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國王新衣下的A

文/楊微屏

雙胞胎妹妹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獲10A+全科A,在州教育局召集州際優秀生的場合中,這妹妹掛念雙胞胎姐姐的成績和感受。

她擔心姐姐這時候會很傷心,然後就撥了電話給姐姐,關懷的問:“你ok嗎?”

掛了電話後,問起她姐姐的成績,答案是8A+ 和2A。

對我們來說,加起來還是10A啊!原先還以為姐姐考到怎樣,這樣的成績根本就很厲害了。

回到辦事處,和同事阿凌聊起這個,感嘆這年頭考很多A的優秀生還是動輒會傷心甚麼的,然後就想起阿凌也曾是大馬教育文憑考獲11A的優秀生,她不經意的脫口而出說:“其實考11個A是很容易的。”

我作狀賭氣說:“我不要跟你講話了!”

阿凌笑著解釋說,其實到了她那個年代,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要考多多A並不真的是難事,因為評鑒水準和我們那一代有很大出入,所以從她那一代開始,一所名校有百多人在會考中拿“多多粒A”並不是甚麼難度,而取得A+獲全科A的學生才算是真正被歸納為有實力的人。

這就是每次政府會考成績放榜存在的問題。

每次看見“A天下”時,就想起當年我們求學時,全校400多名考生中,出現1到3名全科A的優秀生已經是很了不起,而後期同樣的一所學校,每年在會考中卻有百多名一大堆A的考生,而質疑是不是後來的奶粉都有DHA開發腦袋,所以後來的學生都特別聰明了。

後來和教育界的人聊起,發現這些現象確實源於會考評選水準降低很多,低分就可及格,低分就取A,所以一些所謂A,就不再是當年那種跨過高門檻的高水準的A了。

這和後來的教育制度在大馬環境中,滲入太多政治和民族私心的因素有關,政府這些年來的教育制度朝令夕改,沒有明確宏觀的方向,政治因素和民族私心的考量大於對教育實質造就人才資源的目標。

會考評選條件降低,其實是為讓某些群體能跨過門檻,而在表象中讓人以為一切成績都沒有問題,甚至很好,然後大馬就可以用自欺欺人的駝鳥方式,讓這些表象數據告訴人家,我們的教育素質在高水準線上。

但是,一些實例反映,當這樣的大馬學生在政府的駝鳥制度下,被保送到國外大學深造時,真正有實力的當然足以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但更多的是卸下國王的新衣後,在國外無法和其他人競爭的學子,原來是遠遠被拋在後頭。

在A的充斥中,大馬的教育制度到底甚麼時候才能因醒覺而回到正軌,拋開政治因素讓教育方向和目標,達到真正預期的希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