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底線和責任
Cool-cool虎少女小翊騎腳車摔傷,打電話給正在檳城開會的我,說:“媽媽,明天我可以不去學校嗎?”
因為看不見她的傷勢,媽媽不解又擔心的問:“傷得很重嗎?比較起上個月跌傷的情況,哪一個重?”
小翊最近整天在外騎腳車,從腳車上摔傷是常有的事,她回答說:“這次傷得比較輕,可是我的手肘有傷口不能彎曲,而且我喉嚨痛、感覺就要咳嗽了,所以不去學校可以嗎?”
媽媽當晚回家後,檢視小翊的傷勢後,再了解了她的“病”,允許她明天不去上課,因為她答應後天就恢復上課,而且已交待好同學幫她把明天的功課帶回來讓她做。
過了一星期,小翊又問:“媽媽,明天我不去上學可以嗎?”
媽媽停下手中的事兒,神情故表輕鬆但專注的告訴她,如果沒有受傷、生病或特別事故,應該是沒有甚麼理由可以不去上學。
媽媽想了解小翊是不是在學校受了甚麼委屈,比如最近頻頻出現在學生之間的校園暴力?或是老師讓她感受到委屈或不舒服的言行打擊了她?
小翊說“沒有”,學校里沒有這樣的事情。
以前,小翊最不放心的就是缺課,生病時看醫生,醫生開了病假單給她,可第二天,天未亮她就爬起身,搖醒媽媽說:“我要去學校,我病好了,沒有發燒了!”
媽媽當時拗不過她,讓她去上學,可是休息節時卻又接到她從學校打來的電話,又再發燒,需要去學校把她接回家。
媽媽重提這些舊事,不解的問小翊,怎麼以前如此愛上學,現在一有小小的藉口,甚至沒有藉口,也不想去學校了?
小翊說:“媽媽,你自己試試看去學校上學10天,你就會明白了!”
媽媽何嘗不明白,媽媽也曾擁有求學生涯,和小翊一樣在年紀越小時就越沒有缺課的念頭,可是升得越高班,愈是步上青少年時代就有了這種對校園抗拒的心理。
記得中六時唸一女中,下雨就面臨水災,學生必須穿拖鞋涉水上課,我爸爸把我載到校門口,我卻不願意下車,結果爸爸就把我帶去茶樓吃早點,再帶我回家。
時間的巨輪不斷在轉,可是學校里的教學制度仍是一成不變,老師們從小學到中學都在以填鴨式方式教育,教育過程中一些老師輕易對學生的言行感到不耐煩、或吹毛求疵的矯枉過正,使到許多學生都不再覺得上學是件快樂的事情,而且缺課後在家自己做功課,仍不覺因缺課而損失了甚麼填鴨式的學識,而感到遺憾。
至少,小翊可以和媽媽“談判”的是有原因的“缺課”,而不是自作主張的“ 逃課”。我想,父母對孩子不想上學的原由,溝通和諒解是必要的,從中孩子也捉摸到學生的責任和缺課的底線,這或許可減低世面上的“逃學威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