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轉型考驗

文/楊微屏

同事的女兒參加獨中新生入學考試後,在第一批錄取名單中,順手把名單從臉書轉貼給她時,發現很多人都已經在“踴躍”的轉貼。

而這些轉貼的帖子,有一些留言是“恭喜……”之類,感覺像古時候秀才中舉上榜。

5年前當女兒還在唸小學六年級時,由於母女都已決定選擇獨中教育,因此每當碰到屬意的獨中校長時,我都會問起獨中新生入學考試的日期,因為當時看見其他州都有這個測試,但校長當時說沒有這項考試,直接就可帶成績冊或小六評估考試成績去報名。

但是,就在女兒入學的那一年後,連續4年這所獨中在年底都舉行新生入學考試,如果不在錄取名單中,沒有報考者即使後來以小六評估考試中的優秀成績來意圖插隊都不行,照樣必須根據程序列入侯補學額名單中,以對其他報考入學考試者比較公平。

一所學校的成長,就在這幾年中逐步看見,而這時候就會有煩惱,一些沒有被錄取的學生,家長就想辦法希望能爭取學額。

通過新生入學考試遴選學生,校方也常常會“被罵”,罵人者的思維仍停留在為何獨中過去想盡辦法招生,就是要有更多人來讀時根本來者不拒,現在為何又要通過入學考試來遴選,落選的人要怎麼辦?

當一所學校逐漸穩健成長了,順應時勢轉型改革就是時候,尤其目前很多家長對政府學校不明朗化而不斷更改的考試制度和教育方針無所適從,獨中教育就是抓緊黃金時期來轉型提升素質的機會。

一些資深的獨中教育工作者反映,當學額有限,來報讀的人比可提供的學額多時,那麼在考慮遴選標準時,終歸還是只能以學術成績作為考量條件,因為辦中學教育總不能以孩子們的其他領域,如課外活動、體育之類的條件作為入學考量。

任何事情都會引來不同聲音爭議,其中也有一些人譏諷獨中教育是貴族教育,也有人說看不慣獨中的新生入學考試違反了有教無類的教育目的等。

但是,這些說的人,是否有回歸原點想到,這是馬來西亞,免費中學教育在政府學校提供,獨中提供的其實是交替選擇的教育制度。而獨中教育並沒有獲得政府的制度化撥款資助,獨中長期靠的是華社資源,運氣好一些的獨中則有企業家協助住撐住,而學生繳交的學費並不足夠應付師資和教學上軟硬體設施的經費。

其實,至今很多獨中在轉型之際,在這改革的起步中建立教育特色口碑並不容易,有的沒的之異議不應是打擊獨中轉型士氣的阻力。真正關懷教育工作者苦心的人,終究還是會欣慰看見任何一所華校包括獨中的正面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