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甜蜜的負擔vs良心的重量

假期內和Cool-cool虎展開一個母女倆從未試過的旅程,那是一個有3個媽媽、5個孩子的隨性行程,帶來很多新體驗。

行程中我們的孩子陸續病倒,但也有許多快樂的共處經驗,尤其另兩個媽媽常常還須把年幼的孩子抱在手里行走,或讓孩子伏在肩上睡午覺,這在外人看來可能感到"麻煩",可對母親來說卻是"甜蜜的負擔"。

就像我那個朋友說的:" 我們都做了奴隸,卻甘之如飴。"

人們或許會譏諷這是"二十四孝父母",而質疑作子女的我們,是否也能用同樣耐心對待自己的父母。

人生的現實中有很多不同層面、不同性格的父母和子女,同樣的價值觀通常並不一定能適用於所有從表象看見的家庭。

在一個家庭中有時是孩子不想傾聽父母,有時卻是父母不以合理的方式讓孩子盡孝。

要講到“孝”,確實是不容易,我們審察自己,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孩子,不足以敢說自己是盡孝得宜。我想“孝”這個字眼的負擔比較重,能夠比較坦然的去感悟而不至於負擔很重的,或許可以說成是“對待親情的言行態度”。

即使在我們這一代,甚至我們的上一代又上一代,人們對孝行和親情的態度,原本就不一致。就以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來說,同一對父母養育的數個孩子,最後卻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對父母持有同樣的反哺盡孝態度。

有時,能見到同一個家庭中的所有兄弟姐妹都會對父母關懷照顧時,周圍總會有人驚嘆這樣的父母是特別有福氣,反而這樣“特別有福氣”的情況在社會中並不是“尋常”的。

自從為人母後,我也體驗到關於父母的愛不是“無私”,有時甚至是“自私”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其實都不自覺的有所要求,有所期待所謂的回報,甚至有時父母不管對年少或成年的孩子生氣時,也會搞不懂到底出發點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的自私比較多。

我不覺得孝順、反哺心或比較輕微的“審察”──就僅要求對親情的態度,是我們這一代和年輕一代對道德價值認知的差別,其實那和生長在哪個年代沒有太直接關係。

當然,父母對親情的態度,身教是重要的條件。可是,身教對子女的直接影響,能夠去到甚麼程度,也不在任何人掌握中。

有沒有良心,也是一個關鍵;而良心何時才發現親情的可貴,這和環境及許多因素所影響有關,有些人走完一生都沒有良心發現,也說不定。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網中人

乘學校假期帶Cool-cool虎“離家出走”一路南下,旅途中乘搭火車、電動火車、三輪車、自行車、遊船河,體驗各種交通工具帶來的樂趣。

親子之旅的另一目的,是把Cool-cool虎這個“網中人”拉出來,投入大自然的情趣。

家有青少年孩子的人,終於擺脫收拾滿地玩具的疲累後,面對的卻是孩子們沒事就上網的問題,網絡世界的吸引力,搞不好甚至會弄到沉迷於中的青少年“六親不認”。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有時Cool-cool虎會沒頭沒腦的跟我說一些人物角色和描述一些情節,弄到我茫茫然地問:“妳是在說網絡中的事情嗎?”

有時我真的很慚愧,因為不是全職媽媽,無暇全天候照顧孩子時,會縱容她上網的時間稍長,甚至通過網上“看見”她的動向而感覺她的存在。後來警覺到上網時間長對眼睛的傷害,就設限上網時間。

然而,討價還價的情況不斷上演,“網中人”總是欲罷不能,時限到了就諸多藉口,上網的後果往往把一個孩子搞到火氣上升,不甘願的擾攘一番後,才關上電腦。

Cool-cool虎目前的叛逆程度還沒有到頂點,至少她還會把網上的朋友和接觸到的事情攤開來分享。每每報章上有關網絡世界帶來的負面後果,做媽媽的也藉機給予善意提醒。

年底的學校假期比較長,我實在不願意Cool-cool虎只做“網中人”,連同其他帶孩子出遊的老友們,幾個媽媽一路上都盡量讓孩子在海邊和大自然中享受出遊的樂趣。

結果,到了旅程的某一站,一名朋友的孩子帶著I─Pad出現。孩子之間很快建立友情,東西也可借來借去,輾轉I─Pad在Cool-cool虎手中,周圍的自行車、大樹、馬……,突然都不比這“一塊板”有吸引力。

即使她只是玩一會兒,這“一塊板”,讓原本期望“無網世界”的我洩氣極了!

一起出遊的媽媽們,都是我在新聞班唸書的同學,不禁感嘆當年只有10多20歲的我們,求學生涯中根本沒有電腦和網絡。雖然這麼多年後,我們這群老友是通過網絡世界的“面子書”,而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聯繫,但回想沒有網絡的時代,沒有虛擬的世界,人與人的情誼和生活樂趣,卻完全和現今環境不同。

進入e時代,網絡科技已隨時隨地可入侵生活中所到之處,青少年陷入網中甚至在面子書倒數自殺時段,變相的引起其他年輕網友推崇為英雄,顯現虛擬世界若脫離現實的溫情和關懷,在網上分不清真偽氣氛的情況下助長歪風,後果不堪設想。

“網中人”需要被關注,家長們不能任由孩子坐困網中,混淆了網絡和現實的境界,以免網上世界帶來的虛擬英雄感,弄亂了現實的作息腳步,甚至送掉生命而作了不良示範。

即使成年人自己也需要在網上自制,善用網絡可重繫珍貴的友情,或增進科技知識強化工作條件,但濫用者也可能從網絡上行騙使詐、發展婚外情……。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不懂的答案

我家Cool-cool虎準備升中學,新學校指定先去考1小時的網上英語測試。

考前,她已先自嘆“英文很爛”,考出來後,她說:“考試中讓我聽美國式英語來理解內容,嘀哩嘟嚕的,我都聽不懂在說甚麼呢……?”

聽她轉述得好笑,我輕鬆的對她說:“沒有關係,那只是要測試妳的英文程度,以便上英文課時,根據你的程度把妳編向適合妳的水準的組別。若校方沒有根據程度而作出錯誤的編排,那麼在不符合個人程度的環境中學習英文,可能學習起來就會很吃力、或反之是太過沒有挑戰性。”

結果,Cool-cool虎有感而發說,那個測試是選擇題,應該每一題的最後一個答案選擇是“I Don't know”(“我不懂”)。

她說,學生進行選擇題的考試或任何測試,如果真的不懂答案時,就會碰運氣的隨便選一個答案,如果很幸運就有可能全部都碰巧選中,這樣就無法測試出那個學生是否真的懂,測不出真正的水平了。

因此,她覺得最有效的測試是要有“I Don't know”這個選擇,真正不懂,就選這個。

由於她的新學校講究創意教育理念,我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到了新學校後可以跟老師們提出意見。

她說:“這個英文測試是網上編定的答案,應該不是校方所設定的哦!”

我說:“但是妳那個‘I Don't know’的建議很不錯,如果這個網上的測試不能決定有這個答案,那麼在其他考試方面或許行得通。”

然而,我講完這些話後,馬上就想到在大馬的教育制度中,這個“I Don't know”的誠實答案,哪裏可能行得通?

尤其,用在考試中,即使有學生會單純的根據自己的心,決定去選擇“I Don't know”,一旦被家長或補習老師知道,都肯定會被教訓,隨便選個答案都好過這樣坦白……。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吾家有女初長成


汽車音響播放“飛輪海”唱著:“你不會愛,我的愛受傷害……”,我從倒後鏡看見坐在後座一個神情憂鬱的少女,靜靜的沉思。

我好像有一點不太認識她,可是又有難以言喻的欣慰,那是越來越有少女味道的Cool-cool虎,不再是那個坐車時就把頭擠前來絮絮叨叨說個不停的小女孩。

在媽媽心目中,少女也還是個小女孩,所以有時把東西放在架子上,先要想一下她伸手是否拿得到,回頭一想,她的身高和媽媽差不多,如果她拿不到,媽媽也一樣拿不到。

上周和一位新潮漂亮的媽媽,把我家Cool-cool虎和她家同齡的小美眉,一起帶到家庭式卡拉OK廂房。我們一邊把“飛輪海”的歌詞聽成是“我回去要吃板麵”,一邊看見字幕上打出的其實是“為甚麼恨是愛的反面”,嘻哈絕倒的說這是不同時代的人聽歌造成的失誤,一邊決定“閃人”去隔壁喝茶,不要破壞她們唱歌的雅興。

之前,一群少年自廂房窗口偷偷瞄進來,“潮媽”朋友開玩笑對兩位少女說:“他們想要追求你們……”,小美眉沒好氣的感嘆她媽媽想太多。“潮媽”離開廂房前叮囑少女們,有甚麼事就打電話給我們。

兩位媽媽坐在咖啡座,正聊起Cool-cool虎在小美眉一歲生日時,還被抱在懷里出席生日會,轉眼她們卻都在唱“飛輪海”的情歌時,我的手機卻響起。

電話那端傳來Cool-cool虎的聲音:“媽媽,有人進來騷擾我們……”。

我和“潮媽”箭也似的躍起,衝回隔壁的卡拉ok廂房,還好兩位少女仍好端端的在那里唱歌。

原來,媽媽一走開,那幾個在窗口偷瞄的少年郎,先派出一人伸頭進來問:“我可以認識你們嗎?”,少女不搭理,在那人出去後,想鎖門卻發現沒得上鎖。

接下來,第二個人走進來問少女拿電話號碼,Cool-cool虎馬上拿起手機找媽媽求救,嚇得對方派出第三個人進來對少女說“對不起”。

“潮媽”聽過少女們的轉述,發現少年郎還在門外,直接問他們剛才做甚麼,他們說要認識少女們,“潮媽”說:“給你我的電話號碼,要嗎?”……

驚魂未定的“潮媽”終於坐下來後,對我說:“我們的女兒長大了,竟然有人要跟她們拿電話號碼……,真是走開一陣子都不能。哎呀,我剛剛丟下50令吉給咖啡座的人就趕來這里了……等下去拿回來。”

“吾家有女初長成”帶來的憂慮,現在才是一個開始吧?尤其在這個年代,光天化日下在家庭式卡拉ok,都有如此大膽者一乘長輩不在場就向女生搭訕,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還潛伏多少令人擔心的問題?

青少年孩子在外的活動,家長真的是一刻不能掉以輕心。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老師,請尊重原創

學校假期已進入第三周,我家Cool-cool虎卻為一件事耿耿於懷。

事情源於放假前的一個晚上,Cool-cool虎翻閱對於她這一屆畢業生極具意義的校刊時,突然激動的指出其中一篇文章,驚呼大部份內容是抄襲她的原著。

她取出她的作文簿,找到同個題目的那篇文章對照下,圈出其中一段是完整無誤的被抄襲,其他多個段落則是被抄部份句子。

據她說,這不是那位抄襲的同學的錯,因為過去上作文課後,她有過多次經驗,老師會在事後和同學討論時,叫同學參考她的文章後,“抄一抄”。

這樣的做法,原本已讓她覺得很不是滋味,她又不是“作文範本”。現在的問題是抄襲了原著的作品,卻被以另一個同學的名義刊登在校刊。

雖然Cool-cool虎自己有另一篇文章已登在校刊上,但那是另一回事。現在她的另一篇“原創文章”被侵犯,讓她感到非常難過,她強調這是“原則問題”。

她要求我向老師反映,因為她認為老師這個作法,不只傷害了她的“原創”,也同時傷害了那名被要求抄襲後作品卻登出來的同學,因為那個同學本身的文章也寫得不錯,老師可選用那位同學的其他原創作品,而不需要選用這篇有抄襲部份的文章。

Cool-cool虎要求我打電話給老師,轉述她的感受,她說:“我要聽老師對這件事情有甚麼交待。”

第二天早上,我打了電話給老師,簡單的講了以下幾句話:“老師,Cool-cool虎昨晚讀到校刊內一篇文章,拿出她的作文簿對照下,發現一段是完整無誤的被抄襲,其他多個段落則有句子被抄襲,由於孩子覺得原創被侵犯,感受非常強烈,麻煩老師瞭解一下情況,或者也幫忙安撫一下她,好不好?”

老師回答我說:“是啊?抄襲是很不對的,好好好,我去瞭解一下,謝謝妳啊!”

可是,在那個電話之後至今,Cool-cool虎難過的是,老師還欠她一個交待,當作沒有發生任何事情,沒有解釋這件事的因由。

她不會再見到這位老師,因為她已經小學畢業了。我不確定,很多年後若她再想起這位老師時,那是怎麼樣的感受。

我看著Cool-cool虎,想到UPSR成績公佈後,她僅剩國語作文沒有A,當時有一名老師建議我攜帶她的國語作文預考成績,去向教育局上訴以重批考卷,看能不能平反以讓她得到全科A的完美成績,可是我馬上拒絕了。Cool-cool虎也認為不需要,因為她寫出來的作文,考出來是甚麼成績,她都坦然接受。

真正對Cool-cool虎重要的事情,是任何時候她寫的每一篇作文的“原創版權”,能夠獲得老師的尊重。老師們不要只側重作文成績,卻不重視原創精神。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全能機器人

一個講座會上,主講人諷刺大馬教育制度講究的是“開發左腦”,而左腦功能是死背所有考試的資料,考完後就把所有的資料忘記,結果當場台下的青少年們都為此“左腦哲理”歡呼,顯示在考試背後,孩子們心里有許多需要宣洩的聲音。

我想起Cool─cool虎有一名同學,不管才藝或成績都非常標青,但偶爾在一些比賽中失手,其母親就會當面說她“丟臉”。

女孩曾感嘆自己再努力都沒有用,因為不能完全滿足母親的期望。

我對Cool─cool虎說:“如果她是我的女兒,可能會比較快樂,而她所做到的成果,都會獲得完全的認同。”

Cool─cool虎先是同意的點了點頭,馬上卻又接下去說:“不過,如果她是妳的女兒,她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努力,她會整天都玩、玩、玩……。”

我愣了一愣,她說的也是道理。在她會考之前,看見大多數家長也緊張的處於“待考心情”,而我卻只是強調“過程中必須盡力,就無愧於心”,似乎在家長群中屬於“不正常”的人。

過去也有一些親友很“熱心”的說,對於“有潛質”的孩子,家長應“施壓”來“激發”孩子最優異的潛能,因為孩子天性好玩,如果沒有施壓,只是任由他們仗持小聰明而在考試中“過關斬將”,那麼他們可能就不會達到“最高點”。

甚至有一些家長會“顧影自憐”的以本身作為例子,把自己今天沒有成為人才俊杰,歸咎於當年父母沒有“施壓”激發他們達到最高點的潛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期望,現實生活中選擇學校或升學時,成績無疑是重要的考量,但是家長的壓力和期望,不應就此否決一個孩子盡其能力所達到的水平。

Cool─cool虎明年就升上中學,她的人生已從兒童階段進入青少年時期,從小到大我常常會問她的事情,都是側重“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得好嗎?”、“老師對妳怎麼樣?”、“你快樂嗎?”、“今天在學校怎樣,心情還好嗎?”

我一直都相信,維持快樂心情學習的孩子,能更有效的吸收知識,知識本身並不純粹來自課本,也包括從日常玩樂、探索大自然的旅程、閱讀故事書的趣味中,源源不斷。

如果你是家長,你要一個不會讓你覺得“丟臉”的“全能機器人”,還是一個心靈快樂下吸收知識的孩子?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哭哭虎”?!

UPSR成績放榜那天,正好是Cool-cool虎的學校舉行畢業禮,負責去教育局拿成績的老師,都躲到校外去進行成績統計,以免影響在台上表演歌舞和進行畢業禮的學生。

我和一位媽媽坐在一起,手機不斷傳來親友詢問Cool-cool虎考試成績的短訊。

一位老師問我:“妳緊張嗎?”。我說:“都已成定局的成績,還緊張甚麼呢?”。我只是比較在意孩子的心情,希望可以在她需要時陪伴她。

畢業禮來到尾聲,畢業生在台上唱《友誼萬歲》、《萍聚》等煽情的歌,Cool-cool虎和很多同學都哭了。我還偷偷的用zoom拍下她哭的相片。

畢業禮一結束,畢業生們馬上就拿到各自的成績。而我正在接聽好友的電話,回應著Cool-cool虎的成績時,卻從樓上往下瞥到和同學聚在廣場的Cool-cool虎在哭,於是匆匆掛斷電話跑下去找她。

見到同學輕拍她的肩膀安慰她,我也輕輕擁抱她的肩膀說:“不要哭啦,為甚麼哭呢?”

變成“哭哭虎”的Cool-cool虎說:“不知道……。”

站在一旁的前家協主席試圖安慰她說:“我小時候一個A都沒有,你現在有這樣多個......”。

我故意若無其事的問前家協主席:“你要不要跟她買,一粒賣你80仙。”。他說:“好啊,賣給我!”

“哭哭虎”被我們逗笑了,說:“才80仙,我不要賣!”

後來,要帶Cool-cool虎回家時,卻遍尋不獲其蹤跡,問起路過的同學,同學說看見她在樓上圖書館,我漫不經心地問:“在樓上幹嘛,要跳樓啊?”,嚇到一旁的老師說:“哪裏會?”,我說:“開玩笑而已啦!”

