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親情的傷害




一名70多歲的老人在醫院病逝,福利局及政黨人士通過國民登記局聯絡到外坡的兒子領屍,沒想到這兒子45年來失去父親音訊,突然有人捎來父親的消息時,卻不再是能用言語和感情交流的結局。

在醫院太平間外,聆聽老人的兒子道出謎樣往事,原來老人在45年前曾是彭亨小鎮的村長,某一天就留下年齡相若的妻子及6名當時年齡介於2至9歲的子女,瀟洒出走。

數十年來,老妻苦盼其歸期,子女通過報章尋人仍一無所獲,老妻在3年前郁郁而終。眾子女如今突然接獲電話,卻是來太平間把多年如人間蒸發的父親骨灰,帶返故鄉和母親同置一處,了卻母親望夫歸的遺願,唏噓無限。

老人的兒女感嘆,這一通電話為何不是更早接到?

另一邊廂,出走的老人卻來到吉打州,多年來獨居於一店屋樓上,偶爾有一義子關心其動向,但老人竟然不曾對義子透露過自己的身世。

老人的親生子女坦言,對於出走45年的父親,已談不上印象和感情,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人已逝也無從追究,唯一的遺憾僅僅是母親至死見不到父親而已。

人生每天都上演戲劇化的真實故事,從醫院太平間回到報館後,剛好看見一則政黨人士發出的文告,指新加坡今年11月提呈修正父母可向子女追討贍養費的法案,有關政黨人士建議我國政府參考並實施這項法案,以照顧國內樂齡人士。

如果我不是一個成年的子女,或者不在采訪線上接觸社會千奇百怪的故事,或許在許多事情發生後,我也會像許多人一般,從表象去質疑一些為人子女者不懂對父母反哺盡責。然而,事實是一些父母,並不是子女要照顧就能如願。

比如,我家少女小翊Cool-cool虎常常不了解,為何鄰家有一間空屋,是一對姐妹應老父要求購置,老父的女兒一家就住在空屋隔壁,但老父住下數個月就離開。雖然女兒、孫子們都對他很好,希望照顧他的晚年,但老父卻隻身跑到外州,而且還口口聲聲要在外州另購屋子渡過晚年,並沒有考慮這些舉動對想照顧他的女兒,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

宗教對親情的解釋是一切歸咎緣份和因果業報,現實中我們能真正掌握的就是這一世的兩代情,不管喜不喜歡,這一世之後我們不會再見。

人們常說:孩子,不要做出傷害父母感受的事。

孩子也可能要說:父母,不要做出傷害子女感受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