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非主流教育選擇的期許

瀏覽我家酷酷虎的班導上載到面子書的系列相片,看見酷酷虎和同學們穿插在魚場的知識之旅之間,陽光般的笑容徜徉在青春的臉上,心里流過暖意。

我喜歡看見孩子發自內心的笑臉,看見孩子們在大自然中一邊遊玩一邊做記錄,學習不局限在教室中,讓我想起過去到外國旅行時,常常看見上課時間外國教師帶領學生們到博物院、藝術館或戶外觀光,寓玩樂於學習的美好體驗。

上周在《鏡子說話》專欄提到教育的選擇,然後就有一些媽媽聯絡我,分享在所謂強調學術前景的主流教育選擇之外,像我們這些作出“非主流”選擇的家長,出發點和對教育的期許又是甚麼的心得。

上期我提到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人作同樣的決定──大馬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不想被支配,就不要跟隨。獨中是華裔在國民教育制度中尋求交替的另一選擇外,有人選擇國際學校,有人選擇“居家自學”(Home schooling)。

一位在南馬的媽媽在我的面子書分享說,環境趨勢下,市面上還有一種由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也屬於Home schooling的其中一種),在南馬很多,而且已存在十多年。這種學校的學費介于獨中和國際學校之間,采用英國或美國的教育制度,但多上一課聖經班。此學校開放給公眾,學生不一定是基督教徒,也給家長提供多一個教育選擇。

這位媽媽說,她的大女兒上了兩年國中,在免費的國民制度下求學卻面對一蘿蘿問題,去年就轉去這種學校,在這個選擇中唯一的考量是要不要讓孩子考政府會考,但她覺得這個決定因人而定。

不過這位媽媽說,她的二女兒卻在國中唸得非常好,顯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效果。

另一位來自中馬的媽媽則分享說,孩子10歲前在華校唸精英班,雖然成績優異,但在學校卻長期面對教師以羞辱的言詞打擊孩子和媽媽的自尊,導致孩子對上學充滿恐懼。經過一番掙扎和思量後,這位媽媽決定把孩子轉到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上學。

這位媽媽面對的選擇,需要取捨的是在新學校沒有報考政府會考,教育側重於品格發展,和主流派的政府學校相比,顯然就不那麼以學術為重,但這位媽媽堅決認為,品格塑造比學術更重要。

她分享說,在中馬有兩種形式的“居家自學”制度,一種是父母自己教,包括根據英國或美國教育制度,另有分類為適用於特殊孩子或學習緩慢的孩子。另一種是教會屬下的居家自學制度,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基督教徒,采取英國或美國課程教材,我想這和南馬媽媽所說的學校辦學方針類似。

教育路上的非主流選擇,原本走起來就不容易,但我和這些家長都相信,只要你和孩子都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並瞭解學習目的之期許和重點,別人怎麼說,怎麼看,都無所謂。

從過去到現在,所謂非主流教育路上闖出青天的人才比比皆是,而主流教育孕育出來的也未必個個是人才。更多時候我們不想看到的是,只教沒育的孩子只懂讀書和在競爭中追逐個人私利,卻完全沒有人在意其品格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