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A的態度

文/楊微屏

PT3初中三評估成績揭曉後,引起的新話題是“A為何那麼少”,從而讓人省思如果一個會考失去A的光環,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和師長是不是若有所失。

過去從小六評估考試、初中評估考試、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到STPM考試,各華文報在成績公佈日都是A佔據版位,每一所優秀學校的考全A人數都數以百計。

老實說,這或許是本地媒體的責任,到底是媒體提供的超大版位和新聞焦點,造就了A的虛榮,還是A的關注是會考成績的焦點,都需要反省。

當然,關心A多不多其實只是優秀生的事情,中上以下的考生其實也沒有那麼在意結果,通常會因為A不夠多而想不開的都是成績超好,被周圍師長和家人投注高期望,自我要求也太高的優秀生,因為太過被A控制成敗標準而不能輕鬆面對。

在PT3考試中,全面以問答題取代選擇題,大馬政府覺得很多學生,到了大學時代在很多事件上,都不懂得自己思考和表達個人的見解,長期只會靠死背,所以期望用這個新考試制度來激發中學生思考能力,提升高層次思維技能是合時宜的,同時也給學生空間,參加課外活動和關注人格發展。

這是第一年試驗性開跑的考試制度,而且是幾個月前校方才獲通知這是問答題,對於不熟悉的考試模式,很多老師都不懂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應對,結果成績公佈後,國內各校不再有百多人拿全A的局面,一所學校如果有超過20人考全A,那已經叫很多了。

因此,探討了這項不講究成績之間作比較的考試制度後,有人認為這是好制度,在澳洲、芬蘭倍受推崇的人格教育制度,都是以人為本,而非成績為準,因此希望這個制度能帶領大馬教育擺脫A的枷鎖。

不過,我倒覺得很多家長仍是不甘心的,而補習班因此也開拓了另一條新路,這只是開始第一年的考試制度固然讓這些追尋A的幕後者措手不及,但再下去會怎樣就拭目以待。

上兩個星期獨中統考放榜,區內一所正在轉型的獨中今年已達致成為首選學校之一的目標,不過統考個人考生成績並沒有很多A護航。該獨中校長坦言素質教育是該校在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強調學生態度的重要性,以提升學生的素質。

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重要性,其實比起拿少A,更重要。

A的態度,孩子們有嗎?我們有嗎?

A是表面,還是實質,真的要想深一些。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面具下友情其實在哪里?

文/鄭翊

作為一個半標准的阿宅,我對于网絡交友是絲毫沒有偏見的。

小學就開始接触网絡,那時臉書還不甚流行,我在小學生的專屬論壇里,混得是如魚得水,結交了一些同齡网友。記得中一電腦考核時,我把打字速度測試打得爆机了,超過老師預計的滿分許多。這都是和网友网聊的數年間練出來的速度。

网絡网友不可信,大人總是這樣告誡我,但我想只是因為成人的心思太复雜。同齡网友的世界里沒有利益情色糾紛,只有廢話聊天、交流愛好,所以只要具有明辨黑白的能力,我也能找到好朋友。

你說虛擬世界里的友情像隔着面具,我說現實世界里的人際難道就不像戴着面具嗎?

我們在网路里創建賬號,頂着网名,在鍵盤字里行間塑造自身形象,結交不同的朋友。而在現實中,我們每天出門都要琢磨衣着發型半小時,在外頭美其名要懂得社交手腕,面對不同人就不同臉色,某些人當面贊你,轉過頭就對人損你。

如果在网路里是戴着個面具,那我們在現實中都不知道要隨身配備多少副面具才夠用。

小學時候不討班里人歡心,有一陣子是被集体杯葛的對象。那時在學校無聊死了,唯一的寄托是回家登錄网絡后,等着我聊天吐苦水的一群小伙伴。用鍵盤嘻嘻哈哈,就這么撐過去了一段日子。后來想想也有點可笑,那時朝夕相伴的同班同學,還不如一群隔着茫茫网路的小网友對我好。

雖然后來漸漸長大,我終于在學校找到真心的朋友了,但小网友們的陪伴依然是我定時的慰藉。雖然有一陣子冷落忽略了他們,但至今仍有十數個結交了近五年的同齡网友,依然与我保持着聯系。

我不玩网絡游戲有一年了,今年假期突然心血來潮,重新打開了一款武俠网游,熟練地跑跑跳跳打怪獸,忽然一條游戲信息發了過來:“回來了?”,點開一看,是游戲里認識,曾經一起奮斗打怪的好兄弟。我都不玩一年了,他還惦記着我。

不得不說是有點小感慨的,多少朋友見面后,相隔一年就形同陌路。而這虛擬的世界里,我還能在結交的朋友心里留下痕蹟。不管是游戲里那位大哥,還是至今仍保持聯系的“青梅竹馬”网友們,都和我如今現實中的好友一樣,是我想要珍惜的友誼。

友誼無价,不論网絡或現實,都是真實存在過的。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再也回不去


文/楊微屏

一直都說金馬侖高原是我喜歡而願意重遊的地方,可是卻一幌就17年過去才舊地重遊。

同遊的朋友問:那個感覺還在嗎?

站在住宿的3房式渡假公寓的露台,左邊看過去是綠色的高爾夫球場,右邊卻是景觀奇醜無比的一片被開發的工地。

話說我們渡假期間,中央政府的16個機構拉大隊到金馬侖藍谷一個山頂的非法開發的菜園展開檢舉行動,摧毀10公頃菜園和逮捕了42名外勞,因為有關種植活動對生態環境及山下的居民構成威脅。

在山上遊走,感覺到處都是正在興建或已經建好且略嫌超多的渡假屋和迎合遊客而建的商店,建築物之間很擁擠,有一種走到哪裏都是建築物的窒息感。從早、夜市場到各處,出售的東西都是大同小異,除了花草蔬果,就是類似的紀念品和各種草莓制成品。

當我的身邊同行的還有16歲的女兒和她的同學時,我懷念的卻是自己18歲時首度來到金馬侖的經歷。

那時在吉隆坡的新聞學院唸書,院長忙於回去檳城打官司,把學院交給一位書記打理,我和5名男女同學策劃好逃課到金馬侖,在外出記錄中寫下“采訪”,就坐巴士上山。

因為資源有限,記得當時我們租住的是每個床位5令吉的Father's House,夜里必須摸黑沿山路才回得去沒有熱水提供的住宿處,在冷冷的天氣中用冷冷的水洗澡。

可是那時揮霍青春的我們是如此沒有顧慮,在山上遊走穿插在天然的花草菜園間,哪有甚麼外勞,眼前也沒有多餘擁擠的建築物,日夜天氣都是涼涼冷冷,和現在大白天站在熱到皮膚被灼感覺和在山下天氣無差的金馬侖,其實是天淵之別。

舊地重遊,已經完全失去那個感覺。

山依舊在,卻被過度開發迎合旅遊形態,而破壞了金馬侖原始的純樸和自然生態,頻頻發生洪災,天氣明顯變化。

下山時,回想當年那6個逃課後回到學院的孩子,因為出發時故意遺漏一個大家都覺得麻煩的小妞,結果被那小妞舉報,回去後好像有被院方“修理”,至於怎麼個修理法,此時卻想不起了。但,還是會從心里發笑。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物、那些人,都再也回不去了。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童年百寶庫

文/鄭翊

我是個超級懶虫,不喜歡收拾東西,房里的雜物理所當然堆得亂七八糟。前些日子受了好友刺激,決心要改造自己的房間。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好好收拾,我一開始動手就差點吐血了,倒也喚起了不少童年回憶。

還記得小時候父母買的玩具都是优質而實惠的,家里每次來了朋友,全都和我玩得樂不思蜀,一個個不想回家。我從房里各個角落深處挖出了一堆童年玩具,好像打線上游戲集寶一樣,花了兩天,集齊了各种“套裝”。

我小時候很喜歡編故事,就算一個人,也可以把玩具套入自編的劇本來玩。我可以把綠兵人派去攻打樂高人的城堡,攻到一半累了,跑去芭比娃娃開的餐廳吃家家酒,結果發現芭比們都是間諜伏兵,脫掉假發就變成了大坏蛋,這時布偶們就如天神般降臨,用毛絨絨的身体掩護綠兵人逃亡。

我連續劇看多了,喜歡俠骨柔情,偏要把娃娃和打仗扯在一起玩。基本上落到我手上的芭比娃娃都很慘,不是被畫成刀疤臉,就是頭發被扒下來,變成有變裝癖的光頭變態。

我還有很多的武裝玩具。有迷彩軍裝、十字軍裝、西部牛仔裝、屠龍裝、日本武士裝等。這些都是小時死乞活賴,求爸媽阿姨外公買給我的,對我來說是收藏級別的玩具。除了漂亮的刀劍盾彈,軍裝里還有手榴彈、地圖,還有几把做得很精致的槍支,我喜歡得几乎要供奉起來了。

跟一個玩攝影的好友分享了這些玩具,他嘖嘖稱奇。他一直在找綠兵人做攝影模特,見到我有一套,心甘情愿叫我一聲“老大”,換走了綠兵人。

在這個科技玩意盛行的年代,我慶幸我的童年不是活在輻射里,這些玩具見證了我的童思,陪我度過了作為一個獨生儿的童年時光。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小孩,跟我小時一樣,喜歡可以真真實實抓在手里的玩具,而不是虛擬的電玩。

說不定再過十年,非電子玩具都成了絕种的古董,到時我的玩具就能轉手賣出去當收藏品賺錢了呢,想想就有點小興奮。不過回歸現實,我的房間,還有一大半沒整理完。這個假期有得忙了,不知道我還能挖出什么珍貴的童年寶藏?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火車頭何苦在延燒

文/楊微屏

學校長假的第二天,和女兒所讀的獨中校長和老師們茶聚時,聊起新生報名登記的事情,結果發現在學校假期前,這所獨中已經完成了新生報名登記且完全繳清費用的手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那麼“乾脆俐落”的完成招生手續。

過去獨中董事到處去招生,直至開學時學生人數還寥寥無幾,後來這所獨中在新校長掌校進行改革轉型後,過去幾年雖然通過新生入學試分批錄取學生,報名人數“門庭若市”,但遲疑觀望而拖延來繳費的人還存在,以致教師們在假期中仍要分班輪值接待來繳費註冊的被錄取新生。

如今全國獨中學額僧多粥少,家長和學生的心理也有了變化,大家都急於抓穩爭取到的學額,也顯示這些對獨中教育充滿信心的家長和學生,也不再受制於政府是否承認統考的觀念,不再擔心獨中教育的前景。

然而,獨中教育越來越廣泛被社會坦蕩蕩接受之際,董總卻因人事紛爭而引發了暴露人前的內斗,甚至於董總內部出現自家人反對關丹獨中考生考統考的問題,這間中的矛盾,讓人感到煩擾疑慮。

無疑對華教貢獻心力確實不容易,問問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能做到的程度也很有限,在華教團體扮演要職要角的人,其實一直都值得尊敬的,但是如果一兩個人引發的內部問題,最終以私利和個人面子考量為大,而忽略了教育方向的宏觀,那麼紛擾的內斗只會挫傷華教的元氣。

那邊廂,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說若要政府承認統考,那麼獨中先把課程路線改了再來談,而在這種沒有誠意的空談背後,全國獨中在明年政府實施消費稅後,連考個統考都要繳消費稅。

這邊廂,幾十年來作為華教“火車頭”的董總,還在為甚麼吵吵鬧鬧?火焰已經自外邊燒到籬笆外,自家內部的火頭卻正在延燒。

華教不是一個人的付出,也因此更不是只是一兩個人的權力和資產,全馬各地長年出錢支持華教尤其獨中教育的人,默默付出一點一滴,不喧嘩也不露臉,但都一樣的只是為支持母語教育的傳承。

花盡心思召開特大,天天公然互相抨擊,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而在籬笆外觀望的長官大人們可能此時在掩咀偷笑,不必出手都已經看到自家人廝殺。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把情緒轉化成動力

文/鄭翊

學年結束,發成績冊,班導師在評語一欄建議我“把情緒轉化成動力”。

我必須承認我對于情緒的控制是非常不穩定的。尤其今年越來越容易躁怒失控。這兩個星期,在我身上發生了好几件不愉快的事情,堆積起來壓垮了我。

我的崩潰,導火線是學校音樂會事件。主辦方提供机會讓我們樂團表演,但溝通上出了問題。總之一整個活動,我和樂團團員的神經線都完全繃緊,壓抑着等待爆發。處理完問題一個又一個,還莫名其妙被路人甲乙丙丁奚落,加上看到團員為了表演奔波累倒,回想起樂團以前也遭受過的不平,所以我受不了了。

我走了一步錯棋。我把情緒轉化成文字,陳述在臉書上。我舒服了,但是傷害到了一些人。我一開始其實不覺得我做錯什么,該謝的人我有認真謝,想傾訴的全部吐了。但老媽從旁柔聲對我說了很多,還有好友表達了一些想法,讓我思考了很多。

這是一段學習。我向來不很在乎師長對我的看法,有時會刻意叛逆,不愿當优秀好孩子,因此向來習慣了隨意傾泄不滿。但這次不一樣,一旦牽涉層面到學校,臉書很公開,該不該看到的人都會看到,然后可能就會有人借題發揮。單單發布后三小時,我就發現了開始有人曲解我的貼文。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原只想傾訴遭遇,無意傷害任何人。

再細想,在學校几次樂團演出,主辦方都不欠我們,他們盡人事,只不過仍留下了漏洞讓我們去補。是我太苛刻,當下沒有壓抑住最后一根神經,胡亂發了脾氣。

最后,我屏蔽了臉書狀態,向該道歉的人道歉,整理好想法私信發送出去。也不是心虛,抑或要補救什么,只不過冷靜下來,坦然地在做自覺應該做的事情。

該做的、不該做的,我都做了;該道謝的、該道歉的,我也都道了。我控制不了情緒是事實,對錯也罷,做就做了,沒有后悔,就跟着心里的天平,決定接下來的步伐。

我曾經崇拜搖滾偶像的狂妄隨性,恣意揮洒憤怒。但我現在明白了,在真實的社會生活,沉穩才是王道。隨時讓理智壓制情緒,我才能一路走到最后。讓真實的自己、真實的情緒暴露,就是輸了一局。

“把情緒轉化成動力”,或許下次情緒想主導我時,我該閉上嘴巴,用行動解釋一切。面對任何情況都不動聲色,才是狠角色,我想成為這樣的人。

順提,Beyond的《我是憤怒》是我近來的循環曲目。不知道這有沒有造成影響?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咖啡等一份心情





文/鄭翊

最近的生活好像都一直跟咖啡館扯上關系。

我一直都很喜歡泡咖啡館,只要躲在里面,都感覺特別好。以前的我不喝咖啡,是個進咖啡館卻只喝果汁特調冷飲的奇怪家伙,但這几個月卻開始喜歡上了咖啡的味道。

樂團里有三個咖啡迷,家里老媽都是一日一咖啡的品种,連我班上班導師都是個神級咖啡愛好者,也許不知不覺我就被潛移默化了。跟着他們混蹟咖啡館,學會了欣賞咖啡香氣。

當身邊人侃侃而談咖啡如何時,我只會安靜地啜飲自己手上那杯,因為有時我真的不懂他們在說什么。老實說我只會分辨拿鐵和摩卡,不懂分辨咖啡實質的好坏,只信任自己的味蕾,喝自己喜歡的味道。這樣也沒什么不好,小喝怡情而已。

比起咖啡本身,也許我更喜歡的是咖啡館給予我的感覺。家鄉這几年冒出了許多特色咖啡館,各有風格。不管是牆壁壁畫、裝潢風格、杯具餐具,甚至是背景音樂的選曲,每一間都總能給我一份獨特感。因此,即使在我還不懂喝咖啡時,泡咖啡館也是我的興趣之一。

