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親情的傷害




一名70多歲的老人在醫院病逝,福利局及政黨人士通過國民登記局聯絡到外坡的兒子領屍,沒想到這兒子45年來失去父親音訊,突然有人捎來父親的消息時,卻不再是能用言語和感情交流的結局。

在醫院太平間外,聆聽老人的兒子道出謎樣往事,原來老人在45年前曾是彭亨小鎮的村長,某一天就留下年齡相若的妻子及6名當時年齡介於2至9歲的子女,瀟洒出走。

數十年來,老妻苦盼其歸期,子女通過報章尋人仍一無所獲,老妻在3年前郁郁而終。眾子女如今突然接獲電話,卻是來太平間把多年如人間蒸發的父親骨灰,帶返故鄉和母親同置一處,了卻母親望夫歸的遺願,唏噓無限。

老人的兒女感嘆,這一通電話為何不是更早接到?

另一邊廂,出走的老人卻來到吉打州,多年來獨居於一店屋樓上,偶爾有一義子關心其動向,但老人竟然不曾對義子透露過自己的身世。

老人的親生子女坦言,對於出走45年的父親,已談不上印象和感情,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人已逝也無從追究,唯一的遺憾僅僅是母親至死見不到父親而已。

人生每天都上演戲劇化的真實故事,從醫院太平間回到報館後,剛好看見一則政黨人士發出的文告,指新加坡今年11月提呈修正父母可向子女追討贍養費的法案,有關政黨人士建議我國政府參考並實施這項法案,以照顧國內樂齡人士。

如果我不是一個成年的子女,或者不在采訪線上接觸社會千奇百怪的故事,或許在許多事情發生後,我也會像許多人一般,從表象去質疑一些為人子女者不懂對父母反哺盡責。然而,事實是一些父母,並不是子女要照顧就能如願。

比如,我家少女小翊Cool-cool虎常常不了解,為何鄰家有一間空屋,是一對姐妹應老父要求購置,老父的女兒一家就住在空屋隔壁,但老父住下數個月就離開。雖然女兒、孫子們都對他很好,希望照顧他的晚年,但老父卻隻身跑到外州,而且還口口聲聲要在外州另購屋子渡過晚年,並沒有考慮這些舉動對想照顧他的女兒,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

宗教對親情的解釋是一切歸咎緣份和因果業報,現實中我們能真正掌握的就是這一世的兩代情,不管喜不喜歡,這一世之後我們不會再見。

人們常說:孩子,不要做出傷害父母感受的事。

孩子也可能要說:父母,不要做出傷害子女感受的事。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有“身份”的人


一名實習老師在課堂上教訓學生:“身為中國人,你們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一名女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明明都是馬來西亞人,怎麼您卻說自己是中國人?”

老師愣了片刻,說:“這位同學,你很勇敢,老師給你個人加分,也讓你全組人加分!”

Cool-cool虎少女小翊對我敘述班上的故事時,反映那女生糾正老師的語病後,原害怕會被責罰,沒想到結果是正面的。

大馬獨立近54年,我們和新生代都根深蒂固的認知自己是“馬來西亞人”,雖和中國華族一樣傳承源遠流長的5千年中華文化,但我們不是中國人,馬來西亞才是我們的歸宿。

幾天前,Cool-cool虎剛在生日蛋糕前輕吹12支蜡燭,就趕在第一時間去國民登記局申請身份証。

從填表格、蓋指模、拍照到取獲申領大馬卡的証明書,背記自己的身份証號碼,Cool-cool虎既緊張又雀躍。

我說:“妳現在是‘有身份的人’了!”

申領了身份証的12歲女生,感覺上就像是通過一個“成年禮”,以一張証件來告訴媽媽,孩子已長大,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Cool-cool虎問:“身份証要來做甚麼?”

我說,這是証明我們是大馬人的証件,出門遇到警察,若被查到沒有攜帶身份証,有可能會被誤以為是偷渡入境的非法外勞,可是有了身份証,我們是大馬人的身份就無可質疑。

“妳以後要申請進入中學、大學、申請貸學金、獎學金、申請工作、21歲以後要在大選、補選投票,都要用到身份証。”

填寫身份証申請表格時,有填上種族、宗族一欄。觀察手上的大馬卡,卻發現只印上“馬來西亞人”的身份,僅從大馬卡表面是看不出所有大馬人的種族和宗教區分,這些區分都悄悄隱藏於晶片,不經解讀是不會現形的。

