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親子新地盤

我家酷酷虎升中學後,我已有心理準備,孩子將擁有更多姿多采的生活,雖希望能分享精采內容,卻不想對她形成干擾。

同時,當孩子漸漸不再那麼需要我陪伴,她需要時間與空間和青少年朋友相處之際,我也希望在職場之外,有其他重心能讓我拓展自己的專注力。

向來沒有興趣參與團體組織的我,卻成為孩子學校家教協會一份子,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這一定又是為了酷酷虎。

原本確實“私心”蠻重───純粹是考慮到青少年未必喜歡沒事就看見媽媽出現在校園,所以才通過這個方式溶入學校大家庭,以“名正言順”的和孩子一起參與學校活動,藉此拓展“親子管道”。

結果,我們的話題常圍繞在學校事務,一起討論、分享各種活動,甚至有時她反過來還要從我這里探索“情報”。我們不自覺用的字眼是“我們的學校”,即使我不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沒想到這一管道在增進親子關係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學校竟然變成“親子新地盤”。

基於記者身份的采訪任務,過去長期以來都和不同學校的董事會、家教協會和校方有很多交流機會,也從很多事件上,看見和聽見不少董家教成員對華校盡心盡力的付出。當中很多人都感嘆為華教、為學校出錢出力,並無名利可圖,有時甚至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過去以記者身份看華教,就像場外的人聽聞產婦生產時陣痛有多麼掙扎,想像和理解那種感覺會很痛,但始終少了切身感覺。

如今,則有感於家長們應把握和孩子在學校一起自我成長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之外,對學校會多一份歸宿感,並能學習和拓展更多教育的新視野,對華教的路向探索有更多的具體反思。

“前人種樹後人蔭”,在華教發展路上沒有任何成果和堅持是必然的,“種樹”的不應該只是別人。對教育有期望和要求的家長,如果有心,也可出小小的力量做“種樹”的人。

凡出於心而付出,凝聚的力量足以使一所學校穩健良好的發展。但學校不是私利斗爭的平台,這是最重要的種樹規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