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鄉愁說故事



文/楊微屏

不久前和我人生中第一個同事聊起家鄉,曾經出走卻再回到家鄉的我,覺得他這些年在外地以堅持和努力實踐夢想理念,積極推動文創的成果很有意義,但他卻覺得我每天可以踏在家鄉的土地,沒有鄉愁也是一種簡單的快樂。

他覺得至今仍在“飄泊”,每次回鄉腳步匆忙,有時想好好的吃一道懷念的家鄉食物,簡單的心願卻是不易達致的奢求。

因此,每天駕車走在熟悉的道路,沿途看見從小到大見証隨時代或保留或消失或添加的街景,心里逐漸感到這些都是值得珍惜的事物,至少我不需要有鄉愁,甚至每天還可以“把別人的鄉愁吃進肚子里”。

年少氣盛時,人們總想離家,不再受到家鄉和父母的牽絆,飛出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把家鄉背棄在後頭。然而離家愈久,年紀愈大,莫名的鄉愁就會從一張相片、一道風景、一種食物,迴繞在記憶深處。

數年前配合所任職的報館85周年報慶,寫了一則以遊子心情瀏覽家鄉的文章,相片和文字分享在臉書時,不經意發現很多各據東南西北的朋友,因此喚起了鄉愁,記憶的魔爪牽起遠久的故事。

因此,後來在大北馬社區報,吉玻同事每周就輪流在《吉玻地道》系列報導中,為讀者介紹了家鄉地道的食物、老地方、昔日的玩意。敲醒自己往昔的記憶,召喚人們的鄉愁。

上周在本報活動閱報和專輯制作比賽中,看見兩本分別得獎和落選的專輯,以《吉玻地道》的系列文章為主要內容,小學生在序中提到翻閱報紙時就愛上吉玻地道,從剪報和制作專輯過程中更了解到家鄉和鄰州的風土特色,長大後要展開背包旅行發掘本土的美。

讀了這樣的感言,心頭一片溫暖,鄉土風味的牽繫,其實從每個人開始有記憶時就根植心深處,而這股召喚在很多年後,就會形成鄉愁。

通過文字以鄉愁說故事,相信能撫慰很多人對家鄉人事物的思念。

在許多人的鄉愁中,不懂是否包括當年青少年記憶中覺得嘮叨長氣的父母呢?多少年後,有多少人自己當了父母後,逐漸被自己生養的青少年孩子嫌棄嘮叨長氣時,終於理解父母嘮叨背後是甚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