詩巫國會議席補選剛結束,又有政治人物挑起“不懂華人到底要甚麼?”問號,所有政治人物為何不取出大馬卡來細心思量,大馬人就是大馬人,不需要解讀種族和宗教區分。

只要一視同仁,就能明瞭答案。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只有心知道



母親節那天,適逢印尼阿齊省發生7.4級強烈地震,跟進大馬受餘震影響新聞之際,趕赴一個“重要約會”。

Cool-cool虎少女小翊約我接她放學,然後去一條小巷子,請我吃“拉沙”和涼粉冰水。

她說:這是很便宜的“母親節慶祝餐”。

我說:“我很喜歡,我喜歡妳為我做的所有任何小小事情。”

吃完後,她跟隨我回辦事處,我繼續寫稿,她做功課,等我一起下班,這樣渡過一個貼心的母親節。

回家路上,沿途經過很多花店,門口展示裝璜美麗的母親節花束。很多餐館和酒店,出現子女攜帶母親上門享用母親節特別套餐的人潮。

之前姐姐曾建議Cool-cool虎在宗教小組聚會中,配合母親節分享和媽媽一起做的事情,Cool-cool虎卻推拒說:“我不要告訴別人,我只要自己對媽媽說這些。”

不知道為甚麼,這些小小的事情,不經意的言語,卻讓我心里感到非常溫暖。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親,也沒有完美的子女,彼此之間的相繫相知,最重要是建立於信任和包容中,只有彼此可真正感受到,即使沒有告訴別人,彼此心里會知道。

Cool-cool虎已是一個青少年,像她這個階段的孩子,比孩童期更懂得有自己的思想去審察父母親的言談舉止,會更明確的發現到父母親的不完美。

我想,這就是為甚麼青少年容易和父母親萌起岐見、引發衝突的因素,這是大多數父母和青少年在此“蛻變”過程中,面對的掙扎和轉變。

如果“硬碰”,父母完全用自己的權威試圖壓抑孩子,往往卻因自身的不完美不能以理服人,或會造成更大反彈,而孩子過度的反抗也會傷透父母的心。

到了孩子變成成年人,父母親年老後倒轉過來渴望獲得子女的關注時,這又是親情另一階段的掙扎和轉變,如果彼此沒有諒解和包容,轉換立場為對方設想,就很容易造成岐見和缺憾。

所謂“母親節”、“父親節”,已被商業化的節日,只是“商家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相繫。

每一天都是母親節、父親節,重要的不是有花、大餐、禮物,不是用錢去買到或讓人知道。

只有“心”知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和相融才是最真實,才能在最平凡無華中感受到溫馨和感動。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愛你們的媽媽




“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

這是摘自《聖經》箴言30章17節的經文,5月份的佈道會上,牧師引述這段經文,一邊怪趣的擠眉弄眼說:很多正值青少年的孩子,最常在母親嘮叨叮囑時,以類似翻白眼的反應閃掠不耐煩的眼神,而這樣的眼神是父母親想模仿都未必做到的。

教會里引起陣陣笑聲,因為這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眼神,是很多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最“不爽”卻熟悉的反應。

當然,沒有父母親會願意孩子因藐視自己,“他的眼睛就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

牧師傳達“愛你們的媽媽”的訊息,引經據典勸勉為人子女者,用言語、肢體親密接觸來表達對母親的愛,要耐心、細心對待母親,對母親感恩、尊崇。

牧師也分享一段小故事:一名軍士和妻子結婚數十年,每次妻子跟他說“我愛你”,他永遠都只回應:“我也是”,卻從來不曾直接對妻子說“我愛妳”。夫妻倆約好,其中一方若先逝世,那麼另一個就必須把遺體火化後,將骨灰撒到海中。

有一天,妻子先一步離開人間,失落的丈夫突然想起自己數十年來不曾對妻子說出一句“我愛妳”,心中因此充滿遺憾,他沒有依據承諾把妻子的骨灰撒進大海,反而把骨灰裝盛起來後擺在屋里的桌上,然後他每天都對妻子的骨灰說“我愛妳”,雖然她已聽不見。

牧師諭示故事里的丈夫來不及說出“我愛妳”,同樣的遺憾也可能會出現在孩子和母親之間……。

很多人被觸動心情,感懷下悄悄流淚。

每個人都有母親,都是由母親十月懷胎孕育而來到世上。

不只是青少年,即使是成人,甚至本身已是為人父母者,未必每個人都能做到時常以言語和肢體親密接觸來愛母親,很多人對母親欠缺耐心,沒有好好的和母親溝通,沒有細心的了解母親的感受和立場,也忽略了對母親感恩尊崇,甚至會認為母親對孩子的付出是理所當然,而不懂得珍惜和回饋。

母親還健在者,珍惜當下仍有機會用愛彌補;然而,母親若已不在,即使擁抱墓碑,面對骨灰呢喃述說愛意,卻都已太遲了,剩下的只是永遠的遺憾和懊悔。

回家的路上,cool-cool虎少女小翊輕輕撫摸我的頭,一直偷看我的眼睛,說:“媽媽,這個教會整天把人弄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