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潛移默化

朋友兩周前在這專欄讀到“冬天里的幸福便當”一文後,笑問我把我家Cool-coo1虎帶到台灣這麼遠去,除了學會“吃飯”,還有學到甚麼嗎?

我隨即告訴他接下來的故事,當我們在台灣結束了“人文之旅”的教育考察後,就在台北享有全天侯的玩樂時間。然而那天去到名聞遐邇的“伍角船板”餐館用餐時,面對傳說中用環保用品設計的裝璜,以及精緻典雅的餐具,我在挾菜時腦海里浮起的念頭竟然是“這些食物用完後,處理餐具時會不會很麻煩?”

當場就脫口而出對同桌者說:“一會兒我們用完餐後,可能會忘記這里是甚麼地方,所有人自己拿餐具去清洗了。”,大家聽了哄堂大笑。

為甚麼這麼說呢?這源於進行考察期間,每個人都要自備環保餐具,餐後不管大人或孩子都要自己清洗餐具,並把碗里的殘渣吃光或分類處理。所以有時看見一些菜餚可能會在餐後留在碗里形成難以處理的菜渣,我就有些遲疑。

這並不是大家笑的重點,而是從中我們意識到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只因為我們連續幾天都習慣了自備環保餐具、自己清洗和務必把菜都吃光的概念,所以這種概念就植於腦海中,一時轉不回來。

後來我們在街上遊走,向路人問路時,年輕教師問完後很自然的鞠躬致謝,而Cool-coo1虎更笑說:“媽媽差一點脫口說‘感恩’!”

是啊,那幾天從早到晚我們一直看見周圍的人鞠躬及口說感恩,耳濡目染下再印証了潛移默化對人帶來的影響,即使只是短短幾天,我們看見了甚麼叫做以行動來“縮小自己”的謙卑。

從到台灣慈濟中小學、大學、技術學院的人文教育考察中,發現他們在每個年齡的學習課程中,都持續不放棄的灌輸感恩、惜福、靜心、幫助弱勢、環保等人性化價值的教育。可以想像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間斷的在如此氛圍中學習和成長,人文價值以行動付諸生活化,“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就自然發揮。

最近帶Cool-coo1虎外出用餐時,只見她都會向遞送食物上桌的侍應生說“謝謝”,而我們一家人之間也常常會向對方說更多“謝謝”,並且了解到人們對我們的付出,其實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更值得珍惜。

這是“吃飯”之外,我們學懂的東西。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禮物里的感受


一條黃繩子擺弄出不同的圖案造型,能表達出多少心思?

一個孩子用黃繩子擺弄出一個繫上蝴蝶結的四方禮物造型時,你猜得出他要表達甚麼嗎?

假期里,我和我家Cool-cool虎參與學校的,“人文之旅”教育考察團,從寒凍的外頭回到暖暖的酒店,在會議室里有個分享會,但Cool-cool虎“不安於室”的心繫於到外頭和同學在一起,因此顯得不太開心。

母女倆悄悄的爭議關於她留或不留在分享會後,她妥協地選擇了留下。

一開始一位教師先發給每個人一條黃繩子,要大家擺弄出不同造型,然後說出自己對這趟連日以來的考察參訪過程,所帶來的感悟。

Cool-cool虎擺弄出一個打上蝴蝶結的四方禮物造型,然後大家分組分享感受時,Cool-cool虎起初並不想分享心情,校長看得出她不想留在分享會的困惑,就鼓勵她先把這個禮物造型欲表達的心情說出來,然後就可以馬上讓她離開,去和朋友會合。

由於了解到Cool-cool虎向來頗抗拒在團體聚會中分享心情,我這個媽媽自作聰明的想協助引導她,就向她提起之前曾向她表達過,帶她參與這趟旅行當作是獎勵她過去一年在學校各方面都有不錯表現的禮物,而自以為是的把這事件和她用黃繩子擺弄出的“禮物”作出聯想。

不過,校長繼續鼓勵Cool-cool虎坦白講出感受,然後Cool-cool虎就很委屈,且有一點要哭出來的樣子,說起在一些拘謹的場合中進行參訪活動時,冗長的講座會讓她覺得真的很悶,她在紙上寫劃了很多東西,但是還是很悶。

校長和大人們聽了,都感受到了她的委屈,校長委婉的向她表示歉意,認為大人們都忽略了隨團參訪的6名孩子。確實專為教師安排的教學心得和講座課程,也許還適用於家長,但對十多歲的孩子們來說,的確是很悶且難以明瞭。

校長坦誠的感謝Cool-cool虎讓她明白了孩子們真正的感受,然後Cool-cool虎就綻開快樂的笑容,蹦蹦跳跳的跑出去和朋友們會合。

這時候,我想回她的那個“打上蝴蝶結的四方禮物造型”,或許正在反映出她彷彿被困在四周都是牆壁的沉悶空間,而且上面還被打個結,很無奈的揪住心情,不能隨意離隊。

從這小小的領悟,我們大人意識到關注別人的感受是重要的,把不同的人放在相同的地方時,卻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心情和感受。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只有坦白的說出來,並且獲得對方以開放包容的心誠然聆聽和接受,才會化解猜疑、焦慮而皆大歡喜。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冬天里的幸福便當