煩完學校的課業事務后,隨老媽或友人,根据心情選擇咖啡館,坐在里面后總是自然而然放松下來,卸下壓力,享受一點點的小時光。我可以一連几個小時呆在咖啡館,和友人聊天上网,喝着咖啡消磨一整個下午。

好啦我想我只是太無聊,才會絮絮叨叨一些關于咖啡的廢話。

最近發生了一件令人難忘的咖啡之旅事件。起因是某天放學后,我和兩個好友突然很想喝咖啡,但臨近學校的咖啡館沒開,所以三個人跳上某老師的車,直奔雙溪大年一間好評的咖啡館。結果千里迢迢去到,竟然當天休假,繞到隔壁街卻發現另一間也沒開。于是一車對咖啡要求极高的人,堅持調轉車頭,改到日得拉一間隱蔽的小館去過咖啡癮,結果也、沒、開。

結局是,我們從四點繞到六點,什么都沒喝到,還很餓,所以最后去吃了泰國餐。駕車的美術老師喝不到咖啡惱羞成怒,賴在我身上,怒吼說以后不要帶我出門了。其實我也覺得是真的跟我衰運有關系,因為昨天同一班人馬要去吃冰,結果目標冰店也沒開,大家都對我怒目而視。

但見識到了他們對咖啡的堅持,真的有夠偏執的啊,不過我欣賞。我身邊都是一群咖啡狂,正所謂近朱者赤,我也差不多了。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那些年,被迫放棄的球拍

文/鄭翊

學期步入了尾聲,期末考結束了,學校為了把學生逼回學校,免得大家趁年尾自行提早放假,所以舉辦了一系列球類賽。

其中我作為本班代表,加入了班級羽球賽的團隊。那天為了找回手感,我特意約了班上有參賽的同學,假期一起去市內羽球場練球。

不知不覺就開始想當年了。可惡,搞得自己好像老家伙一樣。

小時候隨老爸看羽球賽,雖然當時分不清李宗偉和黃綜翰,但是都知道他們很厲害。小小的心里就种下了對羽球的向往。小學三年級選學會時,我毫不猶豫竄進了羽球學會,在里頭玩了一陣子,就被學校聘請的教練召進了他在外頭開辦的少年訓練班。

那時我很興奮,覺得很榮幸,教練年紀看似不輕了,卻高瘦有力,成為了我當時的偶像。我小時很害羞,不敢像大家一樣“ahsir”前“ah sir”后亂叫,只懂乖乖听AhSir的話,教我練什么就練什么。

教練對我很好,幫我張羅新球拍,抓我去練習。第一次去外面打少年公開賽,教練還抓了個學長,叫他在場邊幫我助威,雖然我還是輸得很慘,還很丟臉。

可惜只學了几個月,就因為身体健康問題,被家長勒令退出訓練班。我忘記家長去提的時候,教練當時的反應是怎樣了,但是我很失望很失望。后來病好了,家里禁令也沒有撤除,我就退出了羽球學會,不敢再面對教練,因為總有半途而廢的愧疚感。

前几天在闊別多年的市內羽球場,看見了教練的背影,老了几分,卻似乎還是那么挺拔。我不敢打招呼,因為他不會認得我了。我現在用的球拍,還是那一年教練替我選的球拍,把柄上的護墊,隨着那些時光的逝去,已經全部磨損了。

如今羽球對我而言,只是体育課時的其中一項消遣。盡管我小時候曾經想着要成為一個很厲害的羽球手。或許這就是生活,成長中總是有一堆遺憾。

生命中,總有一些事會被迫放棄。羽球已經在小學那年被我放棄了,至今剩下的只有那么一點點的技術留在腦海里。錯過就是錯過,小學練球的時光很快樂,我不會忘記。我的生命,現在還有很多值得我努力的東西。

學校的班級球賽,我還是會好好去打的。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埃及的蒼涼vs希臘的豐姿


文/楊微屏

埃及發生軍事政變後的兩個多月,在周圍人勸告改變行程的關懷下,我們4個女人最後決定照原定計劃到埃及自助旅行,迎接我們的是無遊客蹤跡的金字塔和尼羅河,在人生的旅遊經歷中創下了難忘刺激的“包下埃及”的旅遊記錄。

抵達開羅機場的那個清晨,埃及還處在禁足時段。

基於安全考量我們這4位來自大馬報界的女記者,讓當地的旅遊公司負責帶領行程,一個司機、一個導遊“米莫”,用一輛印著埃及金字塔的休閑車,帶我們穿越酷熱的天氣和掀起的沙塵。

自3年前後埃及政治動盪導致遊客卻步,旅遊業嚴重受到打擊,我們抵步時是去年9月底,而在去年7月3日埃及發生軍事政變,埃及歷史上第一位民選總統穆爾西被逮捕,憲法被停止,議會被解散,國家電視台被關閉,數百名穆斯林兄弟會領導人被逮捕,警察和軍隊槍殺了穆爾西的支持者近百人,上千人受傷……。 穆爾西是一位經過民主選舉,獲得了全國51%選票的總統,而軍方卻在一年後把他赶下台。

我們在這個時候來到了埃及,蕭條無人蹤的局面,顯現出我們的出現變得如此“珍貴”。我們入住的酒店露台可以遠眺金字塔,酒店久未操作的餐廳終於有機會為遊客準備早餐,外出回來看見也許無所事事太久的酒店職員,把我們放在床上的衣物折疊成具創意的金字塔。

星期五早上,趕在穆斯林祈禱時間前來到了開羅市區,我們要求導遊帶我們到發生暴動的“自由廣場”,軍警和坦克車沿途戒備,我們在開羅博物院前卻偷偷的在整排坦克車前把這些攝入鏡頭。

埃及旅遊業原是那麼旺盛,曾經人擠人至寸步不移的博物院,我們卻不必排隊就買到入門票,隨心所欲的可以去到博物院的任何一個角落,沒有一個遊客會和我們爭搶,只有許多的木乃伊、人的、動物包括狗的、蛇的甚至魚的木乃伊和我們處在偌大的空間。

埃及博物院內容是如此豐盛,但文物遺跡卻沒有好好被保護,博物院內很多空間都像是儲藏室,略嫌草率的處置。而動亂時期甚至發生博物院旁的紀念品出售中心被炸毀,博物館內的一些文物被搶奪。

曾經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踏足埃及, 如今到處卻只有4個女人烙印的足跡,世界最長的尼羅河上只有我們在徜徉,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金字塔、人面獅身、帝王谷、盧克森神殿,都空無一人,只有我們寂寞的穿越其中。

沙漠上的駱駝,好久都沒有人騎了,我們騎著駱駝在沙漠上和金字塔相映,這在遊客全盛時間要排隊等候大半天的景象形成天淵之別。

離開埃及的那一天,機場有進行調查問卷的工作者,從問卷中發現我們是進行埃及旅遊的遊客,而不是在開羅機場轉機的搭客時,臉上現出驚喜。

好久好久沒有遊客的埃及,在我們離開後至今,腦海中仍顯現出為生計而憂心的導遊叮囑:希望你們回去後告訴更多人,埃及是安全的旅遊區。



離開酷熱如火爐的埃及,踏入秋天的希臘。

希臘的天空很藍。

希臘是我的夢想國度,覺得至少我可以找到自己夢想的,就是總有一天要去希臘。不要匆匆忙忙的在希臘走馬看花,要慢慢的在可以看到愛琴海的島上,讓半生的負擔都完全在希臘很藍很藍的天空下,卸下。

終於實現夢想在那邊過一段日子,甚麼都不要想。心里有一把聲音召喚著這個夢想,很久很久了。那是屬於某種形式上,象徵卸下了某些責任和負擔,釋放某一些感覺的那一刻。

來到希臘的時候是2013年 9 月,希臘在2010年2月因政府欠債3千億歐元,無力償債而導致國家破產。然而破產後的希臘,旅遊業仍是盛放豐姿,和埃及的蒼涼蕭條形成兩極化局面。

愛琴海上的聖托里尼是希腊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度假小島,是在愛琴海上由一群火山組成的島環之一,每年由四月至十月都是遊客旺季。

當我們乘坐客輪到來,停在火山口與中心區的海港岸,數以百計的酒店業者、租車業者都高舉各自的配套優惠,爭相拉攏顧客。

在藍色與白色協和配搭的聖托里尼島上,站在民宿房間露台就可以看見日出,黃昏時分走過很多地方,都會看見如一顆咸蛋慢慢墜下的日落。

告別聖托里尼島,走進雅典攀上衛城,想像著當年蘇格拉底在衛城的市場不停的和人辯論,彷彿在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穿越時空對話。

在奧林匹克發源地雅典,國家破產並沒有讓旅遊業失去魅力,希腊的天空還是一樣藍。

圖說:
1.世界最長的尼羅河上,好久都等不到遊客的船寂寞的停駐。

2.埃及金字塔,滿滿的人潮都去了哪兒?

3.人面獅身在歲月洗禮中嚴重受毀,昔日慕名而來的遊客不再想看它的臉?

4.四個女人包完埃及的沙漠,創下難忘的旅遊記錄。

5.埃及小孩牽著驢子,不明白政變影響了旅遊業的蕭條。

6.三年前人潮擠得滿滿的盧克森神殿,如今沒有遊客蹤影。

7.希臘聖托里尼島旅遊業不受國家破產影響,客輪到來後數以百計的酒店業者、租車業者都高舉各自的配套優惠,爭相拉攏顧客。

8.希腊的天空很藍,愛琴海上海天一色。

9.日落的聖托里尼。

10.浪漫的愛琴海上註下甜蜜的新人。

11.在希臘衛城和蘇格拉底對話。

12.希臘衛城巴特農神殿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巴特農原意為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

13.埃及金字塔,沒有人跟我搶。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以音樂之名,懂我

文/鄭翊

我一直都很喜歡在團隊里工作的感覺。喜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然后在成功的時候和隊友一起笑到最后。

當初會組樂團,也是這個原因。說到樂隊,就要提及我的偶像——綠日樂隊了。他們是一支龐克搖滾樂隊,是龐克音樂的先驅。當初我和兩個同學萌生組團的想法,最初其實只有設想,大家的態度都模棱兩可。直到我們三人一同遇見綠日。

在优管視頻中,我們看見一支樂隊可以多么精彩,可以互相配合制造出那么澎湃的精彩。那時我對音樂世界的了解還非常膚淺,而綠日就是開啟我音樂視野的鑰匙。即使后來漸漸接触更多更精深的樂隊,但綠日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早已不可動搖。

我也想玩樂隊,這念頭漸漸清晰。這時我的貝斯手兄弟J來告訴我,因為綠日,他要重拾原已放棄的貝斯。就這樣,連同鼓手兄弟Y的積极態度,樂隊正式成立。

到現在也快三年了。比起上舞台表演的成功与否,我更在意我們之間的默契与共鳴。我喜歡与團隊緊密聯系的歸屬感。練團時,完成自己的獨奏部分,然后与隊友的旋律相輔相成,完整呈獻出最后的一幕。

這樣處于團隊中,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并非是多余的,感覺很好。在与其他團隊合作時,我也常常享受這樣的感覺。或許偶爾在工作以外,有些許不愉快曾讓我迷茫,但我确信我十分享受在一個小團隊中与隊友工作。

前年的iHeart Radio音樂節上,綠日的表演時間被嚴重壓榨,主唱怒飆粗口,末了更憤然力摔吉他。那一幕震撼我的并非主唱的狂怒,而是他的隊友貝斯手与鼓手的反應。貝斯手明顯怔了一下,但他隨即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的貝斯吉他,陪主唱一起摔。鼓手則是揮舞着鼓棒,衝上前會合隊友的宣泄,途中還無厘頭地拉開了現場攝影師的八卦鏡頭。

雖然他們的舉止狂躁(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難怪他們是我偶像哈哈哈),但我看見了憤怒背后,他們對彼此毫不掩飾的完全信任。他發火,他和他陪他一起憤怒,第一時間用行動表達他們的立場永遠一致。他們是一体的,彼此信任,互相支援,不會讓其中任何一人去獨自面對整個世界。

我不确定我身邊有沒有會如此全心信任支持我的人,但我希望有。團隊里的信任与支持,是我一直以來的向往,所以才會對團隊工作抱有熱忱。

無論如何,我很幸運,有我最珍視的樂隊,還有曾經与我工作過的團隊,都在我生命中留下痕蹟。感謝,有你們存在我的世界里,同甘共苦。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生命的延續是美好的

文/楊微屏

朋友的孩子出國讀書了,一個月後夫妻倆就到孩子深造的國家,探望孩子並順便旅遊。

其實,我的心里也一直感慨時間過得太快了,真的不想那麼快,只要想到再多三年就輪到我要感受這樣的滋味,就會想得更多。

幾個好朋友和我之間常常開玩笑說,再多幾年我們之間的約定內容是這樣:“走,下星期我們去哪裏哪裏喝咖啡”,而“哪裏哪裏”其實就會是打算把女兒送去求學的地方了。

不過,很多父母會安慰說,現在科技發達,只要用各種智能通訊系統,每天都可以和孩子通話,看見影像,也不會像過去的時代那麼苦苦思念。

常常在洗曬衣服時,都會想到好像不久前才曬著一件件尿布、嬰兒衣服,怎麼現在曬的衣服已經搞不清是我的還是我的女兒的。

以前,是女兒伸出小手說:抱抱。

現在,是我跑去她前面說:我要抱抱。然後她就會放下手中一切,擁抱我。

朋友們笑說,你們母女倆的角色好像對調。

最近遇到一些朋友,提起過去在專欄中常常寫女兒的成長紀事,現在很久沒有寫了。今天想著要寫甚麼時,腦袋空空,甚麼都想不到,卻只想到女兒。

想起那個可愛的嬰兒,想起那個小女孩,想起現在這個喜歡中性化裝扮的女兒,感覺到時間流逝得很快,但是心里卻充滿感恩,上帝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這個寶貝。

發現身邊差不多年齡的男性女性朋友,回首看時都因為有了孩子,人生不再一樣,只要不是不正常的人,幾乎所有人都是愛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力量足以改變大人的生命和選擇。

今天是甚麼日子啊?不要給我女兒看見這篇文章,不然她一定會來探測我是不是瘋了。

也沒甚麼,想說的是,每個父母和孩子真正能相處的時間,在人生中其實非常短促和有限,生命的延續是美好的,要好好愛父母,要好好珍惜孩子。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轉型考驗

文/楊微屏

同事的女兒參加獨中新生入學考試後,在第一批錄取名單中,順手把名單從臉書轉貼給她時,發現很多人都已經在“踴躍”的轉貼。

而這些轉貼的帖子,有一些留言是“恭喜……”之類,感覺像古時候秀才中舉上榜。

5年前當女兒還在唸小學六年級時,由於母女都已決定選擇獨中教育,因此每當碰到屬意的獨中校長時,我都會問起獨中新生入學考試的日期,因為當時看見其他州都有這個測試,但校長當時說沒有這項考試,直接就可帶成績冊或小六評估考試成績去報名。

但是,就在女兒入學的那一年後,連續4年這所獨中在年底都舉行新生入學考試,如果不在錄取名單中,沒有報考者即使後來以小六評估考試中的優秀成績來意圖插隊都不行,照樣必須根據程序列入侯補學額名單中,以對其他報考入學考試者比較公平。

一所學校的成長,就在這幾年中逐步看見,而這時候就會有煩惱,一些沒有被錄取的學生,家長就想辦法希望能爭取學額。

通過新生入學考試遴選學生,校方也常常會“被罵”,罵人者的思維仍停留在為何獨中過去想盡辦法招生,就是要有更多人來讀時根本來者不拒,現在為何又要通過入學考試來遴選,落選的人要怎麼辦?

