就了一本新書,並且把所得收入盡數又回歸學校人文用途。
校長因此有了一番感觸,她說出書容易賣書難,可是善緣處處,卻讓這次賣書的反應讓人非常鼓舞,我們整個團隊的人都因此感受到一種“幸福感”。
校長說:我們都只是為了教育而做。
當我把這種幸福的感覺和一名親屬長輩分享時,得到的反應卻是:“你可以賺多少錢?”。我說我沒有賺,全部都回歸教育用途,長輩回應的是我摸不清楚的一聲乾笑。
原本有些沮喪,然而耳際迴響起校長說的:“父母親可以留給孩子的價值不是錢,而是可以留給孩子一個歷史”,心里重新鼓勵自己,覺得對的,做就對了,何況有這麼多人,陪我一起走。
今天大人在做的,未來就是引導孩子價值觀的一個借鏡。
在新書推介禮上,當我在分享對華教的感觸時,說到不論獨中、國民型中學、華小,長期都有許多的董家教成員、社會人士長期出錢出力支持,而這些為教育付出的人,其實在學校里甚麼都沒有得到時,我看見一整排的年長董事們都不約而同的輕輕點頭,他們的眼神都那麼的堅定不悔。
然後,同一日下午我在咖啡座遇見教導酷酷虎吉他的音樂老師,他正在忙於聯絡許多人準備在周末穿黃衣“上街”去。他是一個熱血青年,熱切的談論“上街”的事情時,我知道他和我那些在面子書上看見的許多朋友一樣,他們都絕對知道自己為甚麼要走上街頭。
這些義不容辭走上街頭的朋友,當中有很多媽媽、從事各種行業的男女、甚至老人。這些日子從他們在面子書上分享的看法,顯示大家都只有一個想法,他們都是為了要下一代能過得好,而希望糾正許多貪污濫權所形成的弊病。
他們不是為了哪個政黨的人而上街,所謂被甚麼政黨的人利用,說到完只是那些政黨的人藉機來接近,這並不是上街的人民的原意。
與此同時,誰也不能斷定沒有走上街頭的人冷漠,因為政經文教各領域,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付出,沒有上街的人也有他們表達聲音和行動的方式。同樣的,對於走上街頭的人,也不應被隨便標籤為遭政黨利用,或冠之以暴民之稱,因為當中大多數的人,他們每一腳印烙下的,是留給孩子一個歷史。
我們這一代人,可以留給孩子的價值真的不是金錢,絕不是追求金錢私利而陷入貪污濫權的腐敗機制中。很多人現在正在做的,其實都在凝集聲音和力量,留給孩子一個可以改變的歷史。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教育心視野》新書推介禮─星洲日報新聞
楊微屏《鏡子說話》訴親子關係‧《教育心視野》反思華教
北馬 活動看板 2012-04-28 14:16
(吉打‧亞羅士打)一名母親讓孩子自己選擇中學,因而踏入了獨中,以文字記載成為中學生後的女兒經歷青少年的生活剪影,觸動母親對華教的責任,以及溫馨親子及師生情的感悟。
這名母親是吉華獨中家教聯誼會總務,也是星洲日報高級記者楊微屏。她這名7字輩的現代職場媽媽,以一個好奇的媽媽的身份,像“夢遊仙境”似的參與了女兒鄭翊在吉華獨中的生活、發掘其中的趣事點滴。
細心觀察女兒行為變化
親子觀點開拓教育視野
楊微屏參與學校活動,接觸更多的華教問題,進一步激發個人深思華文教育的問題、品格價值的感悟、繼而從故事中牽引出師生之間的感動,以及親子之間的感思。
她以一個母親的親子觀點、細心觀察女兒的行為變化,反思華教及社會發展,通過細膩的文筆長期在星洲《大北馬》撰寫專欄《鏡子說話》。
微屏昨早(27日)聯同女兒鄭翊在吉華獨中的三合一活動,即《大手牽小手》親師交流會、第二屆美工班常年美展,推介其第二本著作《教育心視野》。
這也是她繼2009年與女兒聯合出版的《童話鏡子》之後,今回再接再厲出版的第二版著作,內容從一名母親的小我情懷,再逐步感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起開拓教育視野。
概括4教育部份
此書概括4項教育部份,即親職篇、創意學習篇、人文品格教育篇和華教篇;書裡也有12篇文章加入了鄭翊在參與學校活動或某些事件的心情感受。
這本書也不局限於獨中的教育視野,教育目的並不是學術分數定下結果的成敗,會讀書的孩子不會做人,也彰顯品格教育的缺口。人們常常會掉入教育的迷思,回到原點探索問題的根源,原來過程中失落的是“心”。
教育從“心”開拓視野,就不會局限於單一方向的格局。
微屏在與主持人張潔盈詢問中這樣說,她希望這本書能引領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和社會人士,一起為華文教育作出努力和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能和所有家長及教師一起成長,正面看待人文和品格教育為大人和孩子孕育心靈豐盛所帶來的影響。
買書為華校獻力量
《教育心視野》初版反應好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心視野》初版印刷1千本,但正式推展之前,已售出逾800本而締造一項新紀錄;第二刷目前正在趕印中。
《教育心視野》其實也另有一層意義,這本書從學校做起,又回饋學校。每本書15令吉,收入都納入“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意即買一本書,即為華校獻一分力量。
此書由“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由吉華獨中“創意與文化推廣中心”的教師陳強華、趙少傑和伍曉薇負責策劃、排版與進行封面設計;封面攝影者是校內高中二學生許家勝,結合了很多人的“心”而有了這本書,然後書賣出的收入又歸回學校,回到人文教育的用途。
涂仲儀認購210本捐3華小此外,家鄉在亞羅士打,目前在檳州發展的醫生涂仲儀已認購了210本,以贈送給檳城雙溪檳榔選區的3所華小的五六年級學生,即慕義分校、明德分校、培新華小。另一名醫生陳吉民也認捐100本,以贈送到泰北數十所華校。
莊琇鳳:是享受也是幸福
喚醒家長與子女一起成長
校長莊琇鳳希望此書的發行能提醒家長踴躍參與子女的教育過程,陪伴子女的成長,慢慢地發現這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感。
她也促請家長做到“不能只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卻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李斯仁:欣喜家長日反應踴躍
董事長說,昨天(27日)的家長日出席率踴躍值得欣喜,也是家長關心子女,願意陪同子女一定成長的愛,共同努力推動吉華獨中辦得更好。
他也認為,家長與老師共同的努力,才能引導學生邁向成功,成人成才。(星洲日報/大北馬)
楊微屏《鏡子說話》訴親子關係‧《教育心視野》反思華教
北馬 活動看板 2012-04-28 14:16
《教育新視野》細訴一名母親觀察獨中生女兒的文字故事。(圖:星洲日報)
楊微屏(中)在女兒鄭翊陪伴下,在新書推介禮向主持人張潔盈(右)侃侃而談撰寫新書的心情。(圖:星洲日報)
近千名家長、老師及學生共同分享楊微屏《教育心視野》的故事。(圖:星洲日報)
楊微屏(右5)移交書本給提早認購的愛書人,右一是主持人張潔盈。(圖:星洲日報)
新書獲熱捧,楊微屏簽名不停手。(圖:星洲日報)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教育心視野》
《教育心視野》,是作為母親的我以文字記載成為中學生後的女兒,經歷青少年的生活剪影,因而觸動母親對華教課題的省思、各方塑造品格和人文教育的責任、以及溫馨親子及師生情的感悟。
