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家Cool-cool虎於年中偕班導和同學到吉隆坡進行“班遊”後,興趣勃勃的和我約定下一個假期一起出遊,當然我一口就答應了。
對我來說,工作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才工作,所以陪孩子渡假是重要的事情。由於沒有特別出遊計劃,適逢她的學校董事會組織“人文之旅”,我們即興就參加了。
這趟“人文之旅”不只是遊玩,也包括到台灣慈濟各相關組織如慈濟中學、技術學院、大學、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台)、醫院、環保站進行人文教育考察。
這是一趟新體驗,和我們過去純粹玩樂的旅遊性質不同。想到平常“大動作”的我們,可能在考察活動中必須學習輕聲細語,處處履行環保,必須把心“收一收”,也真考驗能耐。
我們是基督教徒,然而這趟人文之旅只是取經學習人文價值和環保知識,沒有宗教元素。以坦然的胸懷準備踏上旅程,也讓孩子有機會探索其他宗教中包涵的優點,學習在不同宗教的圓融中包容,畢竟世界上每個宗教教義中,總有一部份都是同樣強調人文價值觀,只是詮釋的方式不同而已。
在Cool-cool虎小時侯,我偶爾帶她到慈濟屬下的“靜思書軒”看書。而在慈濟舉辦的義賣會,我們的固本不是換取食物,而是拿去買書。我一直都非常欣賞慈濟以生活化方式灌輸人文價值。
有一次,書軒的師伯發現我們長時間靜靜的看書,前來和我們交流後卻發現我們是基督教徒時,彼此之間就有了一種在不同宗教之間尋求共識的諒解和欣慰。
而作為一個記者,我是在書軒和師伯交流後,獲得啟發而在撰寫新聞或專欄時,關注以人為本及給予社會帶來心靈正能量的角度。
這里有一所小學的董家教曾在兩年前主辦“人文之旅”,到台灣慈濟取經並把所學到的人文和環保教育實施於教育理念。那所小學的校長曾告訴我,雖然是到慈濟學習到這些新知,但實施起來的人文教育完全沒有任何宗教元素,因為辦學並不適合受局限於宗教形象,否則會影響到不同宗教的人卻步。而通過生活化方式潛移默化灌輸的人文價值,卻適合於孩子們的品格發展。
這趟“人文之旅”成果如何未知,但我知道這是一個讓孩子學習在尊重和包容中瞭解自己宗教以外新知的最好機會。生活在多元種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大馬,如果都有一顆圓融寬宏的心,每個人的心靈就會發揮正能量,政客就不會有機會乘虛而入制造種族、宗教和文化衝突。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情有“獨中”的答案
彷彿昨天才看見我家Cool-cool虎初到中學報到,瞬間卻是學期結束了,當真是“快樂不知時日過”,我們都驚嘆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
“為甚麼Cool-cool虎選擇在獨中求學?”
這是年初常常有人對我提出的問題,最近更有不少爸爸媽媽這麼問我,有些是朋友,有些是讀者。他們從過去一年在這里的分享,發現在獨中求學的Cool-cool虎生活多姿多采,而這些家長在國中、國民型中學和獨中之間遲疑面臨選擇時,就好奇的想瞭解更多關於獨中的辦學實際情況。在北馬這個求學氛圍中,很多人對獨中辦學、學習範圍、出路都相當陌生。
這一年來,不只Cool-cool虎在校園的學習環境中探索新鮮事物,身為媽媽的我也從中學習到很多新的認知,尤其是國民型中學畢業生的我,對獨中的好奇和探索,就從全年盡量參與各種學校活動中有新感悟。
Cool-cool虎參與學校各種公開活動時,常會問:“你要不要來看我?”。不願錯過孩子任何成長見証的我,暗暗竊喜於步入青少年的她還願意讓我分享其生活剪影,自然義不容辭參與,而有機會見識其不同的學習活動所帶來的觸動。
如果見証一年的學習要有結論,明顯地我看見Cool-cool虎脫胎換骨的蛻變,通過學校啟發創意和需要團隊力量的“班級經營”概念,孩子的組織能力和面對人群的信心都已增進,這是課業以外的收獲。
孩子們在學習中玩樂,在玩樂中學習。校長、教師、學生都像在一個“家”這般,該嚴肅的時候嚴肅,鬆弛下來時如家人一樣,所以孩子們都很快樂,因為喜歡學校,就喜歡上學,隨時都願意回去學校做很多事情。快樂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動力。
至於教學,從Cool-cool虎的課業中,顯然以母語媒介教學延續小學時的學習慣例,學習過程更順利,而教學內容程度其實比國中的水準更高,尤其數理方面。深化英語也導致Cool-cool虎常常笑我這個媽媽的英文好爛。
至於未來出路,我只覺得不管政府是否承認統考文憑,並不是獨中學生升學和就業機會的阻力,除非誰想要當大馬公務員才需要擔心政府不承認統考文憑。
而華裔學生每年在“固打制”競爭下欲爭取政府提供的獎學金之際,另一邊廂獨中生其實每年都有很多機會爭取國內私人界或海外大學、大專提供的獎學金或全免、半免學額深造。
看回年初在這專欄中寫過的“情有‘獨中’的看法”,現在寫的是一年下來初步的“情有‘獨中’的答案”。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那些年,像螞蟻那樣
九把刀讓“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喚起許多人年少時期青澀愛戀的回憶。而我呢,這一年來看著我家Cool-cool虎多姿多采的生活剪影,許多似曾相似的中學時期沉澱的回憶,不期然的浮現。
好友問我,看見Cool-cool虎,會不會好像看見當年的自己?
