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原生家庭影響親子學

父親生日的早上,陪他觀賞一段藏族文化記錄片後才出門上班,一邊想到他感嘆自已這把年紀,才感悟到生日是“母難日”,其實生日時最應請自己的母親吃飯表達感激生育之苦難,而非個人享樂慶祝。

可是,有時當一個人想到自己的母親時,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在。不過,我記得童年時,祖母和我們一起住,父親是眾多孩子中負責供養她的孩子,或許過去父親沒有在自己生日時請祖母吃飯,但是否只在特定的一天請父母吃飯,其實並不是孝的重點。

這幾個月來,父親已回歸退休生活,青春期的我家酷酷虎,相映父親與我的三代之間的相處,讓我有諸多切身感觸。好像就必須夾在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透過生活的真實片段,才能讓人宛如前前後後“照鏡子”般,從對方的身上看見一些自己的影子,然後從中思索省悟。

“親子學”原來並非僅限於父母和成長中的孩子之間需要相互學習的人生習題,其實成年孩子和年邁父母之間,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親子相處方式。

從父親、自己、酷酷虎之間,最大的感悟是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的原生家庭,所刻鑄的價值觀,是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最大關鍵。在這段成長期間,有沒有感受到家人尤其父母的愛和關注,也是造成一個人成年之後,對親情是否信任及具安全感的重要條件。

有些人在青少年時期和父母關係不好,一直到成年後仍無法對強調威嚴的年邁父母釋懷,彼此之間的僵局沒有人主動打破,親子關係永遠都無法修復,而抱憾一生。

忘了曾在哪一本書里讀過類似句子:如果原生家庭造就今日缺憾的你,那麼就不要將過去困擾你的原生家庭價值觀,重覆加在你的孩子身上,因為你就是營造原生家庭的影響者。

成年孩子和年邁父母相處時,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無奈的感觸,有時會覺得最接近父母的那個孩子,反而是最常被罵和被宣洩情緒的對象,反而是那些偶爾才來探望及表示善意的其他孩子,卻最獲寵愛關注,這常讓人感到不是滋味。

可是,如果調整一下心情和角度,就想想你是有機會最常出現在年邁父母身邊的成年孩子,那你應感謝父母讓你有這個福氣,當你不能強求你的父母認為你在他們身邊對他們來說是他們的福氣時,你卻能感謝你有這個福氣,讓你給予你的孩子身教示範。

這幾個月父親回來之後,我自己感受到最深切的欣慰是酷酷虎比以前更加關愛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