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天啊!每隻狗都是“小白”!

教師朋友談起剛批改數百份小六生參加中學入學試的作文,搞到心情很複雜,因為其中兩個被考生選寫的熱門題目,寫出來的文章幾乎是同一工廠制作出來的作品,不只基本情節和形容詞大同小異,更可怕的是連文中角色的名字也一樣。

朋友說,選“我的寵物”題目的學生,幾乎全部都養狗,而且狗的名字不是叫“小白”就是“白白”,結局高潮都是狗兒被蛇咬死。另一些人選寫“我最喜歡的人”,如果寫到最喜歡的教師,幾乎大多數人筆下的那個女教師都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烏黑的長髮,而且都是放學後免費義務幫學生補習的好老師……。

我和我家酷酷虎當時一邊吃晚餐,一邊聽朋友敘述,對“小白”帶來的震撼感覺不可思議之際,朋友又提起在“完成句子”的敘文中,大多數學生“心有靈犀”的書寫雨中發現人群圍觀車禍,竟然是母親在接他放學途中遇難,結局幾乎又都“不約而同”以“媽媽,我愛你”收場……。

聽到這里,我和酷酷虎都脫口而出:“到底這些內容都出自哪一本作文範本?!”

我笑對酷酷虎說:“幸虧你都不根據範本寫東西,不然我可能無端端會在哪篇文章中被詛咒車禍死了。”

朋友說,當天另一作文題目《我是個快樂的孩子》,只有兩個人選寫。

只有兩個人選《我是個快樂的孩子》,會不會是寫作部份也在極力追求高分標準的扭曲限制下,許多孩子不自覺地失去了看不見的快樂。就像他們寫的文章,不是源自對生活的感受和心情來自由創作,而是根據“範本工廠”制作的“寫作產品”。

後來,酷酷虎把她初中一和初中二的校內作文課、作文考試題目攤開,盡是有趣的題目,包括《一隻穿越時空的蒼蠅》、《為別人喝釆》、《照鏡子的啟示》、《我贏了自己》、《給心情塗上……》、《黑板上的記憶》、《與小學的自己對話》……。這些,都是作文範本里找不到的內容。

酷酷虎打趣說,如果這些題目讓那些應試的學生來寫,他們到底會怎麼寫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從小就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只要教師和家長以開放的視野,欣賞孩子的創意和思維,不以所謂傳統格式標準來局限孩子的創作,讓孩子根據本身的感覺抒發心中所想,就會從中發掘到更多驚喜。這樣就不會出現一大堆尋求統一標準成果,卻麻木不仁的“寫作工廠產品”,也不會因為每隻狗都叫“小白”而讓人納悶。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非主流教育選擇的期許

瀏覽我家酷酷虎的班導上載到面子書的系列相片,看見酷酷虎和同學們穿插在魚場的知識之旅之間,陽光般的笑容徜徉在青春的臉上,心里流過暖意。

我喜歡看見孩子發自內心的笑臉,看見孩子們在大自然中一邊遊玩一邊做記錄,學習不局限在教室中,讓我想起過去到外國旅行時,常常看見上課時間外國教師帶領學生們到博物院、藝術館或戶外觀光,寓玩樂於學習的美好體驗。

上周在《鏡子說話》專欄提到教育的選擇,然後就有一些媽媽聯絡我,分享在所謂強調學術前景的主流教育選擇之外,像我們這些作出“非主流”選擇的家長,出發點和對教育的期許又是甚麼的心得。

上期我提到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人作同樣的決定──大馬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不想被支配,就不要跟隨。獨中是華裔在國民教育制度中尋求交替的另一選擇外,有人選擇國際學校,有人選擇“居家自學”(Home schooling)。

一位在南馬的媽媽在我的面子書分享說,環境趨勢下,市面上還有一種由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也屬於Home schooling的其中一種),在南馬很多,而且已存在十多年。這種學校的學費介于獨中和國際學校之間,采用英國或美國的教育制度,但多上一課聖經班。此學校開放給公眾,學生不一定是基督教徒,也給家長提供多一個教育選擇。

這位媽媽說,她的大女兒上了兩年國中,在免費的國民制度下求學卻面對一蘿蘿問題,去年就轉去這種學校,在這個選擇中唯一的考量是要不要讓孩子考政府會考,但她覺得這個決定因人而定。

不過這位媽媽說,她的二女兒卻在國中唸得非常好,顯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效果。

另一位來自中馬的媽媽則分享說,孩子10歲前在華校唸精英班,雖然成績優異,但在學校卻長期面對教師以羞辱的言詞打擊孩子和媽媽的自尊,導致孩子對上學充滿恐懼。經過一番掙扎和思量後,這位媽媽決定把孩子轉到教會辦的私人學校上學。

