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教育心視野》新書推介禮─現場相片













《教育心視野》新書推介禮─星洲日報新聞








楊微屏《鏡子說話》訴親子關係‧《教育心視野》反思華教
北馬 活動看板 2012-04-28 14:16

(吉打‧亞羅士打)一名母親讓孩子自己選擇中學,因而踏入了獨中,以文字記載成為中學生後的女兒經歷青少年的生活剪影,觸動母親對華教的責任,以及溫馨親子及師生情的感悟。

這名母親是吉華獨中家教聯誼會總務,也是星洲日報高級記者楊微屏。她這名7字輩的現代職場媽媽,以一個好奇的媽媽的身份,像“夢遊仙境”似的參與了女兒鄭翊在吉華獨中的生活、發掘其中的趣事點滴。

細心觀察女兒行為變化
親子觀點開拓教育視野

楊微屏參與學校活動,接觸更多的華教問題,進一步激發個人深思華文教育的問題、品格價值的感悟、繼而從故事中牽引出師生之間的感動,以及親子之間的感思。

她以一個母親的親子觀點、細心觀察女兒的行為變化,反思華教及社會發展,通過細膩的文筆長期在星洲《大北馬》撰寫專欄《鏡子說話》。

微屏昨早(27日)聯同女兒鄭翊在吉華獨中的三合一活動,即《大手牽小手》親師交流會、第二屆美工班常年美展,推介其第二本著作《教育心視野》。

這也是她繼2009年與女兒聯合出版的《童話鏡子》之後,今回再接再厲出版的第二版著作,內容從一名母親的小我情懷,再逐步感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起開拓教育視野。

概括4教育部份

此書概括4項教育部份,即親職篇、創意學習篇、人文品格教育篇和華教篇;書裡也有12篇文章加入了鄭翊在參與學校活動或某些事件的心情感受。

這本書也不局限於獨中的教育視野,教育目的並不是學術分數定下結果的成敗,會讀書的孩子不會做人,也彰顯品格教育的缺口。人們常常會掉入教育的迷思,回到原點探索問題的根源,原來過程中失落的是“心”。

教育從“心”開拓視野,就不會局限於單一方向的格局。

微屏在與主持人張潔盈詢問中這樣說,她希望這本書能引領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和社會人士,一起為華文教育作出努力和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能和所有家長及教師一起成長,正面看待人文和品格教育為大人和孩子孕育心靈豐盛所帶來的影響。

買書為華校獻力量
《教育心視野》初版反應好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心視野》初版印刷1千本,但正式推展之前,已售出逾800本而締造一項新紀錄;第二刷目前正在趕印中。

《教育心視野》其實也另有一層意義,這本書從學校做起,又回饋學校。每本書15令吉,收入都納入“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意即買一本書,即為華校獻一分力量。

此書由“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由吉華獨中“創意與文化推廣中心”的教師陳強華、趙少傑和伍曉薇負責策劃、排版與進行封面設計;封面攝影者是校內高中二學生許家勝,結合了很多人的“心”而有了這本書,然後書賣出的收入又歸回學校,回到人文教育的用途。

涂仲儀認購210本捐3華小此外,家鄉在亞羅士打,目前在檳州發展的醫生涂仲儀已認購了210本,以贈送給檳城雙溪檳榔選區的3所華小的五六年級學生,即慕義分校、明德分校、培新華小。另一名醫生陳吉民也認捐100本,以贈送到泰北數十所華校。

莊琇鳳:是享受也是幸福
喚醒家長與子女一起成長

校長莊琇鳳希望此書的發行能提醒家長踴躍參與子女的教育過程,陪伴子女的成長,慢慢地發現這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感。

她也促請家長做到“不能只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卻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李斯仁:欣喜家長日反應踴躍

董事長說,昨天(27日)的家長日出席率踴躍值得欣喜,也是家長關心子女,願意陪同子女一定成長的愛,共同努力推動吉華獨中辦得更好。

他也認為,家長與老師共同的努力,才能引導學生邁向成功,成人成才。(星洲日報/大北馬)

楊微屏《鏡子說話》訴親子關係‧《教育心視野》反思華教
北馬 活動看板 2012-04-28 14:16

《教育新視野》細訴一名母親觀察獨中生女兒的文字故事。(圖:星洲日報)

楊微屏(中)在女兒鄭翊陪伴下,在新書推介禮向主持人張潔盈(右)侃侃而談撰寫新書的心情。(圖:星洲日報)

近千名家長、老師及學生共同分享楊微屏《教育心視野》的故事。(圖:星洲日報)

楊微屏(右5)移交書本給提早認購的愛書人,右一是主持人張潔盈。(圖:星洲日報)

新書獲熱捧,楊微屏簽名不停手。(圖:星洲日報)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教育心視野》



