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聽到人們口里不停像哼歌似地“感恩”前、“感恩”後,暗地會存疑感恩是用口說,還是發自內心?
眼見功利社會中,學術競爭逐漸淹沒品德教育,許多學校逐漸側重人文教育,對人和事事感恩,也是其中一個人文教育素養。
比較抽象的是,所謂“感恩”表面上看似是能“教育”的,但實質上感恩如果不是發自真心,或是負責教導孩子感恩的教師或家長,本身卻沒有身教借鏡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心存感恩,那麼一切就只流於表面而已。
我家酷酷虎的學校,最新一期校聞刊物是以“感恩”為主題,從中不禁想到一個教師每年教出那麼多學生,一生中有多少個學生是真正對昔日教師心存感恩,抑或是踏出校門後,教師的臉孔和名字都在歲月中模糊?
有些教師和學生可維繫恆久難得的師生情,桃李滿天下贏得敬重的教師也不少,教師本身的教學和品格是學生的借鏡,一名教師是否對學生有深重影響,這些日後自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評價。
教師這個行業,承受和面對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調教學生的任務比過去更複雜,很多家長和社會人士對教師的價值觀,已持有不同標準。家長本身是否感激教師對孩子的調教和引導,是最直接的身教。
而教師本身如何對待曾教誨他的昔日教師,以及今日教師本身的品格和為人如何,也是學生最直接的借鏡,如果一個教師很會教書,或者才華洋溢,可是對人對事卻都不是真誠以待,甚至彰顯品格缺陷,那麼能帶給學生的又會是甚麼影響呢?他日學生想起這樣的教師,即使“尊師重道”4字迎頭壓下,也難以接受這是正面的身教,勉強也只能當作是品格教育的“反面教材”。
不過,想到前陣子外州有報導指一名畢業後的學生,行使詐騙把昔日教師的老本都騙去,那實在很過份。
以此例藉機跟酷酷虎說,好的教師值得我們像感恩父母養育之情般,不忘昔日教誨之恩,但是對於沒有特別值得緬懷的昔日教師,師生一場,卻也不至於要在成年之後對老去的昔日教師“使壞”,更不能趕盡殺絕。
可想像面對被昔日學生傷害的教師,只能感慨當年只是教書、教學,卻沒有教學生做人。
教師也好,學生也好,家長也好,任何人若沒有真心做人,或者沒有“心”的感恩,掛在口頭上,或是表面做做給人看,都是沒有意義的。
“感恩”兩字,拆開來看,分別是兩個“心”作根基。拿掉“心”,“感恩”變“咸因”。
“咸因”是甚麼?沒有心的東西,誰知道那是甚麼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