這原本是從一個母親小我情懷開始的故事,過程中卻逐步感悟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起用心開拓教育視野,以身教帶動親職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共同實踐以人為本的健全教育方向。最重要的事情常常卻是家長和教師最容易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意願,在塑造品格教育和親職關係中,以人為本的從心出發,才是教育成敗的關鍵之美。
此書概括4項教育部份、即“親職篇” 、“創意學習篇”、“人文品格教育篇”和“華教篇 ” 。
書中的主角“酷酷虎”是女兒的暱稱,在2011年女兒進入獨中升學後,對於我這個國民型中學畢業的媽媽來說,也是探索國內獨中教育的起點。
因為想了解更多,也喜歡參與女兒在學校的活動點滴,在過去一年多來,作為一個好奇的媽媽,我常常都不自覺的溶入孩子在求學生涯的趣事,並加入學校的家教協會後,接觸更多切身的華教困境,進一步激發個人深思華文教育問題、品格價值等感悟,繼而也從一些故事中牽引出師生之間的感動,以及親子之間的反思。
書里其中有12篇文章加入了女兒在參與有關學校活動或某些事件的心情感受,母女對話篇反映出從心出發的教育,來自教師、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心的碰觸是生命教育的動力。
這本書其實並不局限於獨中的教育視野,而是以宏觀視野來看,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學術分數定下結果的成敗,會讀書的孩子不會做人,彰顯品格教育的缺口。人們常常會掉入教育的迷思,回到原點探索問題的根源,原來過程中失落的是“心”。教育從“心”開拓視野,就不會局限於單一方向的格局。
希望這本書能引領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和社會人士,一起為華文教育作出努力和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能和所有家長及教師一起成長,正面看待人文和品格教育為大人和孩子孕育心靈豐盛所帶來的影響。
這本書是可以讓青少年孩子們和父母、教師一起分享閱讀的,作為一個媽媽,和酷酷虎同樣是個“書虫”,我總是希望文字小小的力量,能和更多人一起在分享中成長。
《教育心視野》其實另有一層意義,因為這本書是從學校做起,是由“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由吉華獨中“創意與文化推廣中心”的教師陳強華、趙少杰和伍曉薇負責策劃、排版與進行封面設計。封面攝影者是吉華獨中一名高中二學生許家勝。結合了很多人的“心”而有了這本書,然後書賣出的收入又歸回“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回到人文教育的用途。
意即買一本書,即為華校獻力。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書香日,“心”誕生的書
4月23日是“世界書香日”,一早接到我家酷酷虎的教師通風報訊說:“羅里已開動了”。在緊張而期待的心情中,終於等到羅里把一包包新鮮出爐的“書香”送到酷酷虎的學校。
酷酷虎的學校將在數天後舉行“家長日”,這是學校里其中一項重要常年活動,這一天家長來到學校,各進入孩子的班級和班導交流,孩子們籌劃節目,促進親職教育。今年的“家長日”也將舉行一項新書推介禮,一本關於親職、創意學習、品格人文教育和對華教有所感悟的書。
這本書,那麼巧就在世界書香日這一天“誕生”。
書里的主角名叫“酷酷虎”,酷酷虎的媽媽過去一年寫了很多酷酷虎的生活故事,然後學校里的一名教師就決定把這些故事匯集成書。因為這位教師看見了關於酷酷虎的生活故事,其實並不只是一位母親在講述自己孩子的故事,而是想用生活化的故事,試圖喚起更多父母、教師和家長的共鳴,去了解自家青少年的成長心路歷程,繼而希望家庭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正面引導孩子的成長。
酷酷虎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多個孩子的故事,而很多的父母和長輩,也都曾有相同的失措,但是如果一切都用“心”去看,就可能會另有體驗,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親自己也跟著成長。
教育是一條長長的路,“心”是教育的良藥配方。
說回在書香日出爐的書,其實另有一層意義,因為這本書是從學校做起,由學校的人文出版基金出版,一群來自“創意與文化推廣中心”的教師負責策劃、排版與封面設計,甚至封面攝影者是由一名學生進行,結合了很多人的“心”而有了這本書,然後書賣出的收入又歸回學校,回到人文教育的用途。
根據教育部教育工藝組閱讀資源中心的資料,大馬識字率高達93%,但閱讀風氣仍低落;85%有閱讀習慣的國民,當中有77%是閱讀報紙,3%是閱讀雜誌,只有3%是閱讀書本及1.6%是閱讀漫畫;教育工藝組將加倍努力推動校園閱讀風氣,尤其是閱讀小說和非小說書籍。
孩子的閱讀率普遍上仍比大人高,有些書是可以讓孩子們和父母、教師一起分享閱讀的,作為一個媽媽,和酷酷虎同樣是個“書虫”,我總是希望文字小小的力量,能和更多人一起在分享中成長。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媽媽可為孩子做的事情
4月份的第一天,我的學弟阿保就在他的面子書牆上調侃:在大馬,每一天都是愚人節。
我和我家酷酷虎,嘻哈絕倒深表贊同。每次看見國內政經文教方面發生的各種怪象,我一邊敘述講解,酷酷虎一邊驚呼連連,感嘆國內萬象無奇不有。
酷酷虎小時侯,我這個報喜也報憂的媽媽,就會把采訪記事都向她報告。某天當時只有3歲的她,覆述早上我告知她關於歹徒衝進警察局,制服警察後劫走槍械事件,保母和她爸爸都質疑世上哪有如此荒唐的事時,轉頭卻看見電視午間新聞,正播報這小人兒剛剛比電視搶先報告的快訊了。
一直到現在,我仍習慣性的在采訪後或閱報時,和她分享各種課題,她常常有自己的意見發表。
聽到關於萊納斯稀土廠只有大馬政府歡迎他們來設廠,反而澳洲本身及美國等先進國都恐有幅射而拒絕稀土廠時,酷酷虎已對欠缺人道危機意識的大馬政府百思莫解,聽聞還有高官建議要把廢料送回萊納斯總公司的故鄉澳洲,連小孩子都知道誰都不要回收別人丟出來的垃圾 !
政經文教領域皆有千奇百怪的政策,每天都讓大家聽到不好笑的笑話,這麼多年來數也數不完,隨便拈來就有父親年代到今天孩子的年代,華小的師資都不夠,而高官卻說現在才知道。還有潛水艇一度不能潛水、養牛中心不養牛卻去買公寓和百貨公司、跳芭蕾舞的舞衣被視為不雅而禁止演出機會、被揭發選委會名冊中一間屋子的地址卻有數十人、數百人……。
14歲的酷酷虎,只是個孩子,都會知道這些林林總總的事情,根本是在愚弄人們的智慧,這可是連小孩子都不會相信的荒唐。
我是一個媽媽,像其他媽媽一樣,很多時候都以媽媽的角度,去看待任何可以對孩子帶來的切身和深遠影響。從我們生活的社會治安是否對人民安危帶來威脅、貪污舞弊影響國家經濟問題,到司法公正是否受到維護,我們都不希望亂局中成長的孩子,對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失去信心。
然後,我看見了一群決定為孩子站出來的媽媽,那是一群來自全國各州,一心支持乾淨公平選舉的媽媽的宣言,希望我們的國家未來會更好,不要再讓我們的孩子在不好笑的笑話中,探索成長的路向。
媽媽們的宣言:
《對國家的前景,選票是我們的希望。身為母親,我們所能夠期望的,就是能當自己的主人,用手中的一票,為孩子們爭取更美好的未來。
可是,當我們發現,因為選民冊被篡改、媒体被控制、選票被收買,以致連我們手中一票都無法有效表達我們心聲時,我們更是憤怒難平。
身為孩子們未來的舵手, 我們無法接受弊病叢生的選舉制度与程序。試問,未經過干淨、公平選舉產生的政府,又如何保障孩子們的未來?