確實,當她正享受穿梭於各種校園活動,一下子抱著吉他和同學一起排練歌曲,一下子快樂而認真的排練歌舞時,我也漸漸的掉入回憶中最美好的歲月,那些年我和我的同學們、學長學姐們也是這樣在忙碌中留下了種種生活足跡,多年以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一切如此純真珍貴。好懷念。
在Cool-cool虎參與活動過程中,比如最近校內舉行的“班歌比賽”,她和同學因為非常認真投入,所以放學後留校排練仍意猶未盡,甚至幾乎每個晚上都跑回學校排練,而載送她期間,也聆聽她細述排練過程的心情和進展。
我觀察到每次這些孩子們在進行團隊合作的活動時,過程中一定難免會有意見分歧,有時會影響孩子們的心情,或互有微言,然而到真正演出或比賽的那天,這些分歧的意見都已逐漸整合,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目標,然後使出渾身解數盡力配合得最好,發揮了團隊力量帶來的驚人爆發力。
結果,我也發現在很多涉及群體的比賽或演出中,評審者鑑賞的標準,團隊合作精神帶來協調均勺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條件,沒有人是不重要的。
上周我第一次觀賞了校內“班歌比賽”,看見每班的青少年孩子們都付出了努力,不管那份力是多是少,表現出來的成果無論是很好還是有待改進,我覺得那些都是每一群孩子最終凝聚力量呈現出來的結果,都值得珍惜每個過程,其中令人驚喜的是一些孩子滲入的創意和革新元素。
Cool-cool虎的團隊享受到甜美成果之際,來自其他班的一名學生在面子書表達了讓我很感動的看法,那個學生覺得並不是自己班的同學不夠努力,雖然想想不甘心,但卻也在研究現場錄影的片段後,真心讚賞Cool-cool虎班團隊的創意和團隊力量。
相繼的有看見其他留言的學生,也以正面的思維強調比賽成果的勝利或失敗,並非突出個人的好或不好,反之最重要的是團結凝聚的力量。
這樣的思維,比起賽果更加“讚”。
我相信很多年後這些青少年都長大,在社會和職場浮沉時,回首想起這一段單純的付出,就會發覺人生里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這些足以緬懷一生的力量。
在比賽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班學生,他們在進場和退場時,都以一種像螞蟻群聚成“一個圓球”的方式移動。我想起曾讀過的資訊,螞蟻在面對大水沖來時,如果形單
只影就會馬上被沖走送命,但深知團結就是力量的螞蟻就是這種“群蟻聚成一個球”的方式隨波逐流,而得以保住大多數螞蟻的生還機會。
好友問我,看見Cool-cool虎,會不會好像看見當年的自己?