當一所學校逐漸穩健成長了,順應時勢轉型改革就是時候,尤其目前很多家長對政府學校不明朗化而不斷更改的考試制度和教育方針無所適從,獨中教育就是抓緊黃金時期來轉型提升素質的機會。

一些資深的獨中教育工作者反映,當學額有限,來報讀的人比可提供的學額多時,那麼在考慮遴選標準時,終歸還是只能以學術成績作為考量條件,因為辦中學教育總不能以孩子們的其他領域,如課外活動、體育之類的條件作為入學考量。

任何事情都會引來不同聲音爭議,其中也有一些人譏諷獨中教育是貴族教育,也有人說看不慣獨中的新生入學考試違反了有教無類的教育目的等。

但是,這些說的人,是否有回歸原點想到,這是馬來西亞,免費中學教育在政府學校提供,獨中提供的其實是交替選擇的教育制度。而獨中教育並沒有獲得政府的制度化撥款資助,獨中長期靠的是華社資源,運氣好一些的獨中則有企業家協助住撐住,而學生繳交的學費並不足夠應付師資和教學上軟硬體設施的經費。

其實,至今很多獨中在轉型之際,在這改革的起步中建立教育特色口碑並不容易,有的沒的之異議不應是打擊獨中轉型士氣的阻力。真正關懷教育工作者苦心的人,終究還是會欣慰看見任何一所華校包括獨中的正面成長。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戀戀圖書館

文/鄭翊

圖書館在我心目中是個溫和而肅穆的地方,散發着人文的氣息。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天天嚷着要老媽帶我去市中心的圖書館。但我就只是個破屁孩,看不懂字母書,只會看中文,而市中心圖書館里滿滿的書,卻只有一個書架多的中文書籍。

說實話,那時我唯一的樂趣就是跑進圖書館里的儿童區,占据那個小小的玩具屋,翻着看不太懂的書。

回想起來,我也不懂那有什么好玩。也許那時我小小的腦子里想着,聰明的人都要在圖書館里溫習,所以跑進圖書館就算半個厲害的人了。

充滿着期待上了小學,卻發現圖書館只有大半間教室的規模,里面的書破破爛爛的,在七、八歲的我看來,又都是“小孩看的書”,結果就沒了興趣。

對小學圖書館最大的回憶,莫過于每次年底要收閱讀報告(Nilam)時,一整班同學坐在里面狂抄的景象。

13歲那年,升上中學,似乎才真正接近了我心目中的圖書館。

電腦借書系統、冷氣、木長桌、一大排的黑木高書架。初一的我深陷入充滿書的夢幻中,穿梭在書架間,挖翻着感興趣的書。金庸古龍、北歐希腊神話、哈利波特夜之屋,還有奇奇怪怪的哲學、管理、傳記。

但是我也是個很奇怪的人,又長大了些后,就慢慢淡出了圖書館。因為進圖書館要脫鞋脫襪,我有時很懶惰。好啦,這個原因只占小小的一部分,更多是因為我課業校務漸漸繁忙起來,再沒有靜靜躲在一隅,默默用一個下午啃完一本書的時間与精力。

于是,我就變成了小時候憧憬的那种學霸,“聰明的人都要在圖書館里溫習”,每逢考試前就和同學在放學后進入占位、溫習、解題目。看起來很厲害,其實很悲哀。對于一個愛看書的人來說,當有几架子的小說擺在你身后三尺處,你卻必須牢牢盯着課本,手上不停解題時,那感覺是有多么煎熬。

圖書館是溫習的圣地。安靜的氛圍,舒适的環境。每逢考試前夕,平時清淨的圖書館就會突然涌入許多生面孔,搶着位子溫習功課,一群人一起抱佛腳。當然,我通常是其中之一。

今年忽然想念起了圖書館的味道,平時放學沒事就和某人一起去圖書館,翻翻書、做做題、看看雜志,也很愜意。我似乎又重新找回了感覺。其實我還是很愛圖書館的啦,沒有移情別戀過。

最近獨中統考,校內也要期末考了,因為圖書館太多人,看了很不爽,而且我又突然懶惰脫鞋,所以最近轉移陣地了,改去食堂一邊吃東西一邊溫習功課。

沒關系,再等等,圖書館會恢复清淨的。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教育的品牌和選擇

文/楊微屏

前幾天去到女兒的小學母校,看著天真可愛的小學生們慶祝兒童節,想起第一天上課時牽著女兒的小手走進這所學校的情景,轉眼已是9年前的事情。

這所學校現在只剩下300多個學生,當初女兒報讀一年級時,學校有一千多名學生,後來她在哪裏唸書後,每年畢業典禮時都會發現逐年少百多個學生。當時董事會原本打算籌款擴建校舍 ,但後來也因為學生越來越少,就不再需要。

一所學校從千多名變成今日的300多個學生,並不是因為這所學校不好,而是十年前教育局突然改變政策,不以小六評估考試績效,而以地理形勢衡估安排小六生升中學,結果這所學校的優秀生,連續十年都不獲安排也不獲申請轉校到區內品牌名聲最響的國民型中學,延續接受華校提供的教育氛圍。

因此,初期轉校的轉校,後來每年報名的新生也就越來越少,就演變成今日的局面。

但,事實上在教育局的政策下,依地理形勢安排,這所學校的7A生雖然沒有被安排到華校升學,卻是被安排進入區內兩所精英中學,只是6A以下就被派到一般的學校。

不過,一些家長也接受了優秀的孩子,到友族佔多數的精英中學上課。後來我曾經到那兩所精英中學采訪,發現從這所小學升學到那邊的學生,在初中評估考試中也同樣標青,以申請母語班方式繼續唸華文的學生,在會考中也表現很好。

當時有一位退休的教育界人士,曾責怪我不應該在報導中突出優秀的孩子在非華校求學,仍然有不錯表現,因為他覺得當局這些年通過慢性政策就是要分化優秀的華裔學生,不要讓這些傑出的學生集中在同一所學校,因此把華裔學生分佈到各所國民中學。

但是,我終究覺得我們並不是活在中國還是台灣,分化不分化這種事情就看你以甚麼角度想,這里是馬來西亞,我只是站在這些小學辦校者的立場體恤華小的困境,並且不苟同家長和學生為了追求名校、品牌名聲,而在每年開學前想盡辦法到教育局去上訴、到處尋求管道要求有影響力的人協助通融進入那一兩所名校,對我來說這種要欠人情又心力交瘁的作法,太累了吧?

同時,我本身的做法是如果你堅持要具華文特質的教育,眼前在你的孩子還等不到一個公平的政策時,你既然無法改變現有政策,那就不要跟從,可以選擇獨中教育。

女兒現在唸的獨中每年都有帶領孩子們回去小學母校贈送感恩蛋糕給昔日師長,以前很多小學母校的師長不鼓勵孩子們到獨中唸書,認為那是沒有選擇的選擇,然而這幾年孩子們回去母校後,常常發現師長會以他們為榜樣,勉勵學弟學妹們。

其實,讀甚麼學校,考量的應該是那所學校的特質是否適合孩子,如果那是名校,而孩子本身不用心向學,那也不會“生產”出有關名校的品牌素質。如果那不是名校,而孩子以正面積極心態向學,那同樣是優質的教育成果。

不要忘記,很多所謂成功人士和專才,都未必是從所謂名校畢業的。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老鷹飛到《在北一方》



文/楊微屏

在浮羅交怡出差工作,遙望鷹塔廣場展翅起飛的巨鷹雕像,一邊接到女兒從吉隆坡捎來的好消息:吉華獨中一群15歲初中三學生集體制作的刊物《在北一方》,在星洲日報舉辦的中學生刊物比賽《學海杯》奪得冠軍,把“老鷹杯”捧回吉打。

這是“大老鷹”第一次飛到吉打州,停駐在吉華獨中。兩年前這批孩子把他們在13歲時制作的刊物《13狂想曲》初試啼聲參加《學海杯》,以全場年紀最小的參賽者年齡,奪得全國亞軍時,捧回了“小老鷹”獎杯,那時大家都期望兩年後再出擊,可以帶“大老鷹”飛回來。

看見孩子們終於把老鷹引領到《在北一方》的吉華獨中,很感動。

因為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都瞭解到這本《在北一方》是孩子和帶領他們的班導師陳信言,付出很多心血、時間、精神,而且是凝集全班40多個學生獻出的努力,才完成的結晶。

這是一套3本,分別記錄米、魚、老街故事的刊物,班導引領孩子用兩年的時間,帶領他們寓玩樂於學習,從他們來自“魚米之鄉”吉打州為起點,深入稻田和漁村親自訪問每一個米的生產、魚的行業過程,從種稻、生產到魚米發展的周邊工業及永續發展,都深入的讓每一個孩子參與。

而這期間,孩子們親自體驗了在稻田中插秧、在魚場操作等課業以外溶入大自然純樸的學習環境,在全馬那麼多學校中,有多少個學生有機會擁有如此寶貴的經驗?

探討歷史從自己出身的地方開始,因此來自亞羅士打、本同、玻璃市、雙溪大年的孩子們,也分批到這些城鎮的老街進行訪問,這些寶貴的資料最後都變成有感情有眼淚有心血的《在北一方》。

今年孩子們已經高中一,去年參與制作《在北一方》的40多名孩子在今年選科分班後,已經在不同的班級,但他們還是在老師帶領下一起浩浩蕩蕩出發到吉隆坡比賽現場,一起分享這份團隊凝聚發揮超水準的比賽成果。

大老鷹終於停駐在北一方,校長和老師用心的帶領,造就的人文教育,啟發了這批用心的孩子發揮的成果,讓人領悟到教育只有用心、用情,才能感動人心。

這時候,學校里很多人突然很懷念陳強華老師,那個一直在吉華獨中創意與文化推廣中心,努力引導和發掘學生創作的推手,如今他不在了,但大家都相信他在天之靈,會很開心看見大老鷹終於飛到《在北一方》。

然而,發掘創作人才不能僅依靠幾個老師,更不能只是來來去去同一批學生在發揮成效,開拓創意及發掘需要持續孕育接班人,因此大老鷹停駐在此後,校方更需要的是培育更多有創意的孩子,讓老鷹一直不斷的飛來。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洩題洩出偽善

文/鄭翊

近日小六評估考試前夕,我們這些悠閒的學長,都以過來人的身份在社交网站上打趣學弟妹,發狀態、扮年輕,笑說“慘了明天要去考UPSR了什么都沒讀到”。結果,考試宣布泄題,科學与英文試卷延期重考。

其實泄題的事情年年都有,只是這次泄得比較誇張而已。我那年的UPSR考試听說同區還有連夜召開的考題分析會呢。去年同學還說可以到特定地點買到PMR試題。

考試早已變質,只是大家都偽善着,要維護教育檢定的尊嚴,不願揭穿而已。

我們為了什么而考試?“鑑定自己的程度”、“考驗自己的學習成果”,都是從小深根固蒂的標准答案。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們考政考,不過是為了一張文憑、為了一條寬敞的路而已。

政考前,總有老師在教“怎樣拿A”,又或拼命猜題,打听到題目就急忙跟學生分享。成績出來一顆顆A,學生開心,老師光榮,校方看着漂亮的獲A率笑呵呵,皆大歡喜。

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這句話是拿來騙小孩的。成績一出,誰知道你曾經多努力,大家看的都只不過是你有多少顆苹果而已。

所以泄題的事情不難諒解,有需求就有供應。不要怨學校、補習中心教壞小孩走捷徑,也不能怨學生沒有原則照單全收。在這個文憑优先的時代,只不過都是在為了艱難的未來鋪路。

泄題暴露后,總有聲浪。不過根据我個人理解的心理學,大家在抱怨不公平時,只有少數人是覺得考試應該光明正大,而多數人心里都在怨懟自己沒有拿到泄題內容。不過恐怕沒有多少人愿意承認吧?

重考又能怎樣呢?泄題的問題,我想除了更低調更隱秘,依舊不會有改變。

我自己,也不過是個深陷在追逐佳績的漩渦里,在為一張亮麗文憑而考試的中學生。謹此,祝福諸位考生,考試順利。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一碗雲吞麵

文/楊微屏

他是一個賣雲吞麵的小販,即將來臨的星期五,他將會通過義賣雲吞麵和粿條湯來和他的女兒一起回饋母校。

在吉華獨中附近的一間茶餐室內,偶爾來吃雲吞麵時,這位關心孩子的小販,聽說我的女兒也在獨中唸書時,都會很關心的問我為何當初會把孩子送到獨中,是不是有受到親友的負面評價?

他的女兒比我的女兒大五、六歲,當年在小六評估考試中獲7A,放棄國民型中學名校,選擇了當時校風和辦學品牌都奉欠的獨中時,周圍的人都認為他們父女思維有問題,並認為此舉會浪費優秀生的條件和潛能。

但是他的女兒一路以優秀成績過關斬將經歷初中高中統考的挑戰,如今已在台灣清華大學深造。

他關心孩子的學業,另兩名孩子沒選擇獨中,但也陸續到台灣深造,靠的就是兩夫妻每天開檔以勞力賣出的一碗又一碗雲吞麵。孩子們也很乖巧,不增加父母負擔,在國外以優秀成績申請獎學金及打工來自強自力。

每次提到孩子的教育,這位父親的臉上總有一份堅持,雖然女兒現在人在國外,但他卻熱忱的獻議要義賣一天的雲吞麵,回饋給孩子的母校作為發展基金,以實際的行動支持獨中教育。

回首當年送優秀生女兒進入獨中被人批評,到今天看見女兒的母校建立了教育口碑,他的臉上總是非常欣慰和驕傲。

在國慶日之後的一連幾天,各方叫囂對於英雄、狗熊的評價不一,讓人心煩意亂之際,我看到的是一位小販父親默默的在賣他的雲吞麵,靜靜的以行動回饋和支持華文教育,而這種平靜的行動,並不需要強調和爭取甚麼評價,卻有一股暖意掠過。

星期五早上,我要去吃雲吞麵。

祖國情意結

文/鄭翊

馬來西亞57歲。我也16歲了。雖然說這兩者好像沒什么關系,只是我純粹想說。

今年的國慶沒什么感覺,往年我家后面警察宿舍都會傳來軍樂操練聲,今年卻連這個都几乎沒听見。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去市中心看游行,大清早起床跟出門去看,場面很熱鬧,軍樂的節奏震耳。至今只記得,那個把棒子丟上天空,又利落地接下來的游行長官很帥氣。

今年的國慶我在家里睡到日上三竿,8月31日安安靜靜地過去了。滑着手机看臉書,看到好友貼的賀國慶狀態,只是木然地定格一秒,然后繼續滑。

覺得自己有點可笑,小時候可以豪氣干云,篤定地對父母說我愛馬來西亞、我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結果長到十几歲,連今年國慶日的主題究竟是什么都不關心。

思考了一下,又覺得像我這個年紀的死少年,好像都對自己國家不太好。看到公路破爛,就說“Malaysiaboleh mah!”;看到糟糕的公共形象,說“馬來西亞嘛”;服務業稍不周到,“唉喲在大馬是這樣的啦”;看到負面新聞,“你在期待什么,Malaysia喔”。

就是這樣咯。我們不成熟地一味批評,卻不曾想自己究竟能為國家做些什么,罵完后繼續活在口中所謂“正在腐爛的國家”,卻沒有去想,自己能做什么來改變國家。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十八條,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或許我想得天真,但即使國家有再多潛規則,我們仍有發聲的權利,不是嗎?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沒有用,卻也難以相信一万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什么。所以只剩抱怨。

長輩說,等你們長大了,國家交給你們;我們想,長大了我們要离開這個國家,去更好的地方謀生。一味憧憬在异國當二等公民的日子,卻不想在大馬拿着藍色身份證名正言順地生活。

我也是會出國念書的其中一個,但我總要回來的。或許政策不公,体制失衡,但這代表我們更應該履行公民義務。我很貪生怕死的,如果真有哪天大馬呆不下去了,我大概會很快跑路。但我們所該做的,就是讓國家變得更好,阻止那一天的到來。

今年國慶思考了以上這些,也許對、也許錯,我不知道。但腦中對這個國家的情緒仍舊复雜。我想起三年級的時候,公民教育課,老師在班上激昂發表演說,不斷激昂重复“我們中國人”,然后我說,“我們明明是馬來西亞人。”

我想我無法厚臉皮說自己有多愛國,但是我依戀這片生我長我的土地,希望它更好。就是這樣。

生日快樂,我的國家。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放飛機”疑云

文/楊微屏

原本承諾要帶女兒去香港度假,連續不同的國家都先後發生空難事件後,某晚在睡夢中被女兒搖醒,說:“媽媽,今年我們不要出國了。”

第二天醒來,問她昨晚是不是真的有跟我這麼說,還是我在做夢。她說真的不要去。接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問她,她還是不要去。

然而,最近她所代表的中學團隊參加一項全國性比賽,成功進入五強決賽,主辦當局提供來回機票和住宿安排她和數名同學、校長和一名帶隊老師,在數天前動身到吉隆坡出 賽。

她只好搭飛機了。

把她送到機場,看見她和校長、老師及同學入閘後,我就放心的離開。

然而,過了比飛機預定起飛的兩小時後,卻接到她的電話:“媽媽,我還在機場。”

我只是覺得好笑,想是班機延遲,校長在旁柔聲安撫,叫她轉告多一下起飛的時間。然後過了一個多小時再接到她的電話時,他們已經平安抵達吉隆坡。

就在這個時候,報館的上司從其他地方收到消息,指來自吉隆坡的班機因天氣濃霧問題不能下降亞羅士打機場,轉到檳城降陸,巧的是就叫我去查看。

我莞爾,這就是我的寶貝要搭的那架飛機。

然後,發微信告訴寶貝,他們就那麼被納入我的新聞里了。

她一名留在亞羅士打的老師聽我說後,就假裝抗議:“為何前幾天我從吉隆坡回來,飛機飛到浮羅交怡降陸,過後才飛回亞羅士打,卻沒有上報?”