我們堅決認為,我們這一代不能把這些爛攤子留給下一代,這對孩子們們不公平。我們,身為母親,必須站出來,表示我們的態度,支持淨選盟3.0 的選舉改革訴求。
我們必須在這一代就完成國家選舉制度改革,我們沒有耐性再等5年或10年,我們不要再有幽靈選民。我們只要干淨公平的選舉。
我們要求選委會和納吉領導的政府承諾在大選前全面落實淨選盟的8大訴求。》
來自全國的數以千計名媽媽,義無反顧的簽名響應這個“媽媽宣言”。
這是媽媽可以為孩子做的事情。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沒有好好聆聽
有一天,和朋友喝茶聊天,聊到孩子們防備著不想隨意說的話被寫進專欄時,我隨口說:“我家酷酷虎也這樣,長大了都不太愛跟我講話了!”
當下,在一旁吃著壽司的酷酷虎馬上反應很大,說:“講這樣的話!我每次跟你講話,你沒有好好聆聽,還這樣講我……”
心虛的虎媽媽,看著激動的酷酷虎,發現自己說錯話,尷尬傻笑的跟寶阿姨說:“這個,又是可以寫的。”
是真的,我這樣“信口開河”地“惹毛”了酷酷虎後,好好地自我反省,想想有時她確實很熱心的辟里叭啦跟我講一大堆東西,我卻神遊太虛還是進不了狀況似的,沒有百分之百聽進耳朵。
事後,偶爾重提那些事情的情節時,見我彷彿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內容,酷酷虎就會很不高興的提醒說:“我之前都有跟你講過了,你都沒有好好聆聽。”
某天朋友談起她在忙於手頭上的事務,孩子在她身邊分享看完某一本書後的看法,但她卻沒有好好聆聽,所以最後並不清楚孩子分享的內容,要等改天有空時再去問問看。
原來,我們這些做媽媽的,在“聆聽”這個重要的角色中,都越來越讓孩子失望了。
突然想起新加坡導演梁智強的電影《小孩不笨》,有一幕是青少年孩子在飯桌上想對媽媽解釋清楚事情,可是媽媽卻滔滔不絕的“念”個不停,最後孩子就乾脆從此甚麼都不說了,因為都沒有人要聽。
認真的回想,當酷酷虎小時侯剛學講話,她講的每一句話,我都如發現新大陸般驚喜,聽她第一次叫喚“媽媽”時,心情激動又感動。翻閱她童年的相簿,我竟然曾細心地在相片旁,記錄她在長得多大時,講甚麼話,做甚麼事。
可是,曾幾何時,我卻在“聆聽”這個功能上“退化”了。
酷酷虎就像大多數青少年孩子一樣,也許他們並沒有像父母所認為的那樣,步入青春期就不大愛跟父母多說話,甚麼事都只是和朋友分享。
事實上,青少年孩子和朋友的“同儕關係”固然重要,但他們和父母說話時,我們這些父母是否有做到百分之百耐心的聆聽,仔細等他們把話說完,記在腦海中,然後和他們好好地溝通,讓他們願意下次再來跟我們說話呢?
想到酷酷虎曾在我開車時,兩人聊天聊到錯過南北大道的出口,繞一大圈才回到原路;也試過兩人過於投入聊天,突然發現播出的音樂不是我們要聽的,然後我們都哈哈大笑的驚覺於聊天帶來的失誤,這種經驗很美好。
而我,怎麼卻去跟人家“投訴”酷酷虎長大了都不太愛跟我講話了”,真是該被酷酷虎“罵醒”的!
看起來,有時做父母的,要緊記不要像一些做政府的,一直講一直講,卻從來沒有好好聆聽民聲、瞭解民意。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飛越自由的天空
嚮往自由的青少年,在這升學離家的季節,就如放生的飛鳥。
剛到首都升學的外甥,享受自由的心情出夜街,結果搭錯最後一班巴士,幸好碰上善良的巴士司機,幫忙電召計程車把他送回宿舍。
姐姐轉述事件時,不忘補上一句:“幸好他是男生,不然我這個做媽媽的一定嚇到死了。”
想起自己18歲時在首都求學,偕一女生外出貪玩的結果,錯失最後一班巴士,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兩個女生在深夜里又等不到計程車,只好走一段路找到公共電話後,致電在報館值夜班攝影記者的老師,來帶我們回宿舍。
還在為外甥搭錯車而驚魂未定的姐姐,聽罷這往事即目瞪口呆的說:“嘩,好頑皮的阿姨!”
我家酷酷虎聽了,一副穩重的樣子,搖搖頭。
意識到這是“不良示範”,我連忙補上一句:“幸好我不是我媽媽,不然一定會很擔心。”
酷酷虎深思了一下,說:“嗯,在那個時候,社會治安沒有像現在這樣讓人擔心吧?”
言下之意,顯示酷酷虎諒解這一代的父母,為何會那麼擔心孩子的安危,自然也能理解我常常會對她出入的地方存有隱憂的叮囑。但是,偶爾叮囑過度,她也會“發火”。
這時,無限感慨,任何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青少年,總有一天變成過度關心的媽媽時,即使理解那份無疆的自由,也無法完全抑壓牽掛。
無可否認,現在的社會治安,人口結構都和過去迴然不同,在那個年代即使在首都錯失了最後一班巴士,我們的腦海中只想到如何回去宿舍,但卻不會想到是否有危機在暗處。
那時候,社會結構比較簡單,也甚少有外勞存在,感覺上人心也沒有如此複雜,罪案不如現在多,幹案手法也不像現在般凶狠。
然而,不管在哪個年代背景,事實是沒有任何父母可以永遠跟隨已成長的孩子周圍,總得放手讓孩子到所要去的地方唸書、工作。
即使擔心,只能叮囑,很多時候,只能盡量做到隨時隨地提高防範。
鳥兒飛向自由的天空時,仰靠的是意志和自信,難免也會因好奇而冒險,偶爾需應對不可預測的挑戰。盡管不知前處是否有險惡,所有的擔心都只能從叮囑中化為祝福。
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賄賂”1分的反思
“媽媽,記得帶卡去蓋章!”
