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嚮往

我家Cool-cool虎小學時,常抱憾說“我的學校沒有禮堂”,小學畢業典禮是在3間教室打通後勉強充作“禮堂”的地方舉行。升上中學後,學校擁有一座大規模的冷氣禮堂,她的遺憾則是“我的學校沒有草場”。

平日Cool-cool虎坐在我車上,途經很多大大小小的各源流學校,漸漸就發現國民學校的草場很大,有些甚至坐擁兩三個足球場那麼大。而華校大部份都是缺失孩子們嚮往的草場,沒有足夠的空間,校舍建築物都往上建。

禮堂和草場,在一些華校有限的空間內,竟是奢求的嚮往。

前幾天采訪一所擁有“顯赫”校友的國民學校新禮堂動土禮,這所學校曾有兩名校友成為大馬首相,還有一些部長、大法官、皇族等“重量級校友”。就在數個足球場般大的草地旁舉行的動土禮儀式上,“前首相校友”形容校友會目前向各界籌募興建新禮堂的650萬令吉經費,只是“小數目”,他願以本身簽名發函號召各界及校友,捐款資助其母校。

同日區內一所華校,也就是我的母校宣佈通過義演向各界籌募200萬令吉,興建新禮堂治水計劃應對校園淹水問題。不同的是,這200萬對華社來說,沒有人會揚言這是“小數目”。

兩所學校都在籌款建禮堂,有人不解國民學校硬體設備長年都有政府定期撥款資助,甚至每一個人口增長的新社區,就會自動興建一所新的國民學校,除此每年都有撥款維修、油漆和更新設備,為何也像華校般對外籌募基金建禮堂。

也許各自籌款對象不同,華社只能感慨華校沒有獲得任何前首相或現任高官簽名發函協助號召籌款資助建設,華社這數十年來都“自力更生”的努力為華教籌款、捐款。

獨中開銷經費、華小和國民型中學舉凡要增建校舍、禮堂或其他建設,都沒有理所當然獲得政府制度化撥款,每年都有不同的華校在籌款,籌款的目標也幾乎是同個社區的華社,一點一點加起來就是一筆龐大數目。

許多華校的董事們長年累月都在為華教的各項經費奔波,學校里的校長和老師任勞任怨的配合,華校的一點一滴都在許多無名英雄無言的堅韌中,努力的維持下去。

也許我們的孩子,沒有嚮往中的寬闊草場和禮堂,但因為許多人無怨無悔的出錢出力,華校里的每一點滴都值得感恩,讓我們沒有放棄母語教育的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