回家後,幾個好友在MSN聯合鼓勵Cool-cool虎,並自爆內幕各自小時怎樣怎樣,結果她卻宣佈說:“我哭,只是因為剛才在畢業典禮上唱離別歌很難過才哭!”

結果,差點被我那幾個好友丟臭蛋!

Cool-cool虎一邊還埋怨我說:“妳很夠力的,剛才我在台上唱畢業歌時哭,我卻看見妳在台下笑我們……!”

在錯誤解讀“哭哭虎”後,我的面子書上有幾個朋友的留言很有意思,其中一個說“我以前班上名列前茅的,多多A的,都在打工;我以前班上6E的,現在都是大老板!Cool-cool 虎,成績不是一切,最重要人生有目標!祝福你喔!”

另一個母親留言說她的女兒當年在成績揭曉後也哭,但哭是因為想到成績的偏差將會使到她和好友分開,友情的價值比成績高。

我覺得,不管孩子考出怎樣的成績,都值得鼓勵,因為求學環境的趨勢使到孩子們的壓力太大了,最親近的父母這時候更要全力支持他們。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淹水歌啟示錄

短片中一名頭髮亂亂的男人坐在水中彈吉他唱歌,調侃屋子淹水卻碰上制水,唱完還把旁邊一個小孩坐著的電腦CPU倒轉過來,倒出一大灘污水……。

我家Cool-cool虎擠在電腦前,從“面子書”看見她新封的偶像“丑男人樂隊”主音歌手,在制水淹水期間詼諧道出吉玻大水災中許多災民的心聲,苦中作樂的“寫實創作”,讓人笑開懷之際卻感同深受。

習慣安逸生活的大馬人,應對天災時措手不及,而在天災中引發的制水斷電問題,也突顯活在科技時代的今天,我們不知不覺中太仰賴科技而漸漸忽略原始的本能。

正如Cool-cool虎的偶像的“淹水歌”所刻劃,現代人生活和手機、電腦、面子書息息相關。

淹水帶來停電的連鎖影響後,電腦電池用完不能上面子書更新最新狀況,無法去了解其他朋友在面子書上的狀況。手機不能充電,不能對外聯絡,生活程序就這樣被搞亂。

這一周來,處在驚惶擔憂中的人們,因淹水制水斷電的問題,終有機會好好想一下,我們多久沒有對身邊所有認為理所當然擁有的資源感恩,也可“發掘”失去科技支援後,屬於人類的生活“本能”和溝通範圍是否還在“有效期”中。

一些災區的朋友,面對斷電不能為手機充電,為節省電量而只接收和發放短訊,不能再講電話以免浪費電源。現代人幾乎都沒有記電話號碼的本能,親友的電話號碼通常都是直接輸入手機,要用到時再從中搜查,很多人在手機不能操作時就等於失去聯絡網。

制水期間,我們家有幸還有儲水供應,Cool-cool虎得意的報告,她只用半桶水就能洗頭沖涼,沒有浪費水源。對於太幸福的孩子(成人也一樣),在這段時間正好可親身感受到水電資源的可貴,學習如何節約能源。

有人把這次的大水災形容為提早來到的“2012年末日災難”景象,人類用很多年的時間去破壞大自然生態,如今大自然向人類展示無法抵擋的反撲力量。

我們在制水期間因時勢所逼而節約用水,在水電恢復供應時感到寬慰,在洪水退去後收拾殘局,是否生活節奏恢復正常後,人類仍會繼續節約珍惜資源,這是災難之後喚起的醒覺。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那一夜,等巴士回來

他們都未滿20歲,很多個是第一次高高興興出遠門旅行,可是最後他們乘搭的殘舊長巴,卻在雲頂山腳警亭附近轉彎處失控,造成7死36傷意外。

旺盛美好的生命,轉眼變成一排並列在公路上的屍體,這批來自吉打華玲的遇禍青少年家屬,申訴承接旅程的業者違諾,原本答應安排新巴士上路,結果出發前卻來了一輛殘舊巴士,一些父母後悔於沒有阻止孩子上車。

巴士肇禍釀慘重死傷悲劇頻密發生,一些死者的父母道出遺憾,也說中許多父母的顧慮和矛盾。

回想我家Cool-cool虎上個月乘巴士參加畢業旅行,出發前帶回的行程表上印的巴士車牌是“KCT”字母為首的車牌,我原本還慶幸於校方爭取到出車不到3個月的新巴士,忐忑不安的心情稍為寬慰。

可是出發的那個早上,我看見的巴士卻變成“PHE”字母為首的數年車齡舊巴士,當下覺得很不滿和擔憂,馬上建議校方要求旅遊巴士業者解釋,為何之前的承諾和眼前的巴士“貨不對辦”,並爭取換回新巴士。

校方通過電話和有關旅遊業者討論後,結果業者沒有給予理由下,聲稱這輛巴士沒有問題。

我心中有氣,先用相機拍下有關巴士和車牌,司機還笑瞇瞇以為我要為孩子的畢業旅程留下甚麼紀念,事實上臉色非常難看的我,心里存有非常大的隱憂,並祈禱我拍的巴士檔案照不要派上用場。

老實說,我當時很想很想把Cool-cool虎帶回家,可是眼見她拖著行李,高高興興和同學們充滿期待的準備踏上旅途,心里矛盾交織下又不忍心掃她的興,只好自己偷偷的不斷為她和全車人禱告,希望這是安全快樂的旅程。

數天過去,到了Cool-cool虎回程那一夜,我的手機就置在床頭,以便她一打電話來,就馬上可到學校接她。結果,一整夜不需要鬧鐘,幾乎每隔一小時我就驚醒過來,一小時、一小時挨過去。

終於等到清晨6時,接到Cool-cool虎的電話後,就飛也似的洗把臉就趕到學校去,一去到發現已有數名比我更早的家長趕在前頭了。原來這些家長早早就穿好衣服、洗刷完畢作好準備,心急如焚等孩子打來一通電話後馬上趕到學校。

這就是牽掛而顧慮多多的父母心。即使有多少隱憂,卻又不忍掃孩子的興,剝奪他們青少年時期的團體活動機會,即使多麼不信任長途巴士的安全性,卻又這樣患得患失的讓孩子們乘搭被視為最符合經濟效應以滿足集體活動的交通工具。

旅遊業者、巴士業者,巴士司機,這些人可知道人命的可貴,以及明白到甚麼是“負責任”?一次又一次的巴士慘劇,讓多少家庭失去親人,鑄成一輩子的傷痛,可是我們的政府相關單位和執法當局又做了甚麼,以致許多不負責任者可以繼續放縱?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立+羽=翊

Cool-cool虎第一次擺脫母親,和同學一起去畢業旅行前,曾遲疑是否有膽量去坐“過山車”,可是她考慮到如果同學們都去嘗試,自己卻步會不會太“遜”?

青少年就是這樣,很在意朋友的慫恿,以及看“誰比較敢”的情況下,擱不下面子問題。

我沒有參加過畢業旅行,不過在我中五畢業後,父母讓我和一名世交家庭的同學到泰國旅行。出門前父親叮囑我千萬不要去玩主題公園中的“海盜船”,到芭堤雅則千萬別玩水上降落傘,因為太刺激危險。

我一口就答應,可我去到泰國就一心一意找這兩個玩意兒,以身試法,不亦樂乎。

我一直不是聽話的孩子,所以當我開始成為母親後,我常常在想,一個年輕時我行我素,叛逆任性的媽媽,要如何去教自己的孩子?如果阻止孩子做某些事,再看回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會有說服力嗎?

所以我一開始就希望上帝給我一個“不要太乖,有一點壞壞”的孩子,這個願望果然也實現了。

孩子5歲之前,保母傍晚經過我家附近的兒童遊樂場,看見我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坐在秋千上,卻把秋千轉個360度後任由人和秋千一起在旋轉時,瞪大眼睛不能置信的望著我。

孩子10歲時,帶她去“愛寶樂園”,一起坐上韓國最高最快的過山車,在3分鐘內以每小時104公里時速奔馳在全世界最陡的77度坡度,孩子因此嚇得大哭,同行的團友都覺得這個媽媽太不可思議了。(就是這個慘痛經歷,讓Cool-cool虎遲疑是否再有膽量冒險坐過山車。)

我知道即使你說不,孩子還是會蠢蠢欲動背著你冒險,所以乾脆讓她從小就不斷經歷冒險刺激。

然而,媽媽確有媽媽的顧慮,孩子的安全,孩子開始要的自由和獨立,媽媽能放手的界限又去到哪裏?

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她的名字一樣,有足夠信心獨立時就撥動羽毛勇敢的飛,她的名字是“立+羽”=“翊”。

(註:此稿亦收錄於《阡陌行》。)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拉幫結派

最近聽說中學時在名校精英班的一名帥哥學長,現在是“黑社會老大”,來報訊者一臉不可置信,反而我因在學校時已略有所聞其“背景”,所以還稍微“鎮定”。

出來社會工作後,逐漸從一些畢業生口中印証,所謂在學校里滲入“黑色文化”並不是空穴來風,一些人承認在學校時已是“某某私會黨的囝仔”。

不過,一般人的概念總覺得“放牛班”的同學才會是“囝仔”,精英班的優秀生也能從校園開始被“培訓”到成為後來的“老大”,確實比較讓人大跌眼鏡。

私會黨在校園“拉幫結派”物色“新秀”,過去已存在,如今配合資訊發達,藉青少年廣泛接觸面子書、手機等機會,更加無孔不入。

最近一名成績優秀的13歲女生在面子書被私會黨纏上,因不堪被威脅在短期內招10名女生入黨,女生擔心家人受牽連而吞藥自殺,所幸獲救。

與此同時,一些報章也揭露私會黨通過新包裝,以激勵傳單標榜引領青少年邁向健康成長、開發自我潛能等為煙幕,誘使青少年不知情下繳費加入私會黨,混水摸魚的欺騙手法讓人擔心,從中顯示優秀生也成為私會黨瞄準招徠的目標。

我家Cool-cool虎分享過一段經驗,就這種年紀的孩子來說,往往喜歡為自己改名換姓取新名字,一些感情較好的同學甚至喜歡藉此使用同一個姓氏,假裝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然而Cool-cool虎卻一個人“自立門戶”,沒有任何“同道”。

她解釋說,老師會突擊檢查,如果發現同學們建立“姓氏家族”,形同“拉幫結派”,若找到記錄名字的“名冊”,更會被告誡懲罰。我聽了哈哈大笑,當時但覺得孩子們的行為有趣,老師則太過緊張。

後來發現Cool-cool虎參加畢業旅行前,校方發出的行程表和旅行規則,其中一條也大略是不可“拉幫結派”之類,顯然校方非常關注這種趨勢。

我這才逐漸感覺校方的用心和隱憂,也許我們不應太過輕率看待一些細節,尤其是現今私會黨無所不在,加上互聯網的開放使到更多青少年孩子曝露在危機中,校方和家長作為青少年最關鍵的監督者,需要密切關注孩子們的動向。

孩子們參加校外的激勵課程和任何活動時,都應讓家長和教師一起瞭解有關活動的主辦者背景,不可預測的社會陷阱越來越多,青少年孩子也請體諒長輩的隱憂和苦心,不要把這些關心當作是煩人的負擔。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華文作文試卷的“劊子手”

如果沒有考試,學生要做甚麼?

教育部長宣佈從2016年開始,取消PMR,只保留UPSR,這樣改來改去的教育制度,常常爭論的是要學生認清甚麼是讀書目的,或者學人家西方國家說要培育出“有創意的學生”,要擺脫填鴨式教育,不要讓考試壓力模糊了讀書目的……。

大馬的教育,真的是這樣主張開明和創意嗎?

Oh no……,就前幾天《星洲日報》封面有一則新聞,提到今年UPSR的其中一題華文作文題目《如果沒有考試》,考試局訂下的華文科作文批改准則引起非議,扼殺學生創意。

新聞內容引述一名擁有多年批卷經驗的教師覺得當局是在刁難只有12歲的考生,因為這個考題雖是“開放式”,但在批改准則上卻以道德價值觀來諸多限制。考試局要批卷教師認清“考試與讀書不同”,卻忘了開放式的考題原本就是該讓學生發揮想像空間,以自己的意見或想法作答,並規定如果考生是寫“沒有考試就不需要補習”,以及“沒有補習就不需要讀書”等論點,則一律要嚴加扣分

我家Cool-cool虎看了這則新聞,像洩了氣的皮球,她在會考中就是選了《假如沒有考試》。而且,我家Cool-cool虎從幼稚園到小六,從來沒有補習,所以她不會理解“考試需要補習”這論點。

眼看新聞內容引述那位教師聲稱手上有百多份選這題的作文試卷,若按照當局准則,沒有一份可以“A”時,我可以感受到孩子內心的憂慮。

我想到考華文作文試卷後的第二天,我去學校等Cool-cool虎放學時,和一群媽媽談天時提到各項會考的華文作文,批改方面常常出現比其他科目苛刻的情況,當然當時我們還不知道有所謂的“批改准則”的種種“既定要求”。

當時,一位媽媽講了一番敲醒迷思的話,她說:“出題的老師也是華人,批改作文的老師也是華人,為甚麼華人要為難考華文的學生呢?”

現在,進一步想想所謂的“考試局訂下的華文科作文批改准則”,“考試局”里能作決定批改准則的是“甚麼人”?

華文作文試卷不可能是洋人、馬來人、印裔人出題、批改的。

看到這里,心有沒有冷了一大截?華文作文試卷的“劊子手”,到底是誰?這是個待解的謎。

我仍不變的鼓勵Cool-cool虎堅持自己的寫作創意,不要因為作文考試的批改准則而否定自己的創作能力。

然而,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大馬公民,對於考試制度和扼殺創意對孩子們的打擊,卻是那麼的無奈、悲哀。

如果當局要假裝開明的開發學生創意,就不要暗地里設定這麼多不能變通的批卷准則來否定創意,如果沒有幽默感,就不要講冷笑話!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風箏和線



我家Cool-cool虎高高興興的參加學校畢業旅行,當年因父母擔憂太多而讓我的成長過程無此經歷,因此如今我也不願孩子有同樣的遺憾。

趁Cool-cool虎出遊,我也選了同期到同一個城市去和好友及哥哥相聚,當我準備訂機票而向上司請假時,上司還驚呼:“妳不要跟著女兒去畢業旅行,這樣你的女兒很慘的!”我急急申辯說:“誰要跟著她啊?她去她的,我走我的!”

出門前,Cool-cool虎說:“媽媽,根據我的行程表,妳不要和我同一天去同樣的地方哦!”,我故意說:“妳包完那個城市啊?真霸道!”

其實我去的地方根本不可能會碰到女兒,成年人渡假的興緻都在於找個舒適的咖啡座閒聊數小時,烈日當空下都懶得到遊客多的景點去。

在異地的第三天,朋友有事要辦,讓我在附近一條街道自己遊走,據朋友說那是遊客鮮少會到的地方。我走到一半時,突然有人攔截我的去路,我一時無法回神,也想不起眼前這個人是何方神聖……?

天啊!這個人,竟然是……Cool-cool虎!

接下來,真的很慘……,Cool-cool虎的朋友問:“妳是特地來這里找Cool-cool虎嗎?”,唉,真是百口莫辯,她們的行程表本來都沒有來這里的好不好?Cool-cool虎就叫我快快離開,不要讓老師看見。

後來,我們都分別回到家里,講起這宗“異鄉偶遇”事件時,Cool-cool虎承認是她先看見我,但早知道就“假裝不認識我”,因為後來她被朋友們訕笑她的母親不放心她。

老實說,如果妳是一個母親,聽到這些青少年孩子的言談對母親總是如此“殘酷”時,或許會失落或傷心。

還好,我沒有這樣。因為,從自己曾經走過的歲月,我理解青少年這種渴望被認同獨立、長大的階段,不想再被朋友們當作是娃娃的心情。

其實,在我們還沒出門前,我就完全沒打算去哪裏找Cool-cool虎,甚至也沒有準備去“巧遇”她。

我一直在調適“放風箏”的心情,青少年孩子就如漂亮的風箏,和父母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線互相牽繫。當風箏飛得越高時,父母手中雖然還有線,但風箏卻離視線越來越遠,甚至只能遠觀而不能相近。直到有一天風箏從父母手中斷了線,不再在父母能力掌控中,風箏終有一天會獨自飛向屬於自己闖蕩的天空。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矮牆上的心事

下班後我到家里,Cool-cool虎一聽到汽車聲就開門跑出來,瞬間就攀上矮圍牆,若有所思的坐在上面。

察覺到她神色憂鬱,我下車後趨前貼近,她幽幽的訴說UPSR的國語試卷很難,不會做……,可能沒有A。

我說:“沒有就沒有啦,不要緊的!只要你曾盡力去考,考過就不要再想它了!”

她又進一步確認地問:“沒有A,妳不會罵我的,是嗎?”

我肯定地說:“當然啦!不管妳有多少個A,還是沒有A,我都一樣愛妳!”