感到好笑之際,卻也覺得慶幸,其實過去乘搭國內外班機的實地經驗顯示,發現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航空公司,都有可能偶爾出現一些不能預測的狀況,其中天氣狀況最常使到飛機不能降陸在原定機場。

就我本身就經歷過好多次,其中一次是被報館特派到香港工作,但剛好發生台風導致無法在機場登陸,飛機轉到廣州過夜,而我卻沒有申請簽証。有一次從新加坡回來,飛機起飛前又倒回原地,機長報告說是機翼有技術問題需要維修。

而飛機從外國飛回大馬,從吉隆坡要飛回亞羅士打,上上下下幾次在空中盤旋沒下降的情況也有發生過幾次,有一次飛機也飛往檳城的領空但沒有下降,過後又倒回來,這些都是天氣的問題,尤其最近雨天和霧氣濃,好像這種情況也一直會發生。

所以,好多人一直這麼經歷“放飛機”的疑云。

以前這類情況甚少會引起搭客特別關注,新聞界也沒有太過對這類情況感到緊張,但相信是經過這幾個月多宗空難的傷痛,大家都很容易在飛機飛行稍微出一些小狀況時,也如驚弓之鳥特別聚焦。

但是,飛機在這個時代並不是處在試飛時代,它畢竟在很多時候是必需的代步工具,飛機偶爾出的狀況,其實或者就如我們平常駕車時,突然面對電箱沒電、黑油出問題,還是其他引擎機件出狀況這樣,但我們總不會因此就放棄駕車。

有時候,還是放鬆一些比較好。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冰桶挑戰

文/鄭翊

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是為了替美國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協會(ALS Association)籌款,而在社交网絡上發起的活動。

參加者需要將一桶冰水倒在自己頭上,并且將整個過程拍成視頻上傳至社交网絡,并提名挑戰3名人士,要求其仿效。被提名者需于24小時回應,并選擇接受相同挑戰,或是捐款100美元給慈善團体作為代替。

我之所以發現這個有趣的慈善活動,是因為無意間看見了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響應面書創辦人扎克伯格挑戰的視頻。好奇之下點擊,看見鋼鐵人、籃球球星科比布萊恩、歌手亞當李維、苹果CEO庫克、作家劉軒、足球員羅納多和內馬等一個個去淋冰水。

冰桶挑戰從紐西蘭起始,掀起世界熱潮。不僅在NBA里很火,也席卷了娛樂圈、科技界,甚至政治人物。挑戰視頻都很有趣,不管冰水淋下的那瞬間主角臉上的扭曲,還是宣布挑戰名單時的頑皮神情,都顯得大家樂在其中。

比爾蓋茨在影片不甘示弱,說要比別人酷,設計了一套簡單机關“自淋”;科比布萊恩坐進了裝滿冰水的浴缸里,把頭埋進去,几秒后抬頭說很爽;亞當李維則直接在被下戰書的同時走進了挑戰者的影片里,當場被淋冰水。不過美國總統奧巴馬倒是直接放棄挑戰選擇了捐款。

我一開始根本不知道ALS是什么鬼東西。谷歌后第一反應是這病名真長。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患得就是這种病。簡單來說,此病是運動神經元退化(雖然是抄維基百科,但我是理科生我看得懂哈哈哈哈),導致肌肉逐漸衰弱,喪失行動能力,又別名“漸凍人症”,所以才有“淋冰水”体驗關怀病人的活動。

也有爭議說,這項活動的成果炒作多于慈善,許多人選擇挑戰而不是捐款,違背了活動本意。

我倒不這么認為。

人類是有同理心的動物,我們會盡可能幫助弱勢。但前提是弱勢群体吸引到我們的注意。冰桶挑戰的目的,除了籌款,還有提高人們對ALS的關注。

如果只有打廣告發傳單,我才不會去認真了解ALS到底是什么。而非常遺憾,世上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廢材。所以名人們在進行冰桶挑戰的同時,也在為關怀ALS宣傳。

再說,人家沒拍自己匯款的影片,不代表沒有捐款好嗎?根据資料,目前ALS協會的籌款已超過了1千140万美元,是去年款項的6.7倍左右。世界上有很多好人好事,只是你看不到。

慈善也可以很好玩,不是嗎?

在准備結束這篇稿時,我剛好看見自己崇拜的偶像男神“洛基”湯姆希德勒斯頓響應冰桶挑戰的視頻。好帥,comeon,不然誰也來挑戰一下我好了。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我和我的孤獨漫步

文/鄭翊

某師曾說,要學會和孤獨相處。

人生不可能每一刻都有懂你的人在旁相伴的。總有你必須守着自己,獨自面對整片世界的時候。對于我這种性格詭异爛到爆的家伙來說,孤獨早已習慣。

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習慣了一個人,獨來獨往。然后,某天發現,忘了要怎么融入人群。大家都會結伴出席派對活動,而我總是一個人在會場走進走出。大家結伴出去玩,我總是成為輕易被遺忘的那個。大家湊成小團体時,落單無所适從的都是我。

這樣真的超、級、悲、哀。我不想這樣,所以想努力改變性格,學會調笑幽默,极力想融進大家。可能是臉的問題,也可能是根深蒂固到骨子里的爛性格吧。總覺得沒有成功。

后來,我開始學會,如何修飾一個人的孤獨。在人群里落單時,不想像一條被遺棄的狗,我要當一個看起來就很酷在耍孤僻的人,一個人的時候總是靠牆四十五度憂傷地看手机,或者皺眉假裝在思考,要不然就裝深沉看着來往的人群。自覺高深莫測,其實像個白痴。

我不要一直被問“你干嘛一個人”,不想被認為是世界遺棄了我,而想假裝是自己先拋下世界。結果,我現在已經不知道,到底是人群總是無意間落下我,還是我自己讓自己隔离了世界。

即使和大家平時談笑風生,但是大家最后好像都不會記得我。

我以為只要盡力做得出色,就會得到多一點關注,但最后其實什么都沒有。大家好像都認為我是“寫東西不錯”“成績不錯”“會玩吉他”“可以做工”的一個人,僅此。

某個活動里,小休時我一晃神,大家已經湊成了一團團,我像個手足無措的笨蛋,完全融不進任何一個圈子,只有傻傻裝笑,一個人坐着跟着音樂前后晃。期間我不舒服,不小心脫隊,也沒有人發現我。

活動結束后,我留下到大家都离開,看着某些人十八相送,但沒有人特別來跟我道別聊天或者拍照,跟路上遇見的人主動說話都聊不了几句。我真該死的凄涼。

一個人除了習慣孤獨,也要習慣悲傷。可能平時一直笑嘻嘻玩世不恭沒心沒肺的樣子,所以難過時只有家人和某人和一兩個朋友會注意到我。真的憋不住,在臉書寫狀態都會被說在裝逼,sosad,寫個狀態而已嘛。當無法傾訴,也只有書寫。

也許我這性格不容易混,又或者內心深處被訓練到已經抗拒群居,總之,到現在還是獨來獨往。感謝,至少努力融入后,至少還是交到了那几個會惦記我的人。但無法時刻懂我,更無法取代孤獨。

人總是要學會孤獨的,我只是比較早。雖然這是篇夜半自怨自艾的爛文章,但我不信全世界只有我這么孤僻。哼。如果你也像我有孤僻症狀,還是快點學會和孤獨相處吧。至少不要狼狽。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用愛療癒

文/鄭翊

MH370仍舊不知所終的同時,MH17狠狠墜落,砸碎了世界的心。

記得消息半夜傳出,隔天早上臉書就有一大堆的人刷版狀態,除了表示哀悼的“RIP”,看見最多的就是“不敢坐馬航了”。其實馬航根本什么也沒做錯,只是不幸在對的時間航線,遇見了造成錯誤的導彈。子非魚,焉知魚之“難”,任誰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沒有必要對馬航落井下石。

MH17客机墜毀,機上有189名荷蘭籍乘客,全部罹難。在網上瀏覽資料時看見一張關于荷蘭處理空難的帖文,內文提到荷蘭沒有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指責,也沒有把MH17事件刻意的和MH370的迷航聯系在一起。

回想起MH370失踪的初期,各界對馬航与我國帶來的壓迫指責,沉重得讓我這條沒心沒肺的扑街少年也感覺到了天空的陰霾。但今次MH17受難最深的荷蘭,政府与人民都理智地配合馬航官方的調查,沒有責怪謾罵,有的只是安靜哀痛的善后與悼念。

網上資料提到,荷蘭的新聞隊對事件報道的導向非常謹慎、理智和尊重事實,情感基調集中在其他國家對荷蘭這次災難的關怀和幫助。荷蘭首相呼吁大家一定要用愛團結起來,度過悲痛。

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才是對所有隕落的生命最深沉的尊重与致哀。

已經失去了摯愛的家人,又何必洶洶聲討正在极力控制局面的官方,又何必散布那些黑暗的陰謀論?雖然真相与責任,最終都應該大白,但是在298條生命逝去的最初,悲痛的世界需要的不是這些。換作我是罹難者家屬,比起鋪天蓋地的聲明追究,我更希望在報章媒体上看見世界散發的善意。

荷蘭雖然是個小國,但是在新聞處理上,當局嚴控禁止傳播罹難者資料照片,并且禁止接近采訪死者家屬,完全尊重逝去者的隱私,也保護了已經心碎的家屬。比起追着家屬拍攝采訪痛哭流涕的情景,甚至上網摘取死者生活照做報導,我想荷蘭今次的做法,才是真正對人權的尊重。

看見烏克蘭与俄羅斯的人民,即使在局勢動蕩,物价昂貴的時候,也在當地荷蘭大使館前置放一支支的花朵致哀,還有寫着“對不起”的卡片。荷蘭舉國降半旗,人民互相鼓勵支持。這樣的善意与遍布世界的悼念,才是脆弱的人心最需要的安慰。

前幾日事情剛發生時,在學校活動上,校長在開始前請全体起立默哀。我低着頭,思緒漫無目的,卻忽然在想,与追討責任相比,或許這樣簡單宁靜的祝福与哀悼,才是能夠撫慰傷口的療癒。

雖然我還沒完全了解這起事件的每一個細節,但我相信,我們在這方的祝福,都能傳遞到每一位罹難者家屬的心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給予微小的幫助,或者閉上嘴巴停止不必要的謠言,我想這就是最好的哀悼方式。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還在

文 /楊微屏

現在人們搭飛機時,總會禁不住想到至今成謎的MH370客機,仍然有很多人繼續說著許多新的版本。

前幾天才看見報導說,馬航MH370客機從今年3月8日失蹤至今已120多日,但空服員的家屬沒有放棄希望,他們相信自己的親人依然活著!

對於兩百多名客機上的搭客的親人和所愛的人來說,飛機殘骸一天沒找到,他們之中大部份的人都願意相信,客機上的人都還在,沒有離開人世。

世界那麼大,人那麼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體驗到這種“相信你還在”的複雜心情,尤其是面對真正重要的人突然離世,但卻沒有親眼看到遺體時,就會出現情緒來襲時,不願意相信那個人已經離世是個事實,而會相信其實那人還在,只是不知道在甚麼地方,或有甚麼隱憂而暫時躲起來或無法現身。

記得年輕時在新聞學院進行采訪功課時,因為對生死的好奇,我獨自從吉隆坡到家鄉進行了一個自訂題目叫《陰間路上不寂寞》的采訪報導,當時只有19歲的我訪問了賣棺材的人、做“功德”的道士、骨灰塔和墳墓的負責人、吉南魯乃問米盛地的“問米婆”、紙紮鋪的業者,其實只是因為很想從這些時時刻刻都接觸死亡的行業中,了解死後的人到底是不是還存在,真的都用得上這些東西和設備嗎?

其實,更想知道的是,死後的人真的還知道這一切嗎?

