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微屏
兩天前首相署部長沙希淡在國會下議院說,雖然大馬學術鑒定機構(MQA)已接受820所中國大學和157所台灣大學學位,但公共服務局只是承認9所中國大學和18所台灣大學的學位。
去年我在專欄中寫到一名朋友的孩子剛從台灣畢業回國,到公共服務局申請就業機會,獲得的答案竟是只有高教部承認這個資格,公共服務局並沒有承認,結果時任高教部副部長何國忠與留台聯總的代表則對此通過報章澄清,指相關部門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時間處理和協調。
當時全國大選要來不來,我的同事還說,國陣做了那麼多糖果政策,這個課題可不要搞砸了。
然後,等待、給時間去讓各部門協調、處理……就這樣大選過去了,這個問題也拖了超過一年,現在部長在國會下議院的答案,竟是這樣。
馬華的國會議員魏家祥和民進黨國會議員張慶信都在國會里提出質疑,要求公共服務局作出解釋,張慶信更斥責說“為甚麼一直問華人要甚麼?華人要的是這項問題能獲得解決。”。
問題兜了一大圈子,時間也流逝過去,可是在大馬不同的機構和部門,仍然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各說各話,一個政策不能貫穿兩個或以上的部門,那麼任何政策和認証的公信力何在,似乎就可以根據情況而有不同的標準和詮釋,甚至淪為“講爽”而已。
這只是冰山一角的問題,還有多少問題和政策就是因為這種不劃一的枝節,卡在不同的部門之間,結果卻造成了很多聽起來很好的政策和承諾,停駐而沒有進展。
不把這種問題限制於狹隘的針對某個族群而己,更廣義來看整個國家的政策,不管是在政經文教領域,如果樣樣事情都不根據政策決定來加速進度,而處處以政治形勢來考量做與不做,那麼我們難以想像這樣的思維和效率,要如何趕上全球化無國界的競爭環境。
到頭來,因為狹隘眼光而把一片天遮敝,在自己國內尚且還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但未來要如何去與世界步伐競逐,那麼就請好自為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