《教育心視野》,是作為母親的我以文字記載成為中學生後的女兒,經歷青少年的生活剪影,因而觸動母親對華教課題的省思、各方塑造品格和人文教育的責任、以及溫馨親子及師生情的感悟。

這原本是從一個母親小我情懷開始的故事,過程中卻逐步感悟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起用心開拓教育視野,以身教帶動親職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共同實踐以人為本的健全教育方向。最重要的事情常常卻是家長和教師最容易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意願,在塑造品格教育和親職關係中,以人為本的從心出發,才是教育成敗的關鍵之美。

此書概括4項教育部份、即“親職篇” 、“創意學習篇”、“人文品格教育篇”和“華教篇 ” 。

書中的主角“酷酷虎”是女兒的暱稱,在2011年女兒進入獨中升學後,對於我這個國民型中學畢業的媽媽來說,也是探索國內獨中教育的起點。

因為想了解更多,也喜歡參與女兒在學校的活動點滴,在過去一年多來,作為一個好奇的媽媽,我常常都不自覺的溶入孩子在求學生涯的趣事,並加入學校的家教協會後,接觸更多切身的華教困境,進一步激發個人深思華文教育問題、品格價值等感悟,繼而也從一些故事中牽引出師生之間的感動,以及親子之間的反思。

書里其中有12篇文章加入了女兒在參與有關學校活動或某些事件的心情感受,母女對話篇反映出從心出發的教育,來自教師、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心的碰觸是生命教育的動力。

這本書其實並不局限於獨中的教育視野,而是以宏觀視野來看,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學術分數定下結果的成敗,會讀書的孩子不會做人,彰顯品格教育的缺口。人們常常會掉入教育的迷思,回到原點探索問題的根源,原來過程中失落的是“心”。教育從“心”開拓視野,就不會局限於單一方向的格局。

希望這本書能引領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和社會人士,一起為華文教育作出努力和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能和所有家長及教師一起成長,正面看待人文和品格教育為大人和孩子孕育心靈豐盛所帶來的影響。

這本書是可以讓青少年孩子們和父母、教師一起分享閱讀的,作為一個媽媽,和酷酷虎同樣是個“書虫”,我總是希望文字小小的力量,能和更多人一起在分享中成長。

《教育心視野》其實另有一層意義,因為這本書是從學校做起,是由“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資助出版,由吉華獨中“創意與文化推廣中心”的教師陳強華、趙少杰和伍曉薇負責策劃、排版與進行封面設計。封面攝影者是吉華獨中一名高中二學生許家勝。結合了很多人的“心”而有了這本書,然後書賣出的收入又歸回“吉華獨中人文出版基金”,回到人文教育的用途。

意即買一本書,即為華校獻力。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書香日,“心”誕生的書



4月23日是“世界書香日”,一早接到我家酷酷虎的教師通風報訊說:“羅里已開動了”。在緊張而期待的心情中,終於等到羅里把一包包新鮮出爐的“書香”送到酷酷虎的學校。

酷酷虎的學校將在數天後舉行“家長日”,這是學校里其中一項重要常年活動,這一天家長來到學校,各進入孩子的班級和班導交流,孩子們籌劃節目,促進親職教育。今年的“家長日”也將舉行一項新書推介禮,一本關於親職、創意學習、品格人文教育和對華教有所感悟的書。

這本書,那麼巧就在世界書香日這一天“誕生”。

書里的主角名叫“酷酷虎”,酷酷虎的媽媽過去一年寫了很多酷酷虎的生活故事,然後學校里的一名教師就決定把這些故事匯集成書。因為這位教師看見了關於酷酷虎的生活故事,其實並不只是一位母親在講述自己孩子的故事,而是想用生活化的故事,試圖喚起更多父母、教師和家長的共鳴,去了解自家青少年的成長心路歷程,繼而希望家庭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正面引導孩子的成長。

酷酷虎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多個孩子的故事,而很多的父母和長輩,也都曾有相同的失措,但是如果一切都用“心”去看,就可能會另有體驗,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親自己也跟著成長。

教育是一條長長的路,“心”是教育的良藥配方。

說回在書香日出爐的書,其實另有一層意義,因為這本書是從學校做起,由學校的人文出版基金出版,一群來自“創意與文化推廣中心”的教師負責策劃、排版與封面設計,甚至封面攝影者是由一名學生進行,結合了很多人的“心”而有了這本書,然後書賣出的收入又歸回學校,回到人文教育的用途。

根據教育部教育工藝組閱讀資源中心的資料,大馬識字率高達93%,但閱讀風氣仍低落;85%有閱讀習慣的國民,當中有77%是閱讀報紙,3%是閱讀雜誌,只有3%是閱讀書本及1.6%是閱讀漫畫;教育工藝組將加倍努力推動校園閱讀風氣,尤其是閱讀小說和非小說書籍。