當時年輕,並沒有時時會承擔身邊突然有人死去的恐慌和疑惑,當時純粹只是好奇,想知道是不是還有另一個空間,可以讓死去的人知道活著的人在做甚麼,或者在為他們做甚麼。

但是,做完那個采訪功課後,從處理死亡有關的行業者的觀點中,意識到很多時候,做這個做那個,其實只是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的懷念,在心里潛意識想相信死去的人還在,才帶動了這些行業的永續不滅。

後來,通過閱讀及和一些相關行業的人分享,偶爾也會對東方人和西方人都存在一些科學不能解釋玄迷的通靈,感到好奇和嚮往,偶爾好想也以身試法去和死去的人通靈,但又在理性和好奇中掙扎。

還在。在哪裏。這就是一種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心情,也真的未必是人人都會有機會體驗到的心情。如果可以,最好永遠不要有機會體驗這種心情,最好永遠不要有人突然就死去。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溝通磨平親子摩擦

文/鄭翊

我覺得我是一個不喜歡吵架的人,但偏偏性格有點問題,平時愛理不理的態度,加上容易暴走的性情,所以超容易和別人起衝突。雖然很累,但是對我這樣叛逆激素過剩的死小鬼來說,已經變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

我覺得我開場白很爛,所以我要進正題了。

自從樂團加入了一個會開車的吉他手,我們的活動就越來越頻密。練團完后去咖啡館耗時間、表演完后慶功賴到很晚、一起出去看電影等等,四個人就整天趴趴走。

我覺得自己從小就是被養在家里的小花花一朵,很無聊。以前都因為家里限制,很多与朋友的約會都被我暗暗推掉。難得有三個好聊又屁味相投的好兄弟,我不想再當總是缺席的那一個,錯過很多好時光,所以近來都和他們出入頻密。

導火線有兩條。一是學校文娛晚會表演后,我們整團一起去慶功填肚子,因為收拾樂器、點餐慢等种种原因,遲了回家。結果我家下半年第一次大戰爆發。不久后,音樂老師在檳城辦演唱會,讓樂團跟去學習。司机當然是吉他手,所以我又為難了,明知道老媽定會拒絕然后被洗我一頓,但是我還是不怕死地去撞牆。結果,第二次大戰。

我炸了几百字有點混稿費嫌疑,但以上其實也都不是重點。

我也不知道吵起來的當下,我為什么都會那么嗆。但是吵完常常都會很后悔,因為老媽比女朋友還難哄。呃,說錯了,應該是因為吵架很傷家人感情。

我知道家里兩個老的那么護我的原因,都是怕我出事,怕我在外頭迷途回不去原本的自己,又只生了我這一個小的。但是我一直都覺得我被收在家里太深了,要爬出來又常常不小心爬太遠,撞到底線,被一巴拍回去。

我一直都拿捏不好被賜予的自由到底有多寬。而且我覺得爸媽對我有不弱的占有欲,常想深入我的社交圈,所以我有時會有被侵犯的感覺。常常這樣,有些事就單純不想讓爸媽知道,結果惹怒兩老,又被洗一頓。

大概,我們這樣的混小子,總是和家里鬧,都是因為,想肆意和朋友在外頭揮霍青春,卻總是被家規狠勒一頓。爸媽不理解我們干嘛要往外跑,我們也不理解爸媽干嘛要呆在家里。界限在哪里,我們總是摸不清。

親子的摩擦,總要靠溝通來磨平。這次和老媽吵完后,終于嚴肅地談問題,互相妥協各退兩步。但我知道,我們對彼此還是有不理解的地方。但那又怎樣,有人相互在乎,就一定會有爭執。吵一吵偶爾不是什么坏事,證明有人關心我。

目前停戰中。只不過我還沒放棄去檳城看演唱會的念頭,所以說不定還會再鬧個兩次。怎么辦,吵慣了,戒不掉呢。

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延續

文/楊微屏

孩子就讀的獨中將舉辦義賣會,猶記得義賣會工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時,年長的董事和校方都在尋思,如何號召更多年輕一代接班進行為校籌募基金的活動。

孩子在這所學校唸了4年,每年的義賣會都看見年邁的董事勞心勞力的奔忙,一時擔心徵求的義賣商品不足,一時又擔心到時這樣那樣。年長董事感嘆一年一年義賣會過去,他們也越來越老,學校辦活動籌募基金不能僅僅依賴他們,需要有新血接棒帶動。

家教協會理事和所有學生的家長,其實就是年長董事們所期望能負起這份責任的接班人。

孩子們在今天還能在獨中受華文教育,從先賢創校到歷屆董事一步一腳印的堅持,一直都走得不容易。而一直到現在,很多華校還是依賴一些非常熱愛華教的年長董事們,堅持而充滿熱忱的不言放棄,為學校的事情而煩惱和忙碌。

當愛之深時,往往就責之切,有時候年輕一代就會覺得那是嘮叨,但那種嘮叨之中其實是有很多牽掛和憂慮。如果深刻理解他們的用心,其實我們都會覺得自己總不能如先賢和年長董事們所付出那麼無私和無盡,而感到心中有愧。

其實每次舉行義賣會,尤其是獨中學生必須被指定出售特定數額的固本,多少都會引起一些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一些人會覺得付了學費把孩子送進獨中求學已經是一個負擔,為何還要孩子獻力來解決掉出售固本的問題。

可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一場義賣會凝集了董家教、學校里的校長、師生的力量一起辦起來,學生或家長協助出售掉固本,是在培養孩子對華社支持華教的回饋和珍惜的思維,孩子們或許就不會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

大家都在以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分力來共同成就一項目標時,以正確的思維和心態來看時,事情就會變得美好。

當聽到孩子說,義賣會當天她和同學負責的任務是在學校顧檔口賣東西時,對她來說是一種新的體驗。

除了在學校讀書,學學賣東西,學習在義賣會的交易中,如何和外人溝通、與周圍的人進行協調,感受人在買賣東西之間的互動,所達成的目標和共識其實都是在為華教華校獻一分各自小小的力量,聚沙成塔,就是源遠流長的一種精神延續。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夜貓子睡不夠

文/鄭翊

夜貓子的生活,很精彩。常常听人這樣說,其實我極其想推翻這個垃圾理論。

誰如果沒事會想當夜貓啊!熬夜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心情不好心里有事,二是被工作纏得呱呱叫。非常悲哀,本人是第二種。

近日學校活動多得可怕,除了做教師節慶典的籌委主席,還要準備文娛晚會,微型小學閱讀援助計劃也同時進行中,還有亂七八糟的刊物采訪,再加上我這品行優良好學生欠了一屁股的功課作業,簡直分身乏術。

我在想,我到底為甚麼會那麼忙。老媽叫我放手,不要接那么多活動做,老爸更狠,說要直接找校長禁掉我的一切活動。

可是一想到如果我的校園生活中,沒有活動,我像普通平凡的中學生一樣活着。我就有點不寒而栗。

前天和兄弟在研究煩死人的物理時,我忽然奮起大叫:“不然我們不要讀書了,專心搞活動!”他也很興奮和我擊掌。當然,這個是說笑的,如同每一次我們在籌備活動的過程中的發神經。

我們都知道讀書才是我們的責任。兄弟說,我們會那麼忙就是因為要同時讀書和搞活動。

我認真想了想,上了中學,活動早已經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三年來辦過的活動,有些是責任,有些是自願義務。我從中除了培養辦事能力,也學習到了責任二字。

家人叫我放下一些活動,但有些是礙于責任不能放,有些卻是礙于私心不想放。被委派主辦籌備活動,都是他人給予的信任。或許就是這些信任,成就了我想把事情辦好的決心,所以才放不下。

又有些,如一系列的閱讀推廣計劃、班刊活動等,都是我不想放過的事。因為沒有多少人能在中學生涯中同時擁有這些機遇去學習,而我自私,也不願意把到手的機會拱手讓他人去享用。

我一直奉行不管做甚麼,總之盡力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而我覺得,如果我就這樣把一堆籌辦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放掉,我一定會後悔。不管是誰,做人都應該這樣,不讓自己無悔,對吧?

只有讀書考試的生活太枯燥,我想我承擔不起這樣的平凡。我想要的,是讓自己更充實,在一次次籌辦活動的激情中成長。所以,忙就忙吧,忙了那麼久,我又不是忙不起。

呃,只不過,最近上課睡覺睡得太過分,結果被班導通知家長。

所以,我又覺得,如果我忙到頭來,還可以早早睡覺,日子應該會過得更美滿幸福。

看來我修為不夠,我一定要成為工作與睡眠平衡的高手。加油。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只要愛閱讀的人還沒死光

文/鄭翊

忘了誰跟我說過,亞羅士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片沙漠。

假期里和朋友辦了一場閱讀營,這才發現其實這里是片缺少書香的沙漠。

當初決定辦營時,一是我們本身都喜歡閱讀,二是覺得北馬這帶的中學缺乏凝聚書香的活動。可是我們太天真。

活動招募宣傳時,反應稀疏差勁,同學們一听見“閱讀”,就避之不及。我們以為自己喜歡的,大家都喜歡,結果到頭來好像我們才是喜歡奇怪習慣的那群人。

營隊主要以玩樂與傾听,想逐漸引導大家切入閱讀的主題。但在營會的第一天中,身為游戲設計人之一的我,在偷聽營員談話時聽見了令我心寒的事情。那時闖關游戲,其中一個破關提示,是“桃園結義”與“梁山泊好漢”,要營員把這兩者的數字相加(3+108)。

結果游戲結束後,我聽見有人問同伴“甚麼是桃園結義?”我還怕問太深的問題會刁難大家。一直以為“桃園結義”這是大家從小聽到大,根深蒂固的三國演義最基本常識。可是為甚麼?

那天我想了很多。是不是我們這一代的學生,只曉得低頭按機,不看書了。是不是我們這一代接觸到的書只有課本文章分析,只有奇奇怪怪的玄幻言情,而放棄了那些經典的語文名著?

有人覺得讀名著很老氣,但我覺得它們能被傳閱至今定有它們的精彩。恐怕現在提起金庸古龍,我的同學們都會覺得這是老人看的書。

所幸最後一天的讀書會,營員們靜默閱讀書籍半小時,還踊躍出來作閱讀分享,總算讓我們稍有欣慰的成果。

也許在這里,我們缺少的只是一些書籍的衝擊。同伴察覺到,亞羅士打這一帶的書局很少,書的香氣無法蔓延到每一家每一戶。

我本身在看見一些前輩的閱讀分享後,也發覺自己看的書其實略有膚淺了,畢竟這里的購書媒介有欠。

閱讀是終身的習慣,看到身邊同學對書的興致缺缺,我才意識到這樣發展下去的危機。大家會不會都不願再從紙皮書中探究與搜尋故事學問了?

曾聽聞德國人十分愛書,果真把書當成精神糧食,均閱量很高。雖然我們身在馬來西亞,但我相信只要如我們般愛閱讀的人還沒死光,閱讀的風氣總會一點一滴傳播出去的。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如果孩子談戀愛?

文 /楊微屏

吾家女兒長到16歲,周圍常有朋友甚至學校里的老師問我:如果你的孩子談戀愛,你怎麼看?我想很多家有青少年孩子的父母,也時時會受到這個問題困擾。

當然,我不會沒事就去鼓勵孩子去談戀愛,做媽媽的都會永遠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捧在掌心疼愛都來不及,就怕孩子一不小心在戀愛中被傷害,心疼的擔心的當然是我們啦!

但是,戀愛這回事,卻不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尤其感性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有時不是故意要去戀愛,但真的發生了那種戀愛激素時,有了那種“我來到這世界是為了與你(妳)相遇”的宿命緣份時,那時候也真沒有辦法。

雖然完全不鼓勵,如果可以,當然希望孩子不受戀愛牽絆而去專心求學、參加學校和課外活動認識更多朋友。但如果孩子真的戀愛了,我想我其實也不會去反對孩子談戀愛。

因為,青春少年青澀歲月中,其實戀愛是根本無法被反對的,越反對就反彈越大,有時侯孩子心里的叛逆,就是會出現你越反對我越要戀愛給你看的挑戰心態,反之如果大人放開心懷以平和的方式應對,孩子覺得沒有挑戰性,就不會有那麼激烈的戀愛決心,可能覺得戀不戀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我不懂別的家長如何,我是采取開放的心態看待孩子談戀愛問題,對於我自己的孩子,我了解青少年在真正掉入戀愛漩渦時,就肯定到時甚麼都聽不進去,所以我是早早就和孩子討論過戀愛問題,甚至於也針對同性戀、異性戀的看法,表達看法和作出分析、進行討論。

如果孩子真的去戀愛了,我倒覺得一個人如果十多歲時有談一個用心去談的戀愛,其實不錯的,那是未來成長後永遠不會再有的感覺。到了二十多歲、三十多歲,才開始談的戀愛絕對不會像十多歲時的那樣的感覺,那也許是沒有金錢現實條件的牽絆,所以那種青澀純真的感覺才會讓許多人在長大後,如斯懷念青澀的“那些年”。

但對於一些學生,不是真心在談戀愛,而是把戀愛當作玩玩和炫耀,把談戀愛對象當集郵,我覺得這種“人有我有”的十多歲戀愛就沒有必要,與其這樣的玩弄感情,就不如去參加團體活動學習更多群體活動經驗更好。

然而,不能否認如果是青澀而用心的純戀愛,青春期的戀愛是很美好的。如果是搞創作的人,這樣的戀愛會讓未來創作時,不管是文字、音樂或甚麼,都更能真實具體的溶入那些所有真正經歷過的感動和感受、快樂與痛苦,因此更會有讓人感動的生命力。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暗香書影捕閱光

文/楊微屏


最近所見的世界新聞和本地新聞大都偏向隱晦,然而昨早走進吉華獨中采訪“不只是閱讀”生活營開幕儀式,看見學生們對外收集公眾捐獻的二手書書展,書香散發溫熱閱讀的光,隱晦的心靈因此也被照耀得溫暖起來。

這個屬於學校“閱光團隊”舉辦的系列推行閱讀的活動,在聯課處教師帶領下由校內一群高中一學生籌辦,推動進入社區的閱讀活動,希望能在被形容為“文化沙漠”的米都,點燃閱讀的光,讓更多人因愛書而心靈受到啟發和成長。

在孩子們籌備的過程中,也聽到孩子們分享的一些經歷,為了讓活動更有意義和充滿創意,孩子們同時也考慮到書價帶來的經濟問題,就想出了一個創意亮點,以創意而實惠的構思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其中的亮點是孩子們籌劃的二手書展,采取“以書易書”的分享概念,書展特意以稱斤的噱頭,制定點數交易方式,以鼓勵人們用舊書來換取書籍。凡攜同舊書前往書展者,可得相應的點數值以換購書籍,亦可以現錢兌換點數,這似乎有效的鼓勵更多人前來采集書香。

有趣的二手書展取名“暗香書影”,配合“閱光”主題,讓人感覺到那隱藏在書里的暗香和影子,等待書的知音來散發出心靈的光和亮。

看見孩子們在籌辦生活中時面對不少問題和挫折,雖然已數度通過本地各華文報章宣傳召募營員,但在生活營日期非常逼近的前兩天,營員的人數和預定目標落差很遠,孩子們一度感到挫敗於文化沙漠中推動閱讀原來那麼難……。

不過,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生活營開始時,營員從四面八方到來,人數超過60人,像一點一點的光突然匯集亮起來的感覺,讓人重新對推動閱讀的努力燃起了希望。

讓人感動的是,這批愛閱讀的孩子們在籌劃活動時,雖然面對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卻仍沒有放棄,假期中他們所主辦的“不只是閱讀”生活營,真的不只是閱讀書籍,也包括闖關遊戲、看電影以從中連接閱讀,通過玩樂遊戲、音樂去体驗生活、閱讀与文字的魔力。

他們所要帶出的訊息是,所謂閱讀不僅止是通過書籍,通過生活、電影、音樂其實也是在“閱讀”著一種經驗和心情感受。

而二手書展和生活營過後,這項“閱光計劃”將遴選區內一些微型華小推行晨讀計劃和協助有關學校整理圖書館,把收到的二手書也分贈到這些微型華小,賦予書的第二次生命同時,也進行著深入社區的人文關懷活動。

當孩子們在開幕儀式後進入營內,我和董事、校長們在茶敘閑聊時,有感於這幾個主要統籌“閱光”的孩子們,本身從小就是和書做好朋友。家長在孩子出生後的前5年,如果付出引導孩子閱讀,在孩子5歲之後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長遠收獲,因為書就是孩子們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一部份,閱讀的光就在暗香書影里,比預期中更有效的開拓孩子們的思考力和視野。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人生扣殺球

文/鄭翊

湯杯羽球賽帶着小小的遺憾結束了。

記得那几天的微信、臉書都不斷被thomas這個詞刷屏。已經好久沒關注羽球賽了,我卻在听聞大馬隊,和另一匹黑馬日本隊一起闖入決賽后,終于忍不住跟着老爸關注起來。

從小我心目中的神,拿督李兩局輕取對方,穩穩拿下第一分。住我家隔壁兩條街的陳文宏和他搭檔肥哥雲天豪,在三局惡戰后敗掉。而小帥哥張維峰的敗陣有點在大家的意料之外。

第二雙的那場,我覺得情況開始不樂觀,所以翹掉不看,結果他們竟然贏了。而最后的劉隊長,用大家的話來說簡直就是“睡醒了”,居然和排名懸殊的對手惡戰了三局。

雖然無緣湯杯,但是我覺得不重要。我國7個選手的拼勁,都精彩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那几個小時,全國上下同心憤慨,哀喜榮辱都緊緊相連。

