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漏網難防



文/楊微屏

誰家孩子沒上網?問這個問題,會很過份嗎?

在外用餐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大人可稍安心坐下來用餐,旁邊的小孩(小到坐在嬰兒椅上)目不轉睛盯住手提電腦、平板電腦、手機屏幕,玩遊戲或看戲,那樣就“相安無事”。

在城市里的兒童和青少年,手機已逐漸變成一種隨身配備,有些是用父母用過的二手機,有些是比父母用的具備更多先進功能的手機。

操作手機和社交媒體功能,兒童和青少年孩子是比中年級家長更在行,出神入化。

最近一名12歲小學生,在社交網微信朋友圈認識的24歲男友,每次提供冰毒給她服用後頻密發生性關係,媽媽揭發後把她送往醫院驗身,警方介入調查之際吁家長關注社會問題,留意孩子在社交網的動向。

其實真正要監督,也並不一定能達致效果,通常孩子在社交網如臉書、微信、Instagram等交友,很多家長面對孩子不願意加他們為“朋友”的問題。

即使“被逼”加家長為友了,或者看起來你的孩子自願加你為友,其實也不必太高興,也不見得一定放得下心。

這些社交網上有一些功能,叫“屏蔽”、“設定只可讓誰看到狀態”,所以即使是家長,也可能會被你的“孩子朋友”蒙蔽,看不到孩子真正動向,而其他人卻已消息通天了。

漏網難防。

青少年社會問題,在科技被濫用後,家長在管教方面也更棘手,想要管教的可能會碰釘,不聞不問的家長,就可大可小的面對孩子行為失控的後果。

處理青少年孩子的問題最頭痛,網絡世界進一步讓情況更複雜。

不過,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不是建立於互聯網上,在現實中大多數家長總還是會看得見孩子,即使教養叛逆期的孩子的感受並不愉快,甚至會引起衝突和孩子的憤怒,家長也會動氣,但家長的社會經驗終究還是比孩子多,這方面再怎麼樣也不能放棄和缺席。

網絡上孩子能“屏蔽”父母,現實中總不能“屏蔽”到沒有縫隙,就看家長是否要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