我家酷酷虎遞上“親子活動加油卡”,這是校方鼓勵家長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而特制的小卡,家長出席活動蓋上印章後,每個印章可加總平均0.25分,不過每位學生藉家長出席活動的“協助”,最多只可加到1分。
這個“親子活動制”推行至第三個年頭,鼓勵了不少家長參加在校內舉辦的親子講座和活動,一些家長全年為孩子分別“貢獻”了0.25分、0.5分、0.75分、1分。因為是“鼓勵性”而非“強制性”,當然也有家長沒有為孩子爭取任何分。
就是那麼區區1分,可是這1分的價值,就從人們以何種角度和心態來看待。
記得酷酷虎小學一年級時,某次考試其中一個科目分數,顯現成績冊上的記錄比考卷上的分數少1分,朋友叫我去學校跟老師“討回”那1分,但是我覺得那1分,並不會對整體成績造成影響而作罷。
不過,無可否認在一些關鍵時候,1分的差別卻是足以造成及格與不及格、有A沒有A、升級或留級的影響。所以,在任何學校的校長或教師,可能都會有相同的經歷,面對學生或家長來“求分”。
酷酷虎的學校萌生“親子活動加油卡”概念,據知就是校方鼓勵家長進來孩子的學校參加活動,促進親子關係外,也以正當的管道替孩子加分,這是應對“求分”的折衷方式。
據一名教師的分享,班上曾有一個留級5年的學生,最後就因媽媽參與學校的活動,區區1分的“親子分”,卻發揮了關鍵的力量,終於讓學生告別留級的日子。
去年我出入學校的各種活動已超過1分的範圍,但畢竟最多只有1分,然而我和酷酷虎年底一起審閱成績報告冊時,母女倆卻喜悅的分享“媽媽貢獻的那1分”,這1分帶來的是親子新體驗。
然而,今年卻在學校活動上聽見一名父親,把這“親子活動加油卡”形容為“賄賂卡”,認為以0.25分叫家長出席學校活動是“賄賂”行為。我覺得這一個“賄賂”之詞,在字義上實在過於嚴重了,或許這需要回歸到探討家長以何種角度和心態來看待。
這1分的動機,若以親子關係出發,足以“賄賂”到更多家長關心與孩子切身的學校活動,而家長本身又可從這些親職活動中學習和自我成長,感受和考量就不一樣。
讀過一個故事:一名孩子問常加班的父親,其1小時的工資多少,父親答說10令吉,孩子於是向父親要了10令吉,然後交給父親說:“我給你10令吉,你可以陪我一小時嗎?”
1分的親子加油卡,和這故事中小孩的10令吉,如果都要講成是“賄賂”,那好吧,“賄賂”的就是家長的親子時間。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承認,有多難?
坐在餐廳吃台灣小食,喝珍珠奶茶,我的眼睛緊盯對面工地的外勞在烈日下揮汗工作。
突然有感而發對我家酷酷虎說:“以後你想在哪裏求學、畢業了要在哪裏工作,就隨你自己所想的,不必根據我所期望的。”
酷酷虎莫名其妙地問:“妳期望的是怎樣的?”
這一問,問到了我心底深處的疑慮。
酷酷虎在獨中求學已進入第二年,我曾問起一些孩子將在獨中畢業的家長,對孩子升學的未來有何計劃,其中不乏“不知道,要怎樣啊?看著辦吧!”的答案。
而我所期望的是甚麼,只能說考慮國內讓獨中生升學的私立大專外,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其他選擇出路是讓孩子出國,到台灣和中國似乎是一般獨中生的首選。
酷酷虎也有感而發:“我希望可以到台灣求學,但我要回來馬來西亞工作。”
這也是我所希望的吧,如果有得選擇,哪個家長會希望孩子離開自己和生長的國家,變成其他國家的人力資源呢?
就像我眼睛盯著的外勞般,我想如果有得選擇,人都會想在自己的國家生活,不必離鄉背井。
如果要讓孩子到台灣、中國等地深造,家長必須有能力準備教育資金。另一個折衷管道是孩子的成績要符合條件,以申請到全免、半免的出國深造學額,以解決家長沒有能力供孩子出國留學的經濟困境。
不是每一個獨中生的父母都有能力承擔出國教育經費,日前我隨同校方到數名申請助學金的學生家里進行家訪時,發現愈是家境欠佳的家庭,家長和孩子都有更大的信念,認為只有受更高深教育才能改善家境的經濟條件。
這就是一個信念的挑戰,如果沒有能力出國,就要靠學業成績爭取獎助學金到外國深造。偌若獨中生能在國內獲得深造機會,經費負擔方面應該會減輕不少。問題討論到這里,又回到原點───大馬政府不承認獨中統考文憑。
每當大選跫音近,國內就有很多領袖開空頭支票,喏,高教部副部長剛剛才聲明“積極”看待政府承認獨中統考文憑,以讓國立大學錄取獨中生的課題,並指已成立研究小組探討獨中生進入國立大學的課題,小組開過幾次會議,同時參考很多人的意見。
最近,大馬政府宣佈承認中國的146所大學,有關學位受到馬來西亞學術資格鑒定機構的承認,不計學生所選修的學科。
另一方面,高教部指大馬和台灣學位互認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目前正等待總檢察署審批法律細節。大馬公共服務局是依馬來西亞學術資格鑒定機構所承認的文憑錄取公務員。
承認中國、台灣學位,當然對獨中生的升學路來說,是希望的曙光。
而沒有能力和機緣出國的獨中生,也在等待一個答案。高教部如果真的“參考很多人的意見”,理應會獲得最簡單和最實際的答案:還等甚麼,直接承認統考文憑,需要那麼難嗎?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醒來,孩子
致源源的媽媽:
清早,我和我家酷酷虎正在吃早餐時,接到關於小源源不再醒來的消息,趕到醫院時看見了正在流淚的你。
我不認識你,我第一次看見你,但是我明瞭一個母親此刻心里正在淌血,我靜靜的不敢打擾你。直至源源冰冷的身體裝在小木箱中,從你和源源的爸爸、哥哥們眼前經過,你們的腳步一直緊緊跟隨小木箱。
在等待把源源帶回家的時刻,你坐在椅子上獨自流淚,源源的爸爸的眼神是那麼悲痛,卻堅強的為把源源帶回家而一刻不停地忙碌。他有時靜默的用手托著額頭,好像是努力把吞噬他的痛苦壓縮到一邊。
早晨的露珠,因為巨大的傷心而掉淚。
我也是一個母親,在這個清晨,才剛剛用滿心的喜悅把沉睡在甜夢的孩子喚醒。可是,同一個清晨,你的眼淚和呼喚卻再也叫不醒源源。
以一個母親的心,我如何能無視你的傷心。我忍不住走近,攬住你的肩膀,但明瞭所有在這世界上可以用得上的語言和詞句,都無法減輕你此刻的傷痛。
你抬起頭,眼淚和情緒崩潰,你一直自責說原本要開開心心帶孩子們去浮羅交怡渡假,卻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你悲憤於源源的身體被碼頭的玻璃門碎片割傷後,冷漠的人卻罔顧你的焦慮,使到人生路不熟的你們在陌生的地方如此徬徨,延誤了醫治的時間。
你只是一個母親,你不能未卜先知,如果你已經知道,你肯定不會把源源帶來這里。可是現在發生了,你只能面對和處理它。
我也曾像你一樣,坐在異鄉的醫院太平間,心掏空似的,等待把一個不再醒來的親人帶回家鄉。我當時同樣不解為何命運要讓我用這個方式等待,我當時等待帶回的是我的母親,而你等待的是你的孩子。
我明瞭這個時候,胃像沒有容量般,無法承載任何食物,但是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你還要替源源做很多事,還有其他孩子需要你照顧。
在陰霾密佈的心情中寫了源源的事情後,上司緊接通知我去找一間屋子,因為一小時前有一個大學生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
那間屋子外,前一日搭起婚宴喜慶的帳棚仍未拆下,可是下一刻,卻是一場白色帳棚的喪事要辦。屋子里的父母親已趕到孩子出事的外地,又是一場心被掏空的不解。
前一天這個孩子還在他哥哥的婚宴上,和家人一起招待賓客,婚宴結束後這個孩子回到外地,卻永遠不會在他的父母面前醒過來了。
耳際,響起你在眼淚中訴說,源源的生命這麼短。你們盡了力,要把源源喚醒,你曾聲聲呼喚源源,他曾那麼努力的嘗試有所反應來承載你的愛。
此刻,心里好沉重,為甚麼當有人努力要所愛的人活下去時,為甚麼又有人把生命如此草率的結束?不醒的孩子,將讓愛他的人承載多麼刺心的痛。
生命如此脆弱,能夠醒來的每一個早晨,都是如此值得珍惜。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爆粗非文化
“出書的有名作家在文章里加入粗口/不雅內容 = 真性情,敢說敢寫。我們這些無名小輩在文章里加入粗口/不雅內容 = 下流骯髒無聊。現實的世界!”