這位媽媽面對的選擇,需要取捨的是在新學校沒有報考政府會考,教育側重於品格發展,和主流派的政府學校相比,顯然就不那麼以學術為重,但這位媽媽堅決認為,品格塑造比學術更重要。

她分享說,在中馬有兩種形式的“居家自學”制度,一種是父母自己教,包括根據英國或美國教育制度,另有分類為適用於特殊孩子或學習緩慢的孩子。另一種是教會屬下的居家自學制度,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基督教徒,采取英國或美國課程教材,我想這和南馬媽媽所說的學校辦學方針類似。

教育路上的非主流選擇,原本走起來就不容易,但我和這些家長都相信,只要你和孩子都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並瞭解學習目的之期許和重點,別人怎麼說,怎麼看,都無所謂。

從過去到現在,所謂非主流教育路上闖出青天的人才比比皆是,而主流教育孕育出來的也未必個個是人才。更多時候我們不想看到的是,只教沒育的孩子只懂讀書和在競爭中追逐個人私利,卻完全沒有人在意其品格的發展。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教育的答案在飄浮

“大馬的教育政策一直改來改去,以後你的孩子要怎麼辦?”

這是幾年前的某個下午,我和好友賴在她家沙發上,一起望著正在玩耍的我家酷酷虎時,好友語氣充滿憂慮提出的問題。

當時,我說:“就不要跟囉!”

好友疑惑地問:“怎樣不跟呢?”

然後,酷酷虎就因此捨棄政府學校,進入民辦的獨中。當時身邊很多人覺得這個選擇“風險高”,不斷提醒我三思,彷彿我隨時會把孩子的前途典當掉。

然而,兩年後的今天,又到了學校招生的季節,情況卻變成很多朋友不斷聯絡我,詢問要如何報名,獨中教育如何……,和兩年前的情況完全倒反。

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人作同樣的決定──大馬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不想被支配,就不要跟隨。

最近聽南馬的朋友說,數所著名獨中進行新生註冊,都出現數百名家長漏夜在學校排長龍,爭取有限學位和宿舍床位的情況,這或許和明年初中一新生是“龍子龍女”導致學位僧多粥少有關外,人們不能適應沒有規劃的國民教育制度,其實才是最大的原因。

剛逝世的寬柔中學前董事長丹斯里郭鶴堯,於1957年寬柔中學董事會毅然宣佈拒絕改制,成為全馬第一所華文獨立中學時,他也是該董事會一員。明年寬柔學校迎接百年校慶,在目前的教育政策前景堪虞中,想必讓人更慶幸於有先賢當年對獨中的堅持,所以55年後這一代的孩子,升中學時可有多一個選擇。

北馬的一些獨中,從年初至今每天接到很多詢問獨中教育的資訊,因此乾脆舉辦講座會解答家長提出的各種疑問。一些獨中則因新生錄取名額爆滿,實行入學考試制度,這和兩年前北馬獨中“門可羅雀”狀況差距很大。

獨中是華裔在國民教育制度中尋求交替的另一選擇,這些年來當一些孩子在成長中,飽受不斷適應切換數理媒介語的困擾時,更導致一些家長不願再跟隨飄浮不定的教育政策。

獨中以外,有人選擇國際學校,有人選擇“居家自學”(Home schooling)。

當然,這些交替的選擇,都需要錢。無可否認對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如果有一個、甚至更多孩子需要上學,免費的國民學校教育,仍是最無奈的選擇。

而如我這代的父母,解決了眼前兒女的升學選擇,可是未來的未來,孩子的孩子呢?

來自北馬的部長曹智雄前幾天說,大馬受高深教育者只30%,離先進國普遍上45%以上國民是受高深教育的目標尚遠,要成為先進國的首要根基,國民具備高深教育是重要條件,因此大馬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案中都撥款巨額在教育領域方面。

然而,教育撥款巨額,不是應一視同仁,不計源流?教育政策的目標,是放眼目標培育人才,還是因政治化需求而隨心所欲的變動?

在教育的十字路口,答案一直在飄浮。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性教育課堂”到“性派對迷思”

前幾天,副采訪主任交待我寫一則新聞點評,說那是我“熟悉的課題”,一問下是關於一群富二代在面子書號召同好及數名大專生舉辦搖頭狂野“性派對”徹夜狂歡,結果遭警方突擊取締。

我說:“問題是,我都不曾開過性派對,怎麼說是我熟悉的課題啊?”