確實,當她正享受穿梭於各種校園活動,一下子抱著吉他和同學一起排練歌曲,一下子快樂而認真的排練歌舞時,我也漸漸的掉入回憶中最美好的歲月,那些年我和我的同學們、學長學姐們也是這樣在忙碌中留下了種種生活足跡,多年以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一切如此純真珍貴。好懷念。
在Cool-cool虎參與活動過程中,比如最近校內舉行的“班歌比賽”,她和同學因為非常認真投入,所以放學後留校排練仍意猶未盡,甚至幾乎每個晚上都跑回學校排練,而載送她期間,也聆聽她細述排練過程的心情和進展。
我觀察到每次這些孩子們在進行團隊合作的活動時,過程中一定難免會有意見分歧,有時會影響孩子們的心情,或互有微言,然而到真正演出或比賽的那天,這些分歧的意見都已逐漸整合,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目標,然後使出渾身解數盡力配合得最好,發揮了團隊力量帶來的驚人爆發力。
結果,我也發現在很多涉及群體的比賽或演出中,評審者鑑賞的標準,團隊合作精神帶來協調均勺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條件,沒有人是不重要的。
上周我第一次觀賞了校內“班歌比賽”,看見每班的青少年孩子們都付出了努力,不管那份力是多是少,表現出來的成果無論是很好還是有待改進,我覺得那些都是每一群孩子最終凝聚力量呈現出來的結果,都值得珍惜每個過程,其中令人驚喜的是一些孩子滲入的創意和革新元素。
Cool-cool虎的團隊享受到甜美成果之際,來自其他班的一名學生在面子書表達了讓我很感動的看法,那個學生覺得並不是自己班的同學不夠努力,雖然想想不甘心,但卻也在研究現場錄影的片段後,真心讚賞Cool-cool虎班團隊的創意和團隊力量。
相繼的有看見其他留言的學生,也以正面的思維強調比賽成果的勝利或失敗,並非突出個人的好或不好,反之最重要的是團結凝聚的力量。
這樣的思維,比起賽果更加“讚”。
我相信很多年後這些青少年都長大,在社會和職場浮沉時,回首想起這一段單純的付出,就會發覺人生里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這些足以緬懷一生的力量。
在比賽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班學生,他們在進場和退場時,都以一種像螞蟻群聚成“一個圓球”的方式移動。我想起曾讀過的資訊,螞蟻在面對大水沖來時,如果形單
只影就會馬上被沖走送命,但深知團結就是力量的螞蟻就是這種“群蟻聚成一個球”的方式隨波逐流,而得以保住大多數螞蟻的生還機會。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做你自己就好
我家Cool-cool虎小時侯,最不喜歡人家問她:長大後是不是要像媽媽一樣當記者?
那時侯,她一下說要當太空人,一會兒說要當電腦遊戲設計師,甚至說要去當全職媽媽,要當“小明”和“小華”的媽媽,也不要當記者。
升上中學後,校內校聞刊物招募學生記者,Cool-cool虎卻自動宣佈說:“我要當學生記者”,看來是基因遺傳發揮了效用。
後來,她得心應手的在學習中進行學生記者的任務,偶爾卻會莫名其妙的問:“妳說,會不會因為妳是記者,人家才給我機會?”
我總是很肯定的告訴她:“因為你是你自己,所以才把握到可以發揮的機會,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眼看比她年長的表哥表姐,都面對中學畢業後的未來升學選向,她偶爾也盤算自己的未來選擇。
“媽媽,妳說我以後要唸甚麼好呢?”
我說:“唸甚麼都好,你就根據你自己的意願去做你喜歡的事情,你不必因為要滿足我或任何人的期望而作出決定,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好,不必成為任何人所期望的你。”
曾有人問我,對Cool-cool虎在寫作路上有什麼期許?可有想過栽培她成為作家?其實我對Cool-cool虎沒有特別期許,因為我相信她在很自然的閱讀環境中,以及常常一起到處去遊玩而自然吸收到的生活閱歷,就是她所有寫作的自然資源。她不需要為了滿足任何人的期望而去寫作,即使不當作家也可以寫作,即使她覺得不要寫作也無所謂,這是她的選擇。
最近讀到一個小故事,一名從小到大學都被媽媽投予過高期望的男生,成長過程中只被要求讀書,不允許玩樂,他感覺失去了自己。結果在考到博士文憑的那天,男生留下文憑和遺書,以展翅的姿勢從天台往下飛去。
他在遺書中告訴媽媽,已完成媽媽的願望考到博士,但是很累很辛苦,所以決定根據自己的意願飛……。
我們周圍其實也有這樣的父母,不自覺的根據本身的虛榮和意願對孩子抱持過高的期望,並且總認為這是為孩子好。
讓孩子做回自己就好,不要讓孩子最終變成那個想飛的博士。
那時侯,她一下說要當太空人,一會兒說要當電腦遊戲設計師,甚至說要去當全職媽媽,要當“小明”和“小華”的媽媽,也不要當記者。
升上中學後,校內校聞刊物招募學生記者,Cool-cool虎卻自動宣佈說:“我要當學生記者”,看來是基因遺傳發揮了效用。
後來,她得心應手的在學習中進行學生記者的任務,偶爾卻會莫名其妙的問:“妳說,會不會因為妳是記者,人家才給我機會?”
我總是很肯定的告訴她:“因為你是你自己,所以才把握到可以發揮的機會,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眼看比她年長的表哥表姐,都面對中學畢業後的未來升學選向,她偶爾也盤算自己的未來選擇。
“媽媽,妳說我以後要唸甚麼好呢?”