瞥見我家酷酷虎在面子書的上述感慨,我留言給她:“ 那你發奮圖強成為有名作家吧!”
話說從頭,老師鼓勵酷酷虎參加一項徵文比賽,她決定從手札中選出一篇最滿意的作品參賽,不過文章里有一個環節是寫到主角比劃手勢爆粗口,因此酷酷虎斟酌於是否要去掉這個部份。
她說:“通常公開給中學生參加的作文比賽,都不能接受有粗口成份,如果置入這個情節,整篇文章在評判眼中就完蛋了!”。我也有同感。
我知道酷酷虎非常用心寫那個故事,她完成作品的當晚,剛好我正處理文字的事務至思維都僵化了,當她滿心期盼的要我讀完所創作的故事,給予全面的評語時,卻因為我累得沒有用心閱讀、不能“消化”內容,給不出評語,甚至記不起主角的名字,而讓她生氣兩天兩夜。直到後來我再仔細閱讀和用心“點評”,她才綻出笑容原諒我的不專心。
從她的認真創作過程,我理解那個粗口環節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配合劇情更生動的刻劃出主角的憤怒情緒。
平常閱讀名家小說,包括金庸、九把刀、韓寒等,確實是存在不少粗口和不雅內容顯示出“真 性情”,也難怪酷酷虎有感於無名小輩照辦煮碗時,則會被貼上下流骯髒無聊的標籤。
創作上的劇情需要,我覺得可以接受,不過在互聯網上討論課題或相互留言中,絕非“劇情所需”的爆粗,則無法苟同。
我曾看見酷酷虎和同學們偶爾會在面子書用上一些不雅字眼,那會讓讀的人感覺很不舒服,因此就讓她明白寫的時候可能覺得很“酷”,但看在大眾眼里卻是沒有必要的粗俗無禮,也會讓人們對個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希望她和同學們都不要掉入這種所謂“面子書新人類”的迷思。
我不確定青少年在網上爆粗的用意,酷酷虎告知:“這是宣洩不滿。”
我可以理解這種情緒尋求宣洩的出口,爆粗不是我們家的文化,但我也曾面對有理說不清的人時,被刺激到極度憤怒下,真的很想爆粗口來宣洩那股巨大的怨氣,但畢竟不習慣於用粗口,所以都壓抑下來。
畢竟,宣洩不滿還有很多管道,一旦粗口出自口頭和文字,壞情緒最終糟塌的是自己的人格,反映出本身在言行舉止上缺乏教養。
即使家長和老師不是“道德警察”,但我們都有義務讓青少年孩子們了解,爆粗非文化,沒有必要縱容。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真理和網絡迷思
這幾天面子書幾乎一片綠中,看見一位教師的感言,提起在課堂上藉機向學生們分享萊納稀土廠事件,欲了解學生們的感想,才發現近一半的學生完全不清楚萊納是甚麼而向她提問。
其中一些學生的面子書都換了反萊納頭像,使到這位教師有感於在網絡上隨便按“贊”和“分享”,並不了解真義的網友,只是幫助了信息的散播,有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公民意識還是很淺,因此覺得這方面作教師的可以盡點責任。
同一天,我卻看見另一則也是教師分享的文章,內容提到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向教師提問反稀土廠的原因和相關後果,那位教師卻認為不能在課堂上“論政”而沒有抓住機會和學生們討論,反而藉機把話題轉移。
看見兩個不同立場的教師的分享,顯現不同的教育理念,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純粹只是教書,而用心的教師則意識到自己有責任讓孩子們了解公民教育。
網絡訊息是如今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如果沒有人在現實生活中,和成長中的孩子們討論一些網絡熱點訊息,那麼像那位教師所說的隨便按“贊”和“分享”,甚至把頭像都跟大隊換上一致的訊息,但可能到頭來這麼做只是跟風,一些青少年(甚至大人)其實並不清楚真正的意義。
我家酷酷虎自小有閱報習慣,如今則兼具上網習慣,每當她從報章或網絡訊息上看見類似掀起“集體熱”的課題或事件時,都會向我提問這些“一片黃”、“一片綠”真正要傳達的訊息是甚麼,我都會把握機會讓她瞭解情況,以理性的方式認真討論。
在類似熱點課題上,通常理念出發點是正面而有意義的,藉此孩子有必要明白到公民意識、公民權利、政府不利政策對我們的環境、教育、社會、民權、文化等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但往往在網絡上也會出現偏離了原本的出發點,而盲目的藉機把憤恨發洩到其他目標,甚至有強大力量帶領更多盲從者,這點對於原本在思維上處於探索的青少年來說,一不小心就會被潛藏的意識危機誤導到偏激的方向,失去了理性的分析能力。
常常看見一些網民鼓吹不要相信報章的報導,彷彿只有網絡訊息才是正義正確正直的,而這一代的孩子很多原本就沒有閱報習慣,反而網絡是孩子們最神往的瀏覽天地。就因為這樣,作教師的和作父母的更要關注網絡訊息對孩子的影響,不能對網絡訊息照單全收,也不應被誤導為報章所有新聞都是謊言。
理性的教師和父母,甚至理性的網民,都不會只把真理設定在一邊。孩子們對網絡上的迷思,需要認真厘清,才能發揮到網絡教育的功能。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黃色”的知識?
“我從哪裡來?”