看似暫時紓緩心頭陰霾的Cool-cool虎,緊接就怪叫起來:“哎喲!妳為甚麼把我的腳壓到那麼緊?”我這才驚覺太專注於和她說話,身體不知不覺壓痛了她那雙垂在矮牆邊的腳。

Cool-cool虎上周考UPSR期間,我察覺到身邊不少家長,都忙於為應考的孩子感到緊張或倍感壓力,一些職場媽媽甚至請假“陪太子讀書”,一些家長忙於從補習中心或自不同學校收集“考題情報”,顯然一些媽媽比孩子更緊張。

再看看我和Cool-cool虎,我們如常的生活,只是她被要求至少在考試前幾天,要作最後衝刺好好溫習較弱的科目。

至於“情報”,看了《寶寶物語》的“章魚寶阿姨”所預測的題目,順便提醒Cool-cool虎去讀一讀也無妨時,她還很“欠扁”的說:“我都不喜歡這些題目,我不會選這些題目的。”

其他學校的同學好心的發短訊通知她一些“預測情報題目”時,她竟然很乾脆的表示對這些題目沒有興趣。聽說有些家長會拿藤條促孩子背作文,而這個Cool-cool虎……。

考前看似蠻不在乎的心情,在考後卻有“A”的負擔,Cool-cool虎坐在矮牆上的心事,讓我心生憐惜。她曾說,即使爸爸媽媽不在意她有沒有A,生活中仍有“其他人”對她“有要求”。

我只能告訴她,不要去理其他人怎麼想,如果那些人要求多少個A,那麼他們自己去考好了!

至少,現在我可以面對坐在只有4尺矮牆上的Cool-cool虎,傾聽她的心事,雖然不小心壓痛了她的腳,但能嘗試把壓在她心頭的大石移開。父母愛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考幾個A,雖然A能帶來虛榮喜悅。

我寧可傾聽孩子坐在矮牆上的心事,而不願看到任何孩子被考試壓力、父母及周遭的人過高的期望壓得喘不過氣,一旦考試成績不好時爬到十多層的高樓,任何人都捉不到他的腳,年輕的生命因此犧牲在A的負擔下。如果你是為人父母,我相信你也不想要這樣。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假如我是媽媽》



我家Cool-cool虎借我看她寫的作文《假如我是媽媽》,她嘮叨說這樣的題目,若給男生寫就很奇怪。

我讀完這篇身份、立場對調的文章後深感興趣,很多父母常說不懂青少年到底想甚麼、要甚麼,於是我向Cool-cool虎“借用”她的作文轉放在《鏡子說話》專欄,這期稿費轉發給她好了。她叫我去複印一份,因為原稿是她次日必須交給老師的功課。

《假如我是媽媽》

“每當我被媽媽責罵時,總會突發奇想,想像如果我是媽媽,我會不會這樣罵孩子呢?我會如何對待我的孩子呢?

假如我是媽媽,我會在責罵孩子之後,試著去與他溝通。我會向他解釋他被罵的原因,以期他能改過自新,並體諒為人父母的擔憂──正如我媽媽對我一樣。

假如我是媽媽,我會盡量收起藤鞭與怒斥,拿出微笑與規勸,我不會體罰我的孩子,我希望我能以忠言勸他不要再犯錯。因為,體罰只會加深彼此的隔闔與代溝,拉遠彼此的距離。

假如我是媽媽,我會讓我的孩子在學習之餘也有玩樂的時間。每天做完繁重的功課及複習完課程後,也許他可以看看電視劇、上上網、下下棋。閑暇時,他可以騎著自行車去找朋友討論功課、玩遊戲。

假如我是媽媽,我會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一點獎勵。這個獎勵也許大至一次旅行、一架電腦,也許小至一個吊飾,甚至只是一句話。我相信,只要努力得到肯定,哪怕只是一句稱讚的話也會令他開心。

假如我是媽媽,我不會一味地寵他、順著他、甚麼都答應他。合理的要求,我沒有拒絕的理由;不合理的要求,我會狠狠地一口回絕,沒有商量的餘地!因為寵溺只會讓孩子變得野蠻而肆無忌憚。

假如我是媽媽,我會讓孩子選擇他所喜歡的才藝班,而不會硬逼著他去學鋼琴。除非是孩子自己要求,否則我不會逼他去補習,就算學習糟透了,我也會親自教導,威逼只會讓孩子更厭惡學習,不是嗎?

假如我是媽媽,我會對孩子實行‘愛的教育’,為國家未來的棟樑營造一個美好的童年。”


我和Cool-cool虎一起根據每段文字,審視我這個“不是假如”的媽媽,有沒有做到這些教養方式,有甚麼需要改進、檢討的。我們的對話中會出現“媽媽妳的火大了一點”、“妳還懂得媽媽的擔憂哦!”、“媽媽,我寫到這個時自己也慚愧”……的字眼,我覺得孩子對調立場的想法帶來的反省,可達致兩代溝通還不錯。

你們也可以找自己的孩子來玩一玩,了解一下對調立場和身份後的青少年孩子想法,不過稿費要自己付,也要有君子風度,不要因此對孩子翻臉還是秋後算賬哦!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第一張“大人票”



開齋節那天,在火車站購票去北海,售票員問:“多少人?”

我很順口的答:“Satu dewasa,satu kanak-kanak(一個大人,一個兒童)。”

心情看來很好的售票員,也沒多注意在不遠處聽MP3的Cool-cool虎,就給了我一張大人票,一張兒童票。

過了數小時,當我在北海火車站購票準備踏上回程時,女售票員問同樣的問題:“多少人?”

我又很順口的答:“Satu dewasa,satu kanak-kanak。”

售票員望著站在我身邊、身高只和我相差半個頭的Cool-cool虎,追問說:“她多少歲?”

我說“12歲”,看起來好像“不爽”開齋節卻還要值勤的售票員說:“12歲是大人了,不是兒童!”,二話不說就開了兩張大人票給我。

從家鄉啟程時,買的還是兒童票,才不過數小時之後,踏上回程的Cool-cool虎卻擁有了人生第一張“大人票”。

Cool-cool虎搭著我的肩膀,像和她的朋友講話般,配合有趣的表情問我:“怎樣?有甚麼特別的感受嗎?”

這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反問回她生平第一次被人否決是兒童,當作是“大人”,有甚麼心情感受?

Cool-cool虎說:“終於有人把我當作大人看待!”

猶記得前一天,我帶Cool-cool虎和16歲的外甥去餐廳點餐時,明明Cool-cool虎是3人中最快點了“出前一丁麵”和“玫瑰快樂茶”的人,可侍應生重覆我們的餐譜時卻漏了這兩種食物,還反問我們為何只點了兩份餐飲?

當時Cool-cool虎氣得脫口而出說:“為甚麼沒有人聽到我說話?”,侍應生因此不好意思的道歉。

看著印有6令吉70仙的“大人票”,Cool-cool虎敘述過去常有很多餐廳侍應生,認為她是小孩,甚至不派餐譜給她,顯然沒有尊重她的存在。

我也想起過去很多親友,要問關於Cool-cool虎的事情,明明她就在身邊,但親友們卻對著我問,而忽略她的存在,彷彿設定小孩子不能介入大人的談話般,而我總是不斷需要提醒對方:“你們直接問她啊,她自己會說。”

謝謝那位被我認為“不爽佳節還要值勤”的火車售票員,讓我從習慣把女兒當兒童的認知中,借助外人的眼睛看見女兒已步向成長的另一個階段。

從屬於Cool-cool虎的第一張大人票,我這個媽媽也必須認真學習,調整自己審視她成長需要的尺度。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競爭平台的老虎



踏足“風下之鄉”沙巴,來到一個有近90多隻“老虎”聚集的場合,“老虎”們進行一場全國決斗大賽。

我家Cool-cool虎少女小翊是其中一隻決斗的“老虎”,在這場全國性學術比賽中,以同齡的“虎子虎女”為多數,有些競爭者則年齡小一些。

在決賽開始前一小時,我看見Cool-cool虎和來自另一間學校的競爭對手坐在一起,交換彼此的筆記閱讀,兩個小女生討論一些問題時,一起查閱電子辭典,甚至對方不懂的一些東西,另一個也會耐心指導對手。

多麼美好的一幕!那一刻,我覺得這兩隻小老虎已贏了比賽。

是的,在比賽還沒開始前,她們已經贏了!兩隻老虎單純、無私的共享“資源”,互相商量,即使一小時後,她們就是在賽場上連一分之差都會左右輸贏的競爭對手。

競爭的平台,原來並不一定非爭得你死我活不可,兩隻小老虎真誠的交流,讓我看見競爭者的度量和信心,比自私狹隘的競爭目的,更令人寬慰和感動,心里為這兩隻“棒棒虎”感到驕傲和快樂。

想想即將迎接“馬來西亞日”的大馬各族群,每個族群在不同領域都有精英,如果每個精英和專才都能放下比較和自傲自大心態,彼此之間共享資源,相信大馬今天就不會出現亂七八糟的司法制度、為政治目的較量的自私領袖、忽視人民利益的經濟目標、沒有實質惠及人民的發展計劃。

站在沙巴土地上,回想10多年前因公幹到此,如今因“陪老虎決斗”重臨,感覺上這里的發展和建設仍沒甚麼變化。這是否和缺乏量度和智慧的領袖,無法實際落實共享資源的理念,所造成各州、各族之間的分歧有關,我們在迎接馬來西亞日之際,心中仍充滿質疑。

不同的族群仍天天在報章上喊話,有人因此大罵粗話,有人欲把馬來西亞“佔為己有”,想要“獨享資源”而把其他族群當作競爭的假想敵,有事沒事挑畔其他人離開自己生長的祖國。

再這樣下去,大馬在經濟、政治、教育、打擊罪案等各方面,不管是在國內或國際上的競爭平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原本可發威的“棒棒虎”,一隻隻慢慢就被貪婪和自私弄得形同“病貓”了。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污染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柔佛州一名家長從青少年孩子書包中搜出“性產品宣傳單”,疑是出售有關產品的學校訓導教師派發,這恐怕和家長從少女書包中搜出避孕丸具有同等的轟炸程度。

向來被喻為“象牙塔”的校園,到底還會有甚麼形形色色的污染程度?言行不當的校長發表種族歧視言論,反常的懲罰學生方式,現在還有如江湖佬賣春藥的教師。

我家Cool-cool虎少女小翊湊熱鬧的問:“這教師賣的是甚麼東西啊?”

過去,我們只聽說教師會在校園內“賣廣告”招收補習班學生,再不然賣書賣文具,這下竟然有教師如此“擴充生意”賣性產品,是否有學生顧客還真叫人擔心。

當政府和民間都還在爭議校園推行性教育課題時,這一教師所推行的這一章節,令人匪夷所思,衛道之士因此會持有藉口,去反對正當的性教育在校園推行。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尊師重道的觀念是否越來越薄弱,不能否認的是教師在學生的生活中,仍扮演一定的重要角色,因為孩子們直接是受教師、父母、朋友和資訊影響,朋友和資訊對孩子們的影響並非長輩能掌控,但教師和父母的言行卻是孩子們最直接的參考榜樣。

青少年學生在探索生理和心理蛻變的過程中,僅是依賴和同齡朋友的交流或自行搜尋到的資訊,仍會缺少一份“不確定對不對”的疑問,坦然給予正確引導和溝通的家長或教師,對青少年患得患失的心情,自然有一份不能言喻的安定感覺。

Cool-cool虎說,學校有安排講座會,讓女同學了解生理變化的自然定義,每每同學們隨學校組團出遊前,女教師們也會召集女同學,灌輸適當的生理和衛生知識,並藉機提醒已陸續步入青春期的女同學,要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和珍惜自己。

我也親眼在校外一個場合,目睹Cool-cool虎的女教師和她針對學校安排的生理講座會內容,神態輕鬆的交換意見,女教師甚至很坦然的向Cool-cool虎確認一些內容,Cool-cool虎也不畏懼的說出來,師生倆是如此自然的交流。

只要有心,意識正確,其實一些教師在引導青少年探索成長的過程中都做得很好,相信這些學生長大成人後,回頭看時都會感恩這些教師正面的引導。

至於那些搞不懂自己角色的教師,要想贏得尊重就應檢討個人言行。教育部和董家教方面,都需嚴正關注行為已超越正常範圍的教師。

在校內賣不當產品、隨意出言不遜制造種族歧視、或其他言行不當引爭議的教師,在事情被揭發後,教育部都應治根治本采取紀律行動嚴厲對付,不是隨便把這些誤人子弟者,從這間學校調到另一間學校,“做做樣子”當作是向投訴者“交待”就算,否則難以想像下一間校園又會有多少學生的思想被荼毒。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8月的代禱



回教徒齋戒月期間,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發現,全國福音聯誼會每年配合國慶日發起基督徒40天禁食禱告運動,今年已進入10周年。

響應代禱活動的信徒,通過禁食一餐,將省下的餐費捐給全國慈善用途,並在這期間分成多個部份進行代禱,包括為國家、政府、領袖、社會、各族、教會、經濟、各階層的人民祈禱。

這是一項不強制基督教徒參與的活動,從8月8日開始至9月16日即全國慶祝一個馬來西亞日結束。今年活動主題是“連接世代”,參與的信徒購一本40天的代禱小冊子,包括有成人版和兒童版,我給Cool-cool虎少女小翊買了“兒童版”,雖然她向來不斷強調她是青少年。

正在發育的Cool-cool虎說:“我不能忍受餓肚子哦!”

這並不是問題,沒有選擇禁食,但有其他選擇如禁止上網、禁止看電視。其實引導她參與,重點並不在於禁食禁甚麼,而是代禱層面反映出宗教無私的意義。

不管是信奉任何宗教的國家領袖、州際領袖,都可以是信徒禱告時祝福的對象,包括祈求這些領袖有足夠智慧,去推行公平的政策讓大馬各族、不同宗教人民,都能和平安穩的生活在這片國土上。

代禱的層面並非局限於狹隘的宗教角度,而是包括國家、社會、青少年、家庭等各層面的問題,引導人們發掘心里無私的宗教度量,去關注生活周圍事物和人。

同樣是8月份,在亞羅士打的慈濟“靜思書軒”落成,我向來有帶Cool-cool虎到書軒看書喝茶的習慣,每每在國際賑災時我們也最放心把義款交給慈濟代轉。當慈濟的師伯引領我們參觀靜思堂,講解慈濟人在賑災及扶貧工作方面的情況時,感動人心的是援助對象不分宗教和膚色,強調的是“以人為本”。

也還是在8月,檳城卻有一群人爭論“回教堂祈禱司提起檳城首長林冠英”名字事件,本意是好的宗教祝福,卻因為政治因素而形成敏感問題。

宗教和政治,都是世上最有影響力號召跟隨者的力量,宗教的本意是啟發人性無私的真善美,但是一旦政治介入宗教,就變成另一回事了。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國是這樣愛



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間屋子的籬笆、門窗都掛滿大大小小的國旗和州旗,出入都要穿越旗海,我家Cool-cool虎少女小翊不禁驚嘆這“愛國的方式”。

然後,她納悶地說:“國旗掛得越多,就能代表愛國的程度嗎?”

駕著國產車的我,看著深有感觸的Cool-cool虎,隨即與她聊起不久前吉打民聯州政府購買5輛豐田佳美入口外國車,取代被指車齡悠久及維修費高的國產將相轎車作為官車,結果被國陣領袖指“不愛國”的事情。

可是,人們都知道,這講人不駕國產車就不愛國的領袖,也有使用外國進口名車,這“愛國”的標準和定義也真難懂。

從我有能力買車開始,到現在為止我還在繼續用國產車,買車時經銷員要我填表格,問我:“多少K?”

我錯愕地反問:“甚麼K?”,經銷員解釋:“你的收入多少K,4千,5千?”

開甚麼玩笑,如果我月入4K5K,我就去買豐田佳美了,我……我……我就不必用國產車來讓人們看見我這麼“愛國”啦!

