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離家出走”


從吉打去到吉蘭丹吃團圓飯的路上,想起報章上一直有訊息呼吁離家出走的少女們,快快回家團圓,不要再讓父母和家人憂心。

這些日子,我這媽媽也搞不懂,為何常常會和Cool-cool虎嘔氣,步向青春期的她,說話的神情和語氣,不知怎的總是容易讓媽媽感到“受傷”,母女每次起爭執後,媽媽心里在想,過去那個嗲嗲的小翊翊去了哪裏?

媽媽知道,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親有時也顯得不可理諭,在這些青少年眼中,父母的言行可能同樣讓人不能忍受。

那些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據說其中一個因素是無法忍受自己的父母。

Cool-cool虎的奶奶和父親那邊的親戚都遠在吉蘭丹,住在同一個城市的就只有二姨,二姨的一對青春期子女和我這個小阿姨相處融洽,Cool-cool虎和疼愛她的二姨也相處愉快。

媽媽對Cool-cool虎說:“如果妳和媽媽吵架,或覺得媽媽令妳難以忍受時,妳可以離家出走到二姨的家,甚至可以在那邊避開媽媽幾天,把對媽媽的不滿和心中的委屈向二姨傾訴。不過,要先交待好是離家出走去二姨家哦!”

Cool-cool虎起哄說:“離家出走還要先交待,而且知道目的地,這哪算是離家出走呢?”

媽媽說:“這只是紓解不滿媽媽的情緒的方式,誰鼓勵妳當真離家出走啊?”

我15歲時,曾不滿媽媽管束我並侵犯隱私權,結果在媽媽同意下,“離家出走”搭巴士到檳城阿姨家,兩天後再重新回到媽媽身邊。

青少年常有一個特點,他們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心中也常有被父母不理解的心事,可是偏偏要和父母溝通時,卻會因為“彼此太熟”而沒來得及把話都講清楚,就先被某種表情或不好的語氣影響,而產生衝突。反之對外人,如向來感情比較好的阿姨、舅舅的長輩,卻可把心中的感受分享。

我想,如果能有這樣的“中間人”,不偏向青少年或父母親,平衡而耐心的從中協調,而這個人又是青少年和父母親都同樣可信任的人,那麼就有機會化解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緊張關係,也能讓感受不被理解的青少年,有一個情緒發泄的管道。

從事輔導工作者的經驗,都反映因家庭關係鬧僵而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在找到自由的天空後,大多數都是不快樂的。只有家人用愛包容,心才會完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