幾乎每個孩子到了某個階段,必然會向父母提問這個問題。
某政黨領袖指責一本“進口兒童書內容太黃”,認為“過度的黃色內容和畫面容易荼毒兒童的思想”,而準備提呈抗議信給內政部以要求正視。這本兒童繪本的書名就叫《我從哪裡來?》(《Where Did I Come From?》)。
我沒有看過這本兒童繪本,但從網上查閱資料顯示:此書已出版超過20年,作者是葛西尼,繪者是馬托維尼,這套專為孩子提供正確性教育的書與VCD影帶,是用淺顯有趣的文字與插圖、生動活潑的卡通,以小朋友最能理解的方式,坦誠說明人類及動植物生命誕生的奧妙,旨在解答孩子的疑問“我從哪裡來?”,通過“愛的教育”式來處理親子間有關性的疑惑,使小朋友對自己及異性的身體特點有基本的認識,對“性”有正確的瞭解,並對自我及生命更加珍惜、尊重,也為日後人生歷程的各項挑戰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礎。
從網上搜尋到有關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解說,閱畢並沒有所謂的“黃色”感覺,反之我覺得那是很自然、充滿信心而不帶邪念的字句,向孩子們解說生命源頭的過程。
作為一個媽媽,這14年來我也是用這種方式回答我家酷酷虎在這方面的疑問。隨著成長年齡,她問的東西也越來越不同層次,但是從來都不會沒有獲得答案。她問完、我答完後,雙方都沒有“黃黃的”感覺,對答的態度都很正常。
酷酷虎的學校近期將舉辦“全國性教育生活營”,老師希望作為學生記者的酷酷虎能參與,為校聞刊物進行報導任務,早前她基於自己是初中生,進到以高中生為主的生活營,或會因沒有同伴覺得無趣,而拒絕參與。
我嘗試游說她參加,認為有助於她對性教育有更全面和正確的認識,她卻認真地對我說:“這些你都從我小時候就開始教我,我都已經知道了!”
不過,前晚她卻咕噥的“告狀”說,老師已經悄悄地強制安排她入營進行采訪工作,我笑笑鼓勵她參與,聽取更廣義的知識,畢竟媽媽只是根據她的提問解說,而專業的生活營會有更全面的資訊,讓她能更有自信的成長。
最近發生某校女童軍集體揭發教練非禮的事件中,其中一個點不得不提醒為人父母及師長關注:當初女生們發現教練碰觸了胸部和隱私部份後,心中不確定這是否不當行為,而後來獲悉其他女生同樣被如此碰觸,就“以為”這是沒有不對的情況而不認為是問題。
這些都是中學生,但缺乏正確的性教育知識,結果連被性侵時都不知道那是問題。後來心存疑問,卻不敢主動向父母或其他師長提出來以厘清性的疑惑,這些是否和大人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閃縮避開孩子對性教育探討的好奇,所鑄成的後果有關?
大人們還要像鴕鳥般躲到幾時,要繼續畏縮地把性教育當“黃色”?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親子新地盤
我家酷酷虎升中學後,我已有心理準備,孩子將擁有更多姿多采的生活,雖希望能分享精采內容,卻不想對她形成干擾。
同時,當孩子漸漸不再那麼需要我陪伴,她需要時間與空間和青少年朋友相處之際,我也希望在職場之外,有其他重心能讓我拓展自己的專注力。
向來沒有興趣參與團體組織的我,卻成為孩子學校家教協會一份子,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這一定又是為了酷酷虎。
原本確實“私心”蠻重───純粹是考慮到青少年未必喜歡沒事就看見媽媽出現在校園,所以才通過這個方式溶入學校大家庭,以“名正言順”的和孩子一起參與學校活動,藉此拓展“親子管道”。
結果,我們的話題常圍繞在學校事務,一起討論、分享各種活動,甚至有時她反過來還要從我這里探索“情報”。我們不自覺用的字眼是“我們的學校”,即使我不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沒想到這一管道在增進親子關係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學校竟然變成“親子新地盤”。
基於記者身份的采訪任務,過去長期以來都和不同學校的董事會、家教協會和校方有很多交流機會,也從很多事件上,看見和聽見不少董家教成員對華校盡心盡力的付出。當中很多人都感嘆為華教、為學校出錢出力,並無名利可圖,有時甚至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過去以記者身份看華教,就像場外的人聽聞產婦生產時陣痛有多麼掙扎,想像和理解那種感覺會很痛,但始終少了切身感覺。
如今,則有感於家長們應把握和孩子在學校一起自我成長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之外,對學校會多一份歸宿感,並能學習和拓展更多教育的新視野,對華教的路向探索有更多的具體反思。
“前人種樹後人蔭”,在華教發展路上沒有任何成果和堅持是必然的,“種樹”的不應該只是別人。對教育有期望和要求的家長,如果有心,也可出小小的力量做“種樹”的人。
凡出於心而付出,凝聚的力量足以使一所學校穩健良好的發展。但學校不是私利斗爭的平台,這是最重要的種樹規則。
同時,當孩子漸漸不再那麼需要我陪伴,她需要時間與空間和青少年朋友相處之際,我也希望在職場之外,有其他重心能讓我拓展自己的專注力。
向來沒有興趣參與團體組織的我,卻成為孩子學校家教協會一份子,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這一定又是為了酷酷虎。
原本確實“私心”蠻重───純粹是考慮到青少年未必喜歡沒事就看見媽媽出現在校園,所以才通過這個方式溶入學校大家庭,以“名正言順”的和孩子一起參與學校活動,藉此拓展“親子管道”。
結果,我們的話題常圍繞在學校事務,一起討論、分享各種活動,甚至有時她反過來還要從我這里探索“情報”。我們不自覺用的字眼是“我們的學校”,即使我不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沒想到這一管道在增進親子關係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學校竟然變成“親子新地盤”。
基於記者身份的采訪任務,過去長期以來都和不同學校的董事會、家教協會和校方有很多交流機會,也從很多事件上,看見和聽見不少董家教成員對華校盡心盡力的付出。當中很多人都感嘆為華教、為學校出錢出力,並無名利可圖,有時甚至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過去以記者身份看華教,就像場外的人聽聞產婦生產時陣痛有多麼掙扎,想像和理解那種感覺會很痛,但始終少了切身感覺。
如今,則有感於家長們應把握和孩子在學校一起自我成長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之外,對學校會多一份歸宿感,並能學習和拓展更多教育的新視野,對華教的路向探索有更多的具體反思。
“前人種樹後人蔭”,在華教發展路上沒有任何成果和堅持是必然的,“種樹”的不應該只是別人。對教育有期望和要求的家長,如果有心,也可出小小的力量做“種樹”的人。
凡出於心而付出,凝聚的力量足以使一所學校穩健良好的發展。但學校不是私利斗爭的平台,這是最重要的種樹規則。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理由和藉口,心決定