副采哈哈大笑補充說,要點評的是我所“熟悉”的青少年叛逆求創新的心理。

這個課題猶讓人“驚魂未定”,一名大專講師朋友剛剛又向我提起,他一打開面子書,結果發現很多學生都在討論起“A片”,原因是這些大專生在“性別與媒體”課堂上,女講師突然播放給他們看。有些人形容群體看10多部經過修剪的A片,覺得超級尷尬,情緒很複雜,複雜是還要以學術的角度去看這些影片,之後還要分析,這實在很考功夫。

不過,朋友表示他很熟悉該名講師,她這樣做是有一定的用意和教學用途,該名講師就是不認同有些人每談到性教育問題就迴避,乾脆以此方式教課,因為她認為男女的每一個身體部分都是一種傳播系統。反之,朋友則覺得本身還真的做不到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覺得尷尬。

朋友馬上叫我問問我家酷酷虎,若班上老師突然這樣教性教育,她會是怎樣的反應?

酷酷虎說學校有女教師負責教性教育,但沒有放映所謂的影片,她覺得還ok,但發現班上有同學上課時“怪怪的”。

她所唸的中學,校方對性教育持有正面的醒覺,今年初校方才主辦“全國性教育營”,正確的性教育是健康的知識,讓孩子們因此更珍惜和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

不過,講師朋友說中學和大專教導性教育級別不同,我也有同感。可想像中學如出現放映A片來教性教育,相信會被各方投訴,而且中學生的年紀比大專生小,心智還不夠成熟穩健,也不適合當眾面對這樣的課程。

畢竟,正確的性教育仍需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智發展教導,導師的心態和教導態度最重要,要光明正大且明確,不然可能帶來負面後果,甚至會引來投訴。

尤其是像大馬這樣對性教育設限禁忌的環境,即使想正面灌輸孩子正確的性教育,也不容易被廣泛認同。

從這起講師以學術角度力求正面引導大專生討論性教育,相對比較之前所說富二代通過面子書號召大專生開“性派對”的偏畸心態,顯示無邊疆的科技資訊時代,人們若繼續保守的拒絕以坦然態度正視對青少年與兒童的性教育,其實只是悄悄埋下更多因迷思而潛伏的問題,分分鐘反而會因不正確的性迷思,而使到年輕人甚至兒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情,甚至涉及性犯罪。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感恩”無心變“咸因”

有時,聽到人們口里不停像哼歌似地“感恩”前、“感恩”後,暗地會存疑感恩是用口說,還是發自內心?

眼見功利社會中,學術競爭逐漸淹沒品德教育,許多學校逐漸側重人文教育,對人和事事感恩,也是其中一個人文教育素養。

比較抽象的是,所謂“感恩”表面上看似是能“教育”的,但實質上感恩如果不是發自真心,或是負責教導孩子感恩的教師或家長,本身卻沒有身教借鏡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心存感恩,那麼一切就只流於表面而已。

我家酷酷虎的學校,最新一期校聞刊物是以“感恩”為主題,從中不禁想到一個教師每年教出那麼多學生,一生中有多少個學生是真正對昔日教師心存感恩,抑或是踏出校門後,教師的臉孔和名字都在歲月中模糊?

有些教師和學生可維繫恆久難得的師生情,桃李滿天下贏得敬重的教師也不少,教師本身的教學和品格是學生的借鏡,一名教師是否對學生有深重影響,這些日後自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評價。

教師這個行業,承受和面對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調教學生的任務比過去更複雜,很多家長和社會人士對教師的價值觀,已持有不同標準。家長本身是否感激教師對孩子的調教和引導,是最直接的身教。

而教師本身如何對待曾教誨他的昔日教師,以及今日教師本身的品格和為人如何,也是學生最直接的借鏡,如果一個教師很會教書,或者才華洋溢,可是對人對事卻都不是真誠以待,甚至彰顯品格缺陷,那麼能帶給學生的又會是甚麼影響呢?他日學生想起這樣的教師,即使“尊師重道”4字迎頭壓下,也難以接受這是正面的身教,勉強也只能當作是品格教育的“反面教材”。

不過,想到前陣子外州有報導指一名畢業後的學生,行使詐騙把昔日教師的老本都騙去,那實在很過份。

以此例藉機跟酷酷虎說,好的教師值得我們像感恩父母養育之情般,不忘昔日教誨之恩,但是對於沒有特別值得緬懷的昔日教師,師生一場,卻也不至於要在成年之後對老去的昔日教師“使壞”,更不能趕盡殺絕。

可想像面對被昔日學生傷害的教師,只能感慨當年只是教書、教學,卻沒有教學生做人。

教師也好,學生也好,家長也好,任何人若沒有真心做人,或者沒有“心”的感恩,掛在口頭上,或是表面做做給人看,都是沒有意義的。

“感恩”兩字,拆開來看,分別是兩個“心”作根基。拿掉“心”,“感恩”變“咸因”。

“咸因”是甚麼?沒有心的東西,誰知道那是甚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