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耳機下的聲音

乘車一起出門,不管是Cool-cool虎少女小翊還是她的表兄姐們,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個個戴上耳機,聽他們的MP3、I-pod。

家長興緻勃勃想藉此進行親子溝通,談天分享心情,卻會發現原來這些載上耳機的對象都“充耳不聞”,落得自討沒趣。

朋友間交流時,總發現“青少年”這個“陌生”的名詞,似乎帶給大多數現代父母困擾。

原本整天賴在身邊的寶貝,怎麼變成青少年後,就刻意在行動上和父母保持距離,在語言上也開始減少溝通,問也不講,不問也不是,這些疑問常常會讓父母抓狂。

有些朋友努力回想過去,是否也曾以如此態度對待父母,不知當真是時代轉變,還是現代父母太過想履行“民主”,結果作為父母的“權威”一旦被“民主反應”挑戰時,卻搞到自己的EQ受到考驗。

從兒童變成青少年,開始第一步,當大人習慣說:“你們小孩子……”,我家Cool-cool虎和她的同伴們就會糾正:“我─們─不─是─小─孩─子,ok?”,激動一點時還抗議:“我們這些青少年最討厭大人講我們是小孩子!”

然後,接下來這些青少年就會不約而同的“耍酷”,以不同“級數”封閉起自己和大人的溝通,代溝程度視乎自小建立的親子關係,有嚴重的,也有輕微的。

有時我也很介意Cool-cool虎這樣,可是再認真想想,也就稍能理解。其實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比孩童期更能審察父母的言行對錯,因此父母的心態若還沒有從孩子的兒童期中“成長”到另一階段,或許就讓青少年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幼稚”。

我也觀察到像Cool-cool虎這樣轉型到青少年時期,他們比較需要和朋友溝通相處,他們聚在一起時,總是很多話、彷彿能對彼此敝開心懷,可商量交流。反而和“口上說開明”的父母交流時,憑心而論有時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還是撇不開“權威”,反而說多了會不歡而散。

這些所謂的青少年,身體、生理和心理處在“半大不小”的尷尬時期,青春期荷爾蒙的變化也往往讓他們陷入不自覺的煩躁中,他們覺得自己已不是小孩子,想要變成大人,可是在生理和心態上又還不是“完整的大人”。

然而,父母和孩子之間仍需相互表達彼此不舒服的感受,並讓孩子知道即使他們變成半大不小的青少年,父母仍願意敝開心懷,隨時歡迎和孩子擁抱、在心情上溝通交流,不然父母會很失落。

有些人要求摘下青少年的耳機傾聽心聲,兩代對話。有些父母和孩子用寫信、傳短訊、甚至面子書留言來溝通,問題是有些人之間行得通,也有孩子拒絕這種種溝通。

這當然很傷腦筋,但也不能因此放棄尋求溝通的努力,因為一旦放棄就“出局”了。如果“軟硬兼施”都找不到溝通方式,看來需要尋找孩子和家長都信任的第三者長輩來緩和關係。

當他們在成長時,父母的心態也需要成長。

如果青少年太自以為是,父母也應提醒他們,每個中年父母也曾走過青少年的路,所以父母的意見並不是虛無沒有意義的,親子關係也不應在青少年的叛逆中被切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