孩子的閱讀率普遍上仍比大人高,有些書是可以讓孩子們和父母、教師一起分享閱讀的,作為一個媽媽,和酷酷虎同樣是個“書虫”,我總是希望文字小小的力量,能和更多人一起在分享中成長。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媽媽可為孩子做的事情


4月份的第一天,我的學弟阿保就在他的面子書牆上調侃:在大馬,每一天都是愚人節。

我和我家酷酷虎,嘻哈絕倒深表贊同。每次看見國內政經文教方面發生的各種怪象,我一邊敘述講解,酷酷虎一邊驚呼連連,感嘆國內萬象無奇不有。

酷酷虎小時侯,我這個報喜也報憂的媽媽,就會把采訪記事都向她報告。某天當時只有3歲的她,覆述早上我告知她關於歹徒衝進警察局,制服警察後劫走槍械事件,保母和她爸爸都質疑世上哪有如此荒唐的事時,轉頭卻看見電視午間新聞,正播報這小人兒剛剛比電視搶先報告的快訊了。

一直到現在,我仍習慣性的在采訪後或閱報時,和她分享各種課題,她常常有自己的意見發表。

聽到關於萊納斯稀土廠只有大馬政府歡迎他們來設廠,反而澳洲本身及美國等先進國都恐有幅射而拒絕稀土廠時,酷酷虎已對欠缺人道危機意識的大馬政府百思莫解,聽聞還有高官建議要把廢料送回萊納斯總公司的故鄉澳洲,連小孩子都知道誰都不要回收別人丟出來的垃圾 !

政經文教領域皆有千奇百怪的政策,每天都讓大家聽到不好笑的笑話,這麼多年來數也數不完,隨便拈來就有父親年代到今天孩子的年代,華小的師資都不夠,而高官卻說現在才知道。還有潛水艇一度不能潛水、養牛中心不養牛卻去買公寓和百貨公司、跳芭蕾舞的舞衣被視為不雅而禁止演出機會、被揭發選委會名冊中一間屋子的地址卻有數十人、數百人……。

14歲的酷酷虎,只是個孩子,都會知道這些林林總總的事情,根本是在愚弄人們的智慧,這可是連小孩子都不會相信的荒唐。

我是一個媽媽,像其他媽媽一樣,很多時候都以媽媽的角度,去看待任何可以對孩子帶來的切身和深遠影響。從我們生活的社會治安是否對人民安危帶來威脅、貪污舞弊影響國家經濟問題,到司法公正是否受到維護,我們都不希望亂局中成長的孩子,對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失去信心。

然後,我看見了一群決定為孩子站出來的媽媽,那是一群來自全國各州,一心支持乾淨公平選舉的媽媽的宣言,希望我們的國家未來會更好,不要再讓我們的孩子在不好笑的笑話中,探索成長的路向。

媽媽們的宣言:
《對國家的前景,選票是我們的希望。身為母親,我們所能夠期望的,就是能當自己的主人,用手中的一票,為孩子們爭取更美好的未來。

可是,當我們發現,因為選民冊被篡改、媒体被控制、選票被收買,以致連我們手中一票都無法有效表達我們心聲時,我們更是憤怒難平。

身為孩子們未來的舵手, 我們無法接受弊病叢生的選舉制度与程序。試問,未經過干淨、公平選舉產生的政府,又如何保障孩子們的未來?

我們堅決認為,我們這一代不能把這些爛攤子留給下一代,這對孩子們們不公平。我們,身為母親,必須站出來,表示我們的態度,支持淨選盟3.0 的選舉改革訴求。

我們必須在這一代就完成國家選舉制度改革,我們沒有耐性再等5年或10年,我們不要再有幽靈選民。我們只要干淨公平的選舉。

我們要求選委會和納吉領導的政府承諾在大選前全面落實淨選盟的8大訴求。》

來自全國的數以千計名媽媽,義無反顧的簽名響應這個“媽媽宣言”。

這是媽媽可以為孩子做的事情。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沒有好好聆聽



有一天,和朋友喝茶聊天,聊到孩子們防備著不想隨意說的話被寫進專欄時,我隨口說:“我家酷酷虎也這樣,長大了都不太愛跟我講話了!”