曾幾何時,不知哪來的不成文規定,如果一對男女結婚後,除夕團圓飯就必須在男方吃,如果隨便更改,為妻者就會引起非議。
如果男女兩方的原生家庭,都各有兒子陪伴守歲,那還算是皆大歡喜的“圓”,可是想想如果女方的父母沒有兒子陪伴在側,女兒卻必須隨丈夫到外坡的夫家過年,那麼娘家的父母就可能必須在所謂傳統的禮節下,卻黯然神傷地獨守缺角。
我自己身為女兒,我家Cool-cool虎也是女兒,自然更多感觸。
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折衷方式,一對夫妻可以在必要時,各自回去自己的父母身邊,陪伴自己的父母過年,讓老人家不至於在佳節中顧影自憐。
當然,大部份女兒目前在做的都是在禮俗下妥協,到夫家過年後,再回去娘家看自己的父母,只是有時做女兒的總會心疼在傳統視為“大日子”的除夕夜,娘家的父母怎麼過?如果父母都健在至少兩老彼此有個伴,但萬一是僅剩下單親呢,這年好像都很煎熬地過。
老實說,很多個新年,我都希望自己是沒有結婚的“單身女兒”,可是如果這樣,我的生命中卻不會有Cool-cool虎了,所以還是要回到現實。
身為兒女,同時又身為父母,我們在任何時候的決定和行動,都潛移默化的根植在孩子們的心里。今天你做了甚麼,以後就要有心理準備,隱約預見自己晚年的處境。
元宵之後,農曆新年過去了,這才好提起大年初三和Cool-cool虎離開外坡的奶奶家後,趕了400多公里的路回家,準備大年初四一早再到另一州屬去和她的外公過年,回途中我卻接到同行們的短訊通知,一位同行的父親在大年初三凌晨病逝。
而大年初四見到Cool-cool虎的外公,他提起前一晚因為食物無法消化,半夜一度呼吸困難時,我的心先是揪緊,但隨即慶幸還能繼續看見我爸爸,仍可和我一起吃個年飯。
這個年,因此更讓人覺得生死無常,不知道下一個新年,誰還能在等待誰一起過。
許多的新春短片,都極力灌輸日漸冷漠的一些遊子,不要以任何藉口來告訴家中年邁的父母,沒有時間回去團圓,問題只是有心還是沒有心。
如果有心,所有理由都不再是不能回家團圓的理由。所有可以想得出的理由,其實只是藉口。
某次跟Cool-cool虎講起一個成年的孩子路過其父親的家,只是把購買的燒包留下就匆匆離開。我說:“你以後不要這樣對我,我會承受不住,拿著燒包在那邊哭得很傷心的……。”
Cool-cool虎一臉無辜的說:“我應該不會是這樣的孩子啊……”。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壓歲錢不是壓“碎”錢
新春期間到區內一所推行人文教育的小學,見到校方用心地以“孝親敬老”為新春聯歡會主題,通過3代同堂親子活動喚起孝道精神的傳承和延續,希望孩子在學校尊師重道,在家孝親敬老。
孩子們奉茶敬老,滿臉笑容的爺爺奶奶派壓歲錢給小孩,帶動孩子追朔傳統禮俗的價值。
曾幾何時,派發壓歲錢的傳統風俗逐漸被扭曲而變質,當天那所學校的董事長感慨,以前的孩子注重長輩給予的壓歲錢,即使裏面只有40仙也懂得珍惜。然而10多年後的今天,一些孩子拿到壓歲錢則可能覺得10令吉都不夠,反而希望得到一台平板電腦,覺得那比壓歲錢實際。
甚至於在互聯網上,竟然有青少年不滿爺爺給2令吉壓歲錢,而上面子書去咒罵發洩,讓人感到心涼,這“壓歲錢”反而變成打擊老爺爺一番心意的壓“碎”錢。
我家Cool-cool虎長成青少年後,幸虧還保有期待壓歲錢的童真,且仍堅守禮儀,不會在別人面前隨意打開紅包查看裏面的“內容”。不管所得到的壓歲錢是多少,她也不會作出比較,最多會累積到差不多時就邀我陪她數一數,然後交給我處理。
我也顧念到她的成長而放手讓她有計劃性的支配壓歲錢。她擁有專門儲蓄壓歲錢的儲摺,把儲摺辦妥交給她時,笑說:“這算是一個‘成年禮’。”
一直以來都不鼓勵孩子養成物慾強的習性,如果Cool-cool虎想擁有一些價值比較高的東西,我就建議她用得來的壓歲錢有限度的消費,比如去年她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一支電子吉他。
不過,這不代表她可以隨意購買奢侈品來滿足虛榮心,我仍堅持需善用壓歲錢以換取實用的東西,不能隨意浪費。
壓歲錢的“價值”,並不是來自其錢額多少,而在於長輩給予小輩的祝福,在“傳統年味”中延續習俗的傳承。更值得珍惜和期望的是今年派壓歲錢給小輩的長輩,到明年、更多年後都仍健在的繼續派壓歲錢。
就像那所小學慶祝以孝道為主題的新春聯歡會時,禮堂兩旁各掛“孝親應趁親尚健,敬老須記老而賢”對聯般,拿了壓歲錢的孩子也要好好省思其中意義。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失傳統
不知是日子過得忙,還是地球轉得快,老是覺得今年農曆新年來得特別早,還沒做好準備就過年了。
因為來不及,也沒有放在心上,就甚麼都不做,帶我家Cool-cool虎越州到吉蘭丹奶奶家過年。
想想,過一個年,自家年貨也沒買,沒有大掃除,感覺好像和平常沒兩樣,如果時光倒流到幾十年前,講究傳統的年代是絕不會允許如此苟且過年。(當然,如果在那個傳統年代出現這樣甚麼都不做就“逃”的媳婦,早就被休了)。
這就是失去“傳統”味道的年,帶來的失落(?)……,有嗎?
像Cool-cool虎這樣活在科技地球村的這一代,可能有朝一日過的新年,都比現在更失傳統,分分鐘就只是來個“網上大掃除”、“網上拜年”、然後通過網上過賬方式接收長輩派的“網上壓歲錢”。甚至有可能到時分佈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家人,就各自在飯桌前設定互聯網視頻,同一時間“開動”吃“團圓飯”……。
現在,“網上賀年卡”都已流行了好多年,而在外坡沒有趕回鄉過年的人,也真的使用網上視頻向長輩拜年了,未來還有甚麼不可能?
在這對過年感覺麻木的季節,回想童年時萬般期待過新年的心,其中落差的價值很大部份在於“失傳統”吧?
童年時雖身在小康之家,物資其實並不缺乏,但那時家教嚴格,平常大人們是不會讓孩子隨意盡興喝汽水。但一到新春佳節就會辦進一個木箱子,裏頭有約24支玻璃樽汽水,簡單的只有幾種口味,不外是“沙示”、“橙汁”、“發達”等飲料,外加“仙地”飲料助興,幾乎就是每家每戶孩子最有象徵性的氣氛。
那時候,長輩們對大掃除、迎新歲的要求非常嚴謹,除夕前就要把屋子里外上下都抹洗得一塵不染。到了除夕吃團圓飯後,大人就忙於把剩下的衣服都洗好,把地拖好,因為進入大年初一就不可以再掃地,以免把財運和好運都掃走。
而且,那時候孩子們都必須堅守禁忌,要口說好話,所有不吉利的話或詞都不可以出口,若不小心溜出口,就會被大人嚴厲的瞪視。但大人基於過年期間不能罵人,所以孩子們不小心犯忌也省下一頓罵。
如今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在過年守歲守禁忌這些環節上,連自己都不遵守傳統了,結果像Cool-cool虎這一代的孩子,也就缺失過年期間守戒的神秘感,無法再感受到我們經歷過的那種“不敢越雷池”的戰戰兢兢心情。
“失傳統”的年,也就不怎麼像年了。
盡管如此,還是要跟大家賀聲:“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就給我家Cool-cool虎吧!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網絡教養
我不知道有哪個家庭可以做到完全禁止青少年孩子上網,我承認我無法做到,只能選擇悄悄留意我家Cool-cool虎在網上的動向。
現代父母“受鼓勵”和孩子在互聯網上通過社交網站如面子書“做朋友”,聽起來很荒誕,可以面對面的親子對話,為何要搬到面子書去?