愛國的感情,就如人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這樣,比如我喜歡Cool-cool虎親口告訴我她愛我,但是如果她沒有講出來時,我也知道啊!這和她一天穿多少件衣服,用的是甚麼品牌的書包沒有關係。

國要怎樣愛,要用甚麼具體的形式做做表面功夫,這向來是政治人物的把戲,可是作為一介百姓,要為馬來西亞慶生日之際,百姓們也要弄清楚“愛國不等於愛政府”,要搞清楚“國家”本身沒有問題,在搞花樣的是政治人物和極端主義者,不要因為這樣而質疑“國家不愛我們”。

我家Cool-cool虎和許多沒有把愛國情懷說出口的各族國民一樣,很自然且毫無質疑的生長在這唯一的家國土地上,她從小就會糾正任何老一輩說出“我們中國人”的語病,並且毫不含糊的說“我們明明就是馬來西亞人”。

國旗飄揚在國慶日來臨之際,盡管國家領袖努力高喊“一個馬來西亞”口號,盡管政府努力把各族青少年送進國民服務營學習如何促進交流,卻源源不斷還有極端宗教司叫華人“滾回去祖國”、有一校之長對學生發表種族歧視的“乘客論”、有政治人物研究駕甚麼車才叫愛國。

這些無知叫囂都無法改變我們都是大馬國民的合法身份,沒有人有權利叫我們離開祖國。

我們自己知道,“國”是怎樣“愛”,不必去理會那些因為沒有安全感而亂滾亂叫的人!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種族主義的種子



我家對面的印裔鄰居,住在華裔聚居的住宅區內,平常印裔媽媽為免惹事生非,都不讓3個唸小學的兒子到處亂跑,然而周邊不少騎腳車經過的青少年,卻老愛對他們一家罵粗話或說出貶低的話語。

3名印裔男孩都在華小求學,自然聽得懂這些髒話,自問不招惹他人的印裔父母,一再面對華裔孩子們無理侮辱,忍無可忍時都會上門促有關家長管教孩子。

前幾天,忽聞戶外傳來印裔爸爸生氣的數落3名華裔青少年,職業病的“雞婆本色”驅使我跑出去觀看,我家Cool-cool虎少女小翊見狀也尾隨在後。

印裔父母一見我就訴說這群華裔孩子以粗話問侯的過程,並激動的說,這些孩子甚至說“這些都是印裔人,不必怕他們。”

在場的華裔男孩見我出現,卻要求我來評理,豈料在旁的虎爸爸卻說,在印裔父親發火之前,他在更早時曾目擊這批華裔男孩如何一唱一和的侮辱印裔孩子。

就在這時,其中一名華裔男孩的父親,剛好騎摩托車經過我們這群人之間,但卻視若無睹直接把摩托車駛入屋內,完全不過問。

我沒有“管教”別人孩子的習慣,因為了解到大多數家長都不喜歡別人來插手管教的事情。尤其印裔爸爸提到他上門要求那些華裔家長管教自家孩子時,一些家長會道歉,但也有一些家長反而和他吵架。

然而,我也不能苟同家長縱容孩子們持有種族歧視,無理取鬧的情況。

於是,我心平氣和但嚴肅的對企圖爭辯的華裔男孩說:“你不要去講人家是印裔人,所以不必怕他之類的話,如果你開口閉口都在對別人罵粗話,那你又算甚麼好的華人呢?如果不懂得尊重別人,那未來要怎樣成長呢?”

虎爸爸也勸告這男孩不要再沒事去招惹他人,徒然制造種族問題。男孩後來訕訕然離開。

種族主義的根,若植於這些還在探索成長的青少年心中,甚至日常在行動和語言上肆無忌憚的對其他種族展開攻擊,不能想像未來他們如何在這多元種族的社會,面對各種生活上的挑戰,長大後如何能和其他種族和平相處?

這些日子以來,我們看見土著權威組織主席依布拉欣阿里不休止的貶低華裔言論,似乎不被國家領袖制止,甚至有前首相極力撐腰;我們看見曾發表“華裔寄居論”的阿末依斯邁,在數天被其政黨某區部“封”為“民族英雄”,送上“星”級獎賞,我們都難掩心里的激憤。

這些種族主義者貶低其他種族,漠視其他種族作為大馬國民應獲公平對待,反之以自我優越的言行舉止“出位”,卻毫無愧疚悔意。

如果我們不岔於種族主義對本身族群帶來的傷害,那麼我們也有責任去教導下一代要尊重各族,不要用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去貶低其他種族,更不要把恨的種子根植於下一代心中。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創意不留白

寫作文,在我們家不是一個“苦惱”的名詞,而是一個沒有甚麼目的、輕鬆有趣的分享。

我家Cool-cool虎少女小翊每次把考作文的試卷帶回和我分享,詼諧的內容有時會讓我一邊讀一邊大笑,搞到虎爸爸質疑:“真的有這樣好笑嗎?”

根據Cool-cool虎的說法,平常在學校上作文課,其實並不算是自己有機會寫作,大多數是根據教師給予的模式規範,讓學生抄下來。只有在考試時,“華文作文”這一試卷,才是真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文筆發揮。

這樣好像很奇怪,只有在考試時才能自己寫作。

Cool-cool虎的腦袋里總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她的華文試卷上常常有非常有趣的故事情節,甚至加插不少她喜歡的武俠小說元素。

我喜歡她這樣根據創意,天馬行空的寫作,不受考試因素影響心情,也完全不受作文規範所限制。還好,她學校里的老師也任由她根據創意寫出自己的想法。

Cool-cool虎明年就要上中學了,在偶然的情況下我看見一所中學的老師書寫的文字,形容另一名教華文的老師,帶領一群中學生走出戶外的草地,然後學生們在食堂的長桌上寫文章,這一幅“戶外寫作”的意境和氣氛,突然讓我感動不己,好希望這就是Cool-cool虎未來成長的校園。

最近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提到,未來不管中小學的政府考試,將會或多或少納入創新元素的題目,讓學生可以天馬行空發揮想像力,而各源流小學各科目將會推行新課程綱要,注入強調快樂學習的“創新思維元素”。

他以去年大馬教育文憑考試為例,指當局出了一個“不要讓生命留白”的作文題目,結果許多人不習慣教育課程作出改變,不太適應所納入的創新思維,結果導致一些學生和家長有所怨言。

這一點值得深思,為甚麼這樣的題目會導致一些家長和學生難以接受?只因為這不是範本上所謂“正統”(正常?)的題目,要叫習慣於正統限制的學生在試卷上寫“不要讓生命留白”,一不小心可就讓他們的腦袋一片空白,再差一點就會弄到整張試卷“留白”啦!

面對突然不按牌理出牌的試題,一些不懂變通的學生腦袋就差不多如電腦“當機”了,這在學習路上多麼悲哀。

考試的壓力、分數的期許,曾幾何時卻把孩子們天生潛在的創意,慢慢在僵化的學習環境中被一步步侵蝕,而忽略了在沒有壓力和發掘創意的學習氣氛中,反而才更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海的啟示



在國外唸書的外甥女偕一班大馬留學生戲水作樂,結果其中一名不諳水性的同伴失足滑入深海處喪命,同伴們嘗試搶救不果,無助的看著朋友瞬間陰陽相隔。

外甥女的心情跌入谷底,她的母親每天從長途電話中聽到女兒悲悽的哭聲,心情也被牽制陷入悲傷中,感受到女兒傷心而揪痛母親的心之際,這個母親的同理心,也牽掛死者的父母在慘劇中失去孩子後是多麼難以言喻的痛。

不管在國內外,偶爾都會發生不諳水性者戲水,結果溺斃事件。姐姐在這件事過後問我說:“妳的Cool-cool虎會游泳嗎?如果不會,快點帶她去報名學游泳。”

姐姐告誡說,雖然大人們總是說“欺山莫欺水”,可是一般青少年在日常活動中,都不會把這些諫言記在心上,碰上朋友們相約出遊嬉水,如本身懂得游泳,至少還能應對緊急狀況尋求自保。

早一陣子,電影《2012》大賣時,Cool-cool虎早就有所警覺,央求我一定要讓她學游泳,不是因為世界末日的預言,而是現實中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使人不得不警覺有朝一日即使我們不去海邊、山水溪間嬉水,都可能會面對大水災的威脅。

前天,我隨國家海洋公園局乘小型快艇出海到芭雅島,海上浪大震得可怕,如果肚子里有嬰兒可能都會被震出來,旱鴨子的我身穿救生衣,腦海里不禁想到外甥女的朋友遇溺遭遇,暗忖如果此時快艇發生意外,在茫茫大海中恐怕凶多吉少。

想到自己在工作上,難免偶爾會出現在海上,某次前往浮羅交怡采訪,深夜和同行們乘坐小型漁船到海上捉八爪魚,當時只因為某高官有此雅興,而我們也沒有顧慮太多的隨行,直至深夜在大海中坐在四周沒有屏障的小漁船中,才想到萬一出現大風浪,漁船翻覆的後果如何?

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只會擔心孩子,原來對自身安全並沒有太多警覺性。正如某次問起一名時常南上北下搞活動的朋友,會否擔心孩子偕學校師生到遠途出遊時,他說:“不能擔心那麼多,我們自己也是這樣整天因工作出門,要說擔心,孩子們可能更需要擔心我們多一些。”

原本我已答應Cool-cool虎在今年學校假期內,一起學游泳;徜徉在海上的啟示,突然更讓我覺得真的是不容再遲疑了。

當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避免面對可能的危機時,唯有尋求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來作好心理準備應對任何危機,這樣我們對待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才能把牽掛轉化為放心。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耳機下的聲音

乘車一起出門,不管是Cool-cool虎少女小翊還是她的表兄姐們,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個個戴上耳機,聽他們的MP3、I-pod。

家長興緻勃勃想藉此進行親子溝通,談天分享心情,卻會發現原來這些載上耳機的對象都“充耳不聞”,落得自討沒趣。

朋友間交流時,總發現“青少年”這個“陌生”的名詞,似乎帶給大多數現代父母困擾。

原本整天賴在身邊的寶貝,怎麼變成青少年後,就刻意在行動上和父母保持距離,在語言上也開始減少溝通,問也不講,不問也不是,這些疑問常常會讓父母抓狂。

有些朋友努力回想過去,是否也曾以如此態度對待父母,不知當真是時代轉變,還是現代父母太過想履行“民主”,結果作為父母的“權威”一旦被“民主反應”挑戰時,卻搞到自己的EQ受到考驗。

從兒童變成青少年,開始第一步,當大人習慣說:“你們小孩子……”,我家Cool-cool虎和她的同伴們就會糾正:“我─們─不─是─小─孩─子,ok?”,激動一點時還抗議:“我們這些青少年最討厭大人講我們是小孩子!”

然後,接下來這些青少年就會不約而同的“耍酷”,以不同“級數”封閉起自己和大人的溝通,代溝程度視乎自小建立的親子關係,有嚴重的,也有輕微的。

有時我也很介意Cool-cool虎這樣,可是再認真想想,也就稍能理解。其實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比孩童期更能審察父母的言行對錯,因此父母的心態若還沒有從孩子的兒童期中“成長”到另一階段,或許就讓青少年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幼稚”。

我也觀察到像Cool-cool虎這樣轉型到青少年時期,他們比較需要和朋友溝通相處,他們聚在一起時,總是很多話、彷彿能對彼此敝開心懷,可商量交流。反而和“口上說開明”的父母交流時,憑心而論有時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還是撇不開“權威”,反而說多了會不歡而散。

這些所謂的青少年,身體、生理和心理處在“半大不小”的尷尬時期,青春期荷爾蒙的變化也往往讓他們陷入不自覺的煩躁中,他們覺得自己已不是小孩子,想要變成大人,可是在生理和心態上又還不是“完整的大人”。

然而,父母和孩子之間仍需相互表達彼此不舒服的感受,並讓孩子知道即使他們變成半大不小的青少年,父母仍願意敝開心懷,隨時歡迎和孩子擁抱、在心情上溝通交流,不然父母會很失落。

有些人要求摘下青少年的耳機傾聽心聲,兩代對話。有些父母和孩子用寫信、傳短訊、甚至面子書留言來溝通,問題是有些人之間行得通,也有孩子拒絕這種種溝通。

這當然很傷腦筋,但也不能因此放棄尋求溝通的努力,因為一旦放棄就“出局”了。如果“軟硬兼施”都找不到溝通方式,看來需要尋找孩子和家長都信任的第三者長輩來緩和關係。

當他們在成長時,父母的心態也需要成長。

如果青少年太自以為是,父母也應提醒他們,每個中年父母也曾走過青少年的路,所以父母的意見並不是虛無沒有意義的,親子關係也不應在青少年的叛逆中被切割。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她的獨立,她的未來



成長中的孩子常常會問令人“吐血”的問題,Cool-cool虎少女小翊早幾年曾問我:“我長大後可以去做變性手術嗎?”

我一時被嚇呆了,語無倫次的回答:“如果妳變性,我就不要認妳做孩子了!”,可是想想我就只有這個獨生女,如果有一天突然變成“獨生子”,好像也必須很無奈的包容和接受哦!

然後,過了不久,Cool-cool虎又來問:“媽媽,如果我長大後不要結婚可以嗎?”

我說:“可以啊!這是妳的選擇呀!”

她提醒我說:“妳以前說過我沒有兄弟姐妹,所以最好長大後結婚,才會有自己的家人哦!”

我這回沒有語無倫次的亂答,反之好好的分析給她聽:“到妳長大時,如果遇到真正喜歡而且不錯的人,再決定是不是要結婚;如果沒有遇到適合的人,即使決定不要結婚也沒有問題。但是,不管結不結婚,最重要的是必須努力和自律,成為一個思想獨立、經濟獨立及具有工作能力養活自己的人。”

幸虧,我家Cool-cool虎這半年來已漸趨向少女夢幻境界,懂得欣賞帥哥偶像,開始閱讀愛情小說,所以我應該不必再擔心那些變性啦、各種奇怪的念頭了……。

這時候,卻是做媽媽的來煩Cool-cool虎了,嘮嘮叨叨的說到好像很開明似的說:“少女情懷總是詩,青少年會情竇初開是正常的,以後如果妳長大一些,有人喜歡妳,就讓他來家里找妳,不要偷偷在外拍拖……。”

問題切入正題時,當然語重心長的交待說,情竇初開的純純戀愛沒有錯,但是千萬要潔身自愛,不然想像一下正在求學時代卻懷孕了,就沒有辦法再繼續學業,那很可能就影響到未來無法靠自己達到經濟獨立,也恐怕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來落實自己的願望。

Cool-cool虎看起來很懂事的接腔說:“不只是在求學時代不可以,即使長大出來工作了也不可能未婚先懷孕哦,如果懷孕了,人家不要跟妳結婚,會很慘的!”

當然,我很高興常常問問題問到我吐血的Cool-cool虎,會這麼想。

根據國民登記局的資料顯示,大馬每天都有84名新生兒報生紙中,“父親”一欄是空白的,而其中多為未婚產下的私生子。

檳州婦女及家庭發展理事會主席查哈拉表示擔心這個數據會因國人道德價值觀繼續淪落而上升,她希望父母能在孩子年幼時就給予嚴厲管教,減少太年幼的孩子接受資訊開放且發達的網絡,以免獲得不正確的資訊而荼毒孩子在性方面的思想。不過,她也提出私生子問題出現,其中因素也包括目前社會的女性開始經濟獨立,且大部份女性也開始不再相信婚姻制度。

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喜歡做私生子的外公、外婆,更不想未來外孫就懷在穿校服的小媽媽體內,所以讓青少年孩子了解這個問題,對自身前途帶來深重的影響是刻不容緩的。

重要的是,父母有責任把孩子引導成自律、負責而思想獨立的人,協助孩子自己去想通和分辨問題輕重,總比強制他們如何更有效。到孩子有一天終於變成一個成人時,只要思想和經濟獨立,是否相信婚姻制度,就不再是父母和社會所需要擔心的問題。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長輩先“上課”



某天,朋友轉述某所小學的男生對女同學做出性騷擾的動作,結果該校一名思想保守的年長教師,跟其他教師說“罪魁禍首”是我的一篇文章。

我當下覺得好奇又愕然,竟然我是“罪魁禍首?!

據朋友說,那位教師認為我在某篇提出小孩“性的疑惑”的文章中,解說得太“清楚”了,因此原本不懂得甚麼是“性關係”和“性騷擾”的孩子,因此被我“教壞”了。

我家Cool-cool虎少女小翊有先見之明,曾對那篇我給她解說“性教育”的文章,“告誡”過我說,如被那些思想保守的父母親或教師們讀到,他們一定會說:“哇嘮耶,這個媽媽思想實在太開放了,竟然跟小孩講這些。”(當然那絕非18S限制級文章,不然怎麼可能見報)。

最近吉蘭丹州務大臣聶阿茲也提出“學校教導性教育,如同教小偷如何偷東西”言論,我想這反映的何止是宗教保守派人的想法,不能否認的是仍有大部份的教師和父母都還過不了本身的心理障礙,繼續覺得“性教育”是不能光明正大啟齒的,甚至於關起門來仍有很多家長也把這個問題視為不可討論的禁忌。

我不認同這種做法,對於兒童或青少年孩子提出性的疑惑時,一些家長就好像有甚麼見不得人的事情般,敷衍或責備孩子,用家長的權威禁止他們問,甚至說甚麼“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這類不負責任的話。

我比較擔心的是,任何孩子在“還沒有長大的時候”,遇上了性侵、性騷擾問題時,卻因為對“性關係”到底是甚麼完全沒有概念,甚至比較慢熟的孩子會搞不清那是“疼愛友好”的行為,還是不正當的舉動,而不懂得說“不”來保護自己。

某次和朋友們相聚,個個聊起自家有女初長成,面對的種種生理變化疑惑時,也相繼提起當年我們邁向青少年路徑時,對這方面所產生的好奇和困惑,請教母親或姐姐時都會被敷衍推搪,結果從來都得不到“正常”又正確的答案。

我發現一些朋友,當年面對得不到答案的困境,如今仍受上一代的觀念束縛,重演不敢回答孩子提出這方面疑問的情況。

而我還是繼續很“雞婆”的努力勸說朋友們,只要用很正常的態度和表情,像解答一般的日常生活或任何科目的疑難方式,去回答孩子的問題,就不會覺得這是難以啟齒、見不得人的答案了。

既然這是存在的問題,為甚麼家長和教師們要像鴕鳥般,把頭埋進沙堆里避開孩子們的追問?當鴕鳥的頭在沙堆里看不見外面正在發生甚麼事時,好奇的青少年和孩童莽莽撞撞下、因為得不到正確教育而受到性侵或變成加害者時,鴕鳥們能否蘇醒來正視本身作為長輩,應以正確態度去厘清孩子們對性教育的迷思?