走進冬天里的台灣,我和我家Cool-cool虎來到花蓮慈大附中展開董家教及教職員參與“人文之旅”第一站,迎接我們的是一盒精美溫暖的“幸福便當”。

色香味俱全的素便當,對不慣茹素的“肉食派Cool-cool虎”來說,是入鄉隨俗的能耐考驗,當然後來我們都看見老虎乖乖在吃素。

由於大家都被提醒感恩惜福,不要浪費食物和資源,因此便當份量雖然太多,但每個人都很努力的盡量吃完。平常在家里一句“我吃不下了”,就把食物推給她爸爸的Cool-cool虎,卻也不敢放任。

平常不是每餐都吃飯的我,耳邊聽<7740>感恩歌曲,靜靜的品嚐每一粒飯時,慢慢地領悟到在“吃飯”這回事,自己一直都沒有作好榜樣。

靜靜的吃飯,沉澱的心情慢慢地產生對食物感恩的心情,莫名的感動慢慢地縈繞心頭。

冬天里的幸福便當,一度讓我們對份量過多苦惱。後來在下一餐時,我們母女共享一份便當,結果在不浪費任何一粒飯、一根菜的情況下,把幸福都暖暖收進胃里。

當然,有人或許會說,不過是一個便當,怎麼想這麼多?而且,這有甚麼好講的?

然而,在便當背後我頓悟到品格教育從家庭做起的失誤,以及身教所帶來的潛移默化影響。我想到自己很少會認真的吃飯,這和自己成長的原生家庭中,並沒有強制每天一定要一家人圍<7740>餐桌一起吃飯的習慣有關,所以對吃飯這回事的觀念就不強。

後來當了媽媽,有時Cool-cool虎吃不完的食物,我也拒把自己的身體當“回收桶”,因此沒有認真的以身教來引導孩子對食物的惜福,往往最後彼此都不願再往肚子里填的食物,就白白被浪費。

“吃飯”,本來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對於物資缺乏的國家,能夠填飽肚子是快樂而感恩的大事,可是長期不缺乏食物的人,卻在安逸中忽視了對食物的感恩惜福,所以連最簡單的事情都沒有搞清楚。

如今,世界糧食危機正在醞釀,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年,還可以繼續安逸的選擇食物。

冬天里的便當,裝載的是感恩惜福的溫暖提示,希望在一時的感動之後,我和Cool-cool虎都不會忘記。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朋友跟我一起走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這是最理想的關係,尤其青少年孩子。

某次聆聽台灣親職專家游乾桂的分享:“父母跟孩子的緣份有多久?前面12年孩子是自己的,12歲之後中學時孩子是朋友的,大學時是愛人的,成年後是孩子的伴侶和家庭的,有些人一年見不上父母3次。”

心有戚戚焉。

我家Cool─cool虎已跨到“屬於朋友的”那個階段,不過慶幸“醒覺”得早的老媽我,從婚後到為人母後,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朋友,所以青少年孩子不再纏身時,至少還有很多朋友分享生活喜怒哀樂。

不過,在我和Cool─cool虎之間,另存有一種“幸福的關係”,由於我和年少時期的數名好友長期都保持友誼的溫度,彼此相識於當年“屬於朋友的”年齡,然後如今都各自是一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卻仍會相約一起出遊、喝茶。而我們的孩子之間卻變成“第二代的朋友”,使到媽媽和孩子可以同時共享“兩代朋友”的聚會。

假期中,當年在學院時的好友攜帶兩子來到檳城,我和Cool─cool虎前往相聚,我們在升旗山上悠閑喝下午茶時,看見Cool─cool虎和朋友的4歲小兒子如姐弟般親密的互動,心里竟有寬慰的感覺。

次日我們用完早餐後驅車趕回家,原因是Cool─cool虎約了她小學同窗,已升上中學的她和老同學已分佈不同學校,但仍時時把握重聚機會。

孩子們的約會,Cool─cool虎卻央求我把數名她的朋友一起載送到約會地點,原本我以從檳城趕回去的路途,直接去約會地點比較近為由,建議她通知朋友自行去。

豈料,她卻嚴肅的提醒我說:“之前我們問你時,你已經答應要把所有人載去,現在怎麼可以反悔呢?”

大人不可對孩子食言,這是專家說的,所以我只好遵守信用。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和她一樣重視她年少時相交的朋友。

走過的路,此時回首,總覺得可以和年少時期結識的好朋友再相聚,而且友誼沒有被時間的河沖斷,原來是幸福的事情。不管中間相隔多少年,不管彼此在這些年已經做了甚麼、變成甚麼,但在最純樸的年代所認識的對方,若在多年後仍以當初最簡單的情懷來相處,是非常幸福難得的,所謂朋友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不是嗎?

所以,偶爾生活有挫折時,因為相信世間仍有真心相待的朋友,而產生了正能量:其實我們都生活得好好地,我們有真心的朋友,我們不必說謊,也不必討好別人,不必偽善, 所以我們都很快樂。

我希望,未來的Cool-cool虎,也這樣。所以,我不應該吃她朋友的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