當下,在一旁吃著壽司的酷酷虎馬上反應很大,說:“講這樣的話!我每次跟你講話,你沒有好好聆聽,還這樣講我……”

心虛的虎媽媽,看著激動的酷酷虎,發現自己說錯話,尷尬傻笑的跟寶阿姨說:“這個,又是可以寫的。”

是真的,我這樣“信口開河”地“惹毛”了酷酷虎後,好好地自我反省,想想有時她確實很熱心的辟里叭啦跟我講一大堆東西,我卻神遊太虛還是進不了狀況似的,沒有百分之百聽進耳朵。

事後,偶爾重提那些事情的情節時,見我彷彿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內容,酷酷虎就會很不高興的提醒說:“我之前都有跟你講過了,你都沒有好好聆聽。”

某天朋友談起她在忙於手頭上的事務,孩子在她身邊分享看完某一本書後的看法,但她卻沒有好好聆聽,所以最後並不清楚孩子分享的內容,要等改天有空時再去問問看。

原來,我們這些做媽媽的,在“聆聽”這個重要的角色中,都越來越讓孩子失望了。

突然想起新加坡導演梁智強的電影《小孩不笨》,有一幕是青少年孩子在飯桌上想對媽媽解釋清楚事情,可是媽媽卻滔滔不絕的“念”個不停,最後孩子就乾脆從此甚麼都不說了,因為都沒有人要聽。

認真的回想,當酷酷虎小時侯剛學講話,她講的每一句話,我都如發現新大陸般驚喜,聽她第一次叫喚“媽媽”時,心情激動又感動。翻閱她童年的相簿,我竟然曾細心地在相片旁,記錄她在長得多大時,講甚麼話,做甚麼事。

可是,曾幾何時,我卻在“聆聽”這個功能上“退化”了。

酷酷虎就像大多數青少年孩子一樣,也許他們並沒有像父母所認為的那樣,步入青春期就不大愛跟父母多說話,甚麼事都只是和朋友分享。

事實上,青少年孩子和朋友的“同儕關係”固然重要,但他們和父母說話時,我們這些父母是否有做到百分之百耐心的聆聽,仔細等他們把話說完,記在腦海中,然後和他們好好地溝通,讓他們願意下次再來跟我們說話呢?

想到酷酷虎曾在我開車時,兩人聊天聊到錯過南北大道的出口,繞一大圈才回到原路;也試過兩人過於投入聊天,突然發現播出的音樂不是我們要聽的,然後我們都哈哈大笑的驚覺於聊天帶來的失誤,這種經驗很美好。

而我,怎麼卻去跟人家“投訴”酷酷虎長大了都不太愛跟我講話了”,真是該被酷酷虎“罵醒”的!

看起來,有時做父母的,要緊記不要像一些做政府的,一直講一直講,卻從來沒有好好聆聽民聲、瞭解民意。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飛越自由的天空


嚮往自由的青少年,在這升學離家的季節,就如放生的飛鳥。

剛到首都升學的外甥,享受自由的心情出夜街,結果搭錯最後一班巴士,幸好碰上善良的巴士司機,幫忙電召計程車把他送回宿舍。

姐姐轉述事件時,不忘補上一句:“幸好他是男生,不然我這個做媽媽的一定嚇到死了。”

想起自己18歲時在首都求學,偕一女生外出貪玩的結果,錯失最後一班巴士,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兩個女生在深夜里又等不到計程車,只好走一段路找到公共電話後,致電在報館值夜班攝影記者的老師,來帶我們回宿舍。

還在為外甥搭錯車而驚魂未定的姐姐,聽罷這往事即目瞪口呆的說:“嘩,好頑皮的阿姨!”

我家酷酷虎聽了,一副穩重的樣子,搖搖頭。

意識到這是“不良示範”,我連忙補上一句:“幸好我不是我媽媽,不然一定會很擔心。”

酷酷虎深思了一下,說:“嗯,在那個時候,社會治安沒有像現在這樣讓人擔心吧?”

言下之意,顯示酷酷虎諒解這一代的父母,為何會那麼擔心孩子的安危,自然也能理解我常常會對她出入的地方存有隱憂的叮囑。但是,偶爾叮囑過度,她也會“發火”。

這時,無限感慨,任何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青少年,總有一天變成過度關心的媽媽時,即使理解那份無疆的自由,也無法完全抑壓牽掛。

無可否認,現在的社會治安,人口結構都和過去迴然不同,在那個年代即使在首都錯失了最後一班巴士,我們的腦海中只想到如何回去宿舍,但卻不會想到是否有危機在暗處。

那時候,社會結構比較簡單,也甚少有外勞存在,感覺上人心也沒有如此複雜,罪案不如現在多,幹案手法也不像現在般凶狠。

然而,不管在哪個年代背景,事實是沒有任何父母可以永遠跟隨已成長的孩子周圍,總得放手讓孩子到所要去的地方唸書、工作。

即使擔心,只能叮囑,很多時候,只能盡量做到隨時隨地提高防範。

鳥兒飛向自由的天空時,仰靠的是意志和自信,難免也會因好奇而冒險,偶爾需應對不可預測的挑戰。盡管不知前處是否有險惡,所有的擔心都只能從叮囑中化為祝福。

這就是成長的過程。