長輩教導性教育的目的是讓好奇的孩子們,懂得分辨甚麼是正確和正常的,甚麼是不正確的行為。如果作為父母和師長者一味認定性教育就是教壞人、是錯誤的引導,那麼看來政府應該做的是:先給父母和教師上性教育課程。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星洲日報》週刊專題訪問 :一邊是童話,一邊是鏡子




■《星洲日報》週刊專題訪問
90後,寫甚麼?

★一邊是童話,一邊是鏡子★

●每個人都有話想說想溝通,有話想說才會寫文章,別老是認為小朋友應該聽命於大人,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模式。

一個早慧的小學生,和媽媽合寫親子溝通散文,寫啊寫的,就成了一本成長紀錄。

鄭翊在小學2年級時和媽媽楊微屏合寫專欄,後來把文章結集成書,出版《童話鏡子》。

因為合寫專欄,老是趕不上小孩變化的媽媽因而更懂小孩的想法,女兒也有機會讓媽媽好好聆聽自己的想法。

即使世代有差,她們互為親子童話,也互為彼此的鏡子。

90世代的小孩,和90世代小孩的媽媽,她們的親子書寫,或許也是另一面溫暖的時代顯影。

**********************************************************************
●問 ■答

90世代想甚麼■鄭翊

●從幾歲開始寫作?
■不記得幾歲開始。
(媽媽的補充:媽媽也不記得是幾歲,只記得應該是在上了小學一年紀之後才開始隨便寫一些,但沒有保留文章。但是根據媽媽為鄭翊收錄的相簿記錄,有記錄的是鄭翊在3歲8個月時即興口述,創作的第一首詩,媽媽覺得有趣,再三証實是她自己自創後,打字保存配在3歲的相片旁。)

■詩的內容:
大風吹,小風吹,
飛來一隻小蜻蜓,
大蜻蜓不來;
大蜻蜓來了,小蜻蜓不來。


●還記得第一篇文章寫的是什麼嗎?是在什麼情況下完成?
■不記得寫甚麼文章,但記得喜歡寫在大方格簿子,而且一定要填完一面的最後一個格子。應該是自己隨便高興就寫,因為不是老師叫寫,在學校要三年級開始才寫作文。


●第一本買的書是什麼書?平日喜歡看什麼書?
■ 忘了第一本買的書是甚麼書,因為太小,嬰兒時期媽媽就每星期都抱我去大眾書局買書。現在長大了,平日喜歡看偵探小說(柯南、冒險小虎隊之類)、金庸武俠小說、許友彬和紅蜻蜓出版社所有白色書皮的青少年小說。
(媽媽補充:鄭翊3個月大開始,媽媽就買硬卡的小童書唸給她聽,6個月大後就每星期帶她去大眾書局買書回來,每天晚上把她抱在懷里讀故事給她聽,各種各樣的童話和故事書,所以媽媽也不記得第一本買的是甚麼書,因為買書的事情是從當時到現在,幾乎每個周末例行不間斷的,常常是同時買五、六本,所以抱歉這題不能給予確定的答案。)

●在閱讀方向的選擇上,大人會干涉嗎?會不會發生“你喜歡看而大人不允許”的情
況?
■不會,大人不會干涉閱讀方向,媽媽除了講明不可以讀鬼故事以免獨處時自己嚇自己外,其他時候都是我和媽媽一起去書局,我自己選了書就拿給媽媽看,通常都沒有不允許。

●媽媽是寫作人,對你的文章有什麼樣的評價和意見?
■不知道,媽媽沒有特別對我說,只是叫我根據自己的創意和自己體驗的感受寫出來,不需要根據寫作格式和範本。

●和媽媽一起寫專欄,會有壓力嗎?
■沒有壓力。因為媽媽每期會構思題材內容後,建議我寫出某個發生在我四周的故事和經歷,用說故事方式寫出來,因為是真實的故事,想了寫出來而已,所以沒有壓力。不過,後來覺得每個星期都要寫一則專欄文章,很懶惰,所以就跟媽媽說不要寫了。

●學校老師和同學看了你的書,有什麼回應嗎?
■老師和同學沒有在我面前講。
(媽媽補充:一名同學在外面買到書後帶去學校,級任老師李鳳英老師主動打電話給媽媽,要求媽媽和校長溝通後把書送到學校,讓老師出售給同學。校長年底在校刊有特別介紹這個小孩出書使到學校教師和學生共享喜悅,老師和同學的反應是分享的意義比較多。)

●對自己未來在寫作路上有特別期許嗎?未來想當作家嗎?
■ 沒有特別期許,也不想當作家。

●你的文章大部分寫的是生活雜感,未來有想過寫比較故事性的作品嗎?比如小說?
■ 沒有特別想要寫甚麼。


********************************************************************

媽媽看90世代的書寫■ 楊微屏
●是什麼樣的機緣下和女兒合寫專欄?
■《童話鏡子》專欄里的小孩,是從星洲《大北馬》的其中一個專欄《筆筆皆是》走進來的,因為12年前這個小孩出生後,小孩赤誠的感動讓我從中學習到更多人生寶貴的啟示,這個小孩日常的故事很自然的常常出現在《筆筆皆是》。後來我的上司即星洲日報吉打州采訪主任陳紹安就建議開拓一個親子專欄,讓我和鄭翊一起寫每周日見報的《童話鏡子》專欄(2006及2007,小孩二至三年級期間。)
上司有此建議,是因為平日知道鄭翊有閱讀習慣,以及從我的分享中了解到我和女兒的親子關係很好,常常發現她有很多有趣的話語和故事分享。

●身為媽媽,會扮演寫作指導的角色嗎?
■身為媽媽,沒有刻意扮演寫作指導的角色,這可能是因為原本本身習慣閱讀,很自然的在小孩出生後很少的時候,覺得對著小孩沒甚麼事情做,就一起閱讀童書,一直習慣成自然到她稍長後,大約一年級開始吧,就從她的學校功課即造句方面,發現她有很好的創意和書寫的根底,但也沒有特別去指導她,只是鼓勵她既然在這方面有良能就盡量發揮,最重要是根據自己喜歡的創意寫作,不需要被任何範本或格式框住。

●對於鄭翊寫的專欄文章,會給她批評和意見嗎?
■ 鄭翊寫的專欄文章,是每星期要寫之前,必須由我這邊構思和策劃,因為這個是親子專欄,牽涉到從小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小孩純真的看法和話語,可能是一個故事或一句她講的話,引發媽媽及大人對社會萬象包括教育、政治、親情、道德等自我反思,所以鄭翊寫這個專欄文章當然避免不了“被要求講某一個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或事情”,這應該算是每個星期必須提供的“意見”。

至於批評,正常時候不會有,因為基本上她的表達能力和文句結構都很通順,只是有時侯小孩愛玩又懶惰,不想好好坐下來處理專欄時,就會引發兩母女一邊寫專欄一邊吵架的事情。

這個專欄每次一寫時是沒有題目的,而是必須先有策劃的題材,需要先有小孩寫好的故事,完成了小孩的部份即《孩子的童話》那部份後,媽媽才能根據文章里的故事和話語,接下去寫《媽媽的鏡子》即媽媽反思的那部份。

●客觀來說,您對鄭翊的文章評價如何?
■哈,我有時跟朋友們提到鄭翊的文章(不是專欄文章,而是她和我分享她在學校自己寫的作文內容時),我確實常常會說“不要以我是她媽媽的角度看”,鄭翊的文章水準和創意、佈局,常常都讓我驚嘆,我也沒有想到她會寫出那些東西,我覺得她的文章水準是超過她實際年齡。

不過,她的文章不符合一般校外作文比賽的要求規格,不是那種框框里可以接受的文章,但是我還是鼓勵她繼續跟著她的創意和感受寫,不必受框框限制。

●對鄭翊在寫作路上有什麼期許?可有想過栽培她成為作家?
■ 我對鄭翊在寫作路上沒有特別期許,因為我相信她在很自然的閱讀環境,以及常常一起到處去遊玩而自然吸收到的生活閱歷,就是她所有寫作的自然資源,不必刻意栽培,我都對她有信心,知道她任何時候都可以寫出根據她的感受和閱歷的創作。

我從來沒有想過栽培她成為作家,因為鄭翊不需要為了滿足任何人的期望而去寫作,即使不當作家她也可以寫作,即使她覺得不要寫作也無所謂,這是她的選擇。

至於《童話鏡子》出書,並不是要她成為作家。動機只是非常簡單,鄭翊自小愛看故事書,在沒有被刻意栽培下,卻自然而然能用創意投入有趣的創作,媽媽珍惜孩子的創作結晶,於是決定與她一起出書,用文字保存鄭翊成長過程的寶貴記憶。

過後,小孩還是一樣是個普通的小孩,就像鄭翊在出書後告訴我說:“媽媽,我們只是作者,不是作家。”我想,這就是我和我的孩子,最簡單的想法。

(此專題訪問刊於2010年6月27日 《星洲日報》快樂星期天周刊。記者陳燕棣之專題報導。)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慢慢慢慢地目送你的背影



在互聯網看見“面子書”一個粉絲專頁───“反對一些媽媽不給孩子出門,hate! hate! hate!”,好奇的點擊進去,發現一些青少年在宣洩父母不允許偕朋友出去玩的苦悶心情。

這些青少年申訴父母老是把他們當小孩,不了解他們已長大,應讓他們和朋友出去玩,不然整天關在家里會變成自閉症、會傻掉……!

一些長輩留言忠告青少年們說,現在治安不好,人心難測,所以父母才不讓孩子外出,勸告他們要了解父母的苦心。

上周五,黑漆漆的天空下著雨,Cool-cool虎少女小翊和學校數十名同學分乘兩輛巴士,浩浩蕩蕩在8名教師帶領下前往怡保一日遊。出發前幾天就開始倒數的cool-cool虎,非常期待而雀躍於這樣“終於可擺脫母親”的旅程。

我遠遠站在一邊,目送她蹦蹦跳跳的登上巴士和同學談笑風生;同時也看見一些放不下心的母親,撐著雨傘徘徊在巴士入口。

一整天過去後,帶著非常思念的心情,我在晚上11時來到學校門口,準備迎接回歸的cool-cool虎時,重新見到清晨時送行的那一群母親。

其中一個母親說,一整天她打了很多通電話給正在旅行的孩子,一些孩子也被交待到每一站景點時,都要打電話來報平安。

一名母親說,一整天都下雨,想到巴士在雨中開行的安危,她竟然擔心到嘔吐。也有一些母親說,這是孩子首度獨立出門遊玩,做母親的老是擔心孩子不聽話,會這樣那樣……。

在外人眼中,看見這群母親這麼擔心,必然是覺得可笑,然而做母親的人才會懂得那種牽掛。

早幾年,cool-cool虎開始要求我讓她參加生活營,有時還出動老師來說服我,但基於當時她年紀比較小,而且一些生活營的地點和性質不能讓人放心,所以我都拒絕了,想必那個“反對一些媽媽不給孩子出門,hate! hate! hate!”的粉絲們,一定討厭死像我這種母親。

但是,近兩來來,觀察到cool-cool虎的表現已漸成熟,慢慢地我讓她參加性質安全的生活營,然後逐步的答應讓她參加學校組辦的旅行團。

曾和姐姐討論過讓孩子乘巴士參加學校旅行團,偶爾會受一些長途巴士肇禍的事件影響心情,但我們想到當年自己是青少年時,父母親同樣基於這種理由不讓我們出門,結果我們抱憾至今,感嘆缺了和同學一起去旅行的心情和經歷之回憶,畢竟和父母出遊的歷練是不同的,因此想通了就覺得不應把自己當年的遺憾,如今再轉移到孩子身上。

把擔心化為祝福和信任,這是給予不能輕易對孩子放手的父母的勸告。

這些日子以來,我已經慢慢慢慢地學會適應目送孩子的背影,然後慢慢慢慢地體驗著當年父母親對我們放手時的心情。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又”能怎樣說?

Cool-cool虎少女小翊今年將應考小六評估考試,我的同事榮文打趣地對她說:“妳可能是‘末代UPSR考生’哦!”

教育部最近“又”心血來潮想出新點子,建議廢除小六評估考試和初中評估考試,直接讓從一年級到中五的學生,完成12年的教育後以“大馬教育文憑”一次過評估成績表現,其他時候就由各自學校自行評估。

對這個國家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已從無所適從,到不知除了用“又”,還有甚麼字眼可以形容。

朋友曾經問,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和未來,是否會擔心?

我想,擔心是另一回事,大馬有許多家長即使同樣憂慮,甚至對很多政策無所適從,但終究必須面對。家境許可的可把孩子送到國外讓人才外流,可是家境不許可的學生,就只能感嘆努力獲得的成績仍需運氣來成就升學路向。

如果不願意被朝令夕改且捉摸不定的教育政策完全牽制,我們或許有另一個選擇,就是“不要受它牽制”,比如可選讀私立學校、獨中、甚至周圍也有人讓中學的孩子在家上學,接受美國函授教育。

當然,作出這樣的選擇時,可能需要付出不同的代價,而且學生個人的求知態度很重要,家長對新選擇的信心和立場要堅定,必須要清楚代價和後果。

比如,選擇獨中,那麼就要有心理準備,即使全世界有這樣多國家都承認統考文憑,但在我國卻因政治因素,迄今只達到某種具條件且非常有限的“接受”程度,而離“承認” 統考文憑這一步仍有距離。

說真的,如果每年閱報都會重覆看見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學生身上,看見那些在政府會考中取得非常優秀成績的學生,淚如雨下的申訴申請獎學金受拒、不能進入屬意大學和科系時,難免也懷疑所謂被政府“承認”的會考文憑,又有甚麼保証?

對於Cooi-cool虎,我們母女倆會分享及討論未來她可能面對的教育方向,一步一步探索之際,比較強調的是自學習過程強化自己。其實只能這樣。

考試結果,文憑的價值,既然都不在掌握之中,學生唯一能做的是具備強化自己的條件,局勢的改變至少不會讓任何人求取的知識傾覆,有條件自會看見路的方向。

當然,這樣的說法,是無奈的。不然,我們身在這樣的“一個馬來西亞”,又能怎樣說?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當我們年老的時候



很多社團配合“雙親節”辦活動倡導孝道,其中一場播放發人省思的短片,朋友轉貼到互聯網,我和Cool-cool虎少女小翊一起觀賞後,各有感觸。

故事中,一名老母親手腳不靈光,吃飯會把飯粒撒到桌上,坐在沙發上會失禁,小孫兒驚呼:“爸爸,婆婆又撒尿了!”

兒子一邊拭抹沙發,一邊抱怨自己工作一整天很辛苦後,回來還須忙於替老母親清理小便, 斥責老母親不要再弄髒名貴沙發,若再添加麻煩就把她送到老人院。

難過的老母親回憶兒子小時侯,母子的甜蜜時光,時光倒流到年輕母親懷抱小嬰兒,哼唱兒歌哄孩子。兒子長到看起來五、六歲的樣子時,仍會大便在褲子,可是年輕母親卻一邊溫柔的責備,一邊細心的為兒子清理臭臭的身體。

老母親從回憶中回到現實,對埋怨她失禁的兒子,幽幽提出抗議:“你不要生氣,我只是忍不住,你小時候也常大便在褲子。”

一旁的小孫兒驚呼:“爸爸,如果你以後大便在褲子,我也把你送進老人院!”

兒子怔住了,也跌入兒時大便在褲子的回憶中……。

Cool-cool虎看見回憶中的年輕母親,一直重覆問孩子:“你長大了要不要養我?要不要疼我?”時,就輕輕的問我:“媽媽,為甚麼她一直問這句話?”

我想,很多媽媽都喜歡問還沒有長大的孩子這句話,即使孩子信口開河的說長大了要怎麼養媽媽,媽媽都會很高興,對未來充滿期望。

可是,一些成年後的孩子忘了當年對父母的承諾,在人生階段倒轉角色,必須照顧生理和心智彷彿返回童年的年老父母時,卻往往沒有辦法像當年父母對孩子耐心、無私的付出。

短片中的老母親,鼓起勇氣對絮叨的兒子提出抗議,讓兒子去想想當年大便在褲子,母親仍無怨無悔的包容,而孫兒的話則如當頭棒喝,讓兒子反省今日的“身教”,將是自己未來命運的可能寫照。

現代一些父母都逐漸懂得不要把希望過於寄託在成年的孩子身上,養兒防老的觀念已不能讓年老父母有安全感,所以有能力的父母都盡量會儲錢防老,甚至獨立生活而盡量不依賴子女,以便維持晚年的自尊。可是,這只適用於身體強壯、思路清晰的老年父母。

衰弱退化的父母,往往力不從心而無法獨立地維持老年的尊嚴,這時候是否獲得子女的關愛照顧,已不能用父母的威嚴來強制子女怎麼做,能不能行孝就看子女是否有反哺之心和良心。

等到做子女的,有一天也變成這麼老時,對當年自己對年老父母的所作所為,會後悔還是無愧,就是裁決良心的時刻。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完美與殘缺



“好好活下去!”