不過,也有青少年孩子不接受父母加他們為面子書朋友,不想父母侵犯隱私,更不想父母在網上公然訓話給全世界看。
我和Cool-cool虎雖然是“面子書朋友”,但基本上我們甚少會在對方的面子書上多留言,這也是我在觀察一番後學會的默契。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做,但我在瀏覽孩子的網上動向時,如果留意到不適當的措詞,就會私下開口提醒她,那或許會帶來的問題或後果,如果情況嚴重則會分析原由後,建議她刪除留言,以免引發現實中人際關係造成的誤解。
青少年措詞方式,不是一般人可理解的,他們會覺得用那種措詞形式表達想法,是很“酷”的表現,在他們之間不會覺得是個問題,但卻忽略了曝露在互聯網上的東西,卻是全世界都可能會看在眼里。
有時寫的人覺得無心,但看的人卻有意,就可能會因虛擬世界的東西,引發現實中的災難。尤其現在的網友擅長於“人肉搜尋”,不管你在世界任何角落,他們都比國際刑警更有辦法和 超高效率,把你“人肉搜尋”出來,無所遁形。
當然,青少年孩子是絕對不會喜歡長輩來指正他們在網上的動向,可是面子書惹禍的例子太多,最新的例子是22歲理大生在面子書恫言要炸掉首相的直升機,而被警方帶回警局協助調查,所以一句隨手寫的玩笑也可能會招來意想不到的問題,講不擔心是假的。
說實在的,現代的家長和教師,常常都要讓自己“習慣”於現代青少年講話的方式和“術語”。這和我們成長的那一代不同,以前我們的父母只要面對子女在現實生活中說話的方式,現在的父母則還要留意現實生活以外,青少年孩子在網上虛擬世界的動向,現實和虛擬有時已混在一塊。
一些不算過份的言詞,“隔代”看起來即使不能完全認同,但在底線下還可勉強包容一下,父母和教師也只能“隻眼開隻眼閉”,不然每天都有得吵。更糟糕的是有一天孩子們都不跟你吵,乾脆悄悄用他們的方式封鎖長輩的關注。
“網絡語言”帶來的煩惱存在,現代的父母教養孩子,還要包括“網上禮儀教養”,不想要別人對孩子造成傷害,先要教自己的孩子不要以為在虛擬世界,就可以隨意出言不遜傷害別人。
如果你有青少年孩子,而且是蠻聰明的,真的有難度。但是,要生孩子,再難也要教啊!這是這一代父母在教養上的另一挑戰。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不要隨便講人胖
大人常會吆喝孩子“不要亂講話”,自己卻老是不經大腦就亂講。
有沒有發現,華人之間若一段時間沒有見面,見了面除了問你“吃飽了沒有?”,就是去研究人家最近胖了還是瘦了。
我家Cool-cool虎自小都是“小小隻”,小到有人會當面或私下議論她的媽媽不懂照顧她,所以“缺乏營養”、“長不出肉”。幸虧我也不是大肥婆,不然人家可能會說她吃的那份,都被她媽媽吃掉了。
當時我總是很自在的回應這些過度關心的人說,我不介意孩子瘦,反正長到太胖,我都沒有力氣抱。醫生通常也站在我這一邊,笑說瘦不要緊,健康就好。
我也樂得告訴大家,女生瘦沒關係,長大後不必費心去減肥。
然而,最近一些人見到Cool-cool虎,卻說她“長胖了”、“胖了一點”甚麼的。
唉,瘦時人家講,長胖一些時,也講!
這些變化,其實只是兒童變成少女時的正常發育階段,實在不希望任何如Cool-cool虎這般的少年少女,會被這種評語影響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展。
尤其人們口中所謂的“變胖”,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其真正定義可能只是這個人之前太瘦,只是現在長了一些肉後,身材變得“剛好”,事實上並不屬於“胖”的行列。但問題是說的人即興說,也沒有解釋完,這可能會讓人誤解。
這個“胖瘦”的說法,也因人而異,有時上午見到某人說你瘦了,可能傍晚見到另一個人,卻被問及:“你吃甚麼吃到這樣胖?”,可見很多人都是隨便講,沒有顧慮一些字眼對青少年、或女人來說,是會讓人耿耿於懷的。
我承認我是怕胖的媽媽,理解女兒的顧慮,但會提醒她不要因為別人說了甚麼,而影響正餐的吸收份量和營養,以免不當的節食減肥會偏離目前正在全面衝刺往上“飆高”的目標。反之若怕胖就不要吃夜宵和零食。
幸虧Cool-cool虎的心理建設還好,沒有被外來言論影響。最多只是建議我陪她一起去跑步當減肥,雖然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去……。
我真的瞭解發育時期,被多口的大人隨便一句“你變胖了”唬住的後遺症,所以每次都叫Cool-cool虎記住為何她的媽媽這麼矮(唉!)。
如果你是大人,拜託以後看見別人家孩子處於發育階段時,不要再隨便講人家胖啦!不然以後人家長不高,誰來負責啊?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純淨的愛,不是溺愛
跨入2012年,整理過去一整年的家庭相片,看見自己明顯逃不過歲月輾過的痕跡,自有一番感慨。
常會不由自主的神傷,可能再過個5年,我家Cool-cool虎就會離開身邊到外獨闖天下,多愁善感的我因此常跟她說,我們要好好珍惜這5年相處的光景,不要吵架,要愛彼此多一點。
因為不是完美的母親,所以教養孩子的方式也做得不夠好,如果和孩子真正能日夕相處的珍貴時期是5年,那麼發現孩子的品格有瑕疵時,在自己看得到的範圍內試圖糾正,也就在於這段時期。
父母不能為孩子準備一輩子要走的人生路,未來獨闖人生時要應對的人際關係、環境考驗等,想是和青少年時塑造定型的品格息息相關。
偶爾和朋友聊起青少年的教養問題,感慨於像我們這樣並非墨守成規的媽媽,本身於青少年時期也曾叛逆,在探索成長過程中也曾玩得很瘋,就因為如此而在當了媽媽後,對青少年孩子有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然而如今作為長輩,卻也瞭解到不應放縱青少年為所欲為,尤其言談舉止對品格發展造成的深遠影響。
青少年是人生過程中最難解的一個階段,一些青少年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敵意,只會注重朋友,對其他關心他們的人卻采取封閉的拒絕心態。
偶爾對青少年孩子在別人面前失儀,顯得沒有禮貌和沒有教養時,自我檢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已盡力糾正和引導,但有時還是會有讓人不解的品格瑕疵。然而,如果我們作父母的都覺得那是不對的,並不能顧慮孩子會不高興而不予糾正,因為教養失敗將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是對的,至到隻身闖入社會時發現與周圍環境和人事格格不入時,那時才真的會誤了孩子一生。
教養孩子的心路歷程有時也會有挫敗,在Cool-cool虎的眼淚中,我會告訴她,若把她教得不好是我的責任。媽媽看見問題卻沒有糾正,那麼就會像流傳中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罪犯被帶上庭時,他的媽媽上前擁抱他,但他卻狠狠的咬了他媽媽,然後怒斥媽媽在他成長過程中看見他的錯,卻沒有管教他、糾正他,所以他步入社會後就屢屢犯錯,而造成了不可彌補的過失。
一名教育界佼佼者分享心得時點出“純淨的愛”,才會讓孩子們明白管教的苦心。所謂純淨的愛,是看見孩子有不對時予以嚴格管教和要求,但如果孩子了解到嚴格的動機出於愛和關心,感受和結果就不一樣。
純淨的愛,不是溺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