我說:“唸甚麼都好,你就根據你自己的意願去做你喜歡的事情,你不必因為要滿足我或任何人的期望而作出決定,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好,不必成為任何人所期望的你。”
曾有人問我,對Cool-cool虎在寫作路上有什麼期許?可有想過栽培她成為作家?其實我對Cool-cool虎沒有特別期許,因為我相信她在很自然的閱讀環境中,以及常常一起到處去遊玩而自然吸收到的生活閱歷,就是她所有寫作的自然資源。她不需要為了滿足任何人的期望而去寫作,即使不當作家也可以寫作,即使她覺得不要寫作也無所謂,這是她的選擇。
最近讀到一個小故事,一名從小到大學都被媽媽投予過高期望的男生,成長過程中只被要求讀書,不允許玩樂,他感覺失去了自己。結果在考到博士文憑的那天,男生留下文憑和遺書,以展翅的姿勢從天台往下飛去。
他在遺書中告訴媽媽,已完成媽媽的願望考到博士,但是很累很辛苦,所以決定根據自己的意願飛……。
我們周圍其實也有這樣的父母,不自覺的根據本身的虛榮和意願對孩子抱持過高的期望,並且總認為這是為孩子好。
讓孩子做回自己就好,不要讓孩子最終變成那個想飛的博士。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他們又為了誰的孩子
常常在跟人說話時,都會錯口講成“去學校”,使我想起一名學校家教協會主席有感而發說:“因為孩子,我們又回到了學校。”
某天我在等Cool-cool虎放學時,碰見一名67歲的董事,他解說在校園種樹的概況,原來這些年來都是他和另一位年長董事,定期到學校進行美化校園的植樹工作,以讓孩子們在綠意盎然中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聊了半天,年長的董事忙著離開學校,因為他要去為學校近期舉辦的義賣會向商家徵求報效產品,談起一些人熱心慷慨解囊,他的臉上就神采飛揚。
目送年長董事的背影,心里無限感慨,即使我還有孩子在學校內求學,比起一個個不是因為自己的孩子而出入於學校,並且盡心盡力為學校出錢出力及對外籌募資源的長輩們,覺得自己變得很渺小。
很多很多的人,當中有些早已不是家長了,但他們卻是長年為華教默默耕耘者,其中不少甚至是六、七十歲的長輩,但他們放著清福不享,卻比在籍家長更落力為教育和學校,付出心力。
他們也是“因為孩子,而回到了學校”。
讓人動容的是,他們為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別人的孩子。默默地長期付出,沒有名利可圖,完全不計回報,也沒有掛在口邊。這股力量支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育發展,有些甚至長期需要出不少錢,更多時候要付出很多心力,為了學校發展和教育問題,憑添不少憂愁。
年長的董事慈祥的說,家長應該要讓孩子們參與類似義賣會的籌備過程,比如讓孩子自己去賣票,從對外的解說中,孩子們才會更瞭解辦學的不容易,從而更加珍惜學校的資源和發展。
後來,我聽見一位年輕的教師滿臉光采的敘述,他把學校里的一些孩子,帶到一間做熱鬧的廟外賣票時,孩子們意識到老師都在忙於優先幫學生把票賣出去,突然就跑來跟他說:“老師,你自己的票還沒有賣,來,我們幫你賣。”
這是一幅很美的畫面,老師和他的“孩子們”,讓年輕的老師和學生的生命,都悄悄發出了不一樣的光采。
某天我在等Cool-cool虎放學時,碰見一名67歲的董事,他解說在校園種樹的概況,原來這些年來都是他和另一位年長董事,定期到學校進行美化校園的植樹工作,以讓孩子們在綠意盎然中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聊了半天,年長的董事忙著離開學校,因為他要去為學校近期舉辦的義賣會向商家徵求報效產品,談起一些人熱心慷慨解囊,他的臉上就神采飛揚。
目送年長董事的背影,心里無限感慨,即使我還有孩子在學校內求學,比起一個個不是因為自己的孩子而出入於學校,並且盡心盡力為學校出錢出力及對外籌募資源的長輩們,覺得自己變得很渺小。
很多很多的人,當中有些早已不是家長了,但他們卻是長年為華教默默耕耘者,其中不少甚至是六、七十歲的長輩,但他們放著清福不享,卻比在籍家長更落力為教育和學校,付出心力。
他們也是“因為孩子,而回到了學校”。
讓人動容的是,他們為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別人的孩子。默默地長期付出,沒有名利可圖,完全不計回報,也沒有掛在口邊。這股力量支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育發展,有些甚至長期需要出不少錢,更多時候要付出很多心力,為了學校發展和教育問題,憑添不少憂愁。
年長的董事慈祥的說,家長應該要讓孩子們參與類似義賣會的籌備過程,比如讓孩子自己去賣票,從對外的解說中,孩子們才會更瞭解辦學的不容易,從而更加珍惜學校的資源和發展。
後來,我聽見一位年輕的教師滿臉光采的敘述,他把學校里的一些孩子,帶到一間做熱鬧的廟外賣票時,孩子們意識到老師都在忙於優先幫學生把票賣出去,突然就跑來跟他說:“老師,你自己的票還沒有賣,來,我們幫你賣。”
這是一幅很美的畫面,老師和他的“孩子們”,讓年輕的老師和學生的生命,都悄悄發出了不一樣的光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