台上,跟骨癌戰斗的單腿少女楊意琳被司儀問及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時,她說出這5個字,一旁的媽媽激動的說:“我很高興聽到妳這麼說……。”

雙福藝術團匯集“殘健一家”的藝術理念演出 “完美雙福,完美人生”舞蹈,同時也為16歲單腿少女楊意琳籌募長期不斷需要的醫藥費,楊意琳一直獲得家人用愛支持,一起面對人世間殘酷的挑戰。

雖然她的腳不完全,但是在他們的家庭里,愛是完全無缺的。

在觀賞“完美雙福,完美人生”的歌舞表演時,坐在台下如我這般身體健全的人,會不禁自卑於自己的渺小,台上的表演者有些是腳有殘疾、全盲、智障,可是他們積極活出精采的人生。在他們從歌舞的出口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前,也許他們曾面對生理障礙而消沉沮喪過,但是他們終於作出如楊意琳的選擇──好好活下去!

當楊意琳在台上彈奏華樂時,她的媽媽在旁相伴翻樂譜,母女之間的愛盡在不言喻中。

楊意琳16歲,16歲是一般青少年的叛逆期,想到不少朋友苦惱於這段年齡的孩子總是拒絕溝通,父母親嘗試各種方式包括寫信、發手機短訊、發電郵、甚至用“面子書”向孩子伸出觸角,但仍有一些青少年孩子拒絕回覆父母的疑問,甚至表明不想說的就別問,要說的不問也會說。

我嘗試問少女小翊Cool-cool虎,為甚麼青少年總不愛對父母說話?

從這青春期女兒口中得到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這幾天關於德士司機向十餘歲少女性侵後拍成短片要脅的新聞,讓許多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家長憂心忡忡,警方甚至扣留一名18歲少女,據說是助長德士司機色魔拍攝其他少女被奸短片的共犯。

這18歲少女的父親因女兒不曾對家人說起不愉快事件,不知女兒會這麼做,尤其女兒看起來樂觀堅強,生活如常。但事件出現疑慮時,她父親選擇站在女兒這邊,給予信任和支持。

在社會種種事件交替中,讓人感懷的是身體殘缺的人,卻可能有比一般人擁有更完全的信念,藉助愛和信任作為支柱,成就完美的人生。

然而,四肢完好的人,有時卻迷失在心靈的殘缺中,也唯有愛和信任支持,才能修復心靈上的殘缺。

也許四肢健全的青少年,對父母於心靈上的依賴遠不及身體殘障者,因此少了信任就閃避溝通,讓父母傷透腦筋。

成長中的青少年,如果不想對父母說多餘的話,那麼至少要秉持“好好活下去”的信念,不用言語表達沒關係,但要用正面的行動來回報父母的苦心。父母也許很無助於青少年孩子不願意溝通,即使如此也不要放棄,繼續用愛和關心來守侯他們。

親子關係、有情世界,或許總是在完美與殘缺交替中,形成人生的拼圖。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我也不想干擾她



周假陪伴Cool─cool虎少女小翊之際,突然接到電話指示我次日執行采訪任務,跟進有關以腳代手寫字的女生小芊近況。

Cool-cool虎小小聲的問:“為甚麼你們一直要去干擾她?”

這個問題問進我的心坎里。

我想告訴cool-cool虎的是,我這個媽媽一直在努力尋求平衡點,如何在執行采訪任務時,同時也站在被報導對象的立場想東西、看事情。對於一些形成的“干擾”,盡量尋求最緩和的方式減到最低,即使在職責和人性道義之間游走掙扎時,也不要忘記這點。

自從cool-cool虎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更深刻促使我從她的成長中,越來越了解到人性的考量,比形體的表象更重要,因此領悟到在人生中,相較於尋求工作、競爭、利益方面的滿足或所謂的成就感時,真正值得重視的是執行任何工作都不要偏離人性,否則就只淪為一個工作機器。

關於勇敢的小芊,她的媽媽很早的時候就曾告訴我,小芊在開學日被傳媒發現,過後不斷有各語文報章、雜誌等記者要求上門采訪或跟進新聞,使到小芊受到驚嚇和干擾。她的媽媽和校方協議不允許任何記者到學校采訪,以免影響小芊和其他師生上課。同時任何人上家門采訪前,媽媽都會先尋求小芊的同意。

升上一年級的小芊功課繁重,以腳代手寫字尤其更吃力和耗時,小芊甚至跟她媽媽說,每次上門采訪的人問來問去都差不多一樣的問題,對她形成困擾。小芊有時不想接受訪問,會躲在房里不出來。

我明白小芊媽媽的感受,沒有任何媽媽會喜歡孩子長期被外來事物干擾。我也很慶幸小芊的媽媽,在尊重彼此立場的誠意下,讓我在不違背人性底線下完成職責。

我可以無愧的告訴我的cool-cool虎,我不是最好的記者,不一定能讓誰滿意我的報導,因為那也許不夠八卦、不夠全面;但至少我可以非常堅持,對受訪者的“干擾”程度,必須有一個不能逾越的底線,那也許是和新聞良知、新聞道德有關的一些東西吧!

我不要cool-cool虎看不起我。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親情的傷害




一名70多歲的老人在醫院病逝,福利局及政黨人士通過國民登記局聯絡到外坡的兒子領屍,沒想到這兒子45年來失去父親音訊,突然有人捎來父親的消息時,卻不再是能用言語和感情交流的結局。

在醫院太平間外,聆聽老人的兒子道出謎樣往事,原來老人在45年前曾是彭亨小鎮的村長,某一天就留下年齡相若的妻子及6名當時年齡介於2至9歲的子女,瀟洒出走。

數十年來,老妻苦盼其歸期,子女通過報章尋人仍一無所獲,老妻在3年前郁郁而終。眾子女如今突然接獲電話,卻是來太平間把多年如人間蒸發的父親骨灰,帶返故鄉和母親同置一處,了卻母親望夫歸的遺願,唏噓無限。

老人的兒女感嘆,這一通電話為何不是更早接到?

另一邊廂,出走的老人卻來到吉打州,多年來獨居於一店屋樓上,偶爾有一義子關心其動向,但老人竟然不曾對義子透露過自己的身世。

老人的親生子女坦言,對於出走45年的父親,已談不上印象和感情,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人已逝也無從追究,唯一的遺憾僅僅是母親至死見不到父親而已。

人生每天都上演戲劇化的真實故事,從醫院太平間回到報館後,剛好看見一則政黨人士發出的文告,指新加坡今年11月提呈修正父母可向子女追討贍養費的法案,有關政黨人士建議我國政府參考並實施這項法案,以照顧國內樂齡人士。

如果我不是一個成年的子女,或者不在采訪線上接觸社會千奇百怪的故事,或許在許多事情發生後,我也會像許多人一般,從表象去質疑一些為人子女者不懂對父母反哺盡責。然而,事實是一些父母,並不是子女要照顧就能如願。

比如,我家少女小翊Cool-cool虎常常不了解,為何鄰家有一間空屋,是一對姐妹應老父要求購置,老父的女兒一家就住在空屋隔壁,但老父住下數個月就離開。雖然女兒、孫子們都對他很好,希望照顧他的晚年,但老父卻隻身跑到外州,而且還口口聲聲要在外州另購屋子渡過晚年,並沒有考慮這些舉動對想照顧他的女兒,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

宗教對親情的解釋是一切歸咎緣份和因果業報,現實中我們能真正掌握的就是這一世的兩代情,不管喜不喜歡,這一世之後我們不會再見。

人們常說:孩子,不要做出傷害父母感受的事。

孩子也可能要說:父母,不要做出傷害子女感受的事。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有“身份”的人


一名實習老師在課堂上教訓學生:“身為中國人,你們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一名女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明明都是馬來西亞人,怎麼您卻說自己是中國人?”

老師愣了片刻,說:“這位同學,你很勇敢,老師給你個人加分,也讓你全組人加分!”

Cool-cool虎少女小翊對我敘述班上的故事時,反映那女生糾正老師的語病後,原害怕會被責罰,沒想到結果是正面的。

大馬獨立近54年,我們和新生代都根深蒂固的認知自己是“馬來西亞人”,雖和中國華族一樣傳承源遠流長的5千年中華文化,但我們不是中國人,馬來西亞才是我們的歸宿。

幾天前,Cool-cool虎剛在生日蛋糕前輕吹12支蜡燭,就趕在第一時間去國民登記局申請身份証。

從填表格、蓋指模、拍照到取獲申領大馬卡的証明書,背記自己的身份証號碼,Cool-cool虎既緊張又雀躍。

我說:“妳現在是‘有身份的人’了!”

申領了身份証的12歲女生,感覺上就像是通過一個“成年禮”,以一張証件來告訴媽媽,孩子已長大,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Cool-cool虎問:“身份証要來做甚麼?”

我說,這是証明我們是大馬人的証件,出門遇到警察,若被查到沒有攜帶身份証,有可能會被誤以為是偷渡入境的非法外勞,可是有了身份証,我們是大馬人的身份就無可質疑。

“妳以後要申請進入中學、大學、申請貸學金、獎學金、申請工作、21歲以後要在大選、補選投票,都要用到身份証。”

填寫身份証申請表格時,有填上種族、宗族一欄。觀察手上的大馬卡,卻發現只印上“馬來西亞人”的身份,僅從大馬卡表面是看不出所有大馬人的種族和宗教區分,這些區分都悄悄隱藏於晶片,不經解讀是不會現形的。

詩巫國會議席補選剛結束,又有政治人物挑起“不懂華人到底要甚麼?”問號,所有政治人物為何不取出大馬卡來細心思量,大馬人就是大馬人,不需要解讀種族和宗教區分。

只要一視同仁,就能明瞭答案。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只有心知道



母親節那天,適逢印尼阿齊省發生7.4級強烈地震,跟進大馬受餘震影響新聞之際,趕赴一個“重要約會”。

Cool-cool虎少女小翊約我接她放學,然後去一條小巷子,請我吃“拉沙”和涼粉冰水。

她說:這是很便宜的“母親節慶祝餐”。

我說:“我很喜歡,我喜歡妳為我做的所有任何小小事情。”

吃完後,她跟隨我回辦事處,我繼續寫稿,她做功課,等我一起下班,這樣渡過一個貼心的母親節。

回家路上,沿途經過很多花店,門口展示裝璜美麗的母親節花束。很多餐館和酒店,出現子女攜帶母親上門享用母親節特別套餐的人潮。

之前姐姐曾建議Cool-cool虎在宗教小組聚會中,配合母親節分享和媽媽一起做的事情,Cool-cool虎卻推拒說:“我不要告訴別人,我只要自己對媽媽說這些。”

不知道為甚麼,這些小小的事情,不經意的言語,卻讓我心里感到非常溫暖。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親,也沒有完美的子女,彼此之間的相繫相知,最重要是建立於信任和包容中,只有彼此可真正感受到,即使沒有告訴別人,彼此心里會知道。

Cool-cool虎已是一個青少年,像她這個階段的孩子,比孩童期更懂得有自己的思想去審察父母親的言談舉止,會更明確的發現到父母親的不完美。

我想,這就是為甚麼青少年容易和父母親萌起岐見、引發衝突的因素,這是大多數父母和青少年在此“蛻變”過程中,面對的掙扎和轉變。

如果“硬碰”,父母完全用自己的權威試圖壓抑孩子,往往卻因自身的不完美不能以理服人,或會造成更大反彈,而孩子過度的反抗也會傷透父母的心。

到了孩子變成成年人,父母親年老後倒轉過來渴望獲得子女的關注時,這又是親情另一階段的掙扎和轉變,如果彼此沒有諒解和包容,轉換立場為對方設想,就很容易造成岐見和缺憾。

所謂“母親節”、“父親節”,已被商業化的節日,只是“商家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相繫。

每一天都是母親節、父親節,重要的不是有花、大餐、禮物,不是用錢去買到或讓人知道。

只有“心”知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和相融才是最真實,才能在最平凡無華中感受到溫馨和感動。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愛你們的媽媽




“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

這是摘自《聖經》箴言30章17節的經文,5月份的佈道會上,牧師引述這段經文,一邊怪趣的擠眉弄眼說:很多正值青少年的孩子,最常在母親嘮叨叮囑時,以類似翻白眼的反應閃掠不耐煩的眼神,而這樣的眼神是父母親想模仿都未必做到的。

教會里引起陣陣笑聲,因為這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眼神,是很多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最“不爽”卻熟悉的反應。

當然,沒有父母親會願意孩子因藐視自己,“他的眼睛就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

牧師傳達“愛你們的媽媽”的訊息,引經據典勸勉為人子女者,用言語、肢體親密接觸來表達對母親的愛,要耐心、細心對待母親,對母親感恩、尊崇。

牧師也分享一段小故事:一名軍士和妻子結婚數十年,每次妻子跟他說“我愛你”,他永遠都只回應:“我也是”,卻從來不曾直接對妻子說“我愛妳”。夫妻倆約好,其中一方若先逝世,那麼另一個就必須把遺體火化後,將骨灰撒到海中。

有一天,妻子先一步離開人間,失落的丈夫突然想起自己數十年來不曾對妻子說出一句“我愛妳”,心中因此充滿遺憾,他沒有依據承諾把妻子的骨灰撒進大海,反而把骨灰裝盛起來後擺在屋里的桌上,然後他每天都對妻子的骨灰說“我愛妳”,雖然她已聽不見。

牧師諭示故事里的丈夫來不及說出“我愛妳”,同樣的遺憾也可能會出現在孩子和母親之間……。

很多人被觸動心情,感懷下悄悄流淚。

每個人都有母親,都是由母親十月懷胎孕育而來到世上。

不只是青少年,即使是成人,甚至本身已是為人父母者,未必每個人都能做到時常以言語和肢體親密接觸來愛母親,很多人對母親欠缺耐心,沒有好好的和母親溝通,沒有細心的了解母親的感受和立場,也忽略了對母親感恩尊崇,甚至會認為母親對孩子的付出是理所當然,而不懂得珍惜和回饋。

母親還健在者,珍惜當下仍有機會用愛彌補;然而,母親若已不在,即使擁抱墓碑,面對骨灰呢喃述說愛意,卻都已太遲了,剩下的只是永遠的遺憾和懊悔。

回家的路上,cool-cool虎少女小翊輕輕撫摸我的頭,一直偷看我的眼睛,說:“媽媽,這個教會整天把人弄哭的……。”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禁果,請止於禮




那天,和一大班中學同學相約看電影,cool-cool虎少女小翊不嫌和媽媽的朋友有代溝,也跟著湊熱鬧。

同學悄悄跟我說:“咦,才幾個月不見,cool-cool虎好像變美了。”

媽媽很虛榮又厚臉皮的附和:“是啊,從小孩子變成少女是這樣的嘛!”

含苞待放的少女發育階段,媽媽眼看cool-cool虎日漸“亭亭玉立”,心里欣慰,卻有些擔憂。

有時看見報導說少女被男友公開親密隱私相片,就忍不住長氣的重覆叮囑:“妳以後談戀愛,可不要讓男朋友拍這些相片哦!”,cool-cool虎又氣又急的說:“我才不會拍這種相片啦!”

不管年齡大小,少女還是老姨,女性只能被教育要盡力保護自己,提高警惕,以防範性騷擾和類似事件。然而,有些事情卻不是防範警惕就一定能安全。

比如,最近連串發生在校園的性侵事件,中學女生在20分鐘的休息時間、課外活動時段,竟然在教室、草場被不同男同學性侵,甚至還有圍觀者把風,被姦後的少女不幸懷孕。除此,小學女生在學校上廁所,卻被監守自盜的保安人員非禮。

性侵暴力不是女性足以用體力招架的,更令人難過的是父權社會觀念下,性侵發生後,女性受害者反而成為有色眼光鞭笞的焦點。

內政部數據顯示大馬的性罪案,從2005年的2千427宗倍增至2009年的4千238宗,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年齡有越來越小的趨勢。校園和單純是學生活動的場所,因此也不再是百分之百安全。

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的生理發育和心理進入另一階段產生變化的因素,導致對兩性更好奇和衝動,尤其男生會比女生更好奇想偷嚐禁果,嚴重者甚至會非法強佔,性侵女性來滿足慾望。

一位朋友有兩名兒子,她常說自小要教兒子分擔家務,以後成家後分擔媳婦的負擔,並學會尊重女性。

我覺得,家里有兒子的父母、孤兒院或福利局的負責人、學校教師,也有責任自小教育男孩們,要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也要尊重和不能隨意去侵害其他女性和男性的身體隱私。

還有,人和禽獸是有區別的,不能因為自己的慾望和衝動,就可以不克制自己去性侵別人來制造悲劇。

如果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男孩們從來不曾被教育尊重女性的身體和尊嚴,長大後即使變成一個保安人員、還是國會議員,都可能會繼續不懂得尊重女性,在語言或行動上對女性造成侵害。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眼淚紅豆冰


最近人們熱烈談論阿牛的本土電影“初戀紅豆冰”,有人拉大隊湊熱鬧,有人夢想和初戀情人一起看,我和cool-cool虎少女小翊結伴看。

我喜歡這樣和女兒共享看電影的感覺,一起吃爆米花,分享一杯飲料,看到好笑的情節就一起大笑。

有幾次,眼淚悄悄湧上眼眶,不好意思讓cool-cool虎看見,黑暗中偷偷地擦掉。

觸動心情的不是甚麼初戀記憶,所謂愛情在人生這個階段早就離得很遠了,眼淚不自覺掉下來,是因為“看到”戲里的父母和成長的孩子之間,隔起的那道牆。

戲里那個一直對已長大的兒子“咿咿哦哦”的父親,傾吐滿腹牢騷之際;那個在旁傾聽、神情憂鬱的母親卻從不多發一言,即使面對叛逆女兒諸多誤會,也沒有多作解釋,她說了一句“孩子都是這樣的……”,讓我的心也酸了一下。

這不只是因為面對成長的cool-cool虎不多話而有所感觸,同時也想起自己在青少年時代,曾讓父母傷心的表情和態度。真是“報應”!

