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把我家酷酷虎在學校舉行家長日時,在班上敬茶給我的相片傳來,看見相片中搞笑的酷酷虎和靦腆的我,想到那可是酷酷虎長到這麼大,第一次下跪敬茶給媽媽。
話說當時我把茶喝完後,她還來翻看我的茶杯,要分享杯中的茶,茶剩下一點點,她也心滿意足的分享清光。這種拘謹的敬茶禮落在我和酷酷虎手中變成這樣,朋友認為這是母女倆長期良好互動下,才會出現的情況。
其實,在敬茶禮之前,聽說原本是有替父母洗腳的儀式,無疑這是傳統孝道中身體力行的一種心意,但卻聽得我心慌意亂,我跟酷酷虎說:“如果媽媽穿短裙和絲襪,要怎麼在班上讓孩子洗腳啊?”
後來,她們班上的學生議決後,覺得洗腳很不方便,就敬茶給父母,也敬茶給當天生日的班導。小小的一個敬茶心意,當天很多父母卻悄悄流淚了,班導更是泣不成聲。
敬茶、洗腳,近年都是倡導人文教育的學校、社團組織配合雙親節所加入的環節,目的是以行動喚起這一代的人們尊師重道、孝敬父母。
可能向來都粗枝大葉,不太注重表面形式的禮節,所以我還是覺得所謂人文教育,始終是需要通過生活化的身教,潛移默化的長期性努力,才會看見一點一滴成果,反而並不需要太側重於表面形式。
表面形式需要有實質意義並存,否則有時只會傷透人心,尤其是親子活動,如果只是做給人看,而沒有真正的實質溝通互動,往往會讓人更感失落。
比如一些社團倡導親子活動,玩一些親子遊戲,要求父母或孩子用布蒙上雙眼,然後去從人群中觸摸手,從中辨認出那一雙手,才是自己的父母或子女的手,萬一辯認不出手時,可能當場出糗,也可能會讓一些原本感情出現矛盾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添加一種不被認同的受傷感覺。
然而,認不出對方的手,難道就表示不愛他了嗎?
我個人覺得類似親子遊戲是多餘的,比如粗枝大葉的我,要從人群中找出酷酷虎的手,我一定是做不到的。甚至於有時去到學校,看見穿同樣制服、髮型差不多一樣、身型差不多一樣的中學生,偶爾都會找不到我的酷酷虎。
我和酷酷虎還彼此開玩笑說,如果哪天我們被安排玩那種摸手認人的遊戲,那麼被摸的那個記得要捏一下矇眼那個的手,來打訊息說“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免得最後認不到人會出糗。
像我們這樣的母女,還可來個“事先勾結”,可是如果一些缺乏溝通的兩代,要如何在形式中忐忑不安可想而知。畢竟親子、尊師重道、孝親敬老,這些人文道德價值並非從形式表達就會看見成效,若沒有人心溝通的實質,一切最終只能淪為做給人看的空洞形式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