我真的很佩服第二雙的兩位(抱歉大哥們我又忘了你們的名字)。如果是我,在看見隊友連輸兩場后,信心一定會大挫,覺得自己一定也不行。或許這就是成為國手的最基本條件——強大的心理建設。無懼前挫,勇往直前。

劉隊長那一場球,牽扯着這屆球賽的胜負。不敢想象他承受的壓力是有多大。但是看見他“睡醒”,在場上緊追對手比分,我除了緊張,更多是為他感到驕傲。他克服了既有的心理障礙,打出了漂亮精彩的3局。

也許,不論打球或過生活,心態永遠是主導方向的哪一個。只有心態調整正确,我們才能堅定不移地朝目標堅持下去,擊出人生中漂亮的扣殺球。

我看了几場比賽,還是不太分得清日本人長長的名字。他們的胜利,帶給我的是淡淡的遺憾。

看見劉隊長黯然退場,我真心為他難過。我想我們都能明白這种感受,明明垂手可得,卻偏偏就是差一點。

臉書上有人認為其他選手辜負了拿督李的努力,我只覺莫名其妙,難道你看不見劉隊長、維峰、雲陳的全力以赴嗎?有人只曉得po狀態哀嚎說“特假沒了”,卻不知道,7個人的奮力,都需要我們的鼓勵与肯定,也值得我們的敬仰。

然而,胜敗,日子終究還是要過的。就像我們隔天都還是要去上學一樣。

這場球賽,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有RTM1講評員的煩人,還有攝影机不斷捕捉到的,某個喜歡用旗子罩頭捂臉的大哥。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閱光

文/鄭翊

多事之秋。

最近正和4個好友如火如荼籌辦着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包括二手書展、生活營、講座等等。

想概念名字時,五個人圍成一圈,咬着菊花茶吸管,亂掰着什么“書劍恩仇錄”、“墨香”這樣的爛梗。最后神來一筆提出“閱光”,一律通過。

閱讀在生活中其實就像一束光,穿透生命,反射人生百態。

自小我酷愛閱讀,雖然在很小的時候,常常撕爛書以示我對它們的熱愛。但無可否認,閱讀的習慣讓我成為如今的我,為文字能力打下基礎,也學會轉換角度思考。

然而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愛閱讀的人沒有多少個。這一代都普遍認為閱讀就是看書,一點都不比電腦好玩,從而潛意識抗拒閱讀与知識。在這里,閱讀是需要被推廣的,所以我們策划了“閱光”系列。

策劃活動其實很好玩。像那二手書展,我們擬定在月尾25日至30日在吉華獨中開辦,因此半個月前就開始征收二手書,本意是“以書易書”,分享書香。

在高人指點下,我們采用了稱斤式的方法來交易書,比如你拿了一本書過來,我就當場幫你稱重,得198g換取2個點數。這些點數就可以在書展上換購書籍。屆時如果沒有點數,3令吉可換取1點。所以單單想象“小說一斤十五塊”這樣的叫賣,就覺得超好玩的。

閱讀不只是閱讀,除了書与紙,我覺得也可以在音樂電影中閱讀到生活。

“不只是閱讀”中學生活營的概念就是這樣。預計讓中學生參与的閱讀營,我和兄弟一號參考了著名跑人節目,興致勃勃設計着闖關游戲,搜尋了小說改編的電影,同時還在設想如何營造輕松的氣氛,讓營員能夠理解閱讀可以很好玩、很輕松,不枯燥。

策劃大型活動,其實要考慮的東西很多。慶幸我們身在一個支持學生活動的學校,獲得了董事的贊助,否則經費會是個大問題。

對于不擅辭令的我,聯絡分享會講師簡直就是超挑戰,戰戰兢兢發出邀請又害怕被拒絕,受邀后還要商討細節,簡直可怕。還有招人參与活動,當然錢不是問題,人才是大問題。

二手書征收一開始其實反應不熱烈,嚇死我們了,還以為會失敗,甚至至今我們都在苦惱中學閱讀生活營的營員人數問題。

總之,辦活動簡直就是折磨人。下星期還有期末考,我快暴斃了。希望我能越挫越勇,祝活動順利進行!

對了,如果有興趣了解參与本人与同學策划的活動,歡迎上臉書搜尋“吉華獨中閱光”了解更多詳情。歡迎加入這場閱讀盛宴。我絕對沒有在打廣告,沒有喔。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時間都去了哪

文/楊微屏

從3月至今一直被周圍的人死亡的陰影籠罩,從生活中熟悉的人,到采訪工作中一直不斷接觸的死亡個案,進出喪府的心情就像魔咒催眠,常常處在低能量中。

今早起身不久後就馬上進行的采訪任務,又是前往一個喪府了解情況,感慨的是驟逝的女教師在12天前仍不知道本身患有任何疾病,當天嘔吐時她和家人都還以為是食物中毒所致,但送院後卻發現原來是潛伏沒有徵兆的先天性病症動脈瘤,突然發現時卻已經是腦部出血,手術後昏迷不醒,甚麼都來不及交待就走了。

女教師的丈夫說,她生前最關注的是兩個孩子,可是沒有徵兆下發生事故,所以也沒有任何事前交待,讓人感慨生命無常,不在人的掌握中。

在采訪回程中,心情低落,最近太多人突然就在沒有任何警示下驟然去世,感覺到做人其實很辛苦,最終不管以甚麼方式死去,但終究還是會離世。

難怪,周圍很多朋友都不願意再生孩子,理由是做人很辛苦,為甚麼還要再去讓一個生命來到世界受苦。

當然,這是悲觀的想法,然而在感嘆死亡的神出鬼沒之際,從別人的死亡中反思的是對於在世的日子,我們消耗的時間都用在了哪裏?

上周五孩子的學校舉行“家長日”,看到已升上高中一的孩子,和她班上的孩子們都已經較4年前剛剛進中學時,長大了很多,時間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歲月的增長,然後映出了逐漸老去的我們。

家長日的主題曲是《時間都去了哪》,不停的播放提醒人們珍惜和感恩年紀越來越大的父母親。

在心情低靡的這些日子,我喜歡這樣子在孩子的學校內,於家長日進行老師、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親職交流和親子互動,有素質的時間進行交流,暫時把對生命無常的恐慌和無助放到一邊,而把希望放在生命的延續所展望的未來。

生命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每個人都不知道最後一天是幾時,也未必可以在最後一分鐘的呼吸前,來得及問自己,這一生的時間都去了哪?

人生不就是這樣,小時候在成長中學習生活的本能,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吸收知識,為學業、為玩樂、為同伴而生活。到了中年時期則為家庭、為兒女、為生計而奔忙,一些有反哺之心的良知的人則會想到父母親。然後到了老年,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活一天賺一天。

而生老病死如今不再是定律,一個意外、一個病症,都會逆轉生命的規律,很多人也來不及老就死了。

而在有限而無常的生命中,我不懂別人,我覺得再忙也分配得出時間去陪伴父母、孩子和親人,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自問時間都去了哪,不要忘了生命中重要的人需要我們抽出時間陪伴。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忙是帥氣到爆的生活態度

文/鄭翊

最近的生活開始趨近瘋狂,簡單來說,就是忙碌忙碌忙碌忙碌忙碌到撲街。

班導明師前幾天卯起來發臉書狀態,說要順應潮流也來喊忙。作為明師的學生,雖然不是高徒,但是我也很想說我真是忙爆了。

閱光二手書展。閱讀營。文娛晚會籌委。樂隊表演。教師節慶典策划。學聯籃球賽。

記得那天在群聊和四個伙伴,商議策划閱讀營事宜,說起要召開工委會議,我們几個對話起來:“星期一如何?”“不行,文娛會議。”“星期二?”“宿舍自治會重組。”“星期三?”“隔天勞動節,宿舍生要回家了啦。”

“好吧,那就只好下禮拜天了。”“……抱歉我忘了我禮拜天有學聯籃球賽。”

基本上,這個星期我們這群人,都處于忙爆的變態狀況。就在寫這篇稿之前,我剛剛完成了三封公函,同時欠着會議記錄一份、待發書展宣傳稿一篇。

通常來說,生活緊迫度与情緒暴躁度呈正比。

那天的群聊會議里,充斥着我們略為粗俗不雅的語氣輔助詞。主要是因為,當你在期末考試之前,有一籮筐的會議等着你出席,有一大堆的活動等你策划時,誰都會抓狂。

明師對我說過,時間精力是有限資源,我們必須了解自己,了解如何分配規划生活。

有時我們會抱怨說學校難道沒有其他人才可以用,非要我們當超人嗎。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被委以重任是因為有足夠好的能力。被賞識,所以得到机會。我們誰也不愿放過學習做事的机會,所以只能接受,然后更充分地利用每一分鐘。

長輩跟我說,要學會say no。但是有些事是責任,有些是榮譽,有些是興趣。或許你說我貪心,但是我确實不想放棄這一些机會。我有野心,渴望做大事。所以,我覺得,對于真正想做有心去參与的事,neversay no。机會沒有第二次。

時間、精力、腦子。這是我現在所牢牢把握的王牌。這校園里有些人還閒得蛋疼每天蹉跎光陰咧,說不定忙也是一种帥氣到爆的生活態度,證明我在做有意義的事。

忙就忙,我認了。如果考試考不好,我就可以假假把責任推到忙碌上;如果考得水准不跌,那我還可以去炫耀說你看我那么忙還考那么好厲不厲害?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硬硬衝

文/鄭翊

學校上星期舉行了運動會。星期五的早上,汗水和吶喊,精力與干勁,都歷歷在目。

當初原本被同班同學“霸王硬上弓”,硬是幫我報了沒人願意參加的跳高項目。結果後來我認真地想練習時,體育股長才發現我沒有騙他,我真的不會跳。我一直都搞不清楚他們到底是怎麼樣用背躍式飛過那道杆的。

我有自知之明,學不會的就不要浪費時間,倒不如專注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出丑很丟臉,沒辦法幫班上爭取榮譽更丟臉。一定會有人想說重要在參與,結果不重要,但是當根本不會、也不喜歡跳高時,參與根本就是個噩夢。

所以最後敲定,我參加的是400米和4x100米接力賽。

誰不會跑啊,不就是比誰跑得快嗎。不過要贏,除了有雙腳、有速度、有肺活量,我想重要的還有信心、干勁和腦子。

我知道自己跑得不慢,耐力也不差,但運動會前我其實根本就沒什么信心,越想越覺得校內高手真多,我這种小蝦去玩什么啊。后來想想,校內跑最快的都去100米、200米搶金牌了,400米是多數班級放棄的項目。這么說來,我還是很有机會的。

當天站在起跑線上,才突然恍然大悟。我想那么多干嘛,我的比賽,我就硬硬衝,一路用盡全力到終點就好了。

生活不也是一樣。再多難關,再多挫折,再多沮喪,日子也不會為你停留。我們只能硬硬向前衝,追赶時間,用盡全力去活着。不能放棄,也不能折回起點。

這几個星期一直被夢魘般的情緒折磨着,我沮喪低落,也暴躁易怒。但是我能怎樣?又不想一頭撞死浪費我這身好條件,只能撐着陰霾硬硬走下去。誰都有瓶頸,過不去的人就卡死在里面,只有硬硬衝,才能硬硬開出一條路,繼續步伐。

后來在400米奔跑途中,我咬緊牙關,目光緊縮前方,即使開始上氣不接下氣,也堅持硬硬衝,一路真的衝到了終點。

我拿了銀牌。堅持的人,不一定能成為最好的那個,但是堅持到底能讓我問心無愧。何況我一向覺得銀色比金色好看。

運動會結束了,生活還在繼續。我想,硬硬衝說不定也是一种帥氣的生活方式。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處理內心,度一度

文/楊微屏

看見周圍一些朋友把全副心思都花在年紀小的孩子身上,彷彿看見當年的自己,到現在我還是感覺好像昨日才把女兒生出來,事實卻是她下個月就要慶祝16歲生日。

陪伴青少年孩子的方式,和照顧幼小孩子的相依戀是不同的,從女兒踏入青春期顯現出叛逆時,喚起自己當年青少年期的映像,想到當年自己誓言未來當了人家媽媽時,絕不會再用母親當年對我的方式複制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一直學習如何在青少年的“孩子學”這門功課中成長和調適。

從她12歲開始,我就慢慢把她當成“大人”看待,走在路上不再牽她的手,在她朋友面前不會去觸摸她。但是私下無人時,我常常會要求她給我一個深深的擁抱,並且告訴她,我愛她。

感覺到她的情緒不穩和憂傷時,我會讓她知道,如果她覺得要向我傾訴,我一直在,隨時在,願意放開懷抱聆聽她傾訴,陪伴她哭泣。

但是,因為已經在心理上把她當作一個大人,而自己也曾經走過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年代,因此絕對理解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對媽媽說,如果不能對媽媽說,沒關係,那麼有可以傾訴的朋友也很好。要不然,用文字來作為釋放自己的管道,也是一個療程。

假期和她坐在咖啡館里,我一邊想著自己當年的16歲,一邊和女兒分享當時自己的心情,當年我沒有傾訴心事的對象,而且我經歷的是許多不被祝福而且不被看好的事情,所以後來事情的結局變得很糟糕時,更是無法向任何人傾訴,只能自己通過寫詩、寫文章、寫日記的方式釋放自己,自己處理內心的問題。

然而,因為青少年時期度得過,所以後來成長以後,就能堅強的處理內心,真正重要的事情,真的不是能夠告訴任何人的,只能自己用時間去處理和調整內心的變化,因為世上終究沒有過不去的事情,所有問題最後都會如過眼雲煙,處理內心就是一個度與不度的關鍵。

女兒的敏感、感性和堅定,我都看在眼里,但作為一個母親,而且在她身上看見一個隱藏著的當年的自己時,當然我關心,但不擔心。

每個青少年都要從逆境中學習處理自己的心情,否則有一天離開了家,自己在外生活時,周圍沒有平常依賴的家人和朋友時,度不過就可能會釀成悲劇。

以一個母親的心,當這兩天看見關於一名理大生因壓力而在畢業在即失去生命的新聞時,絕對可以理解他父母的傷痛。父母不管如何都有能力把孩子撫養長大,但卻不一定能協助孩子處理內心問題。

孩子的心要堅強,也並不是突然間就能形成,尤其現在所謂的“草霉族”真正衍生來源是父母自小過度的呵護,不讓他們承受一點點失敗甚至失望,所以父母也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太過保護孩子,而使到孩子不懂得甚至沒機會處理自己內心的起落。

我記得,我的外甥在16時曾經跟我說,他知道有一些事情,如果他去做了會失敗,但他不希望長輩因為他會失敗而阻止他去做,至少他要嘗試了失敗的滋味,那麼未來他才會更堅強的面對他的人生。

憂鬱16歲

文/鄭翊

最近情绪有些低落,不快乐。

不晓得是荷尔蒙问题,还是因为个人对自己不够了解,但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开心,我会说不知道。并不是不想说,只是不想去思考为什么不快乐。有时候,不要知道太多,会比较好。

明明在人群中,可以一起大笑,一起调侃。但是转身只剩下自己时,却不由自主地落寞起来。说真的,我才不相信这世界只有我一个emo kid。

生活中有美好,却也有不愉快的元素。尽管知道快乐过日子会比较好,但始终有无法避免的情绪低潮。人总是要学会面对压力、不安与沮丧的。

我花了半个假期,呆在学校练习至今还是打得很烂的篮球。另外半个,则花在了完成班刊文字工作、策划学校活动的繁琐事情上。让自己忙得没有时间忧伤,是个忘记不快乐的方法。虽然我还是留下了一点点的时间,听着重金属音乐扮忧郁。

有人关心我、告诉我,有事要说。只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对人倾诉就算的,有些秘密与压力,只能自己去学会面对。或许这是长到十六岁的并发症?