後來碰到一位朋友,她談起兒子剛邁入青少年時期,她只是提起這一年來心理上有很大的掙扎,我就明白那是甚麼感覺,不知是“慶幸”(不會吧?)還是“安慰”(也很怪!),那種“原來大部份父母都有這種感覺”的心理,讓自己感到目前經歷的過程都是正常的。

朋友說,一年前兒子升中學後,樣樣事情急於表現出自己是大人,結果對原本親密和依賴的母親出現疏離的言談舉止,讓人感到很受傷。

我偶爾也有這感覺,孩子突然變成不愛說話,講起話來表情和語氣不耐煩,有事又不說清楚,真的會讓父母抓狂,有時甚至會覺得自己好像很愚蠢。

朋友說,這一年多來努力的溝通和調適後,才有“失而復得”的感覺。

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孩子,父母講得太多也不對,但完全放棄不講也不是辦法,如果自動“棄權”,溝通的門關上了,親子關係就漸行漸遠。

有時我容忍不想多說,有時我也會感到受挫而想放棄,但有一個聲音總是推動說不能這樣,然後cool-cool虎在我抓狂後,說:“我們還是很親密啊!”,卻又讓我好像吃到甜滋滋的“眼淚紅豆冰”。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純文藝的戀愛 VS 愛情泡沫茶


“妳是洶湧的海浪,我是疲倦的沙灘……”

自從在網上youtube看見阿牛的“初戀紅豆冰”影片預告,Cool-cool虎少女小翊偶爾會不自覺哼起影片主題曲“純文藝的戀愛”,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她是和媽媽一起擠在電腦前探索這源自80年代的“產物”。

Cool-cool虎最近迷上彈吉他,“音樂教父”是一個自稱“丑男人”的20多歲年輕人,也曾在5年前出一張搖滾樂特輯,我和cool-cool虎在某個晚上一起用心聆聽了他的歌。

上周“丑男人”讓cool-cool虎學習彈奏一首歌曲,並很高興分享說,這首歌偶爾會在電台播放,他問cool-cool虎是否知道歌名時,她說出了“愛情泡沫茶”,正是“丑男人”的創作歌曲。

我們談到電台最近一直播的卻是“純文藝的戀愛”,cool-cool虎很認真的說:“我覺得阿牛的戲上演後,這首歌會很紅哩!”

我不經意的問:“那妳比較喜歡‘純文藝的戀愛’還是‘愛情泡沫茶’ ?”

她的答案是“愛情泡沫茶”。

兩個小時後,我撇下cool-cool虎和一名從吉隆坡回來的中學女同學相聚,她很愉快的計劃把我們中學時的同學,拉隊一起去看即將上映的“初戀紅豆冰”,然後在電影散場後輪流分享初戀故事。

提到“純文藝的戀愛”,這首在我們中學時盛行的本地創作歌曲,她彷彿回到那個美麗的青春歲月,我跟她說:“寫這首歌的陳紹安,現在我的辦事處里,每天上班都必須見到……。”

女同學卻打斷我說:“妳辦事處里的那個,不是這個寫歌的人,他們告訴我在亞羅士打有兩個同名同姓的人……。”

哈,似乎在同學心目中,當年寫歌的那個人,不應該就是現在辦事處忙於工作的那個人……。

我在想,當年“純文藝的戀愛”在許多少年少女口中輕哼時,寫“愛情泡沫茶”的那個音樂教父好像都還沒出世,然而不同年代的人,在音樂和歌中仍能跨越時代的隔離,從音樂中取得共鳴,包括我和cool-cool虎也互相接納和欣賞源自彼此不同年代的歌曲。

有趣的是,從cool-cool虎和我的女同學的反應中,我發現到歌曲雖沒有年代的界限,但屬於每個人青少年時代的歌曲,卻在未來的日子悄悄的形成人生中一種奇妙的感覺,那個感覺叫“回憶”。

當人們品味屬於自己那個年代的歌時,其實都不知不覺墜入回憶中,而“年輕”終究是人生最美麗的那個部份,即使當中曾經有多少甜酸苦辣。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泡溫泉秘密




日本網友提起泡溫泉,令我想起和Cool-cool虎少女小翊在韓國泡溫泉的詼諧情節。

Cool-cool虎對泡溫泉充滿期待,不過想起上回在台灣知本泡溫泉時,規定必須戴泳帽、穿泳衣,而韓國行卻忘了帶泳帽,於是問韓國導遊泡溫泉是否需要泳帽。

導遊當時只說不必,直至目的地接近,才言明在韓國和日本泡溫泉,都是在男女分開的“室內大浴場”,以“最原始的裝扮”來“泡湯”。

原本我有點心怯,但拗不過Cool-cool虎的要求,兩母女最終還是決定去。

在櫃台處,我猶不言棄的嘗試問服務小姐,可否穿泳衣泡溫泉,答案當然是不。我努力爭取最後一線機會,問:“可用毛巾裹身嗎?”服務小姐說可以。

正當我稍感高興時,卻發現所獲分配的只是一條面積12x10公分的小毛巾,即使取了兩條,遮了前面卻蓋不了後面,躡手躡腳用小毛巾遮前敝後仍“無所遁形”的景象,讓我想起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闖澡堂時,碰上類似小毛巾無法“遮蔽原始”的窘境。

可惡的cool-cool虎在旁早笑翻天,叫我省了打毛巾的主意。

“躲”進溫泉池,瀏覽四周後發現整個“天然大浴場”有數十名韓國女人,都是這樣“坦蕩蕩”,有好些韓國媽媽,還在浴場旁的花洒下幫小孩洗澡,每個人臉上都若無其事,也不會有人特別留意你這樣“夏娃”的樣子。

Cool-cool虎吃到這樣大,第一次看見她自己以外的女人的身體,偷眼望去,時而在我耳邊低聲提出詢問,時而偷偷竊笑,我一邊暗示她注意禮貌,一邊也順便就她提出的各種問題,解答“性教育”的疑惑。

Cool-cool虎從泡溫泉的新體驗中,也實際的上了一課,從而對小孩變成少女,從少女邁向中年、老年面臨逐漸老化後的生理變化,有深刻的見識。

後來,把這“泡溫泉的秘密”當有趣經歷和朋友們分享時,一名女性朋友卻臉露不岔的斥責說:“去這樣的地方,發姣!”

我驚詫不已,媽媽偕女兒入鄉隨俗去泡溫泉而順便讓女兒上一課,卻被負面曲解,我也不想多作解釋了。

我想,在大馬遲遲不能實踐中小學課程中加入“性教育”科目,這和大部份大馬人封閉的認為性教育是“可恥”的錯誤觀念絕對有關。

當我看見大部份家長忙於送孩子去補習班時,心里納悶的是這些父母忙於提升孩子各科目的精進表現之際,卻可能完全不願回答好奇的孩子們提出有關性知識的疑惑。

我國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拿督莎麗扎10天前提出,該部計劃向教育部提出在全國中小學增設性教育課程,以教育來提升對性知識的了解,主要是讓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體,並透過詳細課程了解性行為後或要承擔“鬧出人命”的後果,繼而全面應對國內越來越多棄嬰問題。

我倒認為,教育部若要實踐在學校內進行性教育,采用男女分開泡溫泉的方式,讓男生和女生分開教室上這一課,可免除不必要的尷尬氣氛,專注於學習和認知之外,另一重要的條件是必須安排態度和思想正確的開明教師授課。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愛的能量



一名近親是單親媽媽,當年離婚前猶豫不決,只因沒有信心爭取到獨生女的撫養權,直至其前夫答應無條件讓出監護權,她才義無反顧的簽字。

她一直和女兒相依為命,女兒是她生命的重心。某天她收拾房間,無意中看見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書寫的字條內容,宣洩不喜歡媽媽的情緒,她心如刀割哭問女兒原由,在淚水中叛逆的女兒向媽媽道歉,彼此因愛而諒解。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對父母來說,宛如“熟悉的陌生人”,好像就在你眼前,那麼近卻又那麼遠,你覺得你用盡所有的氣力去愛他們,卻感覺他們並不領情。

我家Cool-cool虎少女小翊,偶爾也會顯示這樣的“若即若離”,所以有時我就愛使詐,她要求我幫她做一些事時,就說“妳先叫我親愛的媽媽”,再不然就索一個吻,來“平衡”一下偶爾被她“冷落”的失落。

青春期的孩子如cool-cool虎,有時會覺得和父母之間有這樣的親密行動很彆扭,但是如果父母完全無動於衷,沒有用語言和行動表達,讓人難以捉摸的青春期孩子,又會怎麼想?

威南一名指稱被繼父和家人虐打的14歲少年,逃離家門向警方求助,並在人民代議士面前要求親生母親把其身份証和出生紙交出,且簽下一份同意書把監護權交給他人。被人民代議士喻為冷漠的親生母親,在和兒子分開前終於忍不住落淚。

我回想起那位單親媽媽近親只是讀到女兒不喜歡她的字條,就心如刀割;而這位需要在人前簽字讓出監護權的媽媽,一張紙象徵中斷母子情義,又是怎麼樣的心情?

從新聞的表象看來,這少年多年來未獲改嫁的母親直接照顧,繼父承認因孩子不聽教而打他,還把這輟學少年交給繼父的母親協助小販工作,並繼續被打罵,而親生母親和現任丈夫另育有4名年幼子女,對這14歲的親生兒子的感情顯然處在被動中,沒有能力給予保護和照顧。

14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在大人不能給予他保護時,這少年懂得捍衛權益,報警逃出被虐打環境及爭取重新求學機會值得慶幸。然而他的成長路程中,心里渴望親情的某部份卻是失落受創的,心靈的創傷比他身體蒙受的傷痛更不易痊癒。

我的感慨無限,任何母親如果窮得甚麼都沒有,只剩下愛,孩子仍不會缺乏。

但是,親情之間沒有愛的能量,孩子的心靈將因此枯萎,旁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填補這份失落。

(註:配圖與此文章內容人物無關)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禁忌




我咬著麵包凝視前方,cool-cool虎少女小翊敲醒我的思緒:“媽媽,妳幹嘛一直看我?”

其實,我並不是在看她,而是正想著一般人如何看待回教,尤其一連讀了幾本書,概括美國記者如何看待世界各地的回教,以及本地思想開明的馬來評論者法立諾、伽馬魯丁等對回教的看法,一時讓我像咀嚼麵包似的在消化這些論點。

生在馬來西亞,標榜多元種族、宗教和文化,對回教的認知,有時卻因為無形的禁忌,使到人們鮮少去談論和研究。

看著一天天長大的cool-cool虎,想著她對宗教的認知,自小她隨我信奉基督教,但去到奶奶家時,她有絕對的自由為爺爺的靈位上香,盡其作為孫女的孝道。從她喜愛的劇集,她接觸到一些簡單的佛教知識,慈濟的“靜思語”和書籍也是她自小接觸的道德教化。

愛吃豬肉的cool-cool虎,常笑說自己不能加入哪一個宗教。擺脫這貪吃的顧慮,我試圖讓她了解每個宗教的基本禁忌,希望她和友族同學相處時,能互相尊重。

前陣子,我在專欄寫了一則《愛情有沒有降頭》後,一名關心子女的家長致電交流,認為我對引導子女認知宗教的看法有“誤導”成份,尤其在大馬人們加入任何宗教,都可半途改教,唯獨回教卻沒有回頭路。

我當時解釋,我並沒有“誤導”人們,並請他理解我所強調的重點:父母的責任不在於強制子女做甚麼,但從子女小時就有必要加強溝通,包括在宗教、愛情和其他成長方面,給予正確的引領和尊重,讓子女了解在怎麼樣的情況下作了甚麼選擇,可能會面對怎麼樣的後果,終究比向來都忽視子女有一天會自己下決定,更能避免衍生出錯誤。

當時州內剛剛發生一華裔少女隨男友離家出走後,被發現在回教中心經歷改教曲折過程;前天檳城大山腳又一名17歲華裔女生傳手機短訊告知家人,隨孟加拉籍男友改信奉回教。

類似改教情況在編織愛情美夢的許多少女身上,在大馬並不是偶然發生,情竇初開的華裔少年,也可能會情傾友族少女。

在大馬“多元”選擇的環境中,大多數人對宗教狹隘的成見,對其他宗教的禁忌,包括堅持篤信本身的宗教就不能去認識及包容其他宗教,故步自封卻鑄成對宗教的無知。

家長若能和子女一起放開心懷認識其他宗教,未必要進入有關宗教場所,反之可從其他管道如書本、電視、人與人的交流、科技資訊方面試圖了解外教基本知識,至少你會知道你的孩子明白改教的後果和影響,這總好過子女隨時改教時讓父母如接“計時炸彈”。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愛情有沒有降頭


去年聖誕節,大姐發電郵傳送其17歲女兒在教會接受基督教洗禮儀式的相片,cool-cool虎少女小翊看了,非常羨慕的問:“媽媽,那我幾時才洗禮?”

我說,等她已確認自己對基督教的了解,有完整的心理準備下,再接受洗禮。

在她未入學前,在教會里已通過口頭禱告接受基督為救主,所以她確是一個基督教徒。作為母親我引領女兒選擇適合她的宗教,但尊重她在成年之後對宗教選擇的保留權。

某天,采訪一名改教少女在吉打佛學院佛陀前宣誓是虔誠佛教徒的新聞,次日卻又峰迴路轉見回教輔導中心負責人,指她雖然未有入教儀式,但已通過口頭宣誓接受回教,因此確實已是回教徒。

總社同事問我,改教少女有中“降頭”嗎?我說我不覺得,也不相信有降頭這回事。同事再問我,那我認為是甚麼原因導致該少女之前會改教,然後回到父母身邊時又聲稱之前迷糊不清?

我說:“愛情!”

愛情本來就是一種足以讓人衝昏頭的“科學邏輯降頭”,何止十多二十歲情竇初開的少女,甚至於成年且成功的專業人士,在愛情面前往往就像被點了死穴,心甘情願的變成愛情俘虜。

後來,和一名政治人物談起“降頭”說法,他在工作上經常接觸到關於女子隨友族改教,而引起家庭紛爭的投訴,他同意這些女子都是受到愛情而非降頭所擺佈。

只是,一般父母心理上,比較難於接受孩子是為了愛情對象,放棄自小的宗教,作出改教的選擇,因此不自覺的以“中降頭”來“合理化”孩子的轉變。

大馬有很多學校、職場,都是各族人士每天相處的場合,愛情的感覺有時會超越種族和宗教,不能只是用“降頭”說法去蒙敝存在的感覺。

國內不少異族戀開成正果,有些人即使改教和異族結婚,仍可過幸福生活,而人們通常對於經濟條件好或具專業資格的異族較寬容,不會視為“降頭促使愛情”,反之則把愛情原質抹煞,一切歸咎降頭。

我想,父母把孩子生下,就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孩子的成長,孩子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和環境認知,探索屬於他們的人生,父母的責任不在於強制他們做甚麼,但從孩子小時就有必要加強溝通,包括在宗教、愛情和其他成長方面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引領和尊重。

讓孩子了解在怎麼樣的情況下作了甚麼選擇,可能會面對怎麼樣的後果,終究比向來都忽視孩子有一天會自己下決定,更能避免衍生出錯誤。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互聯網,燒焦了!




“媽媽,我是‘焦飯’……。”

“媽媽,今天又有兩個人‘燒焦’了……”

開始聽到cool-cool虎少女小翊這麼“報告新聞”時,我的心幾乎跳出來,尤其現在天氣乾旱,火災奪命事件不時傳來,她這一說可讓人更焦慮了。

結果,弄清楚了才知道“焦飯”,指的是一個叫“焦恩俊”的藝人的“粉絲”;如果有人加入這個互聯網上的“粉絲團”,就被形容為“燒焦”。

這年頭,跟一個12歲青少年講話,一不小心就會弄不清狀況,他們講的“外星語”,盡流傳於互聯網,跟不上科技腳步的家長,翻查辭典都未必弄懂他們的意思。

這下可好了,這“焦恩俊”又是何方神聖?

從Cool-cool虎的電腦屏幕、她到處搜集焦恩俊演過劇集的光碟來看,這位年紀比cool-cool虎的媽媽還大的焦恩俊,鼻子高高且五官俊俏,我覺得長得有幾分像“劉德華”,cool-cool虎說有些像“賀軍翔”。

嘿嘿,同一個人,看在兩個不同年代的人眼中,卻分別像不同年代的藝人劉德華和賀軍翔,兩代的“不共識”悄悄的浮上來。

有一陣子,見到同年代的朋友,總是悄悄的問:“你知道誰是焦恩俊嗎?”

答案幾乎都是不知道。

可是,cool-cool虎的朋友可都知道這個“焦恩俊”是誰,而且十之八九是“焦飯”……。

幸好世上有個偉大的東西叫“Google谷歌”,上網去搜尋一下,這“焦恩俊”演的是甚麼戲、今年幾歲、身高體重多少、有幾個老婆有幾個孩子、祖宗18代都無所遁形。

首相納吉不是剛剛從12萬名“面子書”網迷中,選出300名年輕網友茶敘,藉此從這跨越種族和年齡的互聯網尋求和年輕一代交流?連首相都知道,這年代要走進青少年的世界,沒有比互聯網更有效直接的管道了。

現在,也有教師在自己的部落格或面子書和學生交流,敢於跨出這一步的教師,往往發現學生面對面時沒有勇氣說出的看法,在互聯網上卻敢於分享意見,師生的諒解因此邁進一步。

互聯網如不濫用,對國家領袖了解子民的意見、教師或家長和青少年促進溝通,其實是有建設性的科技管道,套一句青少年的話:“互聯網,燒焦了!”,這一焦,焦溶了代溝和隔閡。

某天,cool-cool虎請我幫忙關閉電腦,老半天後發現這媽媽怎麼還呆在電腦屏幕前,跑上前見到屏幕上的“焦恩俊”,怪叫道:“嘩,看帥哥啊?”…………。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愛情有甚麼道理?


新加坡50歲名導演梁智強和22歲女模婚外情,吉打女同性戀情侶起糾紛釀一死一傷命案,這些報導挑起人們八卦心態。

我比較關注的是,陪同女模跟梁智強夫婦談判的父親,反而問女模“其實你到底要甚麼?”。而在女同性戀案中,涉案雙方的父母都對女兒的戀情“無能為力”,反映出當女兒長大了,為人父母即使了解那是不倫忘年戀、甚至同性戀,都顯得無可奈何。

一些少女愛上異族而改教,或者為愛而隨情郎出走,曾極力反對戀情的父母,往往卻必須讓步,只要女兒回到父母眼前,甚麼戀情都可以包容。

愛情有甚麼道理?

愛情是沒有道理,也沒有標準的,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膚色種族宗教可超越,甚至性別也開始分不清楚……。唉,這年代身為父母,要放寬的尺度可真難為。

一名朋友曾為女兒愛上友族而煩惱,阻止戀情卻不忍心女兒流淚,後來想通了決定放手,放下心中的標準,只以女兒對愛情的選擇和考量對方的人品為主,不去計較種族膚色、宗教、文化背景。

結果,放手之後不久,在沒有背負父母壓力下的少女,卻自己選擇和男友分手,只因為沒有壓力就沒有反彈,因為可以自由反而就不覺得那是愛情的推動力。

這其實是很多家庭出現的寫照,現代很多青少年,十多歲就公開談戀愛,父母若反對卻還必須面對孩子質問反對的理由。

在爺爺奶奶的年代,十多歲的男女早就奉父母之命拜堂結婚去傳宗接代,到了21世紀的今天,十多歲的男女情竇初開時,卻是父母和子女之間“角力戰”的開始。

曾經走過青春歲月的人都瞭解,情竇初開時,愛情是令人措手不及的,青少年的愛情可能很單純,兩個人在一起就很快樂,往後成年後再回首,人一生中最美麗而刻骨銘心的愛情,可能就是最初的感覺。

然而,為人父母的顧慮總是較複雜,尤其最怕青少年鬧出“人命”影響學業前途,兩代之間沒有共識,愛情面對阻力時更有一股“轟轟烈烈”的“革命精神”,結果兩代之間都傷了感情。

我的Cool-cool虎少女小翊正值叛逆青春期,卻神氣的對她的表哥、表姐說:“我至少比你們兩個乖!”我對此有所保留,笑言“等妳談戀愛時再來說吧!”

從古代到今天,十多歲青少年會動情,絕對是合乎情理的,愛情完全沒有道理也是科學所不能詮釋的。

現代父母面對青少年成長,先要學習“愛情科目”,在孩子步入青春期伊始,就應以朋友方式和孩子誠懇溝通,至少讓孩子瞭解以學業和前途為重是大前提,在不能抵擋愛情來臨時,身心自愛是最基本的底線,否則鑄成錯誤將是一生的負擔。

青少年最大特性是叛逆,沒有反對的聲浪中,妥協反而是一種選擇,迷惘的家長與其和孩子僵持,不如把擔心化為叮囑,引導青少年分辨每個選擇可能帶來的後果,讓他們明白為自己的前途和愛情負責的底線。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門里門外


某次,一對心急如焚的父母找上某州議員,本欲通過報章呼吁不告而別多天的女兒回家,但新聞發佈會才結束,那名母親卻馬上接到一則通知其女兒下落的手機短訊。

那母親依號碼撥電詢問詳情,突然卻因心臟病發而把手機交由旁人代了解情況,當一批人根據消息趕去尋覓少女蹤跡之際,這名母親卻大受刺激而癱倒在沙發上。

我們既驚且憂,眼見這母親一下子呼吸急促,一會兒手腳僵冷,其中兩名女記者忙於協助安撫其情緒、紓解其病況,折騰多時,其情況才平復。

慶幸少女最後回到父母身邊,因體恤父母的苦心,各報記者協議不發佈原本的尋女新聞。然而,過程中母親因太在乎女兒而深受刺激,以致自己的生命險陷入危機,卻令人感慨。

一名同行有感而發說,這離家的少女必是誤解媽媽不愛她,但媽媽若不在乎她,就不會擔心她、尋找她。這母親還作出讓步,促女兒不管有甚麼事情,先回家再好好商量,甚至她一聽到女兒的消息就激動至心臟病發。

我悄悄的走到一旁講電話後,回頭發現同行們在訕笑“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我,打電話查問女兒回家了沒有……。

將心比心,看見那些牽掛少女不告而別的父母親,承受驚惶、擔憂,甚至不計前嫌,盡其所能的讓步,條件只是要離家的女兒平安回家,確實感慨孩子們為何要做出讓父母傷心的事情……。

外面的世界充滿誘惑,自覺羽翼豐滿的青少年,心中總會渴望展翅高飛,尋覓自由的天空。

然而,習慣把兒女當作小孩看待的父母,往往忽略了他們的成長,以為自己給予孩子的全部都是最好的,卻沒有試圖了解探索成長路的孩子,心里要的是甚麼?彼此欠缺溝通的橋樑,結果漸行漸遠。

這一道不被了解的門後面,其實都是愛,也許只是愛的方式錯誤,或許是不懂表達。

有次,我在我爸爸面前和女兒分享故事:當年有個男孩對我說,我的父母不喜歡他,叫我跟他離家私奔,結果我說:“不可以的,雖然我很喜歡你,但男朋友是可以換的,父母親卻各只有一個,是不能換的……”

我爸爸聽了,哈哈笑的重覆提醒cool-cool虎小翊說:父母親都只有一個,是不能換的……。

父母永遠為孩子打開家門,任何時候都不會拒絕孩子回歸;然而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子女都要打開心門,讓愛溫暖彼此的心,不會把誰背棄在門外。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不是蠢不蠢的問題


曾告訴cool-cool虎少女小翊,關於“兒童法令”下,不允許家長把12歲以下孩子獨自留在家。舉一反三的她,過去常以兒童法令提醒媽媽,必須時時把她帶在身邊或托交親友。

不過,未滿12歲的coo1-cool虎雖然至今未拿身份証,最近卻常自稱是“青少年”,越來越享受獨自在家的感覺。

因工作而情非得已下,偶爾coo1-cool虎會獨自在家。

我這個媽媽總是千交待萬交待,鎖匙一定要放在她面前,萬一發生火災、天花板風扇掉下來,還是甚麼意外時,第一時間就馬上拿鎖匙開門逃出去,其他任何財物和寶貝都不必理會,也不必去救火還是甚麼,最重要是她自己必須逃離屋子,向鄰居求助,再聯絡媽媽。

coo1-cool虎似乎深感厭煩。

有次媽媽提到萬一走電時,如果看見有人觸電,千萬別以為要施救而去拉那人一把,這反而會救人不果而導致多一人觸電危及生命時,coo1-cool虎卻反應激烈的回應說:“這個我知道啦,妳不要以為我這樣蠢,甚麼都不會啊!”

我生氣了,如果一個母親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即使是嘮叨一些,給予善意提醒,孩子卻以這種語氣來反擊,那麼這個母親還可以扮演甚麼角色?

意外原本就是盡可能的去防範,這不是蠢不蠢的問題,擔憂也並非多餘。

可能是職業病吧,火、走電,這些一直是我很在意及覺得不能掉以輕心的。

采訪工作中,眼見任何一場火災,失去財物並不是災民最痛心,反之一旦失去家人才是災民最痛苦的煎熬,更使我對火和走電這類意外耿耿於懷。

今年農曆新年進入第十天,吉打日得拉一場火災燒死一對分別10歲及7歲的小姐弟,失火的深夜爺爺把睡在同一房間的4名子孫喚醒,不過一名已下樓的小姐姐相信發現熟睡中的弟弟沒有跟下來,折返樓上疑欲救弟弟,結果卻雙雙無法逃出火海而窒息身亡。

現場看見小姐弟的父母和親人傷痛的哭泣,火的無情讓人為之心悸,想到只有10歲的小姐姐可能是要折返救弟弟而犧牲,她的勇敢和無私情操更讓人心酸唏噓。

我想到我曾教coo1-cool虎“在任何意外時,第一時間就馬上拿鎖匙開門逃出去,其他任何財物和寶貝都不必理會,也不必去救火還是甚麼”。

可是,如果屋里有的不是財物,而是其他親人呢?這卻是不可能不衡量的情況,這也是人性和情義中最高境界的無私付出。

在沉重的心情中,我希望coo1-cool虎和任何人都明白,打擊人心的不是意外本身,最讓人擔憂及傷痛的是意外中喪失親人。

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離家出走”


從吉打去到吉蘭丹吃團圓飯的路上,想起報章上一直有訊息呼吁離家出走的少女們,快快回家團圓,不要再讓父母和家人憂心。

這些日子,我這媽媽也搞不懂,為何常常會和Cool-cool虎嘔氣,步向青春期的她,說話的神情和語氣,不知怎的總是容易讓媽媽感到“受傷”,母女每次起爭執後,媽媽心里在想,過去那個嗲嗲的小翊翊去了哪裏?

媽媽知道,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親有時也顯得不可理諭,在這些青少年眼中,父母的言行可能同樣讓人不能忍受。

那些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據說其中一個因素是無法忍受自己的父母。

Cool-cool虎的奶奶和父親那邊的親戚都遠在吉蘭丹,住在同一個城市的就只有二姨,二姨的一對青春期子女和我這個小阿姨相處融洽,Cool-cool虎和疼愛她的二姨也相處愉快。

媽媽對Cool-cool虎說:“如果妳和媽媽吵架,或覺得媽媽令妳難以忍受時,妳可以離家出走到二姨的家,甚至可以在那邊避開媽媽幾天,把對媽媽的不滿和心中的委屈向二姨傾訴。不過,要先交待好是離家出走去二姨家哦!”

Cool-cool虎起哄說:“離家出走還要先交待,而且知道目的地,這哪算是離家出走呢?”

媽媽說:“這只是紓解不滿媽媽的情緒的方式,誰鼓勵妳當真離家出走啊?”

我15歲時,曾不滿媽媽管束我並侵犯隱私權,結果在媽媽同意下,“離家出走”搭巴士到檳城阿姨家,兩天後再重新回到媽媽身邊。

青少年常有一個特點,他們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心中也常有被父母不理解的心事,可是偏偏要和父母溝通時,卻會因為“彼此太熟”而沒來得及把話都講清楚,就先被某種表情或不好的語氣影響,而產生衝突。反之對外人,如向來感情比較好的阿姨、舅舅的長輩,卻可把心中的感受分享。

我想,如果能有這樣的“中間人”,不偏向青少年或父母親,平衡而耐心的從中協調,而這個人又是青少年和父母親都同樣可信任的人,那麼就有機會化解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緊張關係,也能讓感受不被理解的青少年,有一個情緒發泄的管道。

從事輔導工作者的經驗,都反映因家庭關係鬧僵而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在找到自由的天空後,大多數都是不快樂的。只有家人用愛包容,心才會完整。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底線和責任


Cool-cool虎少女小翊騎腳車摔傷,打電話給正在檳城開會的我,說:“媽媽,明天我可以不去學校嗎?”

因為看不見她的傷勢,媽媽不解又擔心的問:“傷得很重嗎?比較起上個月跌傷的情況,哪一個重?”

小翊最近整天在外騎腳車,從腳車上摔傷是常有的事,她回答說:“這次傷得比較輕,可是我的手肘有傷口不能彎曲,而且我喉嚨痛、感覺就要咳嗽了,所以不去學校可以嗎?”

媽媽當晚回家後,檢視小翊的傷勢後,再了解了她的“病”,允許她明天不去上課,因為她答應後天就恢復上課,而且已交待好同學幫她把明天的功課帶回來讓她做。

過了一星期,小翊又問:“媽媽,明天我不去上學可以嗎?”

媽媽停下手中的事兒,神情故表輕鬆但專注的告訴她,如果沒有受傷、生病或特別事故,應該是沒有甚麼理由可以不去上學。

媽媽想了解小翊是不是在學校受了甚麼委屈,比如最近頻頻出現在學生之間的校園暴力?或是老師讓她感受到委屈或不舒服的言行打擊了她?

小翊說“沒有”,學校里沒有這樣的事情。

以前,小翊最不放心的就是缺課,生病時看醫生,醫生開了病假單給她,可第二天,天未亮她就爬起身,搖醒媽媽說:“我要去學校,我病好了,沒有發燒了!”

媽媽當時拗不過她,讓她去上學,可是休息節時卻又接到她從學校打來的電話,又再發燒,需要去學校把她接回家。

媽媽重提這些舊事,不解的問小翊,怎麼以前如此愛上學,現在一有小小的藉口,甚至沒有藉口,也不想去學校了?

小翊說:“媽媽,你自己試試看去學校上學10天,你就會明白了!”

媽媽何嘗不明白,媽媽也曾擁有求學生涯,和小翊一樣在年紀越小時就越沒有缺課的念頭,可是升得越高班,愈是步上青少年時代就有了這種對校園抗拒的心理。

記得中六時唸一女中,下雨就面臨水災,學生必須穿拖鞋涉水上課,我爸爸把我載到校門口,我卻不願意下車,結果爸爸就把我帶去茶樓吃早點,再帶我回家。

時間的巨輪不斷在轉,可是學校里的教學制度仍是一成不變,老師們從小學到中學都在以填鴨式方式教育,教育過程中一些老師輕易對學生的言行感到不耐煩、或吹毛求疵的矯枉過正,使到許多學生都不再覺得上學是件快樂的事情,而且缺課後在家自己做功課,仍不覺因缺課而損失了甚麼填鴨式的學識,而感到遺憾。

至少,小翊可以和媽媽“談判”的是有原因的“缺課”,而不是自作主張的“ 逃課”。我想,父母對孩子不想上學的原由,溝通和諒解是必要的,從中孩子也捉摸到學生的責任和缺課的底線,這或許可減低世面上的“逃學威龍”。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Cool-cool虎的轉變


進入2月,迎接虎年的農曆新年。我的記憶,回到12年前的虎年,那一年,我的虎寶寶翊翊出生了。然而,如今她已走過12年,進入虎年生肖的第二輪次,當年的“虎寶寶”已經變成“少女小翊”。

看著“cool-cool”虎少女小翊,我這個媽媽有時感覺像在夢幻中,很欣慰她漸漸“亭亭玉立”,卻不斷要學習對她放手,有時會覺得失落,有時會覺得擔心,但是卻不斷要告訴自己,如果不放手,她如何更獨立、更有信心的成長?

明明眼前看到的,心里感覺到的,那還是我小小的翊翊,可是當她本來的衣服三兩個月就穿不下,帶她去添新裝時,步伐不再走去kikilala、cute marie這些童裝部門,反而是轉去賣少女衣服的商店時,這一個小小的轉變,卻是母親心情轉變的開始。

她自己選衣服,媽媽在旁邊陪伴,店員忙於介紹自以為適合她的新裝,媽媽只能笑笑告訴店員說:她不要這種玉女路線的衣服,因為她要“走很cool的形象”。

把買回家的新裝都攤在床上時,發現不是黑色就是灰白色,沒有七彩繽紛,也沒有卡通圖案!

小翊有些顧慮,過新年穿這樣的衣服有沒有問題,哈哈,新年老奶奶呱呱叫時,就讓小翊去告訴她“這樣才夠in!”

以後,不只老奶奶,老媽、老爸,都要打醒精神去update(更新)“虎少女”的品味、“術語”,不懂就快快去想辦法“補習”,否則想像一下地球人和火星人對話時,牛頭不對馬嘴無法接腔時,“代溝”要如何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