总有一天,我会离开学校,一脚踏进现实。那时遇见的,不会是“害怕跳高跳到撞杆”,如此单纯的烦恼。当在校园打打闹闹的我们,都长大后,要面对的是比“高数不及格”、“告白被拒绝”、“球赛打输了”,更为残酷的世界。所有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如果我连现在的自己,都无法控制,以后我要如何才不会在社会里支离破碎。

接受友人师长的关心,我说,一切都会好的。

不管怎么样,生活都还是要过的。再难过,日子还是要继续。像一场球赛,我们能做的,就是花整场时段,把情绪的负能量硬硬耗掉,然后重新笑着出发,跳起抢篮板,面对逆光的未来。

我觉得我越来越像装文艺的小青年,但是我不是。我只是装忧郁的叛逆死小孩。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生命的下個瞬間

文/鄭翊

最近發生了很多關于失去的事情。老師離開了。飛機不見了。我突然發現,有些人有些事,原來真的一眨眼一晃神就找不到了。

兩個星期前,老師師突如其來的倒下,真的讓我措手不及,才猛然發覺身邊重要的人,有時會在一個不經意的錯過後,就再也不見。

幾天前廢死簿上都是悼念恩師的嘆惋,幾天後換成滿滿的飛機流言。

飛機凌晨在半空突然失去訊號,消失。和一個比較熟悉的友人聊到,卻發現原來她有朋友在那架客機上。那時我感慨說,失去一個人,原來那麼簡單。

明明好好的一個人,早上還在上課,卻在下午逛街時突然倒下。明明好好的一個人,坐在飛機,卻在一個晚上後消失了踪影。

網路上流言紛飛,有傳道有人生還、也有說被騎劫、還有說已經沉入海底的。但我想,這些有心人的猜測,對乘客家屬而言,應是一次次的打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似乎已經失去那個人,卻仍然抱有希望。我想我能理解,這樣提心吊膽的感受,比起真正失去一個人的痛楚,更為煎熬。

多國出動搜尋隊伍,全力尋找消失的MH370。即使日子一天天過去,即使機會一天天渺茫,但是每一個在關注這件事的人,都在期待奇蹟的發生。雖然世上有70多億人口,而飛機上只有239多人,但我們都不希望失去任何一個人。祝福MH370,守候奇蹟。

這兩個星期經歷了很多,我開始想起“珍惜眼前人”這五個字。這是一條真理。珍惜眼前遇到的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也許一個簡單的轉身,我或你就突然消失在世上了。

那天我突然和我媽說,如果我走在路上突然死掉,那麼我的葬禮上請無限次循環“HahaYou’re Dead”這首歌。因為我要把守喪的人全部搞到笑場哭不出來,這樣大家就會永遠記得我的葬禮。我媽說,她會先瘋掉。

因為,失去一個人太簡單,所以在我失去我自己時,總要讓自己離開得特別一些。生命的下個瞬間永遠無法掌握,我們都害怕失去,卻不得不面對。

兄弟那天對我說,活在當下。是啊,人生在世,就該活在當下,用心去愛身邊重要的人。或許這樣,等到無法預料的那一天,我們才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

祝福遠在天堂的老師。祝福不知在何方的MH370。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只要會動會說話

文/楊微屏

那晚在吉打佛青團辦的MH370祈福會,看見幾個小孩子,在家長陪同下專注的摺紙飛機,然後用生澀的筆蹤在紙飛機上寫下祝福語,小孩專注無邪的表情,注入最簡單的心願。

飛機上有很多搭客可能是很多孩子的爸爸媽媽,也是很多爸爸媽媽的孩子。

想到失聯飛機上的搭客,他們的家人此時的心情是多麼煎熬,人們給予的再多關懷和祝福,都遠遠無法去抵銷至親心靈上懸掛的痛苦,而這份痛苦是無法用語言來刻劃,只有真正經歷著的人才會感受到那種折騰的心情。

祈福會上虔誠單純的祝福,比較起網絡上及現實中一些“飛機專家”和“判官”制造的喧鬧,相信身心倍受折騰的失聯者親屬,需要的不是在傷口上撒鹽,而是最單純的同理心陪伴,讓他們走過這段痛苦徬徨的心路歷程。

失聯飛機上有數名搭客來自吉打,上門向他們的家人了解情況時,聽見他們敘述等不到親人抵達後報平安,如今焦慮而不知所措,要跟隨馬航的安排卻又覺得要去哪裏都不知道,似乎留在家里等消息會比不知去哪裏等還好一些,但是不管在哪裏等,心都是無法安下來。

其中一名女生原本是搭前一天的班機,可後來卻又改期搭上了失聯班機。另一名男子的哥哥訴說弟弟開心去旅行,出發前還打電話回來給母親,但第二天卻沒有如慣例般在抵達目的地後打電話回來報平安,而這一通報平安的電話如今還存留在家人等待的希望中。

飛機失聯前的一天,剛剛出席朋友的葬禮,看見原本生活中熟悉的人,突然躺著不會動、不會再說話。死亡面前讓人感覺生命的脆弱,死亡那麼遠又那麼近,隨時會在措手不及時發生。

才回到工作岡位,就面對失聯搭客的家人對至親生死未卜的煎熬心情,因此更強烈的感慨每一天,當我們每一個人醒來後,沒有人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甚麼事情。

現在,每天醒來,其實還可以看見周圍的人,都還可以動,可以說話,就是上帝的恩典。只希望每個人都好好的活著,不要有甚麼意外和病痛發生,就是值得感恩的幸福。

當大家都在等待MH370的消息時,即使機上是不是自己的親人,但用同理心去為他們祈禱和祝福,都比自作聰明扮專家扮代表讓家屬心煩,更好。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詩在搞怪記憶里

文/楊微屏

他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朋友,吃飯喝茶聊天說廢話,某次等侯他在超市櫃台結賬時,看見他穿著短褲拖鞋提著包包的大叔樣,我們還偷偷的嘻笑說:噢,那是大馬詩人陳強華。

從女兒進入吉華獨中開始,陳強華和數名老師就變成我和女兒的共同朋友,因緣相聚一群人常常聚餐聊天,因此就出現了9字輩的中學生,跟著7字輩的媽媽,和6字輩、7字輩甚至8字輩的老師們,聚在一起打屁哈拉的場面,孩子在校外見到的是老師們輕鬆回歸自然的另一面,強華常常就是那個老是拋笑彈配合百變的搞笑表情,讓大家把生活中的心事都暫時丟在一邊的人。

他常常帶給周圍的人歡笑,可是靜下來時,心里有個角落總是只有屬於他自己的寂寞和我們看不見的不快樂。對於周圍一些讓他覺得生氣和感受到傷害的人,他從不惡言相向,都是靜靜的啃下來,只是眼里透著淡淡憂傷和失望。

剛認識他時他的個子很圓,他曾笑說大學時期參加運動,教練直呼他胖子。可是後來病了,我們輕鬆地說他反而終於成功減肥,可以穿胖子不敢穿的橫線條T恤。

強華走的那天,早上他還建議大夥當晚去新開的餐廳吃飯,原本他們要在下午打電話跟我說這個,結果後來卻是陸續接到校長通知的沉重消息,而後來打電話來的老師不是通知我晚上要去哪裏吃飯,而是哭著說她和強華就在哪裏。而強華,也永遠不會再和我們一起吃晚餐。

原本說好了晚上要去聚餐打屁哈啦,結果卻變成同樣的一群朋友一路呼喚他的名字叫他過橋過收費站,然後當夜深時他穿上西裝準備回老家去,在太平間突然想到那個總是作出鬼馬表情說笑話的親切大叔,在現在這個旱季大熱天他會不會說穿西裝很熱……。

當時電話網絡看起來線路很強,可是電話卻打不出,有老師說強華又來跟你開玩笑,故意作弄你。

不管健康和生活如何,幾十年來強華對寫詩的堅持不變,身為老師以貼近孩子心靈的親切和嚴格,他總是鼓勵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在文學創作方面發揮潛能。

一直到後期“以詩養病”,然後卻又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使到詩人把詩囚禁到內心的牢獄,沒有寫詩的詩人就如把靈魂放進密封的瓶子里。

如今,詩,終於出獄。

想像穿著西裝在天堂里寫詩的陳強華,在沒有眼淚沒有病痛沒有創傷的另一個世界,寫完詩後與上帝和天使分享的鬼馬表情……。

但此刻我們更懷念的是那個隨性穿著的陳強華,擠眉弄眼的搞怪,這一切將和他留在世界上的詩,和對一代代數不盡的學生進行的生命教育,嵌入許多人永遠的回憶中。

強華,你走好好。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上帝缺詩人,所以召走了他

文/鄭翊

那日下午,我在籃球場打球。某老師喊着我叫我過去,告訴我,他走了。

后來的投球、跑位我都做得一團亂。是不是誰又擺烏龍傳錯消息?

明明早上我還在隔壁班教室看見他的側影,听見他在分析課文,怎么會說走就走?

他一直是我非常尊敬愛戴的老師。

初一入學,我想他是第一個賞識我的人。在他引導下我加入校聞記者團,跟着他學習制作校園刊物。如果沒有他,我覺得我不會一路走得那么順利。

甚至連我組的樂隊,最初也有他給予的鼓勵与建議。我的樂隊鼓手說,如果沒有他,說不定我們現在已經死在功課堆里了。

后來常常同他出去喝茶,听他侃侃而談的文學、時事,又聊聊廢話八卦。或許是有常疾在身,他走路時有點呆呆的,我常常注意着走在他前后左右,還笑他說小心不要摔了。

小時就听說過他,大馬詩人、許多有為人的啟蒙導師。但認識后,才發覺他其實不是想象中的鐵面變態嚴師。他有時像個老頑童,扮古作怪,跟我斗嘴抬杠,說笑話說得天花亂墜,但對待寫作卻一絲不苟,常指出我稿中的錯誤,督促我參加比賽、多多寫作。

他從初一開始就鼓勵我參加學記隊,我在去年做到了。他說,我最好養成定時常常寫作的習慣,然后我得到了這個專欄,算是達到了這個要求。

他要我寫小說、寫歌、多多參加征文比賽,積蓄文采,我卻一直說什么遲些、很忙、懶惰的廢話。

我真的、真的、真的應該早點去做。人總是很奇怪,到失去的時候,才來后悔。我一直跟身邊朋友說,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讓自己無悔青春,但是我現在才發現,他的期許,我卻沒有做到。

他一次病重入院,后來撐過去了,卻也瘦了一大圈。還有一次輿論環身,但身邊熟悉他的人都信任他,明白他的本性不會如此,最后他也撐過來了。經歷過那么多坎坷,他卻在這一次午后逛街的悠閒中倒下。

我一直都知道,死亡的發生是無可避免的,隨時、隨地。但當死亡真正發生在身邊重要的人身上時,那种痛与無力,無法言喻。生命好奇怪,有時候咻一下,就不見了,稍縱即逝。

接到電話,說,他在太平間。那一刻我才不情愿地承認他真的离開了。

上帝缺良師、缺詩人,所以召走了他。但是他留下了像我們這樣的一代代學生,延續着他對文學教育的期望。雖然我至今在課室里,只上過一堂他的寫詩課,但是他教給我的卻是創作的堅持。

我希望有一天,我真的能做到他期待的,取得什么文學獎,然后挺起胸膛告訴世界,我是陳強華的學生。雖然已經來不及,我無法挽回遺憾,但是我依然希望他在另一端,能看見我的努力。

敬我師,永遠的陳強華。一路走好。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讓孩子做回自己

文/楊微屏

在網上讀到俄羅斯冬季奧運會即將開鑼,著名美女小提琴家陳美將代表泰國參與障礙滑雪賽的文章,從而讀到關於她自小在母親精心栽培下成功的故事,而今她和母親關係破裂後,重新找回她自己當年想實現的夢想。

關於典型的“虎媽型母親”的教育方式,天下做媽媽的人看法是不同的,當然無可否認這樣嚴格栽培孩子成材的母親、或父親,過程中肯定比一般的父母付出更多心力、時間和精神。

不過,父母一心想要的,認為最好的,對孩子來說卻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認為是最好的。

曾經看過一段分享,一個鋼琴造詣很高的孩子在比賽中得獎後,被問及得獎後最想做的事情是甚麼。

孩子說:我最想做的是砸掉鋼琴”。因為他不想再練琴。

望子成龍、成鳳的父母有時總忘了自己的私心,其實在要求孩子務必要做到最優秀傑出時,他們是不會反問到底這是誰要的。

前幾天,在采訪工作中,一名14歲少年意外身亡後,我聽到一名同行問死者的父母:“如果你再見到他,你最想對他說的是甚麼?”

死者的父親說:“是不可能再見到的,最多只能夢見他。”

死者的母親說:我會叫他安心的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事實上,這位少年在生時,他的父母也讓他做他自己就好,孩子熱愛羽毛球,告訴朋友他並不期望在學業上有成就,但心願是能進入大馬羽球訓練學校,在羽壇大放異彩,而他的父母在他活著的時候,是完全支持他的,只是孩子的早逝使到一切心願已不能實現,但即使他逝世後,他的母親還是希望孩子能繼續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讓孩子做回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讓孩子活著時可做回他自己,可以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不是天下所有父母都懂的。只有那些被父母嚴格要求而自小不能做回自己的孩子,才會懂。

即使無法抹煞和否認付出過人心力、精神、金錢、時間的父母,肯定比一般父母更能塑造出孩子後天付出努力取得的高成就,但這是不是孩子要的,是重點。

如果孩子也甘心願意要配合父母的心願,變成父母想要那個樣子,而自己也覺得很好,那不是問題。

如果不是,是否,孩子可否做回他自己?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再苦,我們都要學華文

文/鄭翊

“華教園丁”莫泰熙老師在我校兩天的華教故事課,着實讓我獲益匪淺。

一直以來,從華小到獨中,都心安理得在華文教育中成長。

但感謝莫老師的分享,才讓我明白,我們今天享有的華文教育,是在先賢堅持捍衛下,才保留至今的。

我們這代未曾經歷過當年的動蕩,僅僅聆听故事,只能感受到當事人的憤慨,實則沒辦法真正体會到那种難以言喻的澎湃情感。

林連玉、沈慕羽、林晃升……獨中歷史課本曾經出現的人名,至今我才開始明白他們到底付出了多少。從前只知道他們為華教的貢獻与犧牲,卻從來不太理解他們是為何而戰。

從莫老師口中得知,獨立以來,為了華教、為了中華文化、為了大馬華人不斷根,有多少真誠的人在無私付出。有的出錢出力,有的不畏強權發聲,有的甚至坐過牢。這些人一點一滴的努力,為今天求學中的我們,保存了學華文的權利。

小聲的說,兩天的華教故事課,我有不小心睡着的時候。惊醒后又有些愧疚,只覺辜負了台上人,也有負于先賢的奮斗。但是我听進去的,不少仍在腦子盤旋。

這些天仔細想想,只覺得身為大馬華族,除了銘記先賢的努力,我們還需要延續華教的精神。然而國中的朋友有些甚至都沒机會認識族魂、族英是何許人也,更何談知道華文教育來之不易。

華文教育是海外華人与母語文化聯系的最重要橋梁。但在体制下,60+1間的獨中、逐漸減少的華小,都隱隱喻着這座橋的不穩定。倘若我們頂着黃皮膚黑頭發,卻說不出一句中文,那便是一种恥辱。

我熱愛華文,也熱愛這個叫馬來西亞的國家。多元文化是大馬的特征,身為三大民族的其中一員,華人操着華語在這片土地行走。我希望,華教的路不會越走越坎坷。

然而,就算再坎坷,在華文教育中成長的我們,也要延續先賢的精神,為捍衛母語文化繼續努力。未來總是充滿寄望的,不是嗎?

下一次,當我們抱怨華文作業有多刁難、作文有多煩、SPM華文有多難考的時候,或許應該回想華教先賢的辛苦打拼。

再苦,我們都要學華文。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新年.回鄉

文/鄭翊

我爸的老家在吉蘭丹,每年過節我們都會回去一趟。從吉打到吉蘭丹要途經東西大道,每次六個小時多的山路都讓我坐得快吐。

但是回到去,看見久違家人的笑靨,我會覺得我吐幾次都值得。一年只能見到吉蘭丹的家人短短幾日,所以每次要回去前我都會很興奮。

新年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除了紅包,就是和家人團聚的情誼。

常常有人說最怕新年回家,聽到姨媽姑姐問成績問家事問戀情。我倒是沒有這種困扰,有時還很開心被問。一年只見一次,光看到大家的臉都高興了,才不介意他們問甚亂七八糟的問題。

平日一家三口同住,作為獨生的孩子,又很少與親戚接觸,說實在有點小孤單。回到老家,遇到堂妹、表弟妹們,我真的很高興,看到小小只的他們在我身邊轉悠。小輩中我年齡最大,總有一種我該保護他們的使命感。

叔嬸、姑姑、姨婆們都很疼我。每年回去短短時間,但是他們對我的好,我總是看在眼里。我珍惜回去老家的時光,卻也舍不得我的手機電腦。可能在他們眼里,我就是個IT仔,眼里只有手機,但他們還是沒有多說甚,一如既往親切。

今年奶奶臥病在床。但是我知道,她看到我們回去,心里很開心。總有點內疚,我只能在新年短假回去看她、照顧她。臨回去前,她告訴我媽,等明年我們再回來,她就一定可以恢复,成功站起來行走。新一年的期待,總是給予人無限希望。

今年的紅包雖然縮水不少,但是我其實只是嘴上說說,并沒有很介意。只要看到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頓飯,我就覺得很滿足了。

我不是一個孝順的孫兒,也不能隨時與父系家庭見面、相互關心。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與家人多聯絡。我必須上進努力,保持閃瞎人的亮眼成績,然後在下一個新年,帶着滿滿的驕傲回去,讓家人以我為榮。

明年的新年。呵呵,開始期待了呢。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人心溫暖


文/楊微屏

就要送走金蛇,迎接馬年,感覺上今年的農曆新年在措手不及下,馬上就來到,很多事情都來不及做,迎新的氣氛也不熾熱。

趕在最後一個星期,才為女兒添新裝,青少年喜歡酷酷的裝扮,可是女兒卻說:“今年我要買亮色系的新衣服,因為奶奶生病,看見亮色系的衣服,她的心情會好一些。”

就是不經意的那麼一段話,悄悄暖化人心。

青少年冷酷外表下,其實很多時候隱藏柔軟的心,只是大人有沒有讀懂而已。

向來被喻為“只有黑衣服”的我,也因此選了亮色系的衣服,希望生病的家婆能心情開朗一些。

想起家婆曾經在她辦壽宴及農曆新年時,看見我穿紅衣時,卻充滿諒解的對我說:“其實你不需要為了我穿紅衣,你可以穿黑衣,沒關係。”

就是那麼不經意的體貼,卻是讓人心軟化。

人與人之間,許多不言而喻的理解和體貼,不需要再多的語言來強調、來突出,流於真誠卻最輕易被觸動。

迎接馬年,我也像很多人這樣感覺不到農曆新年氣氛,只是有經濟蕭條不景,失傳統的心不再熾熱的感覺。但是,流於形式的應節物質氣氛有沒有炒熱,其實並不是節慶的重點。反之,人心在節慶中是不是能真誠溫暖的連繫,才是最重要的感覺。

如果,一個年過得只是側重於吃喝玩樂的物質形式,團圓飯再豐富,卻沒有溫暖的感覺,就缺乏節慶意義。過得平淡的新年,如果有人心溫暖點燃心頭的熾熱,一切感動就不言而喻。

馬年,馬上有錢,馬上健康,馬上平安……之外,記得馬上珍惜所有可以珍惜的人,人心的溫暖,才是最大的力量。

希望大家馬上回家團圓,祝大家新年快樂。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自己搭公車

文/楊微屏

女兒最近加入報館的學記行列,學到不少生活上的新體驗,其中一項竟然是“自己學搭巴士”。

從她的分享中,我才驚覺自小她出入確實是過度受保護的被我們“管接管送”,除了參加畢業旅行團、跟老師和同學去“班遊”,幾乎都沒有機會搭公車。

當她跟我說:“接下來在學記活動中,我可能會頻密的搭巴士到各處去”時,我是真的完全放心的,因為她現在已經不再是小孩子,而是一個高中生,再多三、四年可能就會離鄉背井到外地求學,到時我們做父母的也沒有辦法再繼續接載,因此現在就習慣自己搭公車,是放手讓孩子獨立的必備之途。

女兒進一步要求說,接下來她想搭公車到外地找朋友,我則有所保留的表明需要看情況而定。

孩子尋求自由的尺度,但是我覺得自由是要有限度的,否則就可能會變成放縱。

當女兒年紀比較小的時候,就常常會提出各種自由的要求,但我還是覺得自由是根據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以及心智的成熟度和對生活態度的負責任,而逐漸放寬尺度。

當然,有人會認為每一個人作為個體,“自由”是本來應存在,不是父母“給”的,但是如果孩子一日還在父母的管教範圍內,還沒有到真正可以成長到不需要對父母交待的成長階段,自由還是要有限度。

我跟女兒說,她現在享有的自由度越來越寬,我每放手多一些,對她年輕的心來說肯定是沒有回頭的快樂,但對我來說卻是增加更多的捨不得,直到有一天必須完全放手時,就是她已經不在我的身邊和視線內,真正飛出去獨立生活了。

所以,放手雖然會捨不得,但卻是必需的。

酷酷的女兒聽到這里,眼神有剎那的溫柔停駐在我臉上,而我也不想在真正的離別未到時就先掉眼淚,所以,就轉開了話題。

唉,不過就只是孩子自己搭公車而已,想太遠了。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菜鳥起飛

文/鄭翊

前几日參加了檳吉玻北霹靂區學記隊的新春活動。雖然參与活動很正常,但是當我第一次以吉北區代表的身份出席活動時,就有點戰戰兢兢了。

從活動籌備時的統計報名人數,到活動前夕的電聯通知,我和另一個區代表新官上任,但其實什么火都點不起,很不熟悉狀況,只能一直去煩上屆的區代表學姐,詢問求助。

活動當天早上,集合區內學記后,要從吉北車站坐公車去到北海碼頭,再渡海到檳島去。在某种程度上我算是生活白痴,坦白說,我不會買車票,何況還要買那么多人的票。

我覺得這個柜台和那個柜台都長一個樣,車站里也一直有人拿着票兜售,我根本不知道要買哪里。在上屆學姐的幫助下購票后,再和區內的學記收取票价,當時還真的有點手忙腳亂。好在,輾轉之下還是順利抵達目的地。

當晚召開的區代表會議中,雖然我有一直神游,但是還是听進去了不少。區代表要負責聯系活動消息區予區內學記,監督、帶領自區學記參与各种活動等等。听起來,需要兼顧承擔的東西不少。

說真的,以前我都很怕擔起太大的責任。校內有活動籌委會時,即使被點到名,我都盡量爭取當副職。但是隨着氣焰漸盛,后來開始被抓去當重職,還當過某籌委會主席。所以已經開始習慣了。但是,被點到當區代表的感受又有點不一樣。

在校內的活動范圍不大,但現在學記隊的活動,很多都是大型的跨區活動,常常會要帶着自區的學記搭車搭船到不同的活動地點。哪像在學校,我又不用在每次校內活動前一個一個去他們家把他們領到學校來。

蜘蛛人的UncleBen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然我不是在臭屁說我有什么能力,但是既然聯誼會愿意在一堆人里挑我當區代表,那就說明我辦事能力在人眼中還是可以的。

雖然我并不是一個太好的區代表。比如那天一到達活動會場,就被活動主席抓去問話,原因是忘了通知某位區內學記自行前往的事情。我擺了很多烏龍,說起來都有點丟臉。像是打電話給A,卻誤喊了B的名字,還以為打錯電話,挂斷后才發現其實是自己搞錯,只得灰溜溜很沒面子地再打回去道歉。

長越大,能力越大,要負起的責任也就越多。這次被選中當區代表,算是個16歲的試鍊。

不過到最后我第一次出的區代表任務,還是爛尾了。我沒有和自區的學記一起搭回程車回家,而是在活動結束后就被老媽載走,去檳城逛大街。結果搞到我到現在都還有點小內疚。

我希望,也相信我能把這份責任,越做越好。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家家酒”不“洞房”

文/楊微屏

小時候,和鄰家小孩玩“家家酒”,可是連手都不敢牽,玩了“結婚”後,抱一個洋娃娃就可以假裝自己是“媽媽”、“爸爸”。

不過,在吉北本同一個6歲的小男孩和5歲的表妹玩“爸爸媽媽”的遊戲,卻是兩個小娃兒都脫光衣服,小鳥兒還會亂闖,結果婆婆進入房間驚見兩個小孩聲稱在玩“爸爸媽媽”的遊戲。

只能感嘆,以前的小孩玩“家家酒”靦腆得手兒都不敢牽,可是現在卻有小孩子玩“家家酒”還包括“洞房”。

案中女童的媽媽帶她去驗身和報案,不過警方指醫院提供的檢驗報告顯示,女童並沒有遭強姦的跡象,因此案件指控不成立。

然而,問題的重點在於才6歲的小孩,就已會仿效這一套,而小孩說了這是“爸爸媽媽”的遊戲,這當中有許多需要省思的角度。

不管6歲是不是真的有明確意圖“性侵”,抑或是純粹模仿大人而有樣學樣,都不能當作是小孩子不懂事玩鬧就算,這也是家有孩童的父母警惕的借鏡。

性侵者的年齡越來越小,如果沒有正視,那麼未來可能就有越來越多更年幼的受害者,因為在大人完全沒有想到防備的情況下,就不知道會有多少“小色狼”會性侵年齡更小的受害者。

那麼小的孩子為甚麼會模仿這種性愛動作,身為爸爸媽媽者也需要負責任,仍有一些父母是和幼童同房就寢,以為孩子睡覺了,就去進行“爸爸媽媽的遊戲”,卻不知道孩子其實在旁偷偷看在眼里。

有些父母沒有避忌的和幼小孩子一起看春宮片,天真的以為孩子看不懂大人的東西,而這些會在孩子面前看春宮片的父母,想必也不會灌輸孩子正確的性教育,結果就可能導致孩子覺得進行這種動作和遊戲,其實並沒有問題。

如今很多家庭的孩子,很小就開始接觸互聯網,操作得比大人還熟稔,也有可能在網絡上,接收到色情資訊,加上大人沒有灌輸正確性教育,因此自己就從網上吸取性知識,甚至可能會“學以致用”。

大馬家長和教育界普遍上還是對灌輸孩子正確的“性教育”抱持保守態度,覺得難以啟齒,甚至偶爾看見有人以正面的文章傳達性教育的知識,也會道貌岸然的抨擊這些文章敗壞道德。

性教育不能用駝鳥方式來逃避,尤其是在今時今日,大人選擇不提,孩子提問了若招來一頓罵,那麼孩子自己去偷看偷學,辯識不清對錯下甚至以身試法,可能加害了其他人的女兒。

如果父母自己不懂如何啟齒,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專為小孩子設計的性教育繪本或錄影片,以淺白的方式教導孩子對性的基本認知,以及對本身和他人的隱私尊重和自愛,讓小孩子從中了解這不是遊戲,父母可以借用這些良好正面的資訊管道,陪同孩子閱讀和觀看影片後,陪孩子解除對性的好奇和疑惑。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狂妄闖蕩高中

文/鄭翊

新的一年,高中生涯的開端。

課室從二樓換到四樓,多爬階梯有助運動均衡。班上的臉孔有熟悉也有陌生的,同桌是國中轉來的新同學。班導師是副校長兼教務主任,有一種傍到大山的感覺。

尤其最為陌生的,是高中課本里的外星字元。

今年第一堂吉他課,老師對我跟不上進度感到非常無奈,唯有針對我的弱點,布置了一項日常訓練。每天抽時間做手指訓練,用相同的指法,循序漸進從吉他第一格按彈到第二十一格,第一弦到第六弦。雖然他要求做足一小時,但我還是很不爭氣地只堅持了半小時。

不過總好過什么都沒做,任由自己的吉他指法繼續荒廢。

我想,學習也不過如此,熟能生巧。重复又重复,很枯燥,但只有不間斷的練習才能帶來更大的突破。

初中的時候,我的數學基礎其實沒打好。往者不可諫,至少我猶有來者可以追。雖然高中課本里寫的東西看起來很難懂,但我相信只要和練吉他一樣,定時抽時間練習數學算式,或許我還是可以站到高一理科班的金字塔上層。

當然,我不奢望我會勤奮到和練吉他一樣每天練習,畢竟在我眼里,數學題遠遠比我的寶貝吉他面目可憎得多。我會盡量彌補因初中的不認真而造成的自身不足。我會盡量。我會努力。我絕對沒有心虛,絕對沒有。

記得以前的我其實很不認真,辦營隊時,我身為工委卻在大家學團康手語時躲在旁邊裝閒人。結果全場跳團康時我竟然不會跳。慚愧。以前玩玩鬧鬧,全然不曾去考慮過,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是對自己的尊重。

告別初中,長大了,校內活動的更多重責大任都要交付到我們肩上。展望未來,我對自己的期許是,偷懶不要偷得太夸張,至少把工作全部干完才去坐板凳翹腳聊天。

今天起,要開始更認真地看待每一門課,每一場活動,每一張吉他譜。不過還是老話一句,江山易改,我玩世不恭的本性看似很難移了。我……會努力。

不如初中的天真,高中是很殘酷的。肩負身為學長姐的壓力,面對重重深奧的异次元課程。我想,未來三年我應該會痛并快樂着度過。

我無法挽回初中留下的遺憾,卻可以帶着狂妄繼續闖蕩高中。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過去和現在連接

文/楊微屏

時間匆匆又過了一年,原本懷疑是不是人的歲數愈增加,才會感覺到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但問了一些年輕人和小孩子,發現他們也有同感。

難道是地球越轉越快了?

報章每年都會在歲末及一年之始回顧過去一年的新聞,而網絡社交網站如面子書等,也會為用戶整理一年的回顧,看看自己過去一年的生活剪影。

時間,完全抓不住,而每個人在回顧自己的過去時,已經逝去的肯定是已經追不回來,可是靜心自省,其實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連接起來,卻會是決定未來的借鏡。

從過去曾經走過的每一步,會發現事情一定有兩面,有得必有失,失中或有得,而每個得失之間,有時不是人的努力可以操控,但走過來了再回首,從事情的另一面再衡量得失,就不會再那麼難過。

在聖誕節那天,剛好在教會里牧師佈道的題目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只記得他說過去是可以被寬恕的,現在和未來他說了甚麼,我不太記得,但確實如果沒有寬恕,緊抱已經過去的錯誤,那現在和未來就不能好好過了。

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會因為驕傲而錯失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而形成了心里最大的遺憾。然而想開了就會發現,有時就因為了“某個錯失”,結果才能開拓一個人更多的潛能,那麼在得與失之間雖然讓人惆悵,但卻也不會再那麼令人沮喪難過。

每一天,每一個現在,都會是明天的“過去”。

在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其實老是回顧過去,對人生的前進並沒有甚麼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警惕人們把“現在”過得無悔,那麼當現在變成過去時,就無悔了。

語無倫次了那麼多,不管明不明白我說甚麼